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7日 星期六

一時失手?

電視台的一個比賽節目,三個回合中,其中一位參賽者在首兩局表現出色,但在第三回合稍為失手,另一位參賽者則是在首兩回合中明顯落後,卻在最後回合中表現優異;結果在最後一輪投票之後,那之前表現欠佳的參賽者,反而後來居上成為該一回合的晉級者。

同一電視台的大型歌唱比賽,雙方對陣後,評審給出的評分,沒有微調的機制,只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可見很多時都會有類似這樣的情景:某參賽者已經進步了很多,而且令人很有信心他將來的成就更會非凡,但在此時此刻,水平確實不如對手,那應該只根據現在的情況來比較,汰弱留強,還是要把「潛質」也考慮在內,讓現在未發揮得最好的參賽者駐留,讓他能有更多機會爆發潛力?

看過不少比賽,都是有一兩位明顯更優勝的參賽者,他們一路表現甚佳,但某場比場中卻失了手,表演比起對手大有不如,是否就因如此,便把他們篩走?但我們若把他們的遜色歸類為「一時失手」,那和把「潛質」考慮在內的比賽又有什麼不同?但偏偏我們都知道,無論實力如何強橫的人,也免不了有「失手」的時候啊!

所以我們便知道,任何比賽,不論評審盡力要做到如何公平公正,也是逃不過有「主觀」的因素,結果是否滿意,都不能太認真。

2022年9月16日 星期五

夾藏

家中雜物,始終是以書本居多,而舊書中,常有夾藏之物,那些書本久沒翻揭,夾藏著的東西,更是不會知道它們的存在了。

書中藏物,夾在紙張之中的,往往亦是紙張。在還有正式使用書簽的年代,有些書簽夾附其中,算是最大路的可能性,而本人有時信手以身邊紙幣當書簽用,之後忘記了,復又驚喜尋回的例子也有過,可惜不多。

郵票也有夾在書中的,當中有幾枚價值已不菲的我肯定在某書內,但多年來找了多個地方也還未找回出來。早前在一本舊書中偶見另外幾枚,市值只一般,但已足夠警告我,日後把家中任何書本送走前,該要細心檢查,以免失寶。

紙中藏紙,因不會影響到書本厚度,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來,要無方向地在數千本書中找出一張夾藏物,真像大海撈針啊。

2022年9月15日 星期四

系列小說

因為免費電子書的便利,日本推理小說名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也看了不少,但同樣,也還有很多未看。

在二手市場中看到有人在放售一批東野圭吾的小說,只有小部份是未看過的,但也入了手,吸引我的,是這係以一個系列形式推出的,把該系列故事買齊全,再順次序把它們讀一遍,這一點對我來說,很具有吸引性。

和許多喜歡採用「連作小說」方式的小說作家不同,東野圭吾的很多作品中破案者的角色,往往沒有固定,不一定是本身職業或身分有責任去肩負有關責任者;據我所知,除了多次拍成劇集的「伽利略系列」中的湯川副教授,以及「〇笑小說系列」中的多次重現角色外,便數加賀恭一郎這刑警出場最多。我這次買入的書,便是以「加賀探案集」為名。

加賀初登場時,才剛在畢業的人生階段,之後他在其它故事中出現,已經成為了刑警,這個舊角色的「再利用」,不知是信手拈來的點子,還是有什麼構思的計劃,總之以結果論,作者的「挑角」做得很成功。加賀恭一郎查案有他的一套手法,也反映著他的性格,若是同樣的小說點子,換成其它性格的角色來調查,是否還能寫得出現在的效果呢,真是難說。

一個故事,初看之時,沒期望會有舊角色出現的,到突然跟他們遇上時,那種親切感,會叫人驚喜。現在,把從前看過的那些故事,順著應有次序重溫,好像看著一個角色漸漸成長的過程,忽然明白了從前看同一本書時沒想過的方向,甚有新鮮感哩。

2022年9月14日 星期三

尋尋覓覓

昨天網誌,想用一張相片來作插圖,之前在 Facebook 上見過,當時沒有儲下,到想要找回時,便極困難,用了很多個搜尋方式都不成功,之後斷斷續續地花了個多兩個小時後,才突然想起有個星馬書店的戶口,定期會張貼出香港漫畫書的新知,然後請有興趣的朋友認購,便前往一看,結果只花了一點時間找回前陣子的舊帖,便看到我想要的東西了。

Facebook 之優點和缺點,幾乎人人皆知,但是要想把缺點改善麼,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帖子排列的次序,是相當系統化的,也可以說對用家而言,往往十分被動,不論多舊多僻的帖子,只要你朋友的朋友剛剛在上面留了言,系統認為你是應該知道的,便會把那帖子向你展示;當你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愈來愈多時,這種主動展示的帖子便也愈來愈多,你一分鐘前剛看了本擬稍後再讀清楚的內容,可能一下子便被推到深谷之下,尋不回來。

試過多次,我在別人帖子下留了言,回頭覺得寫得還不錯,想把那些文字轉貼它處時,怎找也找不回那些內容。連自己所寫的東西也如此難找,別人寫的東西如何難以尋覓,可想而知。

2022年9月13日 星期二

彩圖存真

在網上看到一期香港漫畫的封面圖。這一期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所謂「黑稿」的版本,是黑色線條勾勒出的圖畫,另一個則是「彩色」的版本,是在之前版本之上,填上顏色。


兩個版本並排擺放,便更可比較出,經過不同的處理後,所繪畫的人物之表情,以及他們帶給讀者的感覺,相當不同。「黑稿」出自主筆之手,有理由相信該圖所帶出的效果,便是主筆的本意,若是如此,換句話說,填上了彩色之後的圖畫確有另一種美麗,但在傳達訊息方面,便是扭曲了作者的原意。

有時畫家間有神來之筆,偶然得出的一個效果,之後刻意想重現也做不到;一些主筆他們也有相對的落色技術,可以自行把黑稿轉成彩色版本,但很多時,都不大能保存到黑稿原本的感覺。這本「新著中華英雄」的情況,把黑稿填上顏色的還不是主筆本人,要想在經過轉換後可以高度存真,便更困難了。

2022年9月12日 星期一

散水餅

派發「散水餅」的文化,不知是否始自香港,但這個名稱,則是港式之至。

先說「散水」,最能令這個通俗用語流存的,可能是楚原先生執導的老電影「七十二家房客」中金句,「有水有水,冇水冇水;要水過水,冇水散水」那繞口令。五行中的自然元素「水」,在廣府話中也有用以代替「金錢」的,消防員告訴你「有錢便有水,沒錢便沒水;要水便付錢,沒錢便離開」,種種意思都帶「水」字,把那貪污世代的荒謬感充份帶出來,淋漓盡致。

一個人要離開工作崗位,或是被公司開除,或是自行請辭,總之也是要與一班之前每日常見的人話別,帶些傷感,換以「散水」稱之,像把事情輕描淡寫地道出,聽到的人也許便不會覺得那麼凝重。「散水」之前購買餅食請同事享用,我初見此舉時只是在當事人工作的小部門內,涉及老友的一些人,真有「道謝、惜別」之意的,後來規模漸漸擴大,公司較小的可能更涉及全公司員工,送餅此舉,便更像是「告知」居多了。

我自己也吃過不少別人派發的「散水餅」───初時都還沒有人為這動作冠名哩,好些時候,連對方是誰都不知道啊。

2022年9月11日 星期日

話話別

許定銘先生在 Facebook 上撰文,說想起一位網友久未見有新文及留言回覆,往對方戶口瀏覽,赫然見到那老先生的後人悼文,才知對方已經在早前去世。

我的父親去世之時,如何通知親人,借助了包括 Whatsapp 之類新式電子通訊工具之助,以及幾個圈子的核心人物代為轉達,才可較容易把消息發布出去;至於先父的友人呢?則只通知一二而已。像許先生文中提及的那先生,若是體力許可,或者會選擇跟許先生作個道別的,但他的子女未必知道這種心願,許先生又不是他們知道的活躍朋友之列,通常便不會特別得到通知了。

我過去多份工作,都是前線銷售的職位,因平時接觸客戶敏感資料甚多,行內慣例,離職之時,基本上都是即時走人的,最多只是給些時間辦辦行政手續,清清座位上的私人物品,至於平時常見又熟稔的一些周邊人士,如清潔工人、大廈管理員以及附近商舖的店員等等,往往都是來不及說聲再見的,在那些朋友的眼中,我也是突然消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