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行遊記錄

老家有鄰居確診「新冠肺炎」,因政府不會公開病人身分,唯有綜合非官方消息,判斷住在附近的親友是否與患者曾有過「緊密接觸」。

年尾時候,因各種事故,和不同的一些親友都有過會面,至於是否「間接又間接」地跟確診者「接觸」過呢?若有需要時,便要再加以細究。

在過去某段日子之內,確診者曾到過什麼地方?我又是否去過?我們是否曾經同場?安裝政府的「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已有一段時間,但一次都沒掃過二維碼,所以若要知道上述資訊,在知道確診者到過何處後,只有倚靠個人的記憶,看究竟何時到過什麼地方,再向當局上報,由官方判斷是否「緊密接觸者」,並同時進行病毒檢測了。

或許,應該要開始嘗試及習慣用那 Apps 掃食肆等出入地點的 Bar-code,來記錄日常行遊?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Kung Hei Fat Choy 2021

雖不是合乎以「立春」為新年開始的定義,不過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一的「大年初一」正日,又是理直氣壯可以偷懶一下的時機了。且少寫一些,就送上新年祝福,敬祝網友諸君───

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_^

2021年2月11日 星期四

一日三失 (3/3) 網站篇

近一兩年,透過「好讀書網」的電子書,看了不少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推理小說;看了不少,還有不少。這一天,在回家路上,手上的那故事看完了,正想再下載另一本時,卻發覺該網站已經打開不到。

從現在情況看,很大機會是有關網站已經結束了,多於只是技術問題。

約兩年前也在「龍之天地」這裡寫過「好讀書網」。一直奇怪它的生存之道,所以若說它已結束了,絕對不會讓我驚奇,但始終意外,而且可惜。

我還以為好日子可以一直維持,我可以一本又一本地,把東野圭吾的作品全看完哩,看來是太天真了!


( 1/3 <--- 2/3 <--- 前文 )


2021-0212後記:
才過不了幾天,得老友紫戒兄通知,說「好讀書網」又恢復了,試進一下,果然如此,真是大喜!當下立即把該處的東野圭吾書目先記錄下來,好讓自己以後能掌握哪些已看哪些未看;之後便要抓緊時間閱讀了。 ^_^

2021年2月10日 星期三

一日三失 (2/3) 藥物篇

真是後知後覺得很!

因腸胃有點不適,路過藥房便進去,想買慣用的「釣魚牌李萬山肚痛健胃整腸丸」服用,店員卻告知:「已經停出年多兩年了。或者購買其它的?」

回家查看資料,果然有其事,而且已經是 2019 年時的新聞了!不知如何一直未聽聞過有關消息,可能因家中該丸仍有存貨,未多購買───即使去買,也許有一段時間,藥房中尚有供應,我也不察覺會斷市,.總而言之,這事對我來說,極之新鮮!

現嘗試理解有關事件,似乎廠方並非停產,而是該丸向來在政府註冊登記為「西藥」,現生產商要把註冊更改,註成「中藥」,那在舊註冊已除而新註冊未成之際,市場便沒新貨了。

不知要等多久,才可見該藥重現江湖?


( 1/3 <--- 前文 )          ( 待續 ---> 3/3 )

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一日三失 (1/3) 書店篇

跨區工作,要辦的事情總算都大致完成了,但過程中,卻有三樣東西,不能如預期般到手,竟在同一日發生,很是意外,所以略記一二。

任務之一,是買樣文具。之前多次,都是在位於九龍彌敦道及佐敦道交界位置,地下連樓上的那家大型「商務印書館」購買的,所以打算照舊處理,不想那家書店,竟然已經結業了!

該家「商務印書館」在地下鐵路「佐敦站」其中一處出入口旁,從對面馬路看去,大門恰被地鐵建築物擋住的,不過掛在樓上外牆的地產代理招牌,卻是遙遙可見,所以我未走近,已經心知不妙;待得到了門前,見那地下舖位,已是在售賣過年物品的短期商家。

那家「商務印書館」已有多久歷史了?我不清楚,但若跟朋友說它在該位置「已經很久了」,相信也沒有多少人會有異議。

書店營生不易,不止一家分店結業,也不是什麼奇事,但發現得突然,又難免令人傷感。


( 待續 ---> 2/3 )

2021年2月8日 星期一

終於新身分證

香港居民需要更換新的身分證,計劃幾年前已開始,不過就因出生時一年之差,我沒能包括在第一批辦理人士之內,幾年之後,方才輪到。

本來是打算在去年年底處理這事,但因疫情、病情、事情等種種影響,拖延到了本月初,計劃一解凍,便立時預約,現在雖然新證未到手,也當是了卻一件待辦的事了。

網上預約需些時間,但並不複雜;到達現場時早到了也不必等待,過程中又有人逐步指引,也很順暢。不過因與長者同行,過程中在掃描指模時有些阻礙,最後花了較多的時間,不過總的來說,也是快捷。

更方便的是連隨可以簽張文件,授權把資料轉交分享,之前在澳門海關處辦理了的「e 道」登記,也不必去分別辦理了,妙極。

2021年2月7日 星期日

食物扮演


久聞大名,最近一次應該還是首次吃「芋蝦」這種民間小食。

據知芋蝦中沒有蝦的成份,只不過在早於現時常見的長絲繞成圓球狀之前,更原始的版本,看來更像一隻一隻有鬚有腳的炸蝦,而得名。

中國長久的歷史中存在許多動盪日子,人民找到什麼便吃什麼,找不到又想吃的,可以在進食其它食物時加上想像力,假裝吃到。現在於超級市場中可見的素雞、素鴨、素鵝,有人可能認為它們「根本不像雞/鴨/鵝」,但古時人們,不要求找一樣完全可以扮成某樣物品的替代,只要在某時刻某形態上看來有少許相像,已經滿足,其餘的,以想像力填充了便是。

老家傳統大年初一會吃齋,而我童年時因不吃蠔,連蠔旁沾到些味道的其它食材也不想吃,不少時候,只是南乳一道送飯而已,南乳之上,有時會撒些沙糖。現在的年輕人會進食的只是以南乳加工後之食品,鮮會淨吃南乳,很可能不知道,南乳那紅皮白心的橫切面,驟看也有點肉類的模樣。所以,南乳也有「無骨燒鵝」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