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日 星期六

陳舜臣和蔡錦墩的「美味方丈記」

常看不同形式的關於飲食文化的書本;從多個角度來看,「美味方丈記」一書都是相當特別的。

本書作者是華裔日本作家陳舜臣和他的太太蔡錦墩。二人合著,又一同校對,內文的第一身視點有時是丈夫的,有時是太太的,自然跳躍,初看時叫人意外,漸漸又習慣了;又有些部分是以第三身手法寫的,其時主角便直接以「丈夫」和「妻子」稱之。「玉山社」2017 年 9 月出版,繁體中文。


內容中有寫關於食物的知識、飲食的經驗、烹調的方法,有時卻又岔開寫點作者的感想,甚至夫妻寫作和校對過程中的爭拗等,是札記,也是雜記。

由於兩位作者長居日本,描寫中國食物時始終帶著異鄉人視點的妙趣;有些我個人認為是屬於「外國人」不明白道地文化的誤解,也有些,反而有些我們身為「中國人」容易忽略的地方。例如作者說,在中國,若不特別說明的話,肉類便是指豬肉,若是牛或羊便定會寫明,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若菜名中只寫「肉片」或「瘦肉」的話,的確便是不明言卻又人人知道是在指豬肉的,這種習慣,我之前都沒特別注意。

關於文章的分段,也具特色,我卻不肯定那是作者的個人風格,抑或是日式寫作風格。內容中,不時會附以古時的典故原文,以不同字體刊出,這種引文雖多,卻不討厭,反而增加了本書的資訊性。

全書內容好看,排版精美,書中更有許多精美的食物插圖。那些插圖有點兒抽象的味道,但離遠一點看又覺得十分肖真,有些蘇美璐畫作的味道。繪畫者誰?林家棟是也。與香港同名的「影帝」之間,應沒有關係吧?

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天陰


烈日普照下,連續高溫了那麼多天,近兩日走到街上,陽光刺眼程度低了些,又間中吹來一兩陣微風,但仍是炎熱。

天氣預測周末會下雨,變成了不少人的祈望。這天在元朗,天陰了一些,便已令人對未來氣溫下降變得樂觀了。

可是就算早幾天,也有過局部地區下了雨,但局部之地太小,雨量也太小,成不了氣候。

有說現有風球正蘊釀,稍後會有暴雨。可能許久沒有那麼多人那麼喜歡聽到暴雨的出現了。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電話簿」到手

由電話公司免費派發的黃頁/白頁/藍頁實體電話簿,現在還是否存在,有待查證,但在家中及公司中已沒見它們的蹤影多年,則是肯定的事實。

以「電話簿」形容文書的厚度,已成了個習慣,但後生的一輩,可能最多也只是約略意識到是什麼一回事。多年前的一部電影中,吳孟達周星馳審問「小黑」柯受良的一幕,把電話公司的厚厚電話簿和個人隨身的小型電話簿混為一談,觀眾還可明瞭笑點所在,今天,談起「電話簿」,可能大家首先會想到手機上的聯絡人資料了。


岔開了一大筆,因為今天收到一本「電話簿」───港漫鬼才戇男先生出版的「戇男筆記。港漫 200 人」到手了。封面印著「256 pages」字樣,實際如何因未拆開膠袋而不知道,但量度了一下,書脊足足有 2 cm 寬!

這書先聲奪人,我也先寫幾筆以作記錄,幾時抽到時間看完之後,才寫點感想吧。

戇男兄加油!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大聯盟 vs 群俠傳

我個人對歐美動漫中的超級英雄認識不深,主要知道的就是老派的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等等;知道前前後後又有許多這種角色面世,但卻連名字都說不出來。

眼見近年的電影中,以「聯盟」、「同盟」的名義把不同故事中的不同主角共聚一堂,而且好像說有些叫好有些叫座,反應也不錯,我則感覺創作人有點兒走進飲鴆止渴的困局。

觀眾見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出場,已經滿足時,對於故事結構等等要求便較低,而當創作人把眾角色熱熱鬧鬧地聚在一塊已可取得票房時,還怎會再努力說好故事?長遠來說,隱憂甚大。


香港市場中早前有種「群俠傳」的產物,性質類似,當時或者是源自電子遊戲的設計,創作者不是購買同一作品中不同人物的版權,而是購買眾多作品的版權,但每作品中只擇其主角購下,然後把眾主角放在一起,集體行動,也不管他們本來是否有年齡和輩份的差距。

這種看準觀眾的情意結來出招的產物,基礎策略就是「食老本」,而「坐吃山空」,到了日後市場沒有新作品和創作者出現時,恨錯已經難返了。

2018年5月29日 星期二

「浪子高達」冊數之謎

有朋友手上有一大批舊成人雜誌「迷你」,不知能否有幫解開一個多年之謎。

倪匡的作品中有一系列叫「浪子高達」,一直以來眾多資深書迷遇見過的只有 8 冊單行本,其後雖有眾多延續故事,但都是偽作。但據最早期撰文研究倪作的沈西城所述,在倪匡又把該書主角高達寫進另外的系列故事之前,他最後是在冰島現身的,但這卻並不能在那 8 冊故事中找到任何蛛絲馬跡,那是否代表,在當年,是起碼再有多一個「浪子高達」的故事?或者只是因為連載過後,沒有出版單行本,所以現在不為人知?



在書迷追尋下,有過一本名叫「黃金美人」的「現身」,也以「浪子高達傳奇」成書,但我只見過一個封面,內容沒見過,而那封面還不知是否電腦合成的。又有人說親自問過倪老,倪老說當年高達的故事應有十本以上,但年代久遠,倪老記錯的例子也不少,只能作個參考。

現在倒不知這個謎團,會否因朋友手上的這批「迷你」而解開了。


2022-0824 後記:
文中提及的「黃金美人」後來有緣讀到了,個人感覺,認為不合倪老的筆風。在朋友圈中也陸續收集到更多的「迷你」雜誌,但暫時亦只見到已知的八個故事之連載,而無「第九個故事」存在的跡象。

2018年5月28日 星期一

畫鬼腳

關於元朗的新聞,計劃中的一條大橋因報價高昂,討論多年之後,恐怕都是未能成事。

元朗市中心是全香港最早發展的地方之一,由於早已存在的建築物之限制,發展之時都是在原有基礎上增增減減,不像天水圍地帶的發展,幾乎是從零開始重新規劃的,基建等的配套安排便容易得多。


在元朗市有幾條東西行的道路,是主要脈絡,包括俗稱「大馬路」的青山公路元朗段、元朗安寧路、教育路等。從前這些道路之間,存在多個連接點,現在由於道路行車繁忙了,便集中幾個交通燈位置過路,而那些位置又未必直接貫通,所以路人只好像玩「畫鬼腳」遊戲般,左穿右插。

輕便鐵路出現後,這種過路點再行減少,情況更明顯。那多時,從市區回到元朗市,目的地就在眼前的對面馬路位置,但偏要左繞或右繞前往,中間經幾組交通燈,相當費時失事;早上有時可穿過某些建築物走捷徑,晚上該些建築物關了門,便又要再畫一次鬼腳。

那大橋的功能,可以幫助甚大,希望能找到個便宜一些的方案,繼續推行吧。

2018年5月27日 星期日

亂彈琴的「順豐速運」

現今網上購物之後,取件方法,多是經由「順豐到付」。

雖然成本較高,但因賣家較方便:一不必安排時間碰面親自交收,二不必先磅件後向買家報運費,再向買家收錢後才把貨品寄出;買家不必遷就交收安排,付運費又可在收件時一次過處理,一定程度上,是以金錢購買時間。

郵件可取時,「順豐」會送上訊息,通知收件人要在 48 小時內取件,否則物品可能會被送返。兩三天之內,會否本來已有活動安排,難以及時取到郵件?心理壓力確存在,不過也還可以接受。

而當我的指示清清楚楚,賣家寫的投遞地址也是清清楚楚正正確確,到最後郵件卻被派到別的位置,而且這種情況至今已發生了兩次,這一點,最不能接受。


當初選取收件地點,自然是順著自己平時行程的路線,那兩次,一次把東西送了到一個舊式公共屋邨處,另一次送到一個原居民村子處,天南地北,都是要我特地繞去取件的,當然十分不便,但時間都不多了,還去找「順豐」理論,請他們再派件別處?不如先拿了東西再算。

至今,都想不通「順豐」怎會讓這樣的事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