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6日 星期六

崇拜偶像

明星藝人,因社會事宜發聲,備受抨擊,更遭粉絲離棄。

喜歡某些創作人的作品時,很多時都是因為作品本身,而把創作者當成偶像,也往往不是創作者的主動要求;這種被動的光榮給剝奪了,當事人的感覺不會好受,不過也應以平常心淡然處之。

我們少年之時,看的小說、漫畫、電影,當中也不是沒有強烈的政治立場者,不過會捧場觀看與否,主要就是基於作品本身;粉絲因自己喜歡某些作品,延伸至喜歡了創作人,而要求創作人與自己在所有不同議題上都有一致想法,絕不合理。

但這種不合理的事情,目睹的也不少。

2019年7月5日 星期五

兵役

香港不論在港英殖民時代,,或是 1997 年「回歸」之後,都是特例,上百年來香港市民都不必服兵役。

常認為這件事對於國民的思想及行為模式,影響很大。

我也從沒服過兵役,只是從二手資料中得知,作為士兵,會被訓練成絕對服從上級的命令;不是說上司的決定必然正確,但若上級有錯便是由系統去追溯找出負責的人,又或者最終,由系統負責,不善的系統便作出改良,責任不在機動性地執行任務的士兵身上。

莫說香港一般的警察,就是高級的領導,都沒什兵訓經驗,所以臨場的決定和行動,並不會完全根據客觀環境判斷,而要摻合大量個人思維;市民對個別警員執行上級命令有所不滿時,批判也會針對個人,而非警隊管理層或系統本身。

批判很多時還沒理會一般「禍不及妻兒」的「潛規則」,而眼前這情況的人,「親者痛,仇者快」,明顯對立,殊不應該。

2019年7月4日 星期四

手寫信

收到一封信,因見信封上面有寫 ( 是「寫」 ) 地址而無收人名稱,猜想是廣告宣傳,果然猜中;沒猜中的卻是並不是一般商家寄出,而是區內的一家教會。

郵件中除了幾份印刷刊物,亦附有一張「百搭」的信件,則是全手寫的,內容適合任何性別、年齡、背景的收件人。現今世代,全手寫的信件已是稀罕,不是本身社交圈子寄出的更少。

想昔日,常收到「讀者文摘」的宣傳品,他們的「類似私人化信件」攻勢,是舉世知名的,現在,在高科技支援下,可以更容易做到,但又因太普通,突出不到,這種行動反而息微了,反而在教會宣傳中得以重溫一二。


2019年7月3日 星期三

成事。敗事

政府施政,市民甚多不滿,但若反問方法時,則具體提議不多。

社會上出現所謂「不合作運動」,則點子甚多,層出不窮。

其實很多社會上運作的環節,要百分之一百跟足要求執行,已經會出現阻滯,而一個環節波動開去,影響到其它,便會有大問題,這情況在道路交通上,也已屢見不鮮。

在工作上也遇過不少「成事不足,但敗事有餘」的人。在社會中這樣的市民比例若很高,大家便要反思自己的國民素質是否如自以為的好了。

2019年7月2日 星期二

人流


研究是否在某商舖做生意,該地點的「人流」是必然考慮因素之一。當然,最後一家店舖是否能夠站得住腳,還是要視乎商號本身的實力;「人流」高的地方讓店舖能有較大機會做到生意,卻非必然的結果。

「人流」一詞,包含兩個元素,當中「人」重要,「流」可能更重要。「人」可以指人的數量,也可以指人的質量──他們的消費能力如何,又是否有關生意的目標顧客,都是重點,不過,無論周邊的潛在顧客有多少,他們若不會走到店舖所在位置,也是枉然。

人流如水流,最重要是「順」。大型商號的出現或消失、公共交通工具車站的去留、天橋及隧道等設施的存在、自動電梯及升降機的方向、交通燈位以至路邊圍欄的開口設在什麼位置等等,都會影響人流的「順」或「不順」;這等元素的任何加減,就像「畫鬼腳」遊戲中一條橫線的增刪,足以令到原來的人流格局逆轉。

但要注意,人流的「順」或「不順」,雖然存在客觀判斷條件,但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心理因素;換句話說,是「人們覺得順﹝/不順﹞便是順﹝/不順﹞」。彌敦道雙數街號的那邊,連接登打士街及咸美頓街的一段也很寬敞好走,但偏多路人會捨大路而取後巷,令到登打士街休憩處旁的小路人流不絕,比起前面的彌敦道人流並不遜色許多,真是奇趣。

2019年7月1日 星期一

假日慢速

又是公眾假期,又是發現在家中上網的速度,低了很多。

是否只是個人的錯覺?抑或是事實?若是事實,又是何原因?

理由倒是可以想到個出來的,就是假日留在家中的人多了,大家同時上網瀏覽,爭奪數據資源,於是大家取得的數據太小,檔案上載及下載自然都慢了。

只是不知這個想法,是否就是事實。

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法文數字

不少親友都懂說些法文,不過之前從沒聽過關於法文數字的問題。

看了這段短片,真是傻了眼。我應是一輩子都學不來的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XpmUKjn7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