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5日 星期六

就手

家中布局,有所改變,平時坐下來工作的地方,空間大了,但使用起來,則沒從前的「就手」。

已慣的環境,只要有變動,無論多麼細小,也要叫人重新適應,這本不足為奇,不過一定程度上,也因為空間大了,一些物品,之前伸手可及,拿取放回都容易,現在想要使用,還差幾吋而不能安坐而取到,便要特地起身,用後又要起身放回,便覺多了麻煩。

作家古龍形容楚留香的船上居所,正因細小,所以物品擺放要很講究,很多東西都是伸手範圍內已可自由取用,甚具效率。廣府話中,形容環境令人活動順暢時,有「就手」一詞,真是別具深意,耐人尋味。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啡伯頻道 coffeepak。像映留痕」

YouTube 系統不時會在用家視線可及範圍,顯示出一些認為用家會感興趣的視頻,事實上,我也多次因此而知悉有某些內容的存在,並訂閱了相闗頻道的。最近,因為一節叫做「俗世狂生十三郎」的帖子,短短只十餘分鐘,看後便立即訂閱了「啡伯頻道 coffeepak」。


隨便逛逛,見該頻道上影片,有分「啡伯隨筆」、「像映留痕」、「褪色的明珠」等分類。其實單只「像映留痕」一種,已值得捧場及大力推介。

近年我的活動中涉及多了類似「口述歷史」性質的寫作,在搜集、整理材料的過程中,深知道找到舊資料之困難;文字已是如此,何況相片,更何況視像。材料在手,求證又是另一環的難題。找到素材後,經過求證,更能把零碎的資料串連起來,呈現系統性,製作出深入淺出、言之有物的帖子,又豈是「難得」二字足以形容?

要特別強調的是,主持人「啡伯」政治立場鮮明,帖子中包括的相關訊息及批判相當赤裸,政見不同者是否能坦然只抽取珍貴的舊材料來欣賞,便不能由別人置喙了。



2023年8月3日 星期四

非平原

我們一輩童年時,香港的教育制度每一年變化很小,相隔幾年在同一學校就讀者,所用的教科書內容也會一模一樣。那時候,在「社會」科中我們會學到關於香港的基本資料,當中有些字眼,幾乎在所有出版社的書中都會包括,例如:「香港水深港闊」、「香港地少人多」、「香港是個轉口港」等等;還有「元朗是香港最大的平原」。

頗久沒像這日一樣,九龍、港島跑了幾區,到多個地點去視察及拍照,當中夾雜使用過不同的交通工具,又步行了甚長的距離。更辛苦的是步行之處,多處都是令人有些吃力的斜坡。

之前在九龍試過在黃大仙及慈雲山區內走動,不少地方都頗見斜度;這一天到過港島中的北角及中環兩區,走上斜路,復又要走回,雙腿都有些發軟了。

平時在元朗所見所聞慣了,並不察覺,每當在外區的斜坡上走動,常會想起昔日的教科書中內容───元朗的確是個大平原啊!

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人工智能」今昔談

利用電視台的小匣子重溫一個名叫「不可思議的地球」的節目,只有一集可看,內容長約 1 小時;由鄭丹瑞主持,會同作家、學者、藝人等嘉賓,見在討論不同題目時,嘉賓組合不同,所以這僅有的一集,應是由本來的多集中剪輯而成。

所講主題,若以「神秘學」來形容,雖頗精準,不過未必人人可即時想到性質如何,若換成以「X 檔案」來譬喻,便會有較多人容易掌握到所講的是什麼。當中除了古文明、金字塔等熱門內容,又談及電腦背叛人類的危機,旁及「人工智能」這題材。

當年討論中,嘉賓認為電腦在個別行動上雖可勝過人類,但只能局限在該行動中,至於思考一事,人類連自己是如何思考都沒法說得清,也就不能懂得如何令電腦可思考,所以「人工智能」這物事,不會是「短期之內」可出現。這劇集片尾標示的首播年份是 1994 年,查看記錄,「不可思議的地球」多集應是在 1994 至 1995 年間推出,至今已有 30 年,這個距離,算是「短期」或是已足夠長?無論如何,「AI」已經面世了,這個事實,已沒多少可爭辯的空間。

2023年8月1日 星期二

首尾

基本上,理諭上,我們要檢討、反思自己的所行所思,是每一天每一刻都可以進行的,不過通常,大家都是在某段落的最開首或最後時期,來進行反思。

忽然,又踏入新的月份了,所以又是一個好的時候,高呼:啊!時間過得真快!

香港政府的財政年度,以每天的 4 月 1 日開始,至翌年的 3 月 31 日止,在不同國家,有不同做法,所以有時想比較不同地區的年度經濟數據,因大家對應的時期不同,並不那麼容易。我們在香港港,成立了一家公司,公司的財政年度是從何時開始計算 12 個月,是可以選擇的,跟從官方由 4 月 1 日起,或由 1 月 1 日開始,又或都是其它特定日子,也都可以。

2023年7月31日 星期一

過量通知

流動通訊裝置上安排了「我的天文台」軟件,所以不時可收到官方的情報,包括我當時身處的位置附近的天氣變化。

那些情報,通常很準確,但也不免有失手的個案;而且通知到時,我可能正忙著而沒察覺,得悉時消息已經過時及沒用了。所以,每一天,不免有許多在我眼中,是無用的資訊。

不是說那些資訊沒用,但是當太多而且又容易過時的話,便算是過量了吧。

───我雖有如此想法,不過也要同意,「過量」和「不足」之間作出挑選,我應還是寧濫毋缺的。

2023年7月30日 星期日

序號

著名藝人有個新的 YouTube 頻道,本感興趣,打算定期收看,但是不知為何,那些內容只是順序貼出,標題之中,並無編號,於是不時去瀏覽時,往往不能一下子肯定最新的內容,是否已經看過。若是有個編號,便容易分清新舊了。

名作家的小說及散文,歷經超過半個世紀仍在出版不絕,我亦一直捧場,但近年其作品書名,感覺很接近,加上封面設計又有一定風格,所以在書店中看到一本陌生的書,都不敢肯定之前真仍未看;幸好出版社在書脊之上給了個序號,身上留個記錄,不同系列已看到哪個編號,便不會重複購入看過的書了。

我知道有些朋友不喜歡為作品編上序號,認為有礙觀瞻,不過因在受眾角度看,甚具好處,所以亟宜仔細考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