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白事影響

朋友家中有白事時,最多表達些心意及慰問,可以具體幫助的其實不多。有些時候,有些事情,適逢其時,對自己造成了一些影響,便令到個別的白事記在心頭。

其一是最近期的事,因剛到大年初一,隨身的平板電腦便跌得失了靈,要找朋友幫助修整。本來在農曆年假期中,也不能即時買到零件,再加上朋友家中剛有白事,百事繁忙加上心情欠佳,修理一事便進行得頗慢。

要在網上處理的事情,可以利用家中電腦進行,如 Whatsapp 之類的即時通訊,沒了流動裝置在手,便停頓了多時;平時已用得順手的電子付款方式,因開啟不到有關的 Apps,也用不到,要另覓方法。希望修理一事可以早日處理好吧。

另一個案則是多年前的事了,當時借了本老舊成人刊物的創刊號,給朋友做網上訪談節目,事後那書卻收不回來。試過剛好經過朋友家居樓下,以為可以順道收回,朋友卻連下樓的時間都沒有;之後朋友喪親,心情極差,當然也不是追討物品之時;然後再在 Facebook 上看到朋友搬家的消息。之後我便連再追問也沒有了,心中已假設了那本書永遠不會取得回。

還好自己有點兒防備,該書雖係珍罕的創刊號,卻沒有我非收藏不可的內容,不再補購回來也不會令我耿耿於懷,不過始終是一點損失,有這一點,便叫人難忘。

2022年2月18日 星期五

家中藏錢


網上見人分享在家中縫縫隙隙收藏紙幣之道,真是五花八門。

舊時有所謂「一人藏,百人找」之說,那時家中的物品結構簡單,已經如此,在現今世代,人人家中雜物繁多,幾乎樣樣物品皆包括多種組件,要在其中尋縫覓隙收藏起三幾張薄紙,真是太容易了。

怕只怕平時我們的物品自問放得「正常」,也常有尋物不遇的情況,現在把東西藏得刁鑽,萬一要全找起來,自己也未必可找齊,何況當事人出了意外之後由家人去找?這些方法,適可而止才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I1r6LRoUM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檢測瓶頸

早前進行了的一次病毒檢測,至今已經超過 4 整天了,仍未出結果。若遇上一些需要持有陰性報告才獲准的行動,收到報告之時已距離抽驗時間那麼久,都未必可被接納,那即是變相那些行動,想做也做不到了。

任何活動,涉及多個步驟時,每個步驟及步驟與步驟之間接口的環節,都有順滯快慢之分,所以才有「瓶頸」之說。之前要排長龍才可進行到檢測,現在檢測不必等,但結局沒到手,仍是無用。

到快餐店去光顧,不同店子也有不同的瓶頸:老派一些的,在收銀處點餐、付款,然後收銀員執好食物,客人便可以取走,這樣的「一條龍」做法,人多時便會出現長龍,等候需時;新派些的做法,把點餐付款及取食物分開,收銀員一味下單,光顧的人不必等待太久,但買了單而食物沒到手亦無用,而等待取餐的人龍卻長,變成整個過程的瓶頸。

有時遇到快餐店取食物的位置放滿了「差不多可取」的食物盤,但每盤食物都欠同一種食品,缺了它,全部客人都取不到餐用膳,那種食品,便是「瓶頸中的瓶頸」了。

2022年2月16日 星期三

昔日元朗遊記───豬郎山及南生圍

因為久住元朗,所以對關於當地的新聞,特別感興趣;在一些舊雜誌或電影中,看到涉及老香港的一些片段資料,常可吸引到我的注意。兩個因素相加,若是在舊時記錄中,找到關於昔日元朗的資訊,當然是更具趣味了。

手上有本名叫「生活知識叢刊」的舊雜誌,當中有個欄目叫「青年花園。風景線。攝影勝地」,刊出了篇叫「豬郎山、南生圍」的遊記,作者翔鷹

文章近千字,且作文抄公,全文轉錄如下:

豬郎山,像一隻燒豬俯伏在元朗水鄉側畔,山不高,只有一百七十尺,很易登臨。然而,一上山坡,幽美風光,立刻迫人而來。左方的橫州,阡陌縱橫,遍野新綠,一條三合土路,蜿蜒其中襯上點點農舍,裊裊炊煙,如入畫圖。轉往右方,婀娜多姿的水鄉風貌,頓湧眼前,一圈圈的魚塘,近如明鏡,遠若明珠,一道遍植白楊的堤,近處蒼翠濃蔭,遠處如籠輕紗。平靜的錦田河,彷彿一條銀帶,輕盈地轉了一灣又一灣。

喜歡這境界嗎?哎,何不就到那如詩如畫的地方漫遊呢?!銀河灣畔,就是南生圍,循著原來的山徑下山,出了西邊圍,不久,就到了大水渠,不用過橋,只要沿渠西行,約十分鐘,一條木搭的渡頭,便在眼底呈現,那輕巧的平底船,就等著接客到對岸的南生圍了。﹝平日收費單程每位一亳,假日兩亳。﹞

渡過了錦田河,就踏上了白楊堤。南岸波光瀲灧,陣陣魚兒款擺。在水面掀起圈圈漣漪。在這濃陰的白楊堤上漫遊,有一點西湖的風味。

經過那間百花繞抱的紅屋,又是一灣綠堤,除了魚塘還有鴨棚,一羣羣絨毛黃小鴨,逗人喜愛。遠處,幾間很有特色的茅屋,帶著濃厚的南洋風味。過了三號魚塘,一片小草地便浮現,三五成羣的白鷺,或站淺水捕魚,或在半空飛翔,自由自在。由這兒,沿堤直出兩千呎左右﹝單程約走一小時﹞便是錦田河口,后海灣上,漁帆點點,海鷗飛翔,風景亦有可觀。假如嫌走得太遠,那麼,由這兒轉過另一草堤,橫過沼澤區,再轉上右面的白楊堤,便是小繞走了南生圍。連休憩在內,大約兩小時光景,便回到那紅屋前的林蔭綠堤了。

黃昏,南生圍換上美麗的晚裝,天上晚霞初泛,五彩繽紛,雲霞幻變,遠處,霧繞枝頭,眼前,一堤青翠,一池嫣紅。此情此景,最宜拍一張彩色照片。

去豬朗山、南生圍,可在佐敦道碼頭乘搭元朗巴士﹝十六號、二十六號,全程一元﹞到元朗市區下車,找到那條停放小型巴士的福康街,由此直出,過元朗戲院,在工廠大廈旁穿出,便是一條大渠,跨過左面小橋,便是橫州路。盡處,又是一跨渠的小橋,直通西邊圍,那形肖燒豬的豬郎山就伏在村邊了。

此線郊遊,最宜留影。不過,空地不多,水源缺乏,以帶乾糧為合。在豬郎山頂、白楊堤邊,也發現鐵網炭灰,足證曾有人在此燒烤肉食。最後:建議去時坐二十六號巴士,盡覽荃錦公路的風光,回程時則坐十六號巴士,看青山道沿海景緻,這樣,興緻自更濃郁。

這期書在 1970 年 5 月出版,恰是我出生之年而稍稍比我年輕一點,記載的是當時地貌,到再過三幾年我較懂性可認路時,以當時的社會變化速度,周圍環境也應無大異,但我根據文章中的仔細路程介紹去想,便怎也重組不出個所以然來。一些重要地標,如「西邊圍」、「元朗戲院」院址、大渠、橫州路等,仍然存在,但所講的走路過橋路線,卻似有還有,很大可能,該範圍已經進行過一定程度的移山填塘。

現見緊鄰「西邊圍」的「鈞樂新村」、「尚豪庭」、「采葉庭」、「東頭工業區」等地皆無高山;地圖上見有「豬黃嶺」而近「元朗工業邨」,雖網上有資料指「豬黃嶺又稱豬橫嶺或豬郎山」而山高也符合,但若說它是「伏在 ( 西邊圍 ) 村邊」的話,那個「邊」字,便真不知從何說起了。

2022年2月15日 星期二

郊遊

看舊雜誌,不時可見到有講述郊遊地點的文章,甚至專題刊物;有些是介紹性質,有些根本是遊記。可見昔日未有「本地遊」的叫法,但是市民到郊外遊玩,是常見娛樂之一。

過去的香港,就算是市區,也不是十分繁華,不過相對而言,還是有「郊外」的概念,在城市周圍的地區,人煙更少,草木山水更多,可在閒時前往消遣。

曾在一些舊時報紙專欄中,看過作者談及郊遊,是因為心懷故鄉,當可在郊區見到一些山水地貌近似故地風景時,便喜歡前往。我想這未必是普羅市民常見心態,不過在工作之餘,前往跟平日慣見景物不大相同的地方閒逛,應會有較大新鮮感和樂趣。

聽過不少愛住香港的外國朋友,都是因為在這地方,要到效遊地點極之近便,但這一大賣點,卻似乎不是那麼多本地原住民有共鳴哩。

2022年2月14日 星期一

Web-based

說起來叫人難以相信,都已存在了那麼多年,關於資訊科技的中文內容那麼多,「Web-based」一詞居然還沒有比較普及共用的中文翻譯。

我自己接觸這詞時較容易令我理解的,是當年的電郵服務有兩大類,一些是「跟機」的,程式及電郵內容都是存放在自己的電腦中 ( 或公司的伺服器中 ),就算是同一部電腦,若是以不同的用戶身分登入,也會看到不同的內容;另一種是「網上」的,像 Hotmail、Yahoo 等免費服務,要到特定的網址去,以登入名稱及密碼開啟戶口,便可看到內容,任何人在任何一部電腦中登入同一戶口,看到的內容都會一樣,電郵內容非存放在任何一部電腦內,而是在那服務供應商的伺服器中。

從前兩者之選是個大抉擇,因為上網速度慢,登入及開啟電郵閱讀費時,免費戶口容量小,超額收費天價,而且網絡保安又叫人憂慮,所以 Web-based 電郵雖有可到處使用的好處,也只是小眾;現今 Web-based 電郵的優勢,凌駕跟機的電郵甚多,一般市民普遍採用。

每當流動裝置出了問題,取不出內裡的資訊時,都在想「若在雲端有個備份便好了」,但把資料時時刻刻與網上空間同步,等於是在操作兩部機器,在很多情況下,備份都是用不著的話,大家便會覺浪費───不論是成本、心機還是時間,而不會選用,除非,成本及操作,都可進步到用戶都察覺不到之便吧。

等待這一天。

2022年2月13日 星期日

檢測新體驗

基於家居處的確診個案而要進行的「強檢」,已經順利完成,但因為個人事宜而需要作好準備,所以又去做了病毒檢測。之前的檢測報告才剛出爐,真是有一份馬不停蹄的感覺。

聽聞檢測站的人流已少了,便沒有先作預約,Walk-in 前往,結果真的相當順暢,前後花了約半小時已經可以離開。

因為「強檢」的要求標準改變了,所以涉及的個案/大廈/人數大減,當然是主要原因,此外我見檢測站的各個環節都有所加強了,許多細節的協調加起來,令到過程所需時間縮短了,這一點不可不提,也不可不讚。

現在尚有一個瓶頸,是檢測結果的短訊來得很晚。這次既然人數低了,要檢測的樣本少了,是否應該可以快些收到通知?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