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7日 星期六

未有參與紀念的「新龍」

先作些註解:「新龍」指香港薄裝漫畫「新著龍虎門」,過去由原作者黃玉郎得到版權特許後把「龍虎門」重畫,之後權利旁落,由其他畫家接手,仍沿用「新著龍虎門」這名稱;這種接手情況幾次出現,又有「新新龍」之類細分不同階段的叫法,到最近期主筆是資深畫家鄺彬強,又有人以「新彬龍」稱之。但因正式書名全是「新著龍虎門」,所以簡稱還是可以用「新龍」二字概括之。

由於新出版者跟隨舊的期數延續下去,故「新彬龍」寫了的時間不很長,但是期數已到了 1200 這個整齊數字了。如慣例,這種所謂「百期紀念」,書的內容會有些特別,見這「新龍」的第 1200 期也一樣;我在報攤前考慮了片刻,最終沒買下來。

早些時期的「新新龍」,也有購買,當時有鍾英偉協助編劇,故事結構紮實,可惜閱讀起來帶動不到感覺好看的情緒,付錢光顧主要是想客觀欣賞,看創作人如何處理之前的爛攤子。那些處理,有的很好,有的不過爾爾,有的我並不認同,但起碼當時的內容,我感覺到團隊是「有心」作為長期舖排的,之後突然轉到「新彬龍」這個版本,支持了一段短時間,實在支持不下去,終於放棄,甚至這次,連 1200 期紀念號我也不特地再買一期了。

「新彬龍」整部作品,極其量只是眩目的美畫,情節也者只是大量接續不起來的片段,每三幾格以至一版的內容,看起來都沒問題,但片段和片段之間若要連貫來看,便充滿矛盾;任何戲軌,不論是受傷、死亡、合作、決裂、退隱、重出、武功強弱、角色性格等等,都沒有長期維持的打算,一兩期之後甚至一兩版之後甚至是一兩格畫面之後,之前所講已經推翻重來,好像連解釋一下也不必的。類似情況,一而再,再而三,這種由無限各自獨立火花串連起來的「作品」,我覺得,是連「故事」也談不上哩,非我杯茶,故此棄買。

2023年5月26日 星期五

假期錯覺

星期五這天是個公眾假期,親友圈子之中,幾位互不相識者,不約而同地,都表示錯覺以為這天是不用上班的星期六,清醒過後,記起原來第二天還要早起上班,便洩氣了。

把在周日的公眾假期,誤以為是周末的日子,這種錯摸,原來也不很罕見,不過我近年的工作跟當天是星期幾相關性不大,久而久之,某日是否公眾假期、是星期幾的概念,也已模糊。

當然,有實質影響的只是那些星期六要上班的朋友,若把次日不用上班的公眾假期,當成了次日要上班的星期日,之後發現了真相,反而會有意外之喜哩。

2023年5月25日 星期四

個人與大局

作為讀者,想買的書,自然希望買到,遇上印量不大,結果買不到,自然會失望,不過換在作者或出版社的角度看,若是不能恰恰好賣完,兩者擇其一的話,通常都是選擇不夠賣,不會想有剩餘的,因為賣不去的書,庫存成本也不低。讀者和作者,立場存在矛盾,主導權當然是在作者一方。

一些舊物業,會有聲音提出要保留、保育,有這種想法的,通常不會是居住其中的人,若希望自身居住質素得以提升,卻又想別人一切如舊,以滿足自己的願望,其實在道德層面上,說不過去。現代凡有陳年老字號商店結業,很多人大叫可惜,高呼懷念,若問到消息傳出前,最後一次光顧是在何時,也許亦已是多年之前了;假如自己不實質支持,又希望別人可以頂住虧損繼續經營,又是何道理?

這兩年到過多次曾咀的靈灰安置所,不論閒日或假期,人數都不少。當各區都有聲音反對在附近建築靈灰安置所,曾咀卻有十多萬個位置可提供時,高度集中之下,但凡「旺日」,全港的人都聚在一處,屆時怎會便利?本地灰位集中一處而非分散各區,我認為不是最佳選擇,無奈之下才有如此決定吧。

2023年5月24日 星期三

印量

資深香港漫畫主筆,淡出行業多年,因昔日代表作之一後期是由他人續完,現在便想由自家操刀,畫出本身版本的結局。項目仍在進行中,不時可在網上看到資訊分享,近日見到,活動中擬推出的新書,書本印量應是多少,惹來頗大的爭議。

印刷物的印量考慮,已不是新鮮問題,過去的工作需要印名片時,幾乎所有公司也是如此做法,每刷總是 200 張一次的,原因不外乎就是「就算少印一半,收費也是相同的」,既然成本一樣,當然是印多不印少吧,結果每位同事的每個版本名片,可以用完的並不多。

新書推出,也是遇上類似的情況吧,印刷的固定成本高,印少些每本的平均印費也差不多,如此這般,為何不印多些?當然,原因之一,是因為相當佔位,收納收藏,成本也高,加上賣不出去的話,看著也心煩,那在當事人眼中,寧缺毋濫,賣完便算,理所當然也。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道歉潮

這幾個月來,感覺好像常聽到有人公開道歉,原因是之前的一些公開說話或文字,有所不當所致。

說到底,就因為現今要對公眾發表個人意見太容易了,一想到便可說出來或寫出來,一說出了或寫出了後,便已可在大眾空氣中發表了,真正是話出如風。說話內容若經過深思,或者根本不會披露,又或若經過考究,很容易便可發現破綻,說了對的話,也沒有問題,但就是因為發表得太輕鬆太快了,連煞止也來不及,只能事後致歉。

當然,也有很多情況,公開發表之後發現有不對之處,也就由得它錯,不再理會更正的。不同的人,處事作風也會不同。

2023年5月22日 星期一

嘮叨

知己欠缺,事實上連朋友也不多;相交倒不少,深度交談則不多。一些早前溝通得較頻密的相交,這一兩年,更淡薄了,因為之前在網上看到對方某些留言後,會留些回應的,現在也甚少。

例如某友人,在網上平台多次就別人的留言動氣,我勸告說不必上心,他自己也說以後不會上心,好像很想得通、看得開似的,但之後類似情況一而再的出現,一些嘮叨的帖子也還是一而在的貼出,於是我知道,那些嘮叨其實也是勾引大家留言支持及鼓勵之用,我實不必再多事。

另一友人,是位漫畫書商,因應情況,一手漫畫及二手漫畫的交易都沾手,但因現今的新漫畫推出,同一內容常有許多版本的選項,各自又附帶不同組合的精品,令到訂貨及整理付運時加倍困難,於是常聽到對方說「以後只做二手買賣」之言。這個決定要實行不難,但是卻見始終沒有落實,只是時不時都見到在網上平台寫帖,月旦一手漫畫的出版安排及買家的麻煩,我便再沒搭訕了。難道要又重覆之前所講,再贊同「只做二手」的決定不成?

所以嘮叨歸嘮叨,對方其實並不需要真的具體建議者,想明白了這點,我的留言,自然便少了。

2023年5月21日 星期日

「無名」角色

某位藝員,入行多年,剛要離開工作已久的公司,才有個令人頗有印象的角色。藝人多次在 Facebook 上感謝該角色的出現;我也有看該劇,自然也知道有該個角色,但對於所提及的名稱,覺得十分陌生,事緣在故事中,從第一集至大結局,接近 100% 的時候,大家都是以英文名稱呼他的。

現今看華語時裝劇,不論在何地拍攝,可能因為反映實情,也可能因為方便觀眾記憶,很多時候,多位角色都會有個英文名字;又或是以職稱來叫,「陳醫生」、「李護士」、「張律師」、「黃老師」、「何探員」之類。平時劇中,幾乎所有人都是以這等「名字」稱呼他們的,到了片尾出現角色清單,才有機會看到,原來他們可能也有個中文全名。

但沒有叫出來的名字,和不存在的名字,又有多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