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4日 星期六

定義周年

今天是個周年紀念日。

有關事件,安排有別一般,在很多其他朋友的例子中,幾個主要環節都是在同一天發生的,在我的情況下,幾個不同的環節,卻產生了幾個不同的紀念日,若真要辦紀念活動,應以哪一天為重心呢?恐怕是人人的建議也會不同。

日子是記得的,說是紀念,其實主要也只是「記得」而已,所謂的日常生活基本上如常,於是也沒有太多時間可以到區外作些什麼活動;餘下的鐘數,放慢少許步伐,舒服地吃個晚餐後,其實一天也近尾聲了。

見別人把一段關係的開始,每個環節都分開紀念,有點好奇:事無大小都紀念,沒有核心的一天,其實是否近似沒有紀念?

2022年9月23日 星期五

短句

幫手校對一份稿件,那基本上是由網上視訊經過文字化而成的。那視訊我之前亦看過,資料豐富,趣味也高,近十分鐘的內容,看時感覺轉眼即完,好像總是看不夠似的,待以文字記錄下全部內容後,才發現有個技術環節需要解決。

那視訊是在食肆拍攝的,鏡頭之下,一道又一道菜呈上,聽到一段又一段食評,完全不覺有問題,文字化之後的內容卻可明顯看到,出現了很多短小的段落;段落短得可以只有三兩句,而不同段落又是不同主題的,難以合併起來。

情況猶如一本金庸小說呎吋的書中,刊登了古龍的故事,因為太多短段短句,翻揭起來,好像全本書的下半都是空白的,會相當突兀。而且我知道現在較為新派的書本排版方式,段落之間的距離比起傳統主流的更有所加寬,結合起來,恐怕版面會更覺零碎哩。

且看實際排版之後情況會如何。

2022年9月22日 星期四

集體創作?

書店的手機程式定期發來通訊,最近一期重點推介東野圭吾其人及他的小說。按了通訊上的一條連結,進入書店的官方網站,已羅列出所有作者名稱中包括「東野圭吾」的書單,而那總數,竟有 85 部之多!

考慮到東野圭吾每部作品的長短、結構完整度、情節吸引性、點子構想的困難等等因素,85 部作品這數量不是不驚人的。不過又聽過一種說法,指其實「東野圭吾」只是掛名性質,各作品其實是有不同的創作人參與,到了最後,全是以同一個名稱發表。

香港過去,也有一個叫「夏飛」的成人小說作家,作品甚多,風格多變,水準又甚參差,也聞說過只是代號,並無其人,任何同類型小說交到去,出版之時都是統一以「夏飛」為作者名推出。

早前看了一個關於舊電影「蜀山」的訪問,說到在宣傳品上寫的編劇名稱「水中月」也是有類似的意思,因為該電影的該崗位工作曾涉及過太多人了,以當中任何一位的名稱放上去都覺不適合,便為這「集體創作」取一綜合代號。既是「水中明月」,即也明言是虛幻的、子虛烏有的了。

2022年9月21日 星期三

說勸

有位朋友,不時在 Facebook 上寫幾句感想,有時是慨嘆自己的情況,有時是因見到他人它事而不吐不快,初時我還會留言勸說幾句的,後來發現對方口中說同意建議,之後仍是維持本來想法和做法,便不再作聲了,只是旁觀他繼續張貼酸文。

在舊公司時曾聽過一位同事申訴,我跟他分析情況,說他不滿的上司及制度,可能有什麼道理,那同事跟我說:「你不明白我的情況的了───」然後把之前說過的苦況又講一遍,於是我知道他根本不是想要建議,只是想找個人單方面聽他訴說,所以之後盡量敬而遠之,真逃不過時,也只聽不語,意見及建議,更是絕不出口了。

某朋友經營的小店在臨街位置,每當下雨之時便不能開門營業,再加上見到他在 Facebook 上的資訊,知道舖租的壓力也不小,綜合所見,便提出建議,說他既是以接熟人轉介個案居多,何不移師商場之內?租金可低些,面積甚或可大些,又可全天候開門營業,應是最好的方向。我建議只給過一次,但聽到「租金最多也只可低幾千元而已」一句時,便知是收聲之時了。腦海中回憶看過的舊文,覺得每到交租之時,少至數百元也是要想方設法綢繆的,假如每月可有數千元的鬆動豈非大好情況?原來當事人不這樣想哩。

2022年9月20日 星期二

鎖禁

疫情之下,到戶外活動及進餐,需要在流動設備上安裝「安心出行」軟件。

這軟件主要是出示了打了疫苗的次數,以及日常需要進出特定場所的日期、時間記錄,可能是官方代入市民的角色,很關注市民的個人私隱,害怕市民遺失了流動裝置後,會被人拾獲令到機內秘密外流,便限制了裝置必要設有開機解鎖作。───不是「建議、推介」市民最好這樣做,而是「硬性規定」非這樣做不可,否則便不能成功地把最新針紙輸入,等於廢了有關軟件的一半武功。

因為日常進出特定場所次數也頗頻繁,有時純粹為了節省時間想路過某地當捷徑,想到要開鎖、啟動軟件、掃描條碼等一大輪弄一分鐘有多,路過的時間則連一分鐘也不到時,往往便放棄了,寧願繞些路便算。

一直這樣使用,一直覺得不便,但又一直沒改,多月之後,直至近日,才聽聞現今的「安心出行」版本,即使沒為裝置設定開機鎖,也不影響軟件的運作的,便作了個嘗試,結果似乎果然如此!像這樣便利市民的新功能出現了,大家便應該大力宣揚,讓多些早一點知道嘛!

2022年9月19日 星期一

生活術語

常見有些銷售人員,在跟客人講解產品時,不自覺地用上了一些「術語」( Technical Terms ),他們以為客人自然會明白的,其實客人卻是不知所以。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有些簡稱,用得多了,開始沒注意在不熟悉的人聽來,若是不經解釋,是不明白的。香港的食肆中,若有多種食材可以選擇時,我們如果想同時選擇兩三種,食肆會把食材按比例調整減少,同時上碟的,我本以為口語中的「雙拼」、「三併」就算照字面直接理解,也應該可以掌握到意思,原來對於來自其它華語地方的遊客來說,是未必明白的。

有次在舊公司,同事向茶餐廳點選「奶油多」後,再補一句「烘底」,我跟他說「奶油多」中那個「多」字,本來就是「多士」( Toast ) 的簡稱,是代表了經烤烘過的麵包,所以不必加說「烘底」 ( 麵包要烤烘 ) 了。後來的日子,我舉過這事情作例子多次,有點洋洋得意的,結果自己也變得容易掉以輕心;近日看一本推理小說的中譯本,見有提到中餐館一道「油炸童子雞套餐」,先是一愕,之後才失笑。

對啊,自己平日不斷地「炸子雞、炸子雞」的叫,難道以為「炸子雞」就是最完整的正名?所謂「炸子雞」,不是「油炸童子雞」又是什麼?舊同事那「奶油多」的笑話,在我自己身上也重現了,做人真不能夠得意忘形的。

2022年9月18日 星期日

清餘物

家中長輩去後,留下了的東西,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當中有兩瓶健康補充藥丸,是一般保健適用,並非特別針對有任何病患者,於是便決定自行服用。

藥有兩瓶,各有 60 顆,瓶子不大,加起來數目卻不小,每天服一顆,也可以吃上 4 個月。終於,到了這天,見已吃到底了。

因為順手,所以藥瓶就放在平時工作的桌子上,這一放便放了幾個月;雖然瓶子不礙事,但卻代表了一件每天要做的「待辦事項」,視線能及,總是令人有種掛心的感覺。當兩個瓶子中消耗了其一,可以把那個瓶子丟掉時,頓時覺得輕鬆了些,可惜還有一瓶未服,即是還有兩個月的時間,幸好,慢慢地,漸漸地,這第二瓶也已服完。

少了牽掛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