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0日 星期六

再憶童年「雙十」

我們一代,在「遍地土製菠蘿」的日子之後出生,成長之時社會矛盾甚低,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對於國籍的觀念近乎是零。童年之時若有文件要填「Nationality」,有試過填「British Chinese」的,不知在外國人眼中,其實是否明白香港人的特別身分。

那些年,親友間都沒怎麼談「國慶」;「十一」沒人提,「雙十」也沒,事實上作為英國殖民地,我們連英國的國慶都沒有慶祝,放假的只是「英女皇誕辰」。

近年社會對立矛盾嚴重,「十一」、「雙十」成了不少人尋釁挑撥的好日子;這種對立,歷史上當然出現過。看舊報紙專欄文章結集所成的書,知道在那「遍地菠蘿」的時期,有人特地在 10 月 1 日和 10 月 10 日中間另取一天,作為「國慶」慶祝,以表示中立的,真是奇聞。

童年之時,家居附近專製花牌的店舖,每近 10 月,便會印製約 A4 大小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仔,試過以紙製的也試過以塑膠製的,免費派發,我們拿回來,拿根小棒或籐條黏上去,當是玩具,完全沒有政治的考慮。情況就像一些人去領取教會派發的物資那樣,就只是想要那些東西,拿了也不等於打算信教。

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市場生機?

在工作範疇上,每天聽聞的商舖成交,不論是買賣或租賃方面,數字都增加了不少。雖然當中不乏所謂「蝕讓」、「大劈價」的個案,但多了人願意承接,也反映了市場接近「見底」的機會甚大,是正面消息。

晚上的街頭,見到一些食肆不但滿座,門外也出現了等待的顧客,是個明顯的訊號。

無疑,街頭上活動的人多了,而大家又疏於防疫,則疫情有可能出現大幅反彈,但社會始終也要重生活動的,只好逐步逐步來,大家漸漸適應;就算之後防疫措施要再鬆緊多次,也只好一起來磨合著生活了。

其中一個關鍵應是學生回歸校園。由於多了學生顧客,午市到食肆去找座位已經未必是件容易的事;除了學生本身,因為學生在家而迫於留家照顧的家長,他們的活動力和購買力也得以釋放,也為商業活動帶來支持。

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半小說?非小說?

正在看劉德華主催的一本書───「東方搜神局」系列「天火傳」的第一冊。原來這不是一本純粹的小說,有少許文學劇本的味道。

又或者應該說,那是古典文學的味道?像舊時小說中,可能出現「某甲吩咐某乙明天要如何如何做,某乙心中不願,推卻不到,最後應了個諾,之後二人一宿無話」這種情況,簡單描述了「內容」,讀者看官也絕對明白發生了什麼事,但在比較現代化的小說中,便會加插入適當的對白、動作描寫等等,減少「大綱」的味道。

故事中角色之間,應該產生的友情/愛情感覺,在「小說」中也是相當明白的,卻又欠缺了詳細交代,大概寫作的人認為,將來若這故事會拍成電影,編劇、導演和演員自會加入自己的元素及演繹吧。

這本書的相逢,若是早十年八年,可能我會嫌它小說味道不夠而快看完便算,今天,剛才我又在構想「衛斯理故事」電影化的內容可以如何如何,或者正好是本不錯的「參考書」哩。

2020年10月7日 星期三

聽說有本新雜誌

聽說本地新出了一本雜誌,叫「美紙」,而且創刊號分有五六個不同的封面,可在便利店買到,但至今我一本也沒有遇上過。

原因可以如下:印量少,發行點不多,銷量佳;也可能是多過一個因素的結合。總之,我暫時便無緣得見。

有興趣買這本雜誌,一來因是新書創刊,想看看出版者抱著什麼方針來製作,也算是對文學推動者的一點點支持;二來是因聞說有利志達的漫畫作品。

若說這本新雜誌創刊號銷量甚佳,原因是吸引到利志達君的粉絲支援,我也不會十分意外。利君是出名的「另類漫畫家」,但當他的成綪和知名度日升,而香港漫畫市場相當低潮時,加插他的稿件而成為銷路保證,可能反而是「正路」而非「異數」;情況和周潤發從「票房毒藥」變成「票房保證」般的變化般大。

這書好像是月刊還是雙月刊,即是離第二期出版還有些時間,而且也聽到說它會有加印,結果我能否有機會買到這創刊一期呢?就看看吧。

2020年10月6日 星期二

分享之難

公司的電腦系統,現在容許員工一定程度上在外工作,透過流動裝置瀏覽部份資訊。因為始終不是「足本」,所以使用之時,並不能跟身在寫字樓現場相比,但有也好過沒有。

明白客戶和業主資訊,是公司生存的命脈,以及可能是最大的資產,不能輕易讓人在外分享───若員工可以在外全取資訊,只要有一名員工把流動裝置借出,任何競爭對手也是可以跟公司同享系統內容了,那公司還怎麼可以勝過對手?但現在流動工作方興未艾,對員工封鎖有關資料等於綁住了他們的手,戰力大減,也是難有勝算,是兩難之局。

現在公司鼓勵員工拍攝物業相片、短片,製成視頻,以便在網上方享,但仍未改舊例,同事個人的流動裝置,想連接到公司電腦的 USB 插口去也不能,如何可便捷地把日多的影音檔案傳送到中央系統去?看公司怎辦了。

2020年10月5日 星期一

蔽天

早上上班時正下雨。上車前雨初下;下車後仍在下,雨勢大了些,但不太誇張。後來才知原來已掛了雷暴警告,先後有過「紅雨」及「黃雨」。在互聯網上看到市區的圖片,有旺區大街更出現了水浸。

因為在上班路上,很大的一段路都是通過天橋,又在雨勢很大之前進入了建築物,一直都是「有瓦遮頭」,而寫字樓所在大廈,窗戶隔音又大太差,所以一直都沒察覺到室外的天氣原來試過很壞。

此所以「地鐵上蓋」的住宅物業,額外受歡迎,當外面變天之際,所有生活必需都可在「不見天日」的情況下一一進行,確是方便之至也。

2020年10月4日 星期日

創作年齡

早前購入的 「香港青少年科幻小說創作大賽。得獎作品集」終於看完了。很花了些時間,主要因為作品數量多於預期。

作品結集跟隨比賽,也是分為「小學組」、「初中組」及「高中組」幾冊,所以可以作出比較,看看不同年齡創作者之間的差異。

單憑感覺,「中學組」───包括「初中」及「高中」───學生筆下的故事性可能較強 ( 其實不一定 ) 以及運用文字的技巧較成熟 ( 其實亦不一定 ) 一點,在科幻點子方面,反而是「小學組」的作品中,較少「熟口熟面」的味道。

在我個人來說,有過相類似的情況,一些比較天馬行空、奇特的點子,都是很年輕時想下來的,近年的寫作,都沒有嶄新的內容意念,勉強也只可以做到在把想法說出來時,比較順暢些少而已。

我想在科幻小說方面,更容易出現年齡上的對比:當一個人的「科學」知識愈多時,便愈難無視現有的科學條件,讓「幻想」任意奔馳。

「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學習「太極劍」那「忘掉」的訣要,真想要做到時,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