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8日 星期六

紅與黃

有個客人,「文化大革命」之時身在中國大陸,所以有第一身感受的資料,問及近月香港的街頭運動中,那些「激進示威者」與昔日的「紅衛兵」比較如何,客人個人感覺,現在的情況比起當年更令人擔憂。現在香港情況的嚴峻程度,可想而知。

我的歷史知識不佳,國學也差,現在的「黃」和當年的「紅」誰好誰差───或誰差誰更差,也舉不出什麼例子以作支持看法,有時,憑的只是簡單的理由,以及淺的的邏輯,便形成了一種價值觀。

從前,不論是在哪個國家的哪次革命,呼籲的人的打過救萬民於水火的口號,告訴百姓他們是要如何如何協助改善大家的生活,希望大家能夠支持;至於那些口號是否有誠意,或一旦革命者成為了領導派,當日說的一套是否會真的實現,又是別論。

現今香港的一批人,明說著某些行動的目的,就是為了令市民有所不便、有所損失,從而輾轉逼迫政府屈服接受他們的所想,而受影響的市民也還支持他們,似乎認為現今不守諾的人以後會守諾帶給大家美好的將來,這一點是難以理解的。

2019年9月27日 星期五

正式對話

政府舉辦了第一次街頭活動之下的「對話」,可以說是雙方各自表述,兩方面,說的也是早已說過的,另一方的反應也是早知;甚至連外面的冷嘲熱諷,也是一如預期。

現今政府的回應向來不快,因為通常都是「公事公辦」,採用的方法,都要十分「正式」,所以安排需時,又要多花精神及金錢,但有時吃力卻不討好。

冷眼所見的一個譬喻,在香港,單車道的興建和接駁,仍然有待加強,因為所有的「正式」單車道,路面物料、防撞欄、路面指示等,都要齊備;見在台灣,在高速路上以一條白線分隔開來,法例之下,大家執行便是。

政府回應慢,市民投訴便多;市民投訴多,政府害怕甩漏,小心奕奕,行動便會更慢。惡性循環。

2019年9月26日 星期四

食肆。食市

久沒在晚飯時段到酒樓去用膳,這天與親友相約一間新開沒多少個月的酒樓去,親眼目睹了全晚只有四五枱客人的慘烈情況。

近月其中一個工作中的「服務」,便是周旋業主與租客之間協調,看是否可以在租金上有所下調,讓租客能夠繼續支撐下去,即現在常聽到的「共渡時艱」也。

現時所見,仍然坐無虛席的食肆不是沒有,但甚少;地方通常並不大、座位不是很多,而且本來客人也是要排隊等候的,現在客量打了折扣,本來超額變成大約 100% ,看來才像樣些,其實那些店子也有受影響。

晚上治安不穩,平常市民少了夜歸,是一原因,還有就是心理的影響。平時可能天天和朋友外出吃喝玩樂的,現在也許偶然一次,而且還是苦中作樂的心態居多,食市如何可獲支持?

2019年9月25日 星期三

秋高氣爽

近日香港天氣比較乾燥,溫度聽來也高,走在街上雖在陽光之下活動,也不覺得很炎熱很辛苦;間或走過有些遮蔽的地方,還覺有少許涼風掠過,十分舒服。

聽過說得很多遍,在香港就是因為濕度高,所以同是高溫也覺得比外國熱,同是低溫也覺得比外國冷,現在的情況,又是一例。

幼時讀書,書本內形容秋天,少不了「秋高氣爽」四個字,現在走在香港街頭,又再回想起來。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養不教與教不嚴

學生參與街頭運動,年齡愈來愈小,中學生甚至小學生都公然張揚,並不避諱。

有些教師可能本來就支持學生參與活動的,有些教師可能並不支持,但又不想或不敢公然表示反對的,很多時以不干涉學生在校外的政治立場為由,不加評論,但即使這個想法可被接納,教師也有責任顧及學生在校外的行為操守吧?

就算教師不去贊同或不贊同任何一個政治立場,若他們在電視上看到自己的學生在幹著一些有違法紀的事情,給予訓導糾正,不也是教師的天職?

所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若教師連指正學生的是非對錯都不敢,便難以說得上稱職了。

2019年9月23日 星期一

在街頭與不在街頭的暴徒

經過多月的街頭活動,很多市民若遇上有一天,彷彿相當平靜,亳無新出現的滋擾新聞,便覺得心情比較愉快一些,但這情況,也有些不妥。

街頭之上,有與自己政見不同的人在作出某些行為,令自己看得火大之時,自然不是理想情況,但本身會在公開場合───甚至是傳媒鏡頭之下───敢於施用暴力的人,只要不是精神分裂的,在沒有公開活動的日子,也是一個會施用暴力的人;他們在一個特定範圍之內,活動都在大家視察中,還是在大家沒有監察之下,危險性更大?

一些年青人,在鏡頭之前十分暴力的,平時,就會如一個普通人般,潛藏在我們的周邊,想想,也許會令人更不安哩。

2019年9月22日 星期日

小記華靈山

有些版本的書,並不流行,但小巧玲瓏,令我有愛不惜手的感覺,其中之一,是多年前「香港周刊叢書」中的「活佛」,並曾在「龍之天地」這裡寫過

該書作者華靈山何許人也?問過朋友也不知道。印象中在某書中見過他的介紹,但之後一直找不回來,近日整理家中,偶然見到該書,原來是香港「次文化堂」在 1994 年出版的「無形失蹤」,由黎文卓監製,而編寫的黃國輝,據書後「作者簡介」所寫,筆名便是華靈山。

書中收錄了三篇小說,還是以華靈山的角色作「我」而寫成的,仍然夥拍情人高勁去探險,活脫脫便是「活佛」的續集了。

這篇網誌不必說得很偉大,與其說是與大家分享,不如說是怕我自己日後找不回有關資料,所以在此作個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