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8日 星期六

高深中醫學

腿部有患,看中醫師,正服中藥;已有一段時間了,有所改善,所以將會繼續,稍後再檢討進度。

服的是新派的沖劑,或又叫藥粉,是以現代科技把傳統藥材的精華製成可以以水溶解的粉狀,一堆藥材也就是一堆不同份量、不同顏色的粉末,以熱水化開,即成藥劑。

新派醫師卻又信奉舊時手法,其一,建議最好每次可以用一兩分鐘時間把藥粉煲成藥劑,真不能安排得到時,也要求把藥粉沖進熱水後,可以焗十數分鐘以上才服用。問箇中道理,醫師答曰:「只把藥粉用熱水沖開,A 是 A,B 是 B;用煲的方法,A 和 B 之間會產生作用出現新的物質,藥效並不相同。」

其二,近期又再有新指示,建議其中的一次藥在 5:00 a.m. 服用,即使在前一晚睡前把藥煲好後密封住,到時再喝室溫的亦無妨,服後再繼續睡。又請教原理,這次醫師答得乾脆:「因為這條藥方傳下來時,就是叫人在這個時辰服用的。」我也不多爭論,照辦可也,但這一來,便要借助鬧鐘之助了。

不得不感慨,中醫學實在高深莫測啊!

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

助攻

試過有一段短時間,把「龍之天地」的網誌之連結,貼到自己 Facebook 的戶口上,分享出去。每逢有做這個動作的劣文,瀏覽量都會明顯增加的,可見大家每日收到的資訊太多,沒有特別推動的話,會主動閱讀的內容可能甚少。

有時幾篇網誌寫的是相同的內容,於是便把多過一篇內容的連結貼到同一個 FB 帖子上。很可能是因為 FB 系統會顯現第一條連結的相片,所以每有如此安排時,都會看到第一條連結的內容,增加的瀏覽量是較多的,也旁證了大家現在更需要「被動閱讀」的主動安排。

我久沒把 Blogspot 內容貼到 FB 上了。現在,間或見到某日瀏覽量飆升了,我便知道定有網誌是被轉貼了到其它網上系統處,由別人「助攻」,替我吸引了更多人來到「龍之天地」這裡,不過往往,我都不知道被轉貼了的,到底是哪篇文章。

2020年8月6日 星期四

左右混亂

在一本漫畫書中,有段專訪,內容跨頁,左右兩版內容分成多個 Colume,又有上下兩 Row;內容閱讀順序是從最右的 Colume 去到最左的 Colume,每個 Colume 是先看上 Row 再看下。

若被分成的方塊中的內容,全是直排的話,這排序絕對沒錯,但偏偏這篇訪問的內容,全是由左至右橫排的啊!

每一方塊的內容由左讀向右,由上讀到下,之後卻又要跳到上方的左邊去,又再左向右讀,視線不斷呈 Z 字形移動,真是太混亂太辛苦了,最後只有放棄。浪費了一篇專訪。

這裡犯的,是書本排版上十分低階的錯誤吧?

2020年8月5日 星期三

半契物業

和一位業主聊到「半契物業」的按揭事宜。在這裡統一用「半契物業」這個簡化了的叫法,以便行文,實際上,非由單一業主全部擁有的業權,不一定便是齊齊整整的半份,也許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三」、「十七分之十二」之類,存在無限的可能。

見識過一些新界圍村的土地查冊,上兩代把財產留給子女時,大概是力求公平,有多少名子女便均分多少份,例如有三個子女,便每人持有業權的「三分之一」;到那些子女要把財產再傳承下去時,可能又是採取如此「公平」的方法,假設每人有兩名子女的,第三代便每人繼承到「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之後該物業的行政管理因為涉及許多業主,繁瑣得很,究其原因可能就只是如此簡單。

「半契物業」成為「銀主盤」後,提供按揭服務的公司理論上便擁有了該物業的一半權益。是哪一半呢?有些戲劇中遇上這種情況,會出現男女主角在屋子中間拉條繩索作界線,一人住在一邊的局面。這也不是不可能的──假如全部業權持有人可以達成共識的話;否則,理論上物業的每一平方吋地方,都是由大家攤分的,人人可用。所以若物業本身已租出,大家按比例攤分收到的金錢利益,反而容易處理,若真要大家再坐在一起商議物業哪些部分如何歸屬,便未必那麼容易有定論了,結果可能長時間空置。

銀行萬一遇上「銀主盤」,通常都是希望盡快把物業脫手,以收回應收賬項為先;其它類型的借貸機構,則可能一開始便渴望可以把物業到手。「半契物業」其餘的業權人很多時都索性把權益都賣給「銀主」,除了怕麻煩,也因為有些財務公司在借貸文件中,寫明了自己身為借貸方,若業主要放售物業,他們可以有「優先購買權」,又或者指明業主在出售物業過程中的某些程序,要先得到他們的書面同意才可進行,那便會大大影響到其他投資者洽購有關物業的興趣和難度,提高把物業成功到手的機會了。

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

疫苗曙光?

老友在 Facebook 上張貼訊息,指香港某大學成功開發出新冠肺炎的疫苗。那是幾天前的事了,當時我見有人留言查問消息的來源,後來我忙著,未有留意到有關回應,也未見在其它地方披露疫苗的報導,所以至今都不敢肯定訊息是真是假。

現在環球疫情嚴重,若是依靠市民人人自律,頂多也只是減低了疫情進一步的擴散,真要根治問題,還是要有針對性的疫苗才是,那麼治好病人的機會大增,社會上存在有抗體的人士也大增,疫情才停止有望。

我們知道一種藥物───尤其是給人類使用的,即使在實驗室中初步研發成功,之後再進行測試,到可以大規模生產推出市場之前,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更何況現在成功產生疫苗一事,也還未能肯定,看來,起碼今年之內,香港最多應也只能維持現狀了。大家盡己所能,自求多福吧。

2020年8月3日 星期一

顛峰與喜愛

香港漫畫行業陷於低潮,網上處處都見有人分享昔日作品片段,並作緬懷。

回顧幾本港漫名作,在銷量顛峰時期,或現在很多朋友都叫好的時期,都未必是我最喜歡那作品的階段,又或者,現在人人叫好的地方,我可能反而覺得是缺點。

例如「龍虎門」中由邱福龍繪畫的封面,人人回味。我也會讚好,但只能從構圖設計及著色技巧方面來看,因為在邱福龍筆下,主角面相跟黃玉郎的原著味道相差甚遠,所我所喜。

「李小龍」一書,很多人讚好的「黑手黨教父」篇章,故事結構最好,也是很多人津津樂道的回憶,但我記得那個階段,作者把主角戲份減到甚低,而且又有走「無招勝有招」方向的念頭,我最喜愛欣賞的熟悉功夫拳腳對拆場面甚少,現在回看,一定及不上更早時期的「太陽教主」、「金童心法」時候,故事雖粗淺,但內容耐看。

很多人都期望一些創意產業可重回高峰,但即使行業本身是可反彈,作品本身不是自己享受的話,也是徒然。從這方面來看,因為人人口味不同,市場是已經反彈了與否,大概也會是人言人殊了。

2020年8月2日 星期日

舊文出處

很多文藝作品都是先在報章或雜誌刊登,然後才結集成單行本的;過去的書本尤多如此。

舊時文章,有些時限性很強的,過了某段時間,讀來便覺索然無味,若是高手寫文章,就算是因為某些生活上的具體見聞觸發所寫,也會寫得宏觀及抽離一下,減少個人因素,那麼即使是舊文,也可在日後重讀而仍覺有趣。

寫文章之時,難免有些有時間性的文字,例如「昨天 XX 日報的頭條」、「今屆 XX 活動」、「今年三月結婚」之類,若把文章結集時,一律只包括內容,而不在這種地方加上備註的話,有時會造成讀者不便。舉例一篇文章,寫到「上期 XX 周刊」的報導如何有趣,讀者想找回來閱讀,可是那「上期」指的是哪一期呢?作者如預計了將來成書時的方便,可以一開始便採用「第 XXX 期 XX 周刊」或「XXX 年 X 月 X 日出版的 XX 周刊」等格式,如果作者昔日沒寫明,日後收錄成書的編輯,應適當地加上備註,否則有需要的讀者便欲找無從了。

我們作為讀者時,這種寫明了每篇舊文是出自何日何處的資料,十分便利,但作為製作人時,便知道多了這一重功夫,困難增加了許多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