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7日 星期六

電子用品之麻煩

說是電子用品,其實主要是電腦方面,而且是關於使用中的平板電腦。不過遇上的問題,又並不是單單會在平板電腦之上發生。

正在使用 Samsung 的 Tab,記憶體不大是個令人不能用得很肆意的因素,倒不算是很大的問題,但充電池的插口位有點損壞,不能次次都能測出充電池的存在,而且充電時間也長,卻是個大問題。因硬件設計上,這插口是和機身一體的,不能獨立更換;任何強橫電子工具,不能充電的話,等如患上癌症,僅存的電力漸漸耗盡之後,工具也就要報銷了。


今天一早,見有 Whatsapp 訊息需要回應,一動手,平時用慣的輸入法居然失蹤了!連重新安裝一次都還是在軟件清單中,看不到該輸入法的存在,頓時有點兒手忙腳亂。最後一招,又再重新啟動機器,然後,哈,居然一切又正常了!

唉!看來新平板電腦這資金預算,也難逃了。

無電即死、使用時卡著需要關機重設,是不是也是常見於其它電子用品上的「通病」?

2017年10月6日 星期五

低溫慢煮

「低溫慢煮」成了潮流烹調方法,什麼食材、什麼菜色好像都可以用到。從前聞得有種煮菜方式,用上十數小時來把食材煮熟,詫異到不得了,現在聽得多,有人告知說什麼肉類原來花了幾天來處理,也不覺得驚人了。

新聞報導日本有家獲「米芝蓮」一星級別的食肆,以低溫慢煮的三文魚菜式被驗出有蟲。三文魚又不是什麼堅靭肉類,平時食用時也不覺得十分粗糙,也要低溫慢煮?看來不止在香港,各地都有廚師利用這烹調方法作為噱頭了!


我個人不懂下廚,以飲食經驗論,日常食材中,主要就是豬肉最宜低溫慢煮,因為煮食者通常處理豬肉時,寧取過熟而不敢取過生,但豬肉煮老了,口感和味道又可以甚差;利用低溫作長時間烹煮,既能確保熟透又夠軟稔,效果最佳。但當然,所謂「低溫」,也起碼要足夠高至殺死細菌了。

廣式燒豬肉有採用「地下磚窯燒烤法」的,也是包含著「低溫慢煮」的概念,豬皮燒好後經久不軟,極受推崇。

2017年10月5日 星期四

坦克燈籠

手作燈籠有捧場客,既有市場,所以仍能不衰。

元朗市政街市,把燈籠聚集擺放,成為「燈籠街」,也是一時景點;其實即使只是一家普通的衣紙店,當在門前上下放滿色彩艷麗的燈籠時,也能帶出一份熱鬧的感覺。

數兒時的燈籠款式,在許多朋友腦海中,最經典是楊桃和白兔,而坦克車造型的燈籠,則較少人記得。

坦克燈籠和白兔燈籠一樣,都是 3D 立體的,同樣底下有著木製輪子,可以用繩子拉著在地上走動。涉及物料較多,工序也較多,大概因為如此,售價會較高,這也許亦是比較少朋友童年時購買過坦克燈籠的原因。我童年之時,有次拉著在地上走動的燈籠在身後燃著了一些時間,有人指點時才猛然發現,這事記得清楚,卻記不清那燈籠是坦克還是白兔了。

很多舊款燈籠都有新製,坦克則少見;就算有人製作,亦造不像,因為沒太多造型資料的記錄。現在於網上可找到關於坦克燈籠的參考資料,是人們憑記錄繪畫出來的圖樣,是造型相似又不盡相同的款式,各自不齊全,但集合起來,也應能綜結出一個大概的。

 


2017年10月4日 星期三

小小怪事迎中秋

是日中秋。天氣預告會有幾陣驟雨。

今天將會現身的局部地區會否遇上下雨,不能預知,倒是昨天已遇到件小小怪事。

時間二時許,與同事午飯時想看看中秋日天氣預告,開啟了「我的天文台」軟件時,赫然見到一號風球的圖示!

當時告知了同事,後又信手轉發了訊息到兩個小型 Whatsapp 群組。既早說了是「怪事」,大家應可猜到,事後發現,該軟件上再無風球訊號,也沒有相識者看到過有關消息。

我個人想到些可能原因的,但事實如何,大概永遠證明不到了。而在現今世代,當個人記憶及遭遇跟電腦記錄之間存在矛盾時,大家自然不會選擇相信個人主觀證供,這倒是可以理解的。


祝各 Blog 友───

中秋節快樂!闔家安康! ^_^

2017年10月3日 星期二


收到這一期電費單,費用比預期的高,再三思量,才醒起現在主要的家庭用具都轉用電能了,所以有部分支出其實是從其它成本例如燃油費中轉移過來的。

連馬路上的車子都說趨向電能化了,家居生活中亦是大勢所在。

但這麼一來,愈來愈集中依賴一種能源,風險便增加了;沒意外發生猶自可,萬一有所閃失,出現的問題規模便會更大。過得之前家中用過一款電話,停電時原來操作不到的,臨時想找技師求救也不能,頓時便失了預算。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被動捧場

老友說「一直有捧『龍之天地』的場」。但我知道我若只在 Blogspot 寫網誌,而沒有把網誌的連結貼上 Facebook 的話,恐怕都不能保有這個支持者。


Blogspot 像個孤島,打算獨個兒寫點什麼留痕的話,絕無問題;Blog 友之間的交流不高,吸引外界進場瀏覽的魅力更低。Facebook 強在交換各用家之間的動向資訊,主動通知,用家閉門家中坐,對著電腦,連起身拿本記事簿出來翻看查找一下朋友的生日日期也不必,系統到時到候便會告訴你。

習慣了別人的提醒,成了依賴,若哪天系統出問題,那一天朋友生日的消息便未必記得起了。同樣地,若「龍之天地」不在 Facebook 宣傳的話,低迷的瀏覽數字更會慘不忍睹。

不少網誌都是臨急就章寫出來的;寫也沒空,宣傳更沒空,所以往往積累了數十天的網誌後,才抽到時間整理,於是一次過又把大堆帖子貼到 Facebook 上。過猶不及,有心支持者,要一下子看回數十篇劣文,也難以支持下去了。

剛好忙完大項目,這個「十。一」就重新開始,前事不計了,當下開始把寫了的網誌在三兩天之內貼上 Facebook ,不再拖拉,希望養成習慣。

打算如此,結果如何,便要拭目以待了。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創作致富機制


聽過許多次在 YouTube 上放置的短片,若能有可觀瀏覽數字,不必自行通知,YouTube 會主動聯絡提供分紅,但一直不知詳情。近日買入的一本「壹週刊」中有篇專題,有如下內容:
假設他每日上載兩條影片,每條影片有十萬觀看次數,每一萬點擊分紅港幣一百元,單是跟 YouTube 拆賬,每月收入已有六萬。
該文章如是說。

現今世代,關於創作,情況大致是:創作成本可以極低,發表成本可以極低,觀賞成本可以極低,但瀏覽數字並不一定能轉化成收入,要視乎發表平台的財富共享機制而定。

就以 YouTube 為例,他們即使沒有分紅制度,一定也有不少人上載短片;分紅制度吸引有能力者善用他們的平台,創造收入,然後平台及用家攤分有關收入,是謂「雙贏」。這要看平台運作者的能力、視野和胸襟。

第二本「港漫回憶錄」───「玉郎傳奇」書中,人稱「然哥」的上官小寶先生認為黃玉郎先生對香港漫畫市場貢獻甚巨,是因為他有種和人共享利益的性格,「若他自己要賺數十億,其他人也可以因此賺到幾億」,行業因此便可壯大了。以史為鑑,所有欲發展創意產業的朋友,對這個案宜再三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