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小談「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


並非每字每句的閱讀───尤其是引文方面,在這情況下,看完了「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一書。即時想到的是「偉大」二字!

像作者程維鈞如此研究古龍所有小說的版本,絕非容易,一開始時定必千頭萬緒有許多說話想講,單是把腦海中所思所想都化成文字,再設想出一個框架把有關文字系統化的分類列明,讓人閱讀之時覺得整齊,這個梳理、分類的過程,已經是件大難事。

每篇小說初出,存在各自的故事,有的經過連載,有的直接出書;書本推出後,又在不同地方由不同出版社推出自己版本,每個版本之間又因為不同原因,修訂過內容。經年累月之後,要把衍生出來的眾多版本排好一個時序源流,想想已覺頭大,何況真的動手?作者偏偏又做到了。

古龍小說結構獨特,故事往往分成不同章節,章節之下又有細分,多至三四層的架構之中的小說正文,又因應場景轉換等緣故,在其間加入分隔符號。這些匠心獨運,在某些出版社或編輯眼中,視為累贅,於是任意修改,令到小說面目全非。當我們沒有作者原稿在手,要利用衍生出的各版本回溯推想一開始時的「原貌」如何,已經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何況眾所周知,古龍作品中混雜許多別人的參與,他的文字和別人的文字可能在初版之時,已經是有機結合了的,程先生在還原作品本貌時,也想把別人的代筆都挑出來,這樣令到整個研究分析過程,複雜多倍。

看書中程先生描寫如何推演出各作品原貌,猶如閱讀著推理小說,偵探要結合各人的供詞以重組案件之時,又要慎防供詞中有假資訊,稍一大意,漏算了一個環節,整個結論便可能錯誤了。

程先生對古龍所有作品的考究過程,定必艱辛,不過我相信,也能自得其樂。例如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根據蛛絲馬跡推測某作品的代筆應始自哪一章哪一節哪一段中的哪一行,然後找到資料,證實到那猜測果然命中了,那種驚喜,其樂何如?

「本色古龍」的制作,相識者許德成兄也有協力;我與程先生並不認識,僅有的牽涉,是書中第 382 版提到曾在國內網站留言,提醒在香港早有古龍小說收錄過「銀雕」一文,那留言者便是小弟。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文稿原貌

要考究一本小說的所謂「原貌」,普遍而言,頂多只能以初次發表的版本作開始,不過這個「原貌」,可能也已經過作者以外的人所修改。

這種情況近年應尤甚,因為從前的小說很多是先在報刊上連載,一來每天稿量大,編輯者在時間上要改也改不及許多,二來一些作者筆誤,若是前後矛盾的,前者已刊出,後者急於刊出,要統一也無從;現今小說多是寫完了才推出,編輯可以把任何不合理處先作「理順」。

所以像倪匡所寫的衛斯理故事中的「南極白熊」事件,以及在白素哥哥白奇偉之後,沒來由的跑多一個叫白勇的弟弟來,再版時統一名稱和關係,再笑說「姓白名勇字奇偉有何不可」的情況,現在不會發生。


有在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的朋友,分享過一些作者原稿,有時原稿上寫得較潦草的字便會猜測;有些前後不符的人物關係和地理資料,會作統一;有時文句寫得隨意,害怕讀者看了不明所以的,又會增刪字眼作改善,諸如此類。如此種種修改,改時改後會否通知作者一聲,我不清楚,大概不同編輯遇上不同作者,在不同個案中,會有不同的安排。

我之前協助過的一些書,崗位雖有「編輯」二字,其實主要工作就是校對;初時見高層人士逕改作者原文,而且幅度不小,很感不安,漸漸見多了,亦已接受。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金古有別

正在閱讀「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這書內容十足,硬殼精裝,不能隨身攜帶,所以應要多花一些時間。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都是大致上讀齊了;初看後多年間,又都陸續重看過不少遍。金庸的小說名聲較響,文學素質也獲較高評價,不過我重溫時,卻是以古龍小說為主,在比例上高出重看金作許多。


看金庸的小說,因初讀時都會較仔細,加上重溫之時,較大的懸疑例如「天龍八部」中的「帶頭大哥」是誰已心中有數,趣味始終有所削弱;看古龍的小說,卻常覺有新意,好像總有些細節是之前沒讀到的。

我一直以為主要原因是因古龍作品中,多以短句成行,又多二人一來一往的對話,初讀時一目十行地閱讀,已可掌握情節脈絡,所以有些段落或文字都沒上過心,重溫時發現,便覺新意;但現在據「本色古龍」的作者程維鈞考究,可能根本我當年所讀版本,是刪減了部份內容的,致有如此情況。

───當然,可能兩者都是原因。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失卡

都沒機會按任何鈕掣,銀行卡一進自動櫃員機的插口,屏幕即時出現了螺絲批等工具圖案,那張卡就如此被「吃」掉了。


打了熱線電話,銀行員工建議為了保安原因,把那張卡取消,再發新卡。卻原來「花旗銀行」的做法不同「匯豐銀行」,這樣安排的話,連卡號也會不同了的;我考慮過後,同意照辦。幸好沒有什麼分期付款計劃與這卡掛勾。

在電話中辦手續,銀行要核實我身分,員工說發了個驗證碼到我手機,我只好向她解釋,我手上的非智能電話,要開啟短訊閱讀的話,便要先把電話斷線。最後只好另覓它法。

該卡附「八達通」功能,最麻煩。晚上回家時不能拍卡進入大門,幸好管理員認得樣貌獲放行。第二天如常乘搭巴士上班,上了車廂,自然地想拍卡付款時見銀包中該位置空空如也,才猛地醒覺;退出車廂,讓其他乘客先上,尋找了一會見身上沒足夠零錢,於是本來 HK$14.2 的一程,付了張 HK$20 鈔票了事。唉!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幾分鐘看完」系列

在網上有不少「幾分鐘看完」系列,把整套電影或整輯電視劇的故事脈絡都講得清清楚楚。

對於很多故事來說,當中的大懸疑事先透露了,吸引力便會大減。───有些朋友想要看錄影了的足球比賽,當有人告知了那賽事的結果如何,便索性不再觀看了。


但有時有些「劇透」反而會增加故事的魅力,例如「古惑仔」漫畫常會預先刊登了下輯故事的關鍵畫面,當讀者大為震撼時,也會好奇到底故事如何發展,才可以衍生出那樣的情節;那時閱讀的吸引性,不是來自會出現「什麼」(What),而是「為何」(Why) 及「如何」(How) 出現某些東西。

「梁祝」的故事,常有翻拍;故事主要的脈絡和結局,通常都不會變改,否則便根本不是「梁祝」了,掛個虛名來無用。而當我們預早知道必然出現悲慘的結局,則男女主角在過程中愈是甜蜜便愈會叫觀眾擔心。外國電影「死神來了」系列,也是早早披露了會發生何時,但何時、如何發生,便叫觀眾緊張不已。

有些「幾分鐘看完」的短片,還真的吸引到人想找回原劇來看哩。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畢業禮

近月多位朋友及網友都在互聯網上分享了畢業禮的相片。───不是他們的畢業禮,而是他們子女的畢業禮。

一部份主人翁我曾看過他們的童年照片,不經不覺已經成人並已大學畢業,實在叫人感慨時光飛逝。


出席過別人的大學畢業禮,在觀眾席觀看整個過程,不過卻未赴過我自己的畢業禮。

那一屆我校的畢業生,是第一批領取由「浸會大學」而非「浸會學院」頒發的證書,但我因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交換生計劃,身在外地,決定不請假回港,畢業證書便由同學代領了。

想來就算當年出席了畢業禮,也應是沒太大興奮的吧,因那只是整個大學階段的一個順理成章的環節。過去的不少事情,包括會考失敗,當時是極大件事,多年後的今天回望,完全沒法感受到那份徬徨哩。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升降機按鈕

常有如此的懷疑,終於看到一部升降機附有如圖的「預防措施」。───或者應該說,是管理公司有如此的措施,不關升降機這硬件的事。


升降機的一堆按鈕之中,必有一顆警鐘,讓乘客被困於機中時求救之用。但平時人們乘搭升降機,尋常使用時,也不時看到有手快之下按錯了別的層樓按鈕之事,萬一錯手按動了警鐘的話怎算?這樣的事會否經常出現?

像圖中的安排,加塊硬膠片在上,使用之時要先把膠片掀起,多經一道手續,減免錯按的機會,安排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