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2日 星期六

日漫「大解剖」系列

透過中介,買到幾本關於著名日本漫畫的資料書,封面皆有「大解剖」三個漢字,皆是由「三榮」出版,售價方面,不包括稅金皆定價為 1,000 日元。

三冊書,一本關於手塚治虫的「怪醫秦博士/怪醫黑傑克 (Black Jack)」,2018 年 1 月 21 日發行;一本關於寺澤武一的「哥布拉/哥普拉 (Cobra)」,2019 年 7 月 21 日發行;一本關於加藤一彥 ( 筆名 Monkey Punch ) 的「魯邦三世/雷朋三世 (Lupin The Third)」,2020 年 1 月 12 日發行。


全部都算是小型版的「百科全書」,書度略呈方形,約 22 cm X 28 cm,介紹了有關作品的源流、主要角色、經典情節及場面等等,又有不同版本、不同媒體作品、不同精品的介紹和比較,及收錄了例如草稿、原稿、設定資料之類資料,內容雖只 100 餘版,卻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絕對配得上「豐富」二字。

我沒有特別考究過這姑且名為「大解剖」的系列共出版了多少冊,現在挑選認購的當然都是我本身相當喜歡的漫畫作品了。一面翻閱,十分自然地,禁不住一面在想:這本書若果有人可以推出中文版本,便太好了!

2021年6月11日 星期五

題目與主持

一個應是網台的節目,訪問了香港漫畫界名人張萬有先生,然後如張先生用語,「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我的朋友圈中,出現了不少感想及留言。

關於這次訪問,我事先並不知情,當時並沒收聽/收看,事後也不知當事之人間存在爭拗,要到出現關於爭拗感想的感想時,間接又間接,才知有其事,是個只有資格在旁看熱鬧的所謂「花生友」,自然不能發表什麼意見。

不過個人而已,收聽電台節目或看電視訪談,被題目吸引而去,卻因主持效果不佳而最終放棄了的情況,一直存在。病徵卻不一而足,有時是嘉賓問所非答離題千丈,有時是對談之間常有 Dead Air 節奏沉悶,有時是主持人說話比嘉賓更多令人聽不到預期的內容,有時是一味重複在其它訪問或報導中已聽過的舊聞,令人覺得再聽一次亦意思不大。

歷史悠久、優質如「香港電台」的清談節目「講東講西」,遇上這種「主持浪費題目」的經驗頻率愈來愈高,近一兩年,幾乎是沒捧場過了。

2021年6月10日 星期四

寫過什麼

因為 Blogspot 的系統提示,所以知道最近期有哪些「龍之天地」的網誌給閱讀過。

提示所給的,就是網誌的題目及在某段時間內,新增的瀏覽次數。很多新近有人瀏覽過的文章,其實是很久之前的舊文,一來,當日信手採用的題目,現在看見已經很陌生,而且很多時,看著那個題目的用字,想來想去,都記不起那時候以如此用字的題目下,寫的到底是什麼內容。

可能在某一題目下,我是寫了對一套電影的感想,現在我說「記不起寫的是什麼內容」,不是說我記得那是篇影評而記不清楚評語為何,而是我根本連自己當日取如此一個名字,是要寫一篇影評的事都記不起來。

最簡單的解謎方法,當然是點開那篇舊文,閱讀內容,便會知道寫了什麼,可是如此一來,便會人為地干預到這地盤的瀏覽數字變化,而這則是我極力希望避免的,面對的「謎」,想不出答案的,便由它想不出算了。

2021年6月9日 星期三

觀賞之道

現今科技發達,影視作品可以在家中隨時觀看,又能把影像以大屏幕放映,兼亦可逐格慢放,所以若有什麼拍攝上的瑕疵,已經難以逃過觀眾之眼睛。單在 Facebook 及 YouTube 兩個平台上,已可找到很多文章或短片的分享,把電視劇及電影中的甩漏,例如拍攝古裝故事時藝員露出佩戴著的現代化手錶、舊時背景上出現今天的電線杆或發射站、演員持槍手勢不正確之類,一一枚舉。

若是電視劇或電影中出現大錯漏,被人批評也無可奈何,但若是一些小瑕疵,若只看一次故事,或若不經過科技放大、調慢也不大會被發現的地方,則不必加以強調。若是觀眾,把這類小瑕疵大大誇張的話,是不懂看戲的表現;又或套用新潮一點的語調說法:「戲,並不是這樣看的。」

電視劇或電影拍攝之時,並不是預備給觀眾以那種「顯微鏡方式」觀賞的,所以可以說,不必要做到連那種微小程度都無瑕。任何事物都有個合適的觀賞角度,例如現在常見繪畫在地板上的「立體/3-D 圖畫」,例必有個標記指示觀賞者該站立何位置,才可看到應有效果,大家若站在別的地方,從別的角度去看,看到怪形怪相是正常的,不能因此而質疑作者的功力。

舊時戲院外的大型電影廣告板同樣,無論畫得多麼神似及精細,近觀之下,線條一定粗糙而非幼細,因為即使是粗線條,觀者離遠看來足夠幼細已好。那種廣告板在設計及製作之時,根本沒有預算是給人近距離觀看的,近觀而會找出瑕疵,正常過正常也。

2021年6月8日 星期二

「倚天」新與舊

金庸筆下武俠小說,同一部作品拍過許多次的例子不少,大家討論時,通常以主演藝人為區別,例如談「射雕英雄傳」時便可以有「黃日華版」、「張智霖版」之類。

早前試看過的「倚天屠龍記」是 2019 年首播由曾舜晞張無忌的版本,因開始時多場打鬥,而打鬥場面又多定鏡、慢鏡技法賣弄,令到觀看之時節奏不佳,便擱置了;之後再試看,可能因內容中文戲漸多,變相打鬥所佔比例低了些,且又不是全部打鬥場面皆玩鏡頭,變得可以接受,便繼續看了下去。

現時這個 2019 年的版本尚未看完,但頗有好感。如之前亦有人採用過的策略,製作人將好些原著中暗場或憶述中交代的情節,順著時間線作交代,這樣的話,有不少當時的內容及對白便要自行杜撰補圓,寫得更細緻,而這方面製作單位做得相當不俗。更欣賞是整體節奏的不疾不徐,不會因為想及早推出某些人人期待的所謂「高潮位」而把前事匆匆交代,反而是每一階段都拍得細膩,令人回味。

這已經是兩三年前的版本;那邊廂,又聞得「無線電視」打算再拍自己版本的「倚天屠龍記」,而主要演員,都是歌手背景的。TVB 的這個安排,已聽到有不少異議,但我看過一些建議的演員名單,又覺得他們的神韻跟將演的角色有所吻合,這個香港新版本,我亦有些期待哩。

2021年6月7日 星期一

劏上劏?

投資者購入現成商場,或購入大面積物業之後改建成為一家全新商場,將有關物業分間成數十至數百間迷你舖位,再進行拆售,該種手法及經有關手法放售的迷你單位,常被稱為「劏場」。「劏場」二字聽起來似乎不大文雅,卻又可以令人聽起來即時意會到該種物業的性質,在傳意的角度來看,其實也算是個不錯的叫法。

由於「劏場」的物業,往往比較細小,所以不容易再作間細以分售或分租,進行「劏上劏」,但商人腦筋靈活變通,無論多麼困難,要想做到總有辦法的。所以後來我們在一些間細商場中,會見到有「格仔箱」的出現───商家在舖位內擺放分成一格一格的櫃子,有意者可以逐格月租,之後在格內擺放自己的物品,若有顧客想購買那些物品,商家便可代勞收取金錢。這種運作模式,變相即是一種「分租」,也得到不少經營網上商店的小賣家歡迎,既可作廣告之用,也可提供一個固定地點,便利買家交收貨品。

「格仔箱」的普及,甚至有幾乎全間舖位都是放滿一格一格櫃子的「格仔店」,不過不至於去到「成行成市」的程度,遠不及近年夾公仔機的觸目可見。

說到這三兩年在香港市場上,湧現出的許多擺放夾公仔機或扭蛋機的商舖,當中不少都有招收「檔主」的做法;招收了的「檔主」支付一定費用,分攤部份機器的運用權益和利潤,在性質上和上面提及的「格仔箱」有點近似,亦可被視作是一種「分租」。

現在還可見到不止是細舖,即使是面積比較大的舖位,商號新張不久,已在店中某些地方貼出「招收檔主」之類的廣告,推測很大機會那些租客決定租用舖位時,已是打算利用「分租」作為其中一個收入來源,目的就是賺取租金差額哩。

2021年6月6日 星期日

倒在山路上

一套日本劇集的中文配音版本剛在香港播完,此劇的譯名叫「大滿腹」,在外地也有譯作「萬福」的,一個取意,一個取音。這劇的性質特別,電視台名之為「連續電視小說」,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播放一集,每集 15 分鐘,即香港劇集慣常稱為「一節」那麼長。

這種極短劇連載,有些香港朋友看來可能覺得新穎,其實之前電視台也播過,例如經典的「阿信的故事」便是一例,只是當年電視台把連續幾集剪輯成較長版本,觀眾看時才覺得和一般劇集大同小異。


「大滿腹」這次在香港播放,電視台因已有足夠完成品,可以即時播出,所以頻率上雖也是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放映,卻是每天播出幾集;而和從前同性質的那些劇集不同,香港電視台在同一天連續播放的幾集,都保留了完整的開場曲,即是同一首歌,一小時之內,會聽到幾次。所以現在該劇全部 151 集已播完了,那開場歌曲也播了百多次;每次看時,本人仍可找到新趣味,可見這主題曲本身及配襯的畫面,於我而言,算得上是「百聽/看不厭」也。

該開場曲的片段,令我產生最深刻聯想的,是飾演女主角的藝人安藤櫻在山路上走著走著,忽然倒睡在地上的一幕。那種山崗小徑,在香港也有,我們一家每年兩次掃墓所到的山頭,即是這種,但無論如何,不敢學那樣忽地倒頭一睡地上,因為除了草葉泥石等等,拉七雜八的人造垃圾包括玻璃碎片、膠飲料瓶、食物包裝袋之類亦常見,隨意躺臥的話,容易受傷。

日本地方夠大,深山道路,可能人煙不多,加上公德心普遍較佳,便較能保留大自然的純淨,如此這般,才敢叫人放心一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