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 星期六

但書

忽然 Facebook 圈子中,不少人差不多同時發了些短文,頗為隱晦的,卻又明顯在單打影射著什麼人什麼事,於是便嘗試想想到底目標是何人何事,最後個人結論是和今屆「奧運」中獲得獎牌的某位運動員有關,有否猜錯便不知道了。

大家說的其實是個一直以來的至理:「一個人的成就和作品好壞,和他本人的好壞不相關。」這個道理本來也很容易理解啦,也有很多人接受,但即使接受者,心理上也未必能把兩者區分開。香港早幾年的社會運動時,有不少的聞人藝員明確表態,然後有不同立場的支持者立時表示失望、痛心,斷然放棄從前因喜歡而收集的種種物品,而公開聲明的例子。

「奧運」也好,其它國際性組織的不少活動也好,如何鼓吹包容、共和都好,有多少人平日極表認同都好,當現實中出現具體事項時,便有「但書」,把該次事件說成特例,以解釋自己的行為為何與向來支持做法不同。

可以有個更簡單的邏輯的:那些國際組織、國際活動的立場,代表了些「普世價值」,認同了那些立場而自己有所違背,結論自己在「普世價值」下是個壞人,便解釋了事情。很簡單,但這樣的人,很罕見。

2024年8月2日 星期五

體育節目

從前電視台還有「體育世界」那節目時,都沒主動觀看。有時,碰上時間到了又恰好在電視機見,看下去,很多時都可享受內容,但到了下次,聽到接著又到「體育世界」播映了,往往又會試找別的看。

現在「奥運」時期也如是,通常是到香港運動員奪得獎牌後,成為焦點了,我才去找回片段重溫;那些十分努力但未獲獎的運動員比賽,我便未必有捧場了。實在勢利得要命!

我對運動及運動節目的興趣,也就僅此而已。

2024年8月1日 星期四

溯源

一次過讀李我先生的幾本書,許多在過去近一世紀華南娛樂圈中的舊聞逸事,沒有他的第一手資料說明,日後大家作出考證時也許亦會推測到事實,但卻未必有可能確認了。

我們日常生活中,萬萬千千的人事物,都有故事:何時面世?何人發明?什麼原因?有何細節?又有何事情滋生過出來?涉及過什麼人?單就一樣我們日常慣見的物事,是在什麼時候首度出現的,已經未必可以確定。

例如說,某句俗語第一次出現在何時,考究起來,有時是可以回溯至特定場合,知道具體時間的,但若沒有那麼的一個特定場合時,可能舉世都同意是始自某一天的,之後,經過頗長的時間,又發現材料知道更早時已有人說過用過了。

大部份溯源的答案,或者只是暫定的哩。

2024年7月31日 星期三

7 月 31 號

早兩天,經過一小店,兩位年青店員並無對望遙遥對話。一位問:「7 月有沒有 31 號?」另一位略隔半秒後回答:「沒有。」語氣沒有猶豫。

後來,還是本來提問的那位先發現 ( 不知有否月曆之助 ):「有啊。」而另一位即時隨便回應一聲:「有麼。」

整個過程時間甚短,我以尋常步速經過,已可看完了。不能沒有感覺的。又不是問今年 2 月有否 29 號,7 月共有多少天這樣的問題出現已奇怪,誰知回答更驚人。

現在的是什麼通識教育了!

2024年7月30日 星期二

海外尋書

香港的「大眾書局」早已全線結束,在馬洋大本營則還在營業。在 Facebook 上看到網友身在當地書店,便借助現今科技之便,聯絡網友託留意一本書。

該書出版至今已逾十年,基本上早已斷市,不過「大眾書局」屯門店還在時,見過書架上還有一本,當時已覺難得,但該書我既已有,亦沒打算買入收藏轉售圖利,便沒買下;近日有人想買該書而問起,我才想起「大眾」那一本。

我的奇想是:當年香港「大眾」結業後,那些存書會否全運回南洋總部,而這次又剛好給我網友有緣遇到?

奇想畢竟是奇想,結果,奇蹟並沒出現。哈哈!

2024年7月29日 星期一

長尾市場

商學有所謂「長尾理論」( The Long Tail Effect )。此說有些少抽象些少複雜,總的來說,以結果論,是指「把足夠多的非熱門產品組合放在一起,便可形成個堪與熱門市場相匹敵的大市場」。

因為香港的漫畫市場有個近似 ( 實非係! ) 「大一統」的局面,很多朋友便視這狀態為「正路」,當市場低迷時,便期待有强勢領袖的出現,如武俠小說中那些「武林盟主」般,號令天下,領導群雄,再建輝煌。但,其實市場是可以多樣性的。

有人可能認為譚詠麟張國榮的市場佔有率有七八成時是香港樂壇最興盛的日子,到變成「四大天王」加起來佔有市場七八成的話又是否很衰敗?到了如今,歌手單位數以百計,沒有多少人算是比較突出時,這種「百花齊放,均分市場」的局面,又怎不可能長久存在下去?

大家期望只有單一領導,而那領導又會熱心地投入巨大資源支持新人,又會功利地計算不要推出太多說大道理娛樂性低的沉悶產品,性格行為豈非矛盾?那不如預期市場中什麼類型出版人都有,有些是「王晶類」的,有些是「王家衛類」的,更為合理。

香港運動員喜見在「奥運會」劍擊項目中奪金,有人建議這也可成為漫畫題材,寫成作品。那麼,你說要一個獨大的商家,同意些不那麼商業性的冷僻決定,而期望能取得大成功,還是全世界僅有想寫那題材的一任畫家,遇上一個認同他信念的金主,那金主投放了的資金只要有小成功便可,何者在現實中出現的機會更高?

想要市場有眾多題材之人,期待的便不應是可壟斷競爭的強者啊。

2024年7月28日 星期日

港漫循環 (3/3)

看漫畫的人和畫漫畫的人,是母雞和雞蛋般的關係,互為因果;須要同步提升,結合而成的市場,才有望穩定發展。不能說要等其中一樣完善之後,才啟動另一樣的培育工作。

透過資助計劃短期內推出一堆好的漫畫,希望它們互相借力造成聲勢,容易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喜歡看當中某些漫畫的人,希望他們對「看漫畫」產生興趣後,會開始留意計劃以外的作品,主動找來閱讀;同時也希望令一些朋友對「畫漫畫」產生興趣,有沒有資助計劃都好,也會開始嘗試繪畫和創作。在市場的「供」和「求」兩方面都播下種子,才談得上未來。

沒有外力存在便不會主動去看去畫漫畫者,也可以是作品的目標市場,但肯定是較次要的焦點;對於主動性較高的繪畫者,有沒有資助或比賽,也會先把作品畫出來,之後再找渠道發表。現在有些朋友,視「港漫動力」計劃的後續便定是由本人替代活動方出資,自掏腰包出版一途,可能忘卻了上世紀中後期,當一些投資/投資者相信有足夠大的市場,也會作純出資的「金主」推出漫畫作品。

這種「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收稿」模式,也可以建構成一個健康成熟之港漫市場的,只不過現今許多港漫從業員和讀者都太年輕,踏入這個圈子時已是「大一統」後的局面,視之為必然,而不知看來動盪的「春秋戰國」時代,也是可以令港漫再存活多幾代的。


( 1/3 <--- 2/3 <--- 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