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藏書票藝術解碼」

年幼時已經知道什麼是「藏書票」,也看過一些有關的書本及文章,不過我知道自己不會真正使用藏書票,因為一來我會想保全書本,二來會想保全藏書票本身,便不會把藏書票貼到書上。

但又不時留意關於藏書票的文章,也常被那些漂亮的設計吸引,所以斷斷續續地,家中亦積有一些相關書籍。最近一本入手後正在閱讀的,是「藏書票藝術解碼」,潘青林著,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2009 年 10 月初版。

本沒期待,卻原來這約 200 版內容的書,內容十分豐富,除在扉頁空白處有一張藏書票的原件,粉紙彩色印製的內頁,也高度地分享了許多藏書票的原貌,令人驚艷。


書中又有介紹很多其它有關藏書票的書籍。藏書票不像郵票,收藏郵票的人只會收集政府官方機構推出的設計,但藏書票卻是可以由任何人自行製作使用的,所以根本不可能有任何書本清單,能談得上一個「全」字,這個事實,足以令講求完美的收藏家氣餡不已。

書的內容不能包括所有,但起碼把已經成了的書集齊起來,總不會是無限量吧?雖不是無限,但卻是極難。像在這本書中分享的其它作品,有些外語版的經典,甚至是早至 19 世紀的,現在怎找?就算只計算本地的出版物,不少刊物動輒已經是 20 年開外前的舊作,若要現在才去尋找,也只能隨緣而已。

若被像「藏書票藝術解碼」這樣的書勾得心癢癢,動起心來非要找齊已出版的所有有關刊物不可,反而會帶來痛苦了,大家抱著欣賞的態度便可。

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有拖冇欠的聚餐

跟一位老朋友經年保持著聯絡,但也只是最起碼的,除了平時傳訊工具中的溝通,基本上就是一年兩次碰頭,互相在對方生日之時,請客聚餐一頓。

未必是正日的,都是大家協商出日子。去年我的一頓賺了,之後輪到朋友生日,大家夾不到方便的日子,一拖再拖,直至三幾個月之後,疫情便起。初時因為疫情,朋友的工作量不同了,要夾出日子更難;然之後是因為防疫措施,就算大家時間可相就,都已沒地方可聚。

到了今天,拖延足足一年了。套用句廣府話俗語,事情是「有拖冇欠」吧。

2020年8月20日 星期四

現炒現賣

在私人活動或是工作上,都較少到香港島去,所以有不少地方,數十年來,都是只知其名,而從沒踏足。就算是比較熟悉的地區,還是有很多街道未曾到過的,要找特定地點時,必要先做好功課,查了地圖;更穩陣的,是印一張地圖拿在手上,可以不時比照。

工作之時,遇上一些放盤物業位處自己不熟悉的地點,「中原地圖」結合「Google Map」的街道實景功能,幫助很大,能讓我們對周邊環境先有個基本的概念,或甚可以提早結論某一放盤是否適合某位客人。

當然,現實環境給人的感覺,可以十分不同;而且當地的人流及消費習慣,也不是我們這類「臨急抱佛腳」者可以輕易了解的。不時會遇上一些客戶指定某個區域範圍,他們對於我們找出的放盤情況瞭如指掌,我們只能「現炒現賣」地拿一些常識或臨時找來的資訊虛應,對答之時,真是誠惶誠恐的哩。

2020年8月19日 星期三

遙控工作

因為打風,有半天困在家中;適逢要準備多份文件,便利用電子工具,完成後直接轉送給客戶。

這種做法只能短期採用,長遠而言暫時還是不可能,因為主要的資訊是在公司的中央系統。首先,資料庫是公司一大資產───甚至可能是最大資產,如何能讓同事容易遙控使用,但使用權又不會旁落到競爭對手之上,難度甚高;就算看到資料,要製成有系統文件給客戶,在家工作者可能還要有一些硬件設施和電腦軟件配合,便未必人人可備。

可以全電子化的話,資料搜尋、文件製作、傳送接收方面都較可能,萬一需要跨界別的媒體,例如材料有紙張文件、電腦檔案、相片,又要經 Whatsapp、電郵、傳真等方式發出,則就算在工具齊備的寫字樓中也頭大,在家中可能根本處理不到。

中午風波除下,下午回到公司,立即争取時間把在家中做不到的工作完成,也花了不少時間,連有客戶約會面,也要延期一天了。

2020年8月18日 星期二

寫作記憶

Blogspot 系統會通知有哪些網誌有人到訪過,在那記錄中,常見到十分陌生的題目。文章當然是我從前所寫的,但到底是寫了什麼內容,最後才會決定了那樣的一個標題呢?這種回想,常常都得不到答案。

我又不想時常按開舊文來,目的只是看一眼,而結果人為影響到了瀏覽的數字。

另一個常見的情況,是不時出現在腦海中的一些想法和感想,以為總有一天會把它們寫出來,之後執筆寫了後,才發現原來同樣情況之前已演出過,同樣的題材,在若干時日之前已經寫成了網誌貼出。閱讀舊文,發現結構紮實,論點編排有序,覺得比起新文寫得更好的情況,時有遇上。

有老友積極於搜尋倪匡先生失佚的作品,有時找到一些前所未聞的,自己也不敢肯定,便向倪老求證。以我這種小兒科情況,寫過的東西也忘記了不少,倪老昔日作品海量,我敢說也有不少他即使重讀,也未必可以十分確定是否出自自己的手。

2020年8月17日 星期一

平躺的書

手上要待閱讀的書中,有幾本,相當厚。這種書,不容易自行平躺在平面上,所以要常用手拿著,不然,又會闔上了。

近年的書,紙張比較厚、白、硬,加上現今排版字體不會太小,空間感也會要求比較大些,就算是同樣的篇幅,印出來的書都會比從前的書厚,更何況有些書的內容確是甚長,出版社又寧可不分冊,所以遇上厚書的機會並不小。書厚而難平攤在桌子上,就算不一定捧在手上,也要用手按著書頁的話,閱讀沒那麼方便,卒卷的時間通常也要長些。

據我所知,厚書而想平攤得容易些,除了紙張的選擇外,也要在釘裝的方式配合;先分冊穿線之後才合併黏合,成本應該是會高一些的,所以未必每家出版社肯接受。身為讀者,我們當然是希望以閱讀質素為優先考慮了。

2020年8月16日 星期日

理貨

在超級市場,常見到有人在理貨。由於需貨量大,超級市場未必可以待每天收店後才理貨一次,而且現在有些超市是 24 小時不停營業的,便更有必要在店中有顧客時進行理貨,使到本已狹隘的通道更難經過。

不時可見一些理貨員搬運、執拾貨品時之粗魯,叫人皺眉。除了貨品碰撞時發出的聲響礙耳,也覺得會對貨品造成損耗及浪費。試過有次到超市去找一款罐頭湯,那湯本來已不好找,到過多間商號的多個門市都見沒貨,到終於在一間分店找到時,貨架上所有的存貨,無一不是已經凹陷了的,只好放棄再覓。


近日在超級市場中,見到有一種叫「蛋花酥」的零食。坦白說,這食品味道如何,我都沒印象,談不上什麼童年回憶,但物品外型,卻肯定是童年回憶之一,便想買一包來稍作懷舊。結果見貨架上放著的幾包,內藏物都是破碎了的,連只有一兩塊破裂少一些都找不到,同樣,亦只好放棄。

各樣商品,尤其是食品,破損得明知都難找到顧客購買時,看著都令人難受。願天下所有理貨員工作時,小心謹慎些,別浪費了廠家的資源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