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8日 星期六

網上書展?

「香港書展」延期舉行,參展商或沒計劃參展但也打算乘勢推出新書者,不少都有自己的「網上書展」。

一家出版社的出品,只把封面圖和訂價等列出,又沒能讓人瀏覽或試讀內容的,只是一個網上購物站而已,何來與「展覽」二字掛勾?不過是借「書展延期」一個熱門話題來吸引市場人士眼球,抽抽水宣傳吧。

公開賣場開不成,把商品自行推銷,並沒有錯,不過明明不是什麼「書展」,也要以「網上書展」的名義推動,則有點兒「假大空」的味道。這種手法,本來已不可取,出現在文化產業的市場,我個人而言,更覺抗拒。

2020年7月17日 星期五

新賣場?

一位朋友,多年沒見,本擬相約到酒吧聚聚,卻逢疫情措施,約會只好暫時「有拖冇欠」。

朋友問 Yahoo 的拍賣場結束後,還有何別處可去,我坦白告之,恐怕沒有什麼好的替代了。又分享:我會考慮把想要透過網上發售的物品資訊放到 Blog 上去,然後利用 Facebook 來宣傳那個 Blog。

網上拍賣場有很多功能,本來若想自行架構包含類似功能的網頁,建造及維持都很花金錢及精神,而利用 Blog 或 Facebook 等平台,都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但以最後階段的 Yahoo 拍賣為例,系統中「競價」的功能廢止了,於是賣家只能把他們最高的意向價格貼出,再讓有興趣的準買家來議價,再不會有先設一個最起碼的保留價,然後看會否有多人競逐搶出天價的驚喜了;反正都是明碼實價的羅列出物品資料及價格,那透過 Blog 或 Facebook,又跟透過網上拍賣場有何分別呢?

至今,我只能抽空作出過少許很基本的嘗試,大致來說,我認為構思中的方向是可行的,但整個過程要完成面世,真的遙遙無期了。

2020年7月16日 星期四

所賣何物?

利用電視匣子收看節目,中間夾雜了一些廣告。近期有些廣告,時間不短,但就算看到底也是不知道在介紹什麼的。

電視台的系統設定了,在廣告播放之中,按「OK」掣可得到更多關於廣告的訊息,試過一次,按掣後出現了一個 QR 碼;我再用手機掃描了那 QR 碼,透過一個網址,到了一個 YouTube 專頁上,專頁中只有三段短片,其中之一,就是那段廣告,而另外兩段,好像也是類似內容的視頻;也許那些用別國文字所寫的標題中,告訴了大家那是關於什麼的,可惜我卻不能明白。

終於直至此刻,我還是不知道那廣告所賣的,究竟是何物,及為何在本地電視台賣廣告。

2020年7月15日 星期三

撥動一池死水

因為種種問題,黃玉郎先生向舊公司購入版權,重新起步創作的「新著龍虎門」要脫手了,自行再推出新的漫畫書;另一方面,版權持有方找人來接棒了「新著龍虎門」的製作,繼續出版。有意無意間,黃生撥動了本來許多人公認的一池死水,令市場重新出現了生機,一些讀者從不再購買香港連環圖,變成每周有一兩本書會掏腰包。

黃生的新書,勇態不如接續的「新著龍虎門」,市場人士對於他的創作力有不少批評和諷刺。批評者有不少還是業界中人,甚至有本身就是創作者或出版人的,我覺得,黃生都已 70 歲已,其他後輩跟他去比魄力、體力、創作力,就自真的有能力大勝黃生,也應該不好意思發聲了,所謂「勝之不武」者也;而且批評者本身是否有能力可推出更勝一籌的書也是一回事,有能力者會否在如此逆市中還作出實際行動,推出新書,又是另一回事。

回顧不少市場中的跳躍式突破,都是有人推出了新的營運模式,之後大部分業主就是在別人已證實成功的新框架中,推出新的內容,便沾沾自喜了;任何新框架,在成功之後在很多人的眼中,都會被視作理所當然,認為就算沒有了某某人物的出現,「該出現」的事物總歸還是「會出現」,相當無知。

對於香港的漫畫書,我開始閱讀之時已經踏進了系統化的一步,很長的一段時間中,我也認為很多個環節都是「理應如此」的,直至有機會協推推出「港漫回憶錄」一書,了解到在我出生前十多廿年間的市況變化,才深深明白原來一切皆非必然,對於努力求變過的前輩,很是佩服。

2020年7月14日 星期二

三身夢

睡眠質素一向不錯,但一直多夢。近期夢仍多,夢的本質卻似有了些轉變。

從前睡覺,常遇有一種半夢半醒的狀態,那個時候,夢仍進行著,但感官上已很察覺到周圍的動靜;而且周圍的情況如聲音等,也很容易摻合了成為夢中內容的元素。近日發夢,卻很
 Sharp Cut,一秒前是夢中,一秒後是清醒狀態,沒什麼糾纏。

又,從前「看著」夢中的一切,很多時自己本身也是一個角色,夢中的內容也就是本身的第一身視角經歷;近日的夢,好像是完全以第三者的角度觀看發生而已,自己完全沒有參與互動,只像是看電影、看電視一樣。

古今中外談到「解夢」,通常是指如何根據夢中的「見聞」,去推測原因及對未來人生的啟示,對於發夢的模式和本質,卻好像少有聽過,不知上述轉變,有否什麼玄機?

2020年7月13日 星期一

書展延期

因應城中疫情加劇,「香港書展」終於宣布延期至起碼 9 月。最終今年這活動是否能舉辦得到,當然還得視乎屆時情況。

在活動決定延期前,有的參展商仍假設一切如常地去進行準備,有的參展商就算不退出,至少也已把作者的現場活動取消了。

有人認為主辦單位的延期決定太遲,我覺得這可能是個問題,卻是個不能解決的問題。無論日子定在何時,「太遲」這風險都是會存在的;現在情況是在活動之前一星期左右陸續增加了確診人數,但若是一直零數字,直至活動出街前的兩天才爆發至每天數十宗,那又如何?大概也只有臨時決定延期或取消兩途吧。

有參展商呼籲退款或甚至賠償。政府及市民對文化事業應有所支持,不過參加展銷會始終是個商業活動,參展商要把投資風險完全轉嫁到他人身上,則未免太賴皮。近月在工作上,替一些商戶向業主協議給與租金寬減,每次我都先向租客言明立場:「合約是雙方同意下簽署的,業主若給寬減是人情,若不肯給也是道理。」我認為,道理是一樣的。

2020年7月12日 星期日

流動散毒者

香港疫情反彈,不知源頭的確診者數目增加。一直有系統報導確診者最近的住處及活動地方的大概範圍,以讓其他市民有所防備;確診者人數增加,系統上標示的顏色圓點也同步增加許多。

香港地方細小,人口多,日常工作之時要跨越地區,是常有之事,加上消閒活動時也常到不同區份與朋友聚會,所以只要確診者多一人,大家需要注意的地點已經可以增多十處八處。香港只有接近 20 個分區,若是見有過確診者的地區都畏懼前往,很快已經要安排移民了。就算是某一屋苑、某一街區有患者,也未必可以人人避開,防不勝防之下,最後最基本的,也就是做好自己的防備,不論病毒從哪處來,也在進入人體的時候作截流,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現在若聽到某一特定屋苑有人確診,有些同邨居民便搬到它處。處處梅花處處香,你搬到另一處,又怎防得到那處某一天亦成「患區」?而且很多人只會害怕自己被人感染,卻似沒想過自己也有感染人的機會;搬到親友家中居住,卻原來自己是隱性帶毒者,最後直接感染到親友,又情何以堪?

假想過:若要我列出過去十多天到過的區份,也不算少;停留過進餐的食肆,也超過 10 間。萬一我被確診了,提供了活動範圍清單,可能通報系統上增加的顏色圓點,也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