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8日 星期六

彩虹全圓

人類數千年來飛天的夢想,應該主要是可以去到更高、更遠的地方,看到別地的風光;但若我們真能飛行,首先可以看得更清楚的,其實先會是原先腳踏的土地。

秘魯的「納斯卡線」神秘圖案,存在了那麼多年,若不是在 20 世紀初人類科技進步,可以從較高的位置觀看,根本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會發現到它們的存在。

彩虹是那麼普遍的一種自然現象,忽然,從足夠高和遠的地方觀看時,才驚覺一直大家畫成弧形的彩虹,原來是個全圓;我們眼中的彩虹之所以是弧形,因為我們只看到真相中的一角。

誰說「太陽底下無新事」?




2016年10月7日 星期五

雨中掃墓?

天文台預測快到的重陽節會下雨。印象中多次清明及重陽都遇過下雨,不過多是在出發往掃墓之前已停下來,只是因為濕過水的泥路有點難走;但也試過在掃墓中途雨勢變得滂沱而要暫竭躲避的。

我們家說去「拜山」,並不只是沿襲傳統的講法指「掃墓」,而是真的需要走上山頭去,先清理了墓旁及要道的雜草,清出地方來放置拜祭品,才可以開始掃墓。這樣的山路,遇上下雨時可以很麻煩,不過近年來,沿路見許多墓頭都已打上了水泥地,並有愈擴愈大之勢,從前走山路現在變相成了走水泥路,倒是方便了不少。


「水」較少成為問題,反而因為「火」而加速完成掃墓甚至被逼中斷離場的,卻試過多次。指的是山火。

有一次是親眼看著山坡下不大遠處,有人拜祭時燒著了腳下雜草,他要用腳踏熄時,剛踏熄了一半,另一半已向著相反方向漫延,然後腳踏的速度及不上漫延之勢,終成熊熊之火,煙霧濃密,所有人都要撤離了。

2016年10月6日 星期四

配套之謎


把「柴灣貨倉」改建作骨灰龕場的申請不獲批准,據聞是考慮到配套不足的問題。骨灰龕場的使用者出入頻率有多高,使用時所需要的交通、環保等等配套會超出把同一物業當出貨倉使用時多少,真是個謎。

而當在元朗市中心有十個八個住宅項目獲批及陸續起動時,區內本已緊張的道路和鐵路網絡等配套又如何再能承擔超荷?又如何沒有官員及議員因為「配套不足」的理由而拒絕申請?

這幾年看過不少新聞,各區市民對於在他們區內建設屬於厭惡性的設施都大力反對,只叫好對他們有利無損的新建築,如此「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心態,可以理解但難以接受。壞的影響都有別人去承受,凡有利益則自己可佔一份,天下間哪有如此好事?

2016年10月5日 星期三

看履歷

在網上看到一段短片,幾位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專家就著一些匿名的履歷表給出評語,最後揭曉,他們都表示猜不到他們熟悉的人的履歷表會是那樣,並表示若閱讀之時同時知道當事人是誰的話,觀感和評語都可能會不相同。

當我們在社會工作的日子愈長,招聘者看待我們的工作經驗,會比看待我們的學歷和考試成績的比重大出愈多,但很多時,還是要附上當年的考試成績。為何呢?20 年前的會考全部捧蛋,是否即今天的知識仍然一樣?當年的英文科不合格,難道在之後的數十年都不能有所進步?實在古怪。


短片中反映得更多的其實是把人「標籤化」的行為。這話題忽然好像多了人在談論,電視台亦好像有個節目特地探討。我們把事情客觀地攤在面前,許多朋友都會指出把人「標籤化」是不當的行為,但在現實中,我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通常的情況是我們標籤了別人都不自覺;亦有些情況是我們標籤了別人後,自己也意識到,但覺得理所當然、並無問題。

很多時,我們本來只需要找一個人他在某一方面的技能可以勝任某一方面的工作,便已足夠,但卻要求當事人是個在任何環節都無可挑剔的人,所以總是失望。

2016年10月4日 星期二

小說戲劇

幾個我看過的外國小說系列,都曾拍成電視劇或電影。小說情節豐富而曲折,就算想要濃縮成較短篇幅的文字版本而要保留精彩的部分,也不容易,如何能拍成一小時左右、起承轉合俱備的光影版本?這點我一直十分好奇。

在 YouTube 上,可以找到這類改編電視劇或電影的視訊,所以看過一些,發覺秘密原來在於:根本拍出來的,是除了題目相同外,內容幾乎無一相同的全新創作。


有些原著,真的十分好看,一翻再翻,已不知重溫過多少遍;當遇上它們的影片時,想看看那些高潮情節會拍成如何緊張刺激,不料那些內容,根本連影子都沒有了。

它們還是獲得原作者認可───甚至還邀得原作者粉墨登場客串───的正式授權版本哩!那些沒有原作者參與製作的版本,為何會如此面目全非,真是可以理解。

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

天水圍醫院


近年多次出入醫院,動輒等候時間都要數小時;除了「博愛醫院」和「屯門醫院」,喜聞「天水圍醫院」將會投入服務。但到網上去翻查資料,得到的訊息雖是「預計於 2017 年初啟用」,但「啟用初期的急症室只在上午 8 時至下午 4 時提供服務」、「亦無住院病床」、「啟用數年後才會改為 24 小時服務並陸續開設 300 張病床」,實在叫人氣餒。

元朗的人口現時已多,將來更多,但交通和服務配套,難言充足,有關部門真要認真研究如何調派資源改善。

說到這家新醫院,即使是住在天水圍的同事,也不清楚會在何處設點;告訴同事醫院是在「天壇街」,仍然弄不清。也是的,天水圍的屋苑,全是「天 X」的格式命名,看起來都像差不多的名字,我至今都還弄不清楚那些地方的相對位置哩。

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聚星樓」


甚少旅行,別說外地,香港的很多地方都沒去過。

工作需要,路過屏山的「聚星樓」,也是首次到訪,但名字十分熟悉和有親切感,因為不知多少個世紀前,我仍在集郵時,郵政局推出過一款以「聚星樓」為題的郵票,橙黃顏色的,設計古樸漂亮。當年收藏至今,應該仍在郵票簿之內。

姊姊住在元朗,但對「聚星樓」附近的公共圖書館大力推薦,經常前往,說是比起元朗市中心的那所更具規模。這次我偶然遇上「聚星樓」,那所圖書館卻還未有緣一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