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8日 星期六

書中印花

昔日的報章雜誌及漫畫等,頗流行送出贈品時,需要剪下印花寄去。這合邏輯,因要確定真是有付過錢幫趁者,才有機會得到贈品,而這行為在當時,亦沒很多讀者覺得有問題。

覺得有問題是到了今天,大家想找回當日的舊書作收藏時,才慨嘆完整的書難找。

過了那麼長的時間,標的物又是容易破爛的紙張製品,不少當年的舊書都已不易找;再加上要遇上完整沒給剪下印花來的書,再多一重要求,便更困難。

那些年,大家都把書本認定是看了一次便算的物品,沒想過有人會重看又重看,更沒想過有人會收留珍藏,所以一些印花,更是印了在內文之後,即是說,若把印花剪下來,要看內容是便會缺了一個天窗了!

漫畫「李小龍」曾送出一套 52 張的撲克牌。這牌現已難找,朋友有一套,想找作者簽名留念,我卻勸止,因為作者簽了名,並不會令那套撲克牌增值許多,但若人人都找作者簽名,則恐怕再沒一套乾淨無缺的存世了。

卻不知那位朋友,最後的決定如何?

2019年5月17日 星期五

派錢之災

香港政府一個俗稱「派 4000 元」的行動,招來許多埋怨。這是一個註定會招來責罵的計劃:處理的人辛苦,收到錢的人不會盛讚,收不到錢的人更不會有好說話。

本來是因為政府有津貼措施,然後永恒地,有人說在所有的津貼中,都不能獲得好處的人,即所謂「N 種措施中也不能受惠」的「N 無人士」,然後政府便想去作出彌補。最大問題是:如何篩找出那些「N 無人士」?

本來那 N 種措施,是特定範疇中的特定人士,所以在該特定範疇之內,找出「無」的人,還可以做到;卻是從來沒有一個資料庫,把所有範疇綜合起來,可以把所有的「有」和「無」作出比較。要做到這一點,就算不是要把各資料庫綜合成一,也要把它們各自關聯起來,這個工程,耗時又花錢,而且很大可能,這個行動結合只會採用一次!註定甚高的成本,怎會不招人罵?

一早鐵定了立場,「N 無人士」存在就存在,也會被人罵,至少不會是如此吃力而如此不討好。有些寓言故事,小孩子定必要懂得,兩父子帶著驢兒去市集的那個,是其中之一。

2019年5月16日 星期四

預設失靈

Blogspot 的網誌系統,有不少預設的內容輸入方式,若失靈了而又不容許自行自由輸入,便較麻煩。

現在要在文中加插視訊,要就是自家檔案,要就是從 YouTube 上搜尋到的,才可加入; 試過用內置的搜尋引擎始終找不到想要的視訊,又不能自行輸入位址時,只有放棄。

想起多年前食肆開始用電腦點菜,系統定得很死,任何菜色在清單上沒有的便下不到單,也不容許作任何微調,相當不便。

2019年5月15日 星期三

無肉。有求

全城無鮮豬、牛、羊肉供應,一是食用凍鮮肉,一是集中吃雞吃魚。

有些食肆,強調以鮮肉鮮製出品,一旦無肉供應,大受影響,據說有一些店子,已經宣布休息數天。

一些店舖,主打一種食物,當遇上該等食材欠缺供應,便成困局。有家「華香雞」,曾經在元朗有多家分店,現在一家都沒有了;我在 Openrice 上搜尋,見在荃灣和觀塘兩地都有同名之店,不知和之前元朗的那家,有否關係?想昔日全城殺雞的時候,一家賣雞的專門店,怎會不受影響?昨天提到元朗的「勝利牛丸」也如是。

今次事件,本來以為是影響到豬肉供應的,沒想到連牛肉和羊肉都波及了。不知何時市面可回復正常?

2019年5月14日 星期二

勝利。牛丸

元朗老店,名字就叫「勝利牛丸」,粉麵餸菜,只有三樣:牛丸、牛腩、牛筋。有些外區朋友慕名幫趁,一坐下來,順口叫了「魚蛋麵」或「魚蛋粉」的,都沒料到該店沒有魚蛋供應。

這情況有了破例,因為出於衛生的問題,香港有多天不會有鮮肉供應,「勝利」也得變陣。

若干年之前,某一天,我去幫趁,時間尚早,卻得知沒有牛丸售賣,大為意外;原來適逢那一天內地沒有鮮牛肉供港。那次我沒有問,鄰桌的客人卻問了,從店員回答我才得知,「勝利」的牛丸是每早製作的,沒有鮮肉便製不到;而牛腩和牛筋因有作料,可以久放,便有些之前的出品可以售賣。

那一次受影響的只一天,這一次則起碼數天,所以「勝利」便以魚蛋代牛丸頂檔。有長年客人說那些魚蛋是「學利」高價的出品,不知是耶非耶?而這種情況,可遇而不可求,好像說還有客人得知後,特地去幫趁嚐嚐哩。

2019年5月13日 星期一

生活家

看了一些蔡瀾先生的文章,寫各種各樣食材的資料。

資料包括了食材的不同名稱、源自何地、分佈如何等等,又有不同的菜式介紹,及使用竅門之類,十分詳盡。若是植物,外貌如何、花卉顏色,甚至葉子數目和形狀等等,都有旁及。

是有這種人的,生活上的不同物事之微細不同都會留意到,說得出不同植物的名稱,辨得明不同魚類的差異,講得到不同食材之間可以如何配合,令人佩服到不得了。恐怕不是個正式的稱呼,但我才疏學淺,不知尚可以怎叫,便叫他們為「生活家」。

已過世的曾近榮先生常在不同媒體上,教授大家解決生活上的種種問題,我覺得也是「生活家」的一種。他們能充分了解和享受到天然的一切,叫人羨慕,卻也不知可以學習得到,所以羨慕始終也只能是羨慕。

2019年5月12日 星期日

短距離交通工具

在香港多見了一些像電力滑板似的交通工具,我覺得在一些看來不很遠,走起路來也不輕鬆的距離,相當實用。

因公事北上,過了關後,本可有車接送,但車輛不能停近關口,要走路到停車場,一路之上,便在想起上述的問題。

從前中國大陸有許多單車───他們叫自行車,現在鮮見;卻又沒見到有那種電力工具。是否這一些,都被禁制了?

在香港,也有不必類似的情況,例如一條幅員不小的傳統圍村,又或是新式的大型屋苑,又或是在工廠區的高大建築物之間,活動往來,從頭走到尾,也相當吃力,若能有輕便交通工具,便太好了。現今一些村落,郵差派件也只到村口的集體信箱去,而非直達個別村民家中的,村民要特地去看看有否信件,一個往返,可能也要十分鐘以上了,所以看到,仍有不少人會以單車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