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及時平安紙

與一位朋友相約多時,終於有機會一聚。聚會之上,證實了一直擔憂的事情:由朋友母親名義擁有的一個物業早前售出,但在簽署正式買賣合約───即收取大訂───之後不久,傳來業主去世了的消息,我計算日子,懷疑業主去世時很可能未及成交之日,事情有可能爛尾收場,這次會面,朋友告知,我所懷疑的果然就是事實。

不幸中之大幸,在我與那業主唯一會面的那次,我見她健康欠佳,便不忌諱地勸告朋友,無論有什麼事情要忙著去做,第一步先找律師替她母親辦理一張最簡單最基本的遺囑,指定她為執行人,這行動日後可以替她免卻許多麻煩,而朋友真有照做。

所以那宗物業交易,業主雖未及完成,但業主女兒在死亡證批出後,不到一個星期,已經可以以遺囑執行人的身分把事情處理好,沒有大大打亂本來的財務計劃。


在許多朋友及客戶口中,都把遺囑叫做「平安紙」;當然是一種避忌的說法,但仔細想想,其實「平安紙」的名字,是不大說得通的,也不知初時如何有這俗稱。

先後從事過個人理財及地產代理的工作。在香港,個人理財的業務並不與地產投資綜合起來作出計劃,這一點和歐美等地的做法有些不同;在兩種工作中所學得的技巧,也不大可以互通。唯有遺產承辦一科,多年來在公事或個人關係中,都多有涉獵,養成一些觸覺,今次可幫到朋友,真是慶幸。

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機械活動紙張藝術


這種紙張藝術,尋常人如我輩真是想也想不到,想得到也不相信真,有人能造到,自信能夠造到者也難以真正造到出來。

只有在網上欣賞別人的天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Egryo3kyAY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強力老風扇


家中大廳有把老舊吊扇,共有三塊風扇葉,用以調速的,仍是如圖所示的這款調速器。

天氣不太炎熱時,使用風扇,太熱的話,便開啟冷氣,這是慣常的做法。可是我家的這吊扇,從來沒有盡用過。

我家的做法,調速器校定後,不常扭動,而開關風扇之時也不是靠把調速器扭到「0」,而是按動另一個獨立的開關掣鈕;把風扇打開後,想把風速加高或降低時,再用調速器改變。日常使用,最高去過風速「3」,那時已經是狂風呼呼,全個大廳幾乎每一角落都吹到了,人在扇下如在八號風球時外出,站在風雨中;吊扇的柄,也有少許搖晃的情況。

在我記憶所及,那吊扇從來沒調過去「2」,更別說最高速的「1」了。有時我想,就算天氣十分悶熱時,若把風扇調至最高的兩級速度,會否比起冷氣機更叫人清涼?

2018年8月29日 星期三

日本版蜘蛛俠


大家都知道蜘蛛俠 (Spider-Man) 是西方的「超級英雄」之一,其實它也出現過日本製作的版本。

這套電視版的「蜘蛛俠」大約在 1978 年面世,應沒有在香港播放過;而我在童年之時,不知是因為什麼機會,看過由池上遼一繪畫的漫畫版「蜘蛛人」,則是同一造型。那漫畫版,長大後我在書店買回了全套,開首的故事仍如印象中的精彩,後來的故事則仍如印象中的沉悶,因為寫的變作了現實的社會問題,而不再是傳統的「打怪獸」。

日本版的「蜘蛛俠」和原裝的不同,因為是真人拍攝而非卡通,所以較本來的西方漫畫版多注重細節,蜘蛛衣是有拉鏈的,而蜘蛛絲的發射,要透過套在手腕上的一個器械。那器械體積並不小,本來套在手上,會影響主角的帥氣,但童年時在日本漫畫中看到,卻覺得那設計合情合理又有形。

───至於在劇集中,因為負重需要,那些蜘蛛絲根本就是粗繩,便是另一回事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RL8wJPZKRc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神秘科技


不同年代,有不同的新科技出現,摻合商品設計而出,頻頻遇到。
那些科技,都有一番理論,聽來都有道理,真正成效如何,你難以證實它們無效,但恐怕亦不易證實它們有效。另一個問題是,在市場上看到那種商品時,往往難以辨別是否真正採用了那些科技。

現在仍時興的,是「納米技術」,之前的還有「遠紅外線」、「負離子」之類。而在食品方面,是否真的「有機」?相信商戶?相信包裝上的標籤?誰知道。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成熟與凍齡

金庸小說「神雕俠侶」在不同的華人社會中,多年來被拍攝成許多的劇集,當中香港「無線電視」由古天樂李若彤主演的電視劇,並不是人們最常談及的版本,不過近日有人張貼出一對比較照,看來則相當有原著的味道。

相片一半是當年「神雕俠侶」的劇照,另一半是兩位藝人新的合照。原著中,小龍女楊過年長,到後段情節,故事經過了十六年後,楊過長得成熟了,也有點兒滄桑,而小龍女則像凍了齡,所以本來的師徒戀、姊弟戀,到了後來,從外表來看,二人便愈來愈覺匹配了。

這兩張相片並列,便令人有原著故事中那一位成熟一位凍齡後,產生出來的味道。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問食肆

在 Facebook 上有不少和飲食有關的專頁,各有主題;有些以區份劃分,專門討論及分享個別地區內的食肆資訊和食評。

食評之為物,本來十分主觀,首先人人口味不同,加上不同的人對食肆的要求也不同,有人認為食物味道凌駕一切,有人重視待應態度,有人對衛生環境極有要求;上述差別人人都知,但看到別人的感受和自己十分不同時,不少人仍會跳出來反駁:「這家店子食物如同垃圾,試過一次已不必再去了!」有時甚至爭論不休,真是奇怪。


又有不少人喜歡在那些專頁上求助,想問意見。告訴別人將有個聚餐,人數若干,想吃哪類型食物,資金預算如何,想問大家有何推介,這種問法,算是正常;有人就簡單的問:「在某某區哪家賣的某某食物最佳?」也可收到百花齊放的意見。

有些人卻是已身在某區或某街道,問人想吃某類食物的話,有何選擇,要求快速回應,有時還特別指明要撇除該類食肆中最出名的兩三家。自己不想花腦筋但又要求多多,居然也會有不少人理睬,這情況最令我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