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設計背後

有新聞提及一種公共場合設置的座椅,只有單座;因被指十分適合喜歡一人活動的「毒男」使用,定題目的朋友喻之為「『毒」有設計」。


報導中提及開會批出有關建築費用時的考慮,會上自然有人提出了一些理由,而為其他人接受了。那些理由大家認為可接受否,可尋找有關文件閱讀,再自行判斷,這裡特別想指出的一點是:我們日常見到的任何東西,都可能包含了設計者細膩的巧思,但由於我們順理成章地接受了,未必留意到和感受到,更別說言謝了。

我們到「麥當勞」購買「麥樂雞」,可能留意到它們並非形狀一樣,但若該店不主動披露,恐怕沒多少人留意到,原來它們並非一句「不規則」便足以形容的,而是有幾個不同形狀,而且各有名稱───按形狀分別稱為「 Bone 」( 骨 )、「 Boot 」 ( 靴 )、「 Ball 」( 球 )、「 Bell 」 ( 鐘 )。

發言人解釋,他們希望帶給小朋友多一點趣味,並在數量和趣味之間取平衡,「三種大少,五種太怪」,造型設計時亦考慮是否方便蘸醬。

看過一篇文章,說「迪士尼」製作的卡通片畫面中,常藏有玄機,不時有別的故事系列角色客串穿插,又包含一些特定數字。設計師有時在出品中隱藏的小意念,真是低調秘密到不行。


2017年10月13日 星期五

作品善終

小說作家或漫畫家終生創作,最後作品未及完成,是種永遠的遺憾。

「紅樓夢」是著名例子之一,雖然有人說此作品已是寫完,只未修繕好,但一來讀者仍是未能得窺作品全豹,無從證實,二來就算作者只餘半成未寫,也是沒人能肯定全由作者完成的話,最後情節安排會否依舊保留。

古龍遺作「獵鷹。賭局」只能完成了過半,現在成品又摻雜了別人的代筆,作者原意情節脈絡如何,便很耐人尋味。


「花生漫畫」( Peanuts ) 作者在去世前把作品正式完結了,是個「安全」的做法,但也不及阿嘉莎。克莉絲蒂「穩鎮」,他在戰爭之時怕生命無常,早替她筆下兩個名角色白羅瑪波小姐各寫好了個結局故事,之後兩系列小說能繼續出版,兩部蓄勢已久的「完結篇」,要待 40 年後才獲推出, 即是「謝幕」( Curtain ) 和「死亡不長眠」 ( Sleeping Murder ) 兩書。

代筆續寫武俠小說,也易被人批評寫不出原作者意思,更何況推理小說?續寫者沒根本不知道原作者的構思,也只能像一些改編日本漫畫的電影般,當拍攝時原作未寫完,便自行構想一個結局出來了,不同的是最後有關漫畫總會有個結局,讀者可以比較兩個版本結局的優劣,但去世了的原作者的作品,卻是永闕了。

2017年10月12日 星期四

食物限期

家中儲糧,消耗不快,所以不敢多置,寧可密集一點購買小量,再善用雪櫃冷藏庫擺放。

有些食材,例如豉油,聽聞是沒有所謂「食用限期」的,產品上印著的日期,除可用作區分不同出品批次外,主要就只是為了滿足法例要求。

實務上有「食用限期」和「賞味期」的分別,有些食品過了「限期」少許進食,不會影響健康,卻會影響進食時的享受程度;有些印上「限期」的日子,有些印上生產的日期再輔以食品的賞味期限長短。


對於罐頭食物,略為過期的話我不會擔心太多,因深信廠家絕不能製作得那麼精確,在限期日晚上 12 時前可以放心進食,一超過那個鐘點便完全不能食用的,而廠家決定「限期」時,一定預留額外時間作緩衝。

現在家中食用的牛油,買的都是超級市場內「快到期」的特價品,便宜不止一半,至今無恙。

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是神非神


現在都市人遇上疑難,流行向「Facebook 大神」求助;戲稱是「神」,其實是不知是否存在也不知是身在何方旳一些「人」吧。

早前在網誌寫及平板電腦的電源問題,雖未有主動向「大神」作出「祈禱」,也獲得了回應,老友看到了,便跟我分享了一家維修店,所以趁著周末,已大致上把事情搞定了。

果然夠神!

2017年10月10日 星期二

「雙十節」旗仔

10 月 10 日,即「雙十節」。童年之時,住處周圍有不少國民黨的支持者,每年一到此時,便會免費派發自行印製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自行印製,成本所限,加上當年工藝技術亦有限,旗子只是印在粗糙的薄紙張上,要自行找根棒子,再在旗邊塗上漿糊捲貼到棒上;旗子拿在手中常會染上色料,貼在棒上後揮幾揮也容易掉落。一度見有人以薄塑膠印製,十分精美,但也是沒有自動粘貼功能的。

有人會把許多旗子一連串地貼在繩子上,在屋前、周邊、露台懸掛起來的,看來熱鬧得很,不過也只是那麼幾天,之後所有旗子便會消失。

童年之時不知當中涉及的政治因素,只當是一種傳統習俗而已。看從前報紙專欄的結集,原來有個時期,左派右派相爭甚烈,有人為表「中立」,不去慶祝「十一」,也不去慶祝「雙十」,而是在 10 月 2 日至 10 月 9 日間慶祝「國慶」的,這種事,我當時自然不知道了。

2017年10月9日 星期一

運送兒童

早上在升降機中,兩對母子先後步進;然後升降機直達地面,期間先進升降機的那母親,跟後進那由母親抱著的小孩說:「為什麼要人抱?自己下來站著嘛。」

那母親的語氣和善,但說的話卻怪。她帶同那同樣幾歲大、身穿校服的男孩,也正坐在一部嬰兒手推車之上啊!


稍後,走到一家幼稚園附近時,見到帶同小孩子趕赴校園的家長,那些小孩子有的亦是坐在嬰兒手推車上,有的坐著背後有條長柄由家長進動的兒童三輪單車。

現在的孩子───或應問是現在的家長───是什麼一回事了!

孩子若走動不快,害怕遲到,便讓孩子知道要早些起床、早些出門吧,連這基本的責任、小小的解決問題機會也都剝奪了,孩子日後成了人們口中的「港孩」,失去自我照顧、自我生活能力,要怪誰人?

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有緣再會───我在亞視最後一年」

正在看「有緣再會」這書,葉家寶著述,黎文卓監製,黃守東主編,出品人石中英,2016 年 4 月 1 日出版。那天應該正是「亞洲電視」停播之日。


在「亞洲電視」停播之時,葉家寶是該公司的執行董事,這本書主要是以他在之前一段時間,想盡辦法要「拯救亞視」時同步撰寫的網誌。

「拯救行動」的結果已是歷史的一部分了。正因為已知道結果,所以當看到書中文章寫到如何想出嶄新的方法希望救到「亞視」、如何渡過一次又一次的難關,以及宣布有公司應可成功賣盤的「好消息」時,更令人傷感。

以一個局外人的身分看回「亞洲電視」的「死亡」,是莫名其妙的。新股東加入公司後,投放資金後若無大改動,即使全台上下不思進取,只因循繼續做著同樣的事情,可以支持的節目便一直製作下去,不再尋求創新突破,似乎也不會在如此短時間內陷入巨大困境的,但偏偏各樣變化出現,連一班最堅守的觀眾,也找不到節目可以捧場時,情況便變成無法挽回。

我不認識葉家寶先生,沈西城兄對他則讚譽有加,並邀請過他上網台節目作嘉賓。從文章中,從訪問中,看到的葉先生確有「君子」之風,不過他的所作所為,在不少人眼中,大概也有種「笨人」的感覺吧?這書出版至今,已過一年,不知葉先生現況如何?

根據「維基百科」,關於「亞洲電視」的最新情報是:「2017 年 4 月 24 日,香港高等法院正式批准解除德勤的亞視臨時清盤人職務,亞視交由上市公司協盛協豐控股旗下子公司星鉑企業接管。」

大約一年前,「亞視」停播之日,網上回憶文章甚眾,那時斗膽預測,大家很快便會適應及淡忘事情了。果然,臨近今年的愚人節,有很多人念及「哥哥」張國榮,沒多少人提到「亞洲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