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歌者與歌。瑕與無瑕


在 YouTube 上看了些舊時歌手的現場演唱片段,包括陳百強許冠傑等,想到若把場口換成今天的競唱比賽,也許他們也會在中途被對手擊敗了。但演繹雖非無暇,歌曲依然動聽及叫人感動。

很多時,是歌手,也是歌。

像一些終於聲名大噪,被張揚已經在電視台默默耕耘了十多廿多個年頭的演員,導致成名的通常是某個角色。在那角色之前當陪襯時,他們的演技已經很好;在那角色之後他們的演技也沒有衰退過。但掌聲只在那一刻出現,所以掌聲是給演繹者的,至少也有同樣比重是給角色本身的。

現今科技發達,資訊極度流通,電視劇集、電影、小說、漫畫、歌曲甚至政客言行等等,皆可以分解成極細小部分逐一檢閱,然後再挑出當中的瑕疵,然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趨向完美時卻逐漸欠缺靈氣。其實只要在所需要的環節之中造到效果,我們何嘗需要一個在任何時候任何範疇都無瑕的演員/歌手/小說家/漫畫家/政客?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新派飲食節目?

「無線電視」邀來一班「網絡紅人」拍攝節目。我是先看了「兄弟幫」的訪問,再看節目的;看了訪問後有點期待,看了節目後相當失望。

看的一集,挑戰的是電視台的飲食節目。我期待會看到一集完全跟從「網絡紅人」手法拍攝的正式飲食節目,看「網絡紅人」如何向大眾作出突破示範,原來根本不是那一回事,核心的試菜環節,作為兩分鐘節目還有些可觀性,20 分鐘都是如此質素的內容,實在支撐不住。

節目中以所謂「TVB Mode」( 無線電視模式 ) 模仿常見的「樣板開場白」,我以為之後會有一個「網絡紅人 Mode」作對比,怎料卻是欠奉的。這不正是對應了「肥媽」在節目中所講,「只會說不好,不會說怎可更好」的活生生例子?

要製作一個節目,專講食肆不好的地方,當然可以。但即使不必顧及廣告營業額,節目播出的頻率也要很高才成,即是例如拍條短片在網上播放,整個動作甚至可以在身處食肆期間已經完成了,而拍片放到電視上播放,如果那些食肆水準真的那麼低落,可能節目未拍起,店子都已關門了,那麼推出一個介紹全已不存在的食肆之節目,又有多大意義呢?


這個「網絡紅人」節目,沒有看全,不過也知道,可談的地方甚多,只是,興趣實在不大。

各「網絡紅人」的論點,可說都是意料之內,所以節目最多也只是能從「TVB 樣板模式」跳到「網絡樣板模式」而已,老舊之氣甚重。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理髮風雲


網友分享的材料中,有介紹以明火燃燒來理髮的,真是令人驚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未遇上過這個程度的「理髮高手」,但其中的一位,也不遜色太多,採用的工具,並不是常見的理髮師剪刀,而是一把單刀,過程中一手托著頭髮,另一隻手所持的刀,刀鋒順勢一削,便是一撮頭髮掉下,亦相當另類。

那時候還未養成到上海師傅店子理髮的習慣,第一次遇上剃刀,便是在該髮廊。那師傅用剃刀修刮眉毛及眼角附近位置的毛髮,我雖看不到那刀鋒,但真的感到有股森然之氣迫近,眼角肌肉不其然跳動起來。那師傅還要問:「很緊張麼?」真是的!

那家髮廊,開在「元朗戲院」後的一家閣樓處,我幫趁了一段時間,忽然店子便結業了,以後便再沒有遇上過那位理髮師傅。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小李飛刀」與土地政策

本身在地產代理行業工作,又是一直住在新界的原居民,目睹過不少與法例及政策抵觸的個案。很多做法,廣泛地沿用多年,成了根深柢固的習慣,當中又涉及不同層面的既得利益者,政府要想一下了推翻重來,阻力極大。但是否因此便不能改變到呢?只怕未必。

近月一宗涉及「買賣丁權」的案件,便導致有關活動一下子慢了下來。

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起訴個別人士,旁人難以大肆攻擊;政府當然不能一下子起訴全部涉嫌犯事者,不過因為大家都不想成為被起訴的「個別人士」之一,便產生了「殺雞警猴」的作用。


因而聯想起古龍名著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李尋歡要離開「少林寺」,手上飛刀雖號稱「例不虛發」,但刀只一把,阻得了全寺上下多少人?但硬是被他闖關成功了,因為即使知道小李探花只能殺傷一人,誰也不想那一個便是自己。

若要探討人性,當中有大道理在。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環迴立體YouTube片

愈來愈多人藉著上傳短片到 YouTube 贏取到名聲及金錢收益。不少 Vlogger / YouTuber 可能初時只是玩票性質,後來投放的時間愈來愈多,漸漸更成為全職。

原來最新科技支援上載 360 度視訊,即是在播放短片時,觀看者以滑鼠拖拉,可以像 Google Map 那樣,轉移畫面的視角,甚至團團轉 360 度循環也可以,分享的資料便可以更全面、更立體了。

以下是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試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PurvYriHI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金蛇郎君」夏雪宜


在一篇談林家棟的文章中,講到他當主角的電視劇「碧血劍」,作者認為當時林家棟的風頭不及演「金蛇郎君」夏雪宜江華。在那之前十多年,由黃日華飾演主角袁承志的那版本中,苗僑偉貼上鬍子演出的「金蛇郎君」,吸引力比諸黃日華更健,情況何嘗不是如此?

其實即使在金庸的原著小說中,「碧血劍」的袁承志身為第一男主角,魅力也是遠不及「金蛇郎君」夏雪宜。

最妙的卻是,其實夏雪宜和鼎鼎大名的獨孤求敗一樣,在所有的小說之中,都是沒有正式登場的,關於他的一切,包括身平及言行,都是經由其他人口中轉述構成。

金庸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能寫出一個魅力非凡的角色,在說故事的手法方面,當然成功;但令到一位配角的鋒芒遠遠蓋過了男一號,又是否算是失著呢?

妙哉夏雪宜。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超轉折的泰國廣告


新加坡新晉著名電影人夏友慶君以「超轉折」來形容這條廣告,的確如是。

近年韓風處處吹襲,波及多個創作範疇,但在網上看到及經由網友所推介的精彩廣告,則許多都是來自泰國,不知當中存在什麼玄機?

綜合多條看過的廣告短片,都拍得很具真實感,演員看起來不像是在演戲,而是真人記錄片似的;不論目的是想營造出感人、驚嚇或爆笑的感覺,往往都能成功,觀眾都知道那是精心計算出來的效果,但斧鑿痕跡極少,自然而流暢。

那些廣告片,最利害的是即使觀眾半句泰語也不懂,即使不輔以翻譯字幕,都能掌握到故事在講些什麼,而這正是天下所有創作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不論所創作的,是廣告、電影、音樂還是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