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屯門各島


近日數次前往屯門區工作。

屯門有多個知名地帶,如新墟、大興邨、蝴蝶邨,安定邨等,少時跟隨父親,都是自元朗乘坐巴士直搖往返各地的,並不算很久之前,我才弄得清楚它們各自之間的相對位置。

屯門的小區之間,往往距離不算遠,但被大型基礎建設分隔,或是高速路,或是闊河道,或是長程天橋/隧道,或是多重交通燈,造成不便,使得各區都成一「島」,「島」內商舖主要就是做回本區居民的生意。

現今人們耐性低了,對於「方便」的要求更高,見過一個小十字路口的四個角落都是便利店,兩大集團的各有兩家。消費者連要多過一條小馬路,都覺得不夠便利了,何況要走路十多二十分鐘才可到的地方?

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節目表


有個電視節目,忘記了名字,想在網上搜索時,心血來潮,試找了找,便找到了「無線電視」的一張節目時間表。

這種格式的節目表,沒使用久了,也忘記了它們的存在,但曾幾何時,在報紙的娛樂版上、在娛樂雜誌中,它們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基本上這是一種「工具」,想要觀看特定節目時,在那個沒有錄影設備的年代,只有由人遷就電視,定時定候坐到電視前,而該節目正常播放時間如何、當天有否調到另一時段或甚至停播,便要依靠節目表才可事先知道。

在日報上,這欄節目表也頗佔位置的;若只擺放電視節目資料,通常有四欄,若同時包括電台資料,面積要增大一倍也不止。若是在周刊中,這樣的全表會出現七次,起碼便少了 14 版內容的空間了。

現在,節目播出後,可以在自己最方便的時間網上重溫,某節目正常播出的時段為何,便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蟑螂與拖鞋

蟑螂,各地名稱不一,但普遍令人厭惡及驚怕的程度,則在不同地方也大同小異;而且會飛動者,又令人更害怕一些,各地如是。

拖鞋,各方各地都沒統一設計,或軟或硬,或布或膠,人人喜好不同。

很多事情,都有特別設計的工具以配合,但拍打蟑螂一事,雖然日新月異,多了不少科技產品協助,卻仍是以拖鞋最受「用家」歡迎。


拖鞋通常都有足夠大的面積,而且不論材料,普遍都是具有甚佳的彈性和靭度,一甩一拍,力度夠;鞋底之處,在人們心目中是本來已骯髒的地方,「一件污,兩件穢」,便不懼怕令它更髒些。於是一見蟑螂出現,隨手拖鞋在握,便可向牠作出攻擊,方便得很。

蟑螂和拖鞋,真是天生絕配。

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粗口潮流


「無線電視」一個嚴肅節目,名稱採用接近一句廣東粗話的發音,殊不可解。

之前有人反映說電視台規限太緊,所拍劇集中的黑幫人物,半句粗口都不說,比現實生活中的不少大學生還要斯文;後來有所開放,看到有探討廣東話粗口的綜藝節目;現在則出現上述的情況。似乎變得有些矯枉過正了。

創作人員追上潮流,是必要的,但若把「敢於公開講粗口或疑似粗口」和「追上潮流」等同,便太膚淺、太公式化。

就像不少人把「演苦情戲演得好」看成「好演技」,而把「演喜劇演得好」不當一回事,便同樣太過膚淺、太過公式化,可惜事實卻是演苦情戲的演員拿獎的機會比演喜劇的演員拿獎的機會大,評審和觀眾都常作如是觀。

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靠害地圖


這相片攝於屯門區的一個商場。

這商場的地形不算複雜,也幸好如此。到不太熟悉的地區中的不太熟悉的商場去工作,要找到一個特定的舖號,有時並不是那麼容易,即使配套充足如「屯門市廣場」,我看了場內的平面圖後才去找「大眾書局」,也來來回回幾次才找到;其它地形複雜而舖號不那麼順次序的商場,沒有地圖的話,可能最終還是逃不出向人問路的一途。

這張地圖看來平凡,糟糕在我是在某個出入口處拍到的,圖中的「你在此」卻分明指著建築物的中央!若不是它放了在門外,明顯有錯,而是放了在場內的一個錯誤位置,我可能便會跟著錯誤的指示左繞右轉了。

幸好。

2017年6月5日 星期一

道德與自律

在 Facebook 的一則分享中看到眼熟的事件,但原來這次不是在香港發生,而是在台灣;在網上有些當地市民的反應,卻也和香港一些市民的反應相同。


「我進行我的行動是我的權利;行動中出現危險,前來救我是你的責任。」───抱有這種心態的人愈見愈多,而且他們完全坦然面對別人的指責,無視自己在社會上應有的責任,由得他們任性下去而不必他們對後果負上任何承擔,是對有責任心的人不公平。

「論語」有云:「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對壞人也作善待,那又何來動力激勵大家做好人?

從前學習所得,法例規定只是在社會中設定一條道德上的最底線;要社會健康和進步,道德標準應要提高。自律不足以解決問題時,也許是時間訴之以法律了。

2017年6月4日 星期日

經典之劇透


在網上看到一段十分好看的電影預告,是 2017 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

預告片很精彩,但要被吸引進場觀看,我覺得難度很高,因為阿嘉莎。克莉絲蒂的原著小說已是一經典,之前又已拍過電影;這故事在已知道謎底的情況下觀看,怎能營造出應有的懸疑效果?

金庸小說,可以用「百看不厭」來形容,任何時間在任何一本的任何一頁看起,都好看,不過那些早就耳熟能詳的故事,還會令人因為「很緊張,不知事情會怎樣發展」而追看下去?「天龍八部」若再拍,已知情節的觀眾,觀看時可能仍會替喬峰被陷害而切齒,但因早知「帶頭大哥」是誰,再看到解謎的一節,還可有初看時那種恍然大悟的樂趣?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電影我若會看,主要原因應就是「想看看製作人怎拍」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I5dSBCym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