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0日 星期六

筆芯存貨

平時出入,身上口袋中,常備不止一枝筆。

用得就手的筆,要遇上,得有些機緣;一旦遇上了,起碼在某時某刻,都有長遠使用的打算,那時又會擔憂:若這一枝筆墨水用罄,而又買不到另一枝時,怎算?於是很多時,都會多買一枝筆作備用,或若該筆可以更換替芯的,買備筆芯作備用。

結果是以為長遠的關係,未必很長遠,而在換成更就手的筆後,因為「前度」而備的筆芯,又不能配合新筆使用,便成浪費。


現在家中一個小盒子,放備了一些筆芯,但是否浪費,則仍未知,因為有些設計沒什特色的筆芯,已經不大認得出到底各自是配合哪種筆使用的了。也許那種筆仍在使用著,那些筆芯之後仍有用武之地,不過便要先花些時間,把筆和芯先配對記錄起來了。

2019年4月19日 星期五

謝志榮的「魔天輪」

「魔天輪」是謝志榮「實體 Mini 版」的「心慌四部曲」之二。約 A5 大小,騎馬釘,共 32 版內容,即共 8 張 A4 紙印刷摺疊而成;彩色封面,內文黑白。

財力不佳,但對於售價不太高而有一定水準的自資出版港漫,常作實質支持,所以這系列故事之「一」───「鬼妝」亦也收藏了。相比而言,這第二冊故事製作水準勝於第一冊,但故事水準卻較遜色,主要原因,應是因為作者在編寫時期,身體不適,多次出入醫院所致;據專欄所講,這書有些內容是作者在留院之時偷偷繪畫的。

誠如作者所說,「讀者們就當看看一個抱病漫畫人,如何在惡劣境界下作畫,就當用廿元來好好奇啊」,而我買了兩冊「魔天輪」,亦不覺後悔。不過無論理由如何充份,讓作品在差強人意的情況下推出,一次也應避免,更不應有再。


「牛佬」文啟明年前出版的一本綜合雜誌,以作者是新丁為由,要求讀者包涵,淺見認為並不應該。若那雜誌一開始已是由人捐款眾籌而出版的非牟利刊物,讀者可以以業餘水平來看待其內容,但因那書是如常在市場上進行銷售的,那讀者便只能要求達到一定程度的專餘水平。

我對於謝志榮的這種模式書刊相當鍾愛。本期內容有一大一小二人協力,大的是我在「金漫畫」時期已聽聞過的霍老大,而小的是近年愛用網名「小魚毛」曝光的余均偉;此外專欄還有筆名「少榮」的年輕人幫忙。好少許拉雜成軍的感覺,但整件事又像充斥了一份眾志成城的熱血,叫人窩心。

謝 Sir 加油!但亦要保重身體!

2019年4月18日 星期四

香味與時間

基本上是不懂烹煮。───道理有時可以略說一二,實務操作上便不行了。

除了十分簡單的調味和蒸煮,較需要刀功裁切和要調和醬汁快炒之類的煮食,根本談不上;生活上很多時候,只是把舊菜翻熱。而且還不是動爐用鍋把餸菜加熱,而是電子爐具的預設功能。

電子爐具翻熱食物,有三組掣鈕需要動用,其一用作調校溫度,其二用作調校時間長度,其三是掌控爐具的啟動、暫停、繼續及停頓。說難不很難,說易又不易,對於本來已熟透但又在雪櫃中凍透了的食物,翻熱時應以什麼溫度配合多少時間,也不一定次次成功。


由於試過把本來高質的食材,弄成仿如焦炭,所以一來不敢用很高溫,二來也不敢一次便預校了很長的時間,寧可機件停下來時,見還未達效果,再加碼弄多一兩次。不少次,都是需要加時的,也有些時候,在預設時間的中段暫停了操作,實際檢查食物,見已可進食,而把爐具由暫停變取消的。

有一個非科學的觀察得出的見解,不論是什麼食物,當嗅到有餸菜本身的香味傳出時,停下爐具,取出食物一看,往往發現剛好是很合適進食的溫度和狀態。不能說是萬試萬靈,但依此進行,加熱食物的成功比例確較高。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作個參考。

2019年4月17日 星期三

夜歸之路


半深公事完,人在東九龍,一個不大熟悉的地帶;幸好客人駕了車,順路可送回元朗,否則在當時當地,尾班巴士也走了後,可以如何回家,也很惆悵。

一直居住元朗,而第一份正式的全職工作,是在銅鑼灣的一家公關公司,常要工作到凌晨時,如何從工作地點乘的士到灣仔去,轉乘通宵巴士過海,再在近著九龍「富豪酒店」的站頭,乘通宵小巴回元朗,整條曲折的路線,都掌握得到。記得當時,從公司離開,到在元朗下車,前後才一小時左右,真是效率驚人!

現在工作需要,常到不同地方,可能每個地區的如何夜歸的方法,也要先研究一下了。

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突然而去


並不相識,卻如老友,因為一路看過不少所寫的作品。而且早兩天還在 Facebook 上看到新書印起的消息!

噩訊傳來,太意外了,還私下向人打探事情的真假。最後消息得到證實,卻不是想聽到的答案。

文敵先生,一路走好。

2019年4月15日 星期一

屏幕上的頒獎禮


家人開了電視,把平時慣看的電視匣子轉回到一般的電視頻道,並轉到「香港電台」去,原來是想看「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

頒獎禮是有一個,但看了片刻便覺不妥,原來同一時間,竟有另一個頒獎典禮在播放著,也不知是否「香港電台」有意為之。

靈光一閃,記起去年的「金像獎」是在 Viu TV 播放的,便提出想法,於是頻道一轉,到了第 99 台,果然看到了想看的東西。幸運之至。

久沒看電視的正常播放了,沒得暫停及重溫,所以也不能隨便走開,以免錯過了重要內容;而節目又是現場直播的,故以屏幕上不會有字幕伴隨。在在都與近一年的看電視習慣不同。

透過同一部機器,看到相同的內容,感覺可以相當不同。這次用了「正常」方式看現場直播的節目,好像這樣才算是看電視,而平時則是在看錄影帶哩。

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看電視台一個飲食節目,內容甚好看,台灣的節目主持人表演也討好,不過和在香港的年輕一代有相同的情況,要形容食物及表達心情時,常常只是在一般的形容詞前面,加個「超」字便是。

那些形容詞,就算多用,也未必會令人有千篇一律之感,但就因為說者在它們之前都加上了同一個「超」字,以表達程度,本來不貧乏的用法也令人覺得貧乏了。


有些用字,本來已是最頂級了,無以尚之,但因為用得普及了,人們不覺其程度之高,唯有在最高處再加高。 ( 這在邏輯上應是講不通的。 ) 例如「十分」。以十分為滿分的評分制度下,拿到十分的,便是最高的水平了,但當大家感覺聽到回答「十分好」時並不認為原來真的很好時,唯有另謀它字。

常見的「超級市場」,英文的中的「Super」已是很頂峰的意思,當大家認為叫「Super」也不夠「Super」時,只好再行創造聽起來感覺比「Super」更「Super」的形容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