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復甦中

到戲院看電影,幾個時段,都是早兩天已預售了大半門票,容易買到相連座位的,有些場次已要選擇很前排需要仰觀的位置了。事前事後,在大型商場中活動,亦有合理的人潮。往返戲院的路上,看到好些食肆都近滿座,有的門前還積有一班等待座位的顧客。

聽電台播放的「歌曲龍虎榜」,主持人介紹多首歌時,都談到有關歌手剛完或將開的演唱會,更以「一票難求」來形容個別活動。

在現今世界疫情之下,香港雖不能達到「清零」的地步,但是市民的日常生活,可說已復甦了七八成,嚴重受到影響的行業,數目已經大幅縮減。現在社會普遍的消費情緒,以及外出消費的人流,已回到一個合理的水平,讓那些生意仍然不佳的商家,需要反思到底問題最大的原因,是不是本身的實力。

或說人流雖有,但可能「旺丁不旺財」。誠然有這可能,不過如此問題,在疫情出現前亦存在的。又或說現在本土消費雖回復,但海外遊客數量仍低;提出這問題的商號,便要靜思本身的生意中,有多少是來自外地遊客的,就算香港旅遊業全面復甦,多出的生意也與自己無涉?

當整個行業、整個社會中,人人都做不到生意時,存在宏觀問題的機會很大;當同行中有人能有可觀營業額,但卻不是自己時,表示起碼自己還有努力的空間。

2021年11月19日 星期五

電影「梅艷芳」

不常看電影。看電視台播放的及經電腦觀看的都不多,更何況到戲院看的,不過,剛剛卻看了近期大熱的「梅艷芳」。


在過往,所謂「名人傳奇式」的影視作品也見過不少,通常在戲劇性上,都遜色於一般作品;「梅艷芳」電影的宣傳焦點主要在女一選角方面,也在市民大眾對題目本尊的懷念上,特別令我擔心它會淪為「半紀錄片」的格局,可能正因有如此預期,看完了這電影後,反而覺得它的故事性不俗。

當然,故事是以「小子成長」的橋段寫成的,一來梅艷芳傳奇生涯之中素材太多,就算經過大幅捨棄,仍難免有「水過鴨背」、「蜻蜓點水」之批評,二來也是她的職業之路在「新秀」之後極順滑,可產生危機感的元素並不多,所以故事雖在,也太平淡了些。有些環節,若是不知道現實真事的,其實有少許交代不清之嫌。

除了王丹妮的女一外,其他角色的造型和情節設計,都是「取神似而非形似」,是個聰明的做法;只要再多一兩個刻意求俏真人的角色,而餘下的角色再不求神似,都會讓人有「是不能也,非不為也」的感覺,所以不如另闢途徑。現在這電影的場面,像是略作了些「馬賽克」效果的真實記錄,顯微鏡鏡頭之下可以說沒有一角像本尊,但把視線拉開一點,卻又覺圍繞在「梅艷芳」的身邊,名形象設計師、著名跳唱組合,及之後因做了錯事而公開道歉的後輩,位位都在。

官方資料言這電影片長 137 分鐘,基本上,內容可吸引到我不會分心或不耐而看時計時間,但也看了兩次,乃因想看製作者還有多少內容想要交代。當然,連坐兩小時在座位上,腰骨定不舒服,散場之後聽到有其他觀眾亦同有此苦,所以我在後段時於座上挪移過多次,不能視為這電影不好看的指標。

電影完結後,燈光重亮了,全場靜默,陸續起身離場;我有想過在當時作出鼓掌,猜想若真如此做了,也會有些同場人一起拍手的,不過最終還是忍耐住衝動。不過,這電影的出現及最後拍出的效果,都值得大家的掌聲有餘。

2021年11月18日 星期四

名著改編

把任何著名作品改編,都應預計了一個可能性:原著的內容太為人熟悉了,本來的所有懸念都會變成不再是懸念。近年所見的不少改編作品,索性把本來的懸念都剝掉了,循其它的方向製造故事張力。

例如「射雕英雄傳」的電視劇中,誰在「桃花島」上殺死「江南五怪」,本要依靠黃蓉層層推測,觀眾才可知曉,現在對老讀者來說這神秘不存,便把本來之後披露之事,率先說明,當是尋常正傳故事交代,也是一種處理方式。從前的推理故事,很多時都是推測「誰是犯人」( Who ) 的點子,現在已有不少故事在開始時便披露了犯人是誰,之後的情節,讓觀眾產生興趣去猜想的,可能變成「如何犯案」 ( How ),及在犯人「為何犯案」 ( Why ) 的原因中,牽引觀眾的情緒。

有時候,早知既定的結局,也不是沒有好處的。例如看過一套演繹較新派的「梁祝故事」,前段故事十分輕鬆有趣,但因為觀眾早已預知了主角二人的悲劇結局,所以前段令人看得多愉快,後段也會令人感到多悲慘,愈看愈憂心,但又不忍不看,產生出另一種吸引力。

2021年11月17日 星期三

冷凍小籠包

因為在飲食上有需要,而在技術上有所欠缺,漸漸多了食用微波爐加熱的冷凍食品。

港式點心是過去已常見的凍凍食品選擇,近年來很多從前是正餐主食的項目,例如中式的揚州炒飯、星洲炒米、乾炒牛河,或西式的不同款式伴隨醬汁及餸菜的意大利粉,都已面世及有不少品牌可供選擇。

我斷斷續續地,嘗試過不同牌子的冷凍點心,水準其實都不俗,甚至可以說,比起一些水準低下的食肆出品更佳。那些點心,只要適當地擺放進微波爐中,幾分鐘之後,已可進食。這很合理,因為選取冷凍食品,主要也是貪圖烹調時間較短,若果也要花數十分鐘才可弄好進食,那和一般食品又有何分別?但偏又有例外。

也許是存在只是我未遇上過,至少到如今,我都未見過有冷凍的小籠包有售,是可以只以微波爐加熱幾分鐘便成的;不是沒見到冷凍小籠包,卻仍是和平常所見到的小籠包一樣,要隔水蒸熱十多二十分鐘!

試想理由,大概因為小籠包賣點是在密封著的湯汁上,和呈密封狀的雞蛋類似,若放進微波爐加熱,內裡空氣受熱膨漲時,便會出現「爆炸」的情況。真相是否如此呢?


2021-1212 後記:
終於見到可以純粹利用微波爐解凍的「冷藏小籠包」,嚐試了,一般。也算是「小籠包」的,不過不算是「灌湯小籠包」罷。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花花招牌

遇上過好些例子,商舖門前招牌中的字母,採用那種具美感的英文花體書法,結果是我一直不能肯定到底那些店舖名稱是什麼。這些商舖之中,又有不少是髮廊一類。


明白這應該是要把店子裝潢配合經營者的藝術家風格,但廣告招牌,目的應是傳意吧?那些店家是否認為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所有那種英文美術字?還是認為招牌設計只要顧及美學便可?

即使是普羅市民如我,未必是他們的目標顧客,讓我能認得到、說得出他們的店名,萬一有人問起路來,我也能幫手指點一下,也不是壞事吧,

2021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接班人

收聽電台的音樂節目,說到譚耀文初出道時,有人說他是「張國榮接班人」。我印象中郭晉安初出道時也有過同樣的情況。結果當然是那個可預計到的結論:「張國榮只有一個,誰人也替代不到。」

老網友留言,說某些小說作家是「衛斯理」( 倪匡其中一個最受歡迎的筆名 ) 的接班人,我卻不以為然。不是說那些作家的作品水準不夠,但過去的名小說家是量大且全都有可觀銷量,現在的作家無論怎樣一本接一本推出新作,也令人有種「慢工出細貨」的感覺,所以難以認同和過去大師擁有同樣實力,這情況下,說是「接班人」什麼的,自也難於接受了。

而且大家的形象不同,就算同是高手,又何必拿別人的名字來替自己添輝?「陳大文第一」和「倪匡第二」之間,是有差別的吧。

2021年11月14日 星期日

形聲字

看資深漫畫人憨男先生的 Facebook 資訊,知他計劃在 2022 年 1 月舉行一個活動,在他貼出的相片中,看到有香港打鬥漫畫中常見的形聲字,感覺熟悉又有趣。


在平面漫畫上說故事,除了角色要有所動作,以及他們實際宣之於口的對白外,還有其它的聲音效果,也必要表達出來,才能讓讀者感受到有關的環境,所以大凡是風聲、雨聲、兩物碰擊聲等,都會寫明出來,只是不會像對白般以實框包圍位,以資識別。

有關的做法,應該師出於日本漫畫,而香港漫畫人承繼了,在自己作品中普遍採用,漸漸便有了一套規範。

這些文字,用電腦植字就那麼打出來,在意思傳達上當然沒問題,但在畫面構圖上卻美感不足,所以很多時都會以較人性化的筆觸特地製作,甚至在需要時,在它們的外框線粗幼以及內裡用色等加以變化,才可產生出應有的視覺效果。

經典港漫「中華英雄」的初版中,也有大量採用這種美術技巧,但到了後期的複刻版上,很多那些手繪形聲字都消化了,代之以電腦植字的出品,相當生硬死板,把畫面的吸引力都削減了,據聞,原來有人也很欣賞那些字體,卻煮鶴焚琴地把所有形聲字都偷偷撕走作收藏,後來的製作者沒辦法,只有以電腦字替上,起碼做到意思明白便算了,真是叫人惋惜。

聽人說過那些「中華英雄」中的形聲語,原毛筆字是由外號「字俠」又有暱稱「榕叔」的文榕福先生所寫的,我見憨男兄之前提及未來活動時,似亦表示過榕叔也會參與,靈機一觸,便建議憨男兄鼓催一下榕叔再把港漫常用的形聲字寫出來,若可把它們製成膠貼紙,大家買來既可藏亦可用,豈不玩味十足?憨男兄回覆說會試辦,真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