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0日 星期六

鏡片之適應

佩戴漸進鏡片的眼鏡已經有段時間了。近視是長年毛病,而老花則是愈來愈明顯的問題,終於,要把兩者都一併考慮;有人決定是因應不同場合佩戴不同眼鏡,我便試用漸進鏡片,把兩種功能二合為一。

二合一鏡片也有過轉變,我亦有印象見過一些眼鏡鏡片上下是不同折光度的,中間橫著一條線,間隔分明;新式的便是兩種鏡片之間採取「漸變」,自然一些,價錢也高些。

我個人則是至今仍未能活用到漸進鏡片,無論想望遠景還是看近處東西,都鮮有一下子清晰的視野,而要把鏡片及眼珠移動,慢慢找出最清楚的那一焦點;而且身體或所看的事物郁動過,那清晰處又好像有些失焦了,叫人不耐。

而且新鏡片的使用原理,還和個人自然反應不合,例如看書之時,感覺不清楚,便自然湊前去想看真些,卻原來反而要把距離拉遠些才更清楚的,這動作,至今不慣。

2021年4月9日 星期五

「料理的秘密」

不很久前,在電視看了外購節目「非凡餐廳」( Extraordinary Places to Eat ) ,並曾為此寫過篇網誌;近日偶然發現有另一節目「料理的秘密」, 同樣享受。

和「非凡餐廳」有點相似,每集介紹的並不止集中一家食肆、一位嘉賓,所講的述及餐廳的經營及烹調,但又遠不止此,是把該集的主角菜色本身,當成一個專題去寫;不同的是「非凡餐廳」以地理上不同國家分集,而「料理的秘密」則是每集談論某個亞洲地區中的某道菜。

有關食物的歷史源流如何?有什麼主要流派?烹煮時有什麼需要注意?食材如何挑選?食材又從何而來?配襯的又有什麼食材?那些食材的挑選及採購,又有什麼重點?博大精深之至。

例如暫時看了的兩集,一集談的是日本壽司,壽司除上放在上面的食材,醋飯也是重心,節目中便訪問了農夫,也介紹了可用的醋,以及煮飯用的器材;另一集談的是北京烤鴨,除了廚師,便也介紹了鴨農,以及甜麵醬工場和餅皮的製作等等。內容多而不雜,有條不紊,每一集都很好看,且長知識。

大家有機會看到這節目的話,不應錯過。

2021年4月8日 星期四

完美與原裝

近年不少作品,都推出了「復刻版」。以我理解,既說的是「復刻版」,應該便是跟從昔日的模樣,重新推出的版本,若有很大的改動,甚或有不大的改動,其實也已經是一種「新版」了。但有不少打著「復刻版」名號的計劃,依我所見,都是基於舊版內容再加編輯而成的新版而已。

可能是因為作者本身功力的進步,可能是因為製作技術的演化,也可能是因為市場口味的改動,昔日的版本,在現今的人眼中,會看出不少瑕疵。那些瑕疵,是否應以現今的技術,盡量消除掉呢?主要有兩大派的支持者。

有的人要求完美,有錯別字當然要先更改,有顏色不對的當然要先更正,有不夠美觀的排版當然要盡量調整。但若舊時有很大的錯漏,現在已經不能輕易修正,那又如何?世事萬物,天天在變,過去的不善是歷史的一部分,當中種種,都反映了過去與現在的差異和對比,所以也有人認為應該原汁原味地保留過去版本的一切,「復刻」才有意義。

兩派之中,我稍稍傾側支持「原裝」多一點。若在不影響原來味道的情況下,可以作些小修訂,我不反對,但如大刀闊斧地改動,猶如讓現在的製作人員重作過去的內容,那根本便是「新版」了,談何「復刻」?

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專題網誌

有些朋友的網誌,會有個主題。───也不是只寫一個題材,但是卻以某題材為主,間中才旁及其它。這種情況,很多時是因為那題材是主人家特別愛寫,但也有些時候,見到初時是什麼題材都有的,不過有些題材寫得特別好,閱讀者、留言者眾,漸漸地,便比較集中寫那些題材,而變成專題部落格。

「龍之天地」從來不是個專題 Blog。在量方面,很多題材都有寫到,而且也頗平均; 在質方面,什麼題材都是寫得平平;以結果論,比較多人瀏覽的網誌,也是什麼題材都有,而通常瀏覽人數比較多的日子,到訪者閱讀的文章,題材也不很集中。

本來,是有些題材比較有興趣想寫多一點、寫長一點的,但那種專題專論的文章,撰寫需要較大心力來組織及完善,連動筆也懶,更別談寫完,於是一拖又拖下,只好付之闕如了。

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商舖與藝人

商舖的價值,並不是自有的,而是視乎人們可以借助它們,創造出多大的價值而定。整個過程,涉及眾多因素,當中有些是人們可以自行控制的,更多的因素則是由外力決定;有一些因素在昔日存在過,以後可能不會再現,因此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一個商舖的價值,曾經到達某高峰,將來便必定可以重回同樣的水平。

我們可以嘗試把商舖想像成一個藝人。他可能有過極之輝煌的過去,現在片酬歌酬市價已經大不如前,那是否就因為他的歌藝演技仍維持得到從前的水準,我們便可斷言他將來遲早有天,可以重新登上從前在行業中的崇高地位?答案顯而易見。

從前,因為機場的存在,造就了九龍城一帶飲食行業的興盛;隨著機場的搬遷,該區的食肆生意變得低迷。那是否當附近有了新的大型運輸系統出現,九龍城的飲食業便可重拾過去光芒?若真如此簡單,那麼既有了新機場在附近,又接通了新交通網絡的東涌一帶,為何又未出現像過去九龍城區的飲食盛況?

考究從前九龍城食肆的興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為當時公共交通的落後所致──從家中到機場的一段路,常有擠塞,而乘搭飛機及接機,又是不能遲到的事,所以一般都會預鬆時間提早出門;當時間預鬆了,而道路卻暢順時,反而會多出了一段時間需要打發,於是繞道九龍城用個餐,順便爭取時間和親友多會一陣,便是個不錯的選擇。當往返機場的交通少有擠塞,還何需預鬆很多時間作緩衝?所以極其量也只會在機場範圍內逛逛消遣,今天的東涌,亦重現不到昔日的九龍城風光。

所以一個舖位的價值可重回歷史高位,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因素配合而然,並非必然。

2021年4月5日 星期一

潮物 NFT

香港的著名漫畫,推出了幾件「NFT」並售出了,聽到了而不明白,便到網上去查看到底什麼是 「NFT」。看了一些資料,好像有些少明白,又好像有更多不明。

簡化點來說,那些買家應是購買了一些「數碼化的藝術品」,但實際上他們擁有的是什麼呢?那些藝術品───例如說是一幅畫的圖像檔吧,是儲存在某個伺服器之中,而非在買家自身的電腦硬碟之中?既然標榜它們的「獨一無二」,應是前者而非後者吧?若是一幅實體畫,擁有者可以自由把畫作分享給別人觀賞,但是對於這些「NFT」,他們又可以如何跟人分享?還是只能讓買家孤芳自賞?

抑或買家擁有的是開啟及瀏覽該藝術品的密碼?那只要他們無私地把密碼跟人分享,則那「NFT」還算否「獨一無二」?

太多的不了解。卻見網上說有過不少已售出天價的例子。這種「藝術品」,莫非真會成為明日的主流?

2021年4月4日 星期日

活動傳承

又到清明。這年疫情仍未過,還是沒打算帶姪兒前往掃墓,但遲早也會進行的,起碼也讓他知道有這樣的一項家族活動,打後他是否仍繼續參與,我會讓他自行決定。

昔日在一年二祭之外,尚有個「拜大眾山」的安排,這在多年前作了一次總結後,已經沒再提許久,現在,很多同姓的新一代,應該都不知道山頭某地尚有那一批金塔。

掃墓事宜,大家分批而行,現時還會一起行動的,只兩三房人,規模跟最盛大之時相比,是沒得比較。我父親主導活動之日,最後的日子,體力上已經不能參與全程;我自己近年幾次因為腿患,年輕的體諒,我也已經偷懶沒跟到尾了。

活動始終要傳承下去的。傳統節日的慶祝和聚會,因為社會的變改,因為圍村生活的變改,因為家庭成員關係的變改,姪兒已經沒機會見識太多,至少這個可以獨立進行的活動,應該盡力再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