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曱甴與水


陳某在最新一期「火鳳燎原」專欄中所寫的恐怖事件,我也經歷過。

我也如陳某,在辦公室有個飲水的杯子,同樣,也有杯中水沒飲完留過了夜,第二日續飲的習慣。陳某是在某夜看到多隻曱甴圍著杯子飲水,我則是在某早看到杯中水面有隻死曱甴!

過了相當長的時間,才敢再用那杯子,而在使用之前,用熱水洗了又洗擦了又擦多遍。一直到真的把東西倒在杯子內,大著膽子啜了第一口的那刻,才算是破除了心魔,不過每晚離開辦公室前,都會用膠袋把杯子嚴嚴地包裹著,才得安心。

不是說曱甴的生命力甚強的麼?我遇上的那隻曱甴想來應是游泳健將,善泳者,所以才溺於水。

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藍海 vs 紅海

工作和出版相關的一位朋友,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一則來自台灣的新聞,茲引部份內文如下:

今年出版業紛紛走出文青支助圈,靠著一批首次出書的素人作家,吸引平常不看書、不買書的人進場,在萎縮的書市逆勢開創藍海市場。領頭羊之一的寶瓶文化出版社,更靠著《情緒勒索》一書大賣 15 萬本,拿下全台年度暢銷書冠軍,社長朱亞君也獲選為金石堂年度出版風雲人物。
總計,寶瓶文化這家 10 人的小型出版社,今年出書 33 本,就有 7 、 8 本是銷售萬本以上的暢銷書,包括《情緒勒索》、《做工的人》、《銀光盔甲》等,都來自首次出書的作家,為寶瓶創下成立 16 年以來業績最好的一年,朱亞君阿莎力地說,除了頒發獎金及時鼓勵,也預計發出 4 ~ 6 個月年終獎金,是出版業一般行情的2倍以上。
然後文中說「很多出版品打開一個藍海市場」。由是我在網上查資料,才知道有「藍海策略」和「紅海策略」之分。

若根據我本來已有的知識思考,「藍海策略」的概念類似「長尾理論」,「重質多於重量」、「度身訂造,小量生產」,不求市場的大多數而求滿足足以養活自己產品的市場部分,早著先機以求利。

「現在消費者有很多娛樂選擇」、「少了很多人愛看書」、「實體書沒有市場」等等等等,皆可以是在市場上生存不到的理由,但只要市場上有一家商號能踏得住腳,為何那一位倖存者是別人而不是自己?當中難逃反省自我不足的需要。

以上新聞,對香港出版界也應有激勵作用,不過有關策略,說是要開闢別人未到的處女地,而香港商家,則是出名在跟紅頂白,在極短時間內把一個潮流搾盡,是否有哪家出版社可以造出跟別人相同的優異成績,叫人存疑。

2017年12月29日 星期五

麻糖

同事北上旅遊,買回辦公室的手信之一,是包麻糖。

到底「麻糖」是否「芝麻糖」的簡稱呢?我不敢肯定。曾試過在互聯網上找資料,見到在不同資料來源同叫「麻糖」的,相片所見、文字所述,都似不一樣。


現在還會聽到長輩見面給零用錢小朋友時說句「買糖吃」,小時候常聽到的卻不止一個「糖」字,而是「麻糖」。到底那時候的長輩,口中說「麻糖」時,是當它如「糖果」般的泛稱,還是真的專有所指呢?

現在給零用錢小朋友時,若會說出「買麻糖吃」這話者,年紀也一定不小了吧?哈哈!

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一寫兩字的海報

這兩天在友儕間流傳著一張日本「GI 全日本王者決定戰」競艇比賽海報。

驟眼看來,海報上的灰階背景圖像上,大大的兩個黃色漢字,十分奪目,看來設計重點亦僅僅如此;直到把海報上下倒置,看到本來的兩個漢字變成了另外兩個漢字,同樣具有意思,亦同樣保留著毛筆字的書法行氣,才叫人驚為天人。

海報共有兩款,一個版本「挑戰」倒轉,便成為「勝利」;另一版本「最強」倒轉,便成為「戰場」。


這兩張海報的設計,構思意念本身固然甚佳,但也要製作上真要寫得出那麼兩組文字出來,才能產生效果。───後者比前者,難度高出許多。

想起「達文西密碼」( 「The Da Vinci Code」 ) 書中所寫的一些文字,設計成旋轉 180 度後會完全相同的圖案。那些文字圖案,若在原著中只是以文字形容,並不真正刊出實物,閱讀之時所受到的震撼,將會大大地削弱;而在譯成中文時,有關的文字又有個中文版本,同樣的包含可以作 180 度旋轉而不變的圖案。該書風行全球,理應每一個語言文字的版本,也需要設計出一套可旋轉文字?

2017年12月27日 星期三

無秒之倒數

今年從平安夜踏入聖誕日的一刻,正在戶外,親友幾人一起。

因地方主人沒作倒數,周圍又沒有大型時計和直播電視/電台節目的設施,所以這個動作,只好自己進行,起哄一番。


這事聽來自然,臨場才發現不易為,因為我們幾人都沒帶手表,要知時間,便是靠手提電話上的顯示;大家的手機系統時間,固然不會完全同步,但最大問題,是都只顯示了幾時幾分,不知到底是幾秒。

我們決定了以其中一人的手機時間作準,但何時所謂「正式踏入聖誕節的一刻」,便只能以當事人看到從 11:59 轉為 00:00 時的一下呼聲為號,而沒有大家「5──4──3──2──1」一起倒數著逐步推向高潮的效果了。

現在寫這網誌,才想起過了半夜之後,曾用平板電腦開了電台直播,讓周圍多些音樂聲音增添氣氛的,那為何不在邁向半夜時,收聽電台節目,跟從他們的倒數呢?當時卻真的沒有想到。

2017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節後清說忙

聖誕剛過,接著的 Boxing Day 相對地沒有那麼多朋友會廣發賀詞。

從冬至到平安夜到聖誕節,Whatsapp 累積了相當的朋友來賀,自己也發出了不少;這一切在電腦系統中都有累積及儲存。

大家也會留意到,近年的電子賀訊,早就脫離了純文字及文字加表情公仔圖案的主流,多是圖像,甚至視訊;大的圖小的圖長的視訊短的視訊,加起來令到本來已瀕危的電腦儲存空間更告急,亟需清理。

所有留言及賀詞都有紀念價值,但實在不能全留,所以若不是具有個人特色的圖像和視訊,便毅然刪走了。


之前清理 Whatsapp 留言箱,也會同時處理「媒體瀏覽器」中的「Whatsapp Images」文件夾中不必保留的圖像,以為這便足夠,卻原來該處顯示,並不包括我所發出過的圖檔,那些不經不覺地積成一大團的存檔,要在「我的檔案」內某處才可看到並刪除。在發現這一點時,我已有幾年的垃圾積著等待處理了。

清理之時,謹此再向各位在手機短訊、Whatsapp / WeChat 系統、電子郵件給我送過祝福的親友,衷心致謝!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舊曲。舊詞。新聽。賀聖誕

聖誕之日,用作補充睡眠,又有些公司文件要整理,所以借陳寶珠小姐多年前在電影中的一首歌曲,向大家道賀。

曲是傳統經典,歌是多年前的創作,不過許多朋友都應該沒聽過,謹此分享。

祝各 Blog 友───

Merry Xmas! 聖誕快樂!一切順心如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nGjj2PfP9A

2017年12月24日 星期日

「『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

繼「孤獨的美食家 2」之後,又見一本由漫畫「孤獨的美食家」間接衍生出來的書本───「『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


───用「間接」一詞,因是先由原著漫畫衍生出電視劇集, 再以電視劇集中的元素作基礎發展成這書。

看過少許「孤獨的美食家」劇集,見每集的大致結構是在講述主角井之頭五郎發現新食肆及嚐試新食品的經過後,有一段由原作者久住昌之親往有關食肆進餐的記錄。可以說「『孤獨的美食家』名店全收錄」中介紹的每家食肆,方式是類似撰寫電影小說般簡介了某集劇集的內容大要,而在文章中便加入較詳細的食肆、食材、食物之描寫;輔以原作者久住昌之及在劇集中扮演男主角的松重豐的訪問等環節,便結合成這本精美的食肆介紹書。

近鏡拍攝的食品照片,以及松重豐的食相照片,密密編排,令到一書在手,既覺得內容充實,又閱讀得食指大動。


日本創作人向以嚴謹聞名,原著漫畫中所寫的食肆,應都不是隨便杜撰的;書中雖沒採用真實的店名,描繪店子外貌和周邊環境時卻又會根據真實情況製作。在本書中也講述過兩個例子,趣味十足,可惜數量太少了。


據松重豐的訪問了解,拍攝每部劇集之時,他都不會事前知道任何資料的,更沒有試食,餓著肚子拍攝,鏡頭下他進食的樣子,便是他的真正第一身感受,疑惑、好奇、驚嘆、享受等等表情,也是真實感覺的反映。這樣拍出來的「劇集」,也許可以說是「半記錄片」吧?

這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些問題:鏡頭所見松重豐是真的把那些食物吃光了的,若 N.G. 了怎算?再吃光一次?演員又如何能在已吃過多次同樣的食物,肚皮脹滿時,扮出那麼滋味的樣子?若把它們看成有記錄片成份,便易講得通了。

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失卡麻煩


銀行補發的卡,過了若干天寄到後,在平板電腦下載了 App ,確認收妥,仍有後續工夫。

關於本來加附上去的「八達通」自動增值功能,要等再有一封信件寄到,才可憑信前往港鐵站啟動,現階段,還要是使用散買回來的那張「八達通」卡。

至於用作出入住處的門鎖啟動功能,又要到客戶服務中心重新辦理;客服中心開門時間有限,又要遷就。

───這些算是「額外功能」。但是即使是原卡的基本功能,也還未用到,因為新卡的密碼沒有隨函附上,亦沒有在寄卡時分別寄來,而是要在新卡啟動後,再作要求,銀行才會把密碼寄出。

前前後後,這一補發新卡,過程中有多長的真空期!

若與「八達通」增值服務掛勾的不是「花旗銀行」之卡,而是「匯豐銀行」的那張,新卡卡號會不變,密碼也會在一開始時分別寄出,便省卻好些麻煩了。

2017年12月22日 星期五

劉慈欣的少年科幻小說

「劉慈欣少年科幻科學小說」,作者劉慈欣,香港「小麥文化」 2016 年 12 月出版,共 5 冊,每冊定價 HK$ 68,全書全彩印刷,配合精美手繪插圖、科學小知識等,增加閱讀趣味。

這系列書本所收的是大劉的舊作,每冊故事分別包括:

愛因斯坦赤道   :山、思想者、信使、朝聞道
動物園裏的救世主 :白堊紀往事、命運、纖維、夢之海
十億分之一的文明 :人和吞食者、詩雲、微紀元
孤獨的進化者   :帶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鄉村教師
第三次拯救未來世界:圓圓的肥皂泡、地火、月夜、微觀盡頭、坍縮、鯨歌


劉慈欣是著名的科幻作家,除了獲得「雨果獎」的巨著「三體」外,不少中短篇作品都有過不同版本的結集,這個少年版本的歸類和分冊,我覺得最有系統,若是沒看過大劉這些小說的香港朋友,這個本地推出的繁體字版本,是個不錯的選擇。

這些作品最初撰寫時,並不特別針對少年讀者群;現在集結出書,也沒有刻意地修改把內容更淺白化以遷就目標市場。───這絕非必要!雖然書中不少故事都包含深奧的科學理論,但在大劉強勁的說故事能力之下,即使是年輕的朋友閱讀起來應該也不會有困難。回想少年時,我看的「西遊記」也是大字足本的,並無任何問題;衛斯理為主角的故事,不也是吸引到年輕的讀友?各個故事,也沒有刻意幼稚化。

劉慈欣的幻想小說,涵蓋相當全面的多種科學範疇,作為引領、帶動少年人對科學、科幻產生興趣的「入門書」,真是絕佳的選擇。這系列書,有幾點小瑕疵:其一,文字中殘留少許由簡體字轉繁體字時的遺漏;其二,圖片實在不必那麼卡通化;其三,學者李淼所寫的序,挪到故事後作跋較佳,現在文中所講解的科學知識,無形中等如劇透了故事中的一些懸念謎底,影響到讀者看書時的趣味,理應避免。

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I do not help my wife」

工作得晚,在辦公室用餐後輕鬆一下,上 Facebook 逛逛,看到朋友分享的一段短片,甚有意思。

朋友分享的是中文字幕版本;我到 YouTube 去搜尋,果然找到一個英文的。用字不深,不到兩分鐘的時間,這段短片,也與大家分享。

英文題目是:「I do not help my wife」,似乎比中譯的「我從不幫我太太」順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JJK5Z1p0w

2017年12月20日 星期三

薄利多銷

中環海濱摩天輪在轉換營運商後正式重開,收費比前營運商大幅下調,至 HK$20。

摩天輪不停運轉,每一分秒的空座,沒有收入便是永遠沒有收入,又不能累積起來待以後盈利的,在可賺取到合理總收入的情況下,應是盡量坐滿客人,所以我認為「薄利多銷」是更合理做法。


另一個類似例子是「海洋公園」替每一位坐過山車的顧客都拍了照,反正都已動用器材、人手捕捉到畫面了,在顧客離座後當下若沒人惠顧購買相片,大概永遠也不會有人回頭再買的了,沖印成本又不高,也應是採用這策略,拍下來的相片應賣得愈多愈好吧。

再想想,過海隧道的個案是不是也可作如是觀?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紙飯盒

在 Facebook 看到有人分享了一張相片,拍的是昔日的飯盒───或叫盒飯,所用的盒是紙製的,內部一層銀色,使用之時要把平面卡紙摺成立體。這種紙盒,在餅店中仍有採用,只是沒有內裡的保溫層。


在網上以「紙飯盒」之類字眼搜尋,也可以找到很多紙製飯盒的相片,不過大都是新款的,舊日我們常見的那種,相片極罕見。

想想也是,從前拍照不如現代方便,無緣無故又怎會浪費底片和精神去拍攝一個飯盒?若真要找到那種紙飯盒圖像,或者要從舊日電視劇集畫面中去摘取了。

個人感覺,從前的紙飯盒和現在常用的發泡膠盒比較,保溫效果各有千秋,而且紙飯盒內的汁液也易從摺縫處漏出,我們若說懷念它們,主要也就是因為聯想到童年往事吧。

2017年12月18日 星期一

沒有「八達通」卡的日子


過了幾天沒有「八達通」使用的日子。同事問我為什麼不先購買一張非個人的「八達通」卡,我就是沒有想過。也許,我以為銀行在三兩天之內便會把新卡寄給我,沒想到銀行規模不同效率果然也有些差別。

這幾天購物時總是以紙幣支付,好讓口袋中多些硬幣零錢備用,所以平時放在錢包中的鈔票,好像比平時消失得更快。

乘搭輕便鐵路時入閘便知沒卡可拍,即時醒覺及用自動售賣機買車票,倒也沒出過問題;乘搭巴士時自然而然慣性地排隊等候,車到了,臨登車時才頓悟忘了預備,手忙腳亂地湊合零錢付款的情況,經常發生。

現在麻煩了幾天,銀行的新卡想必也快到了,便又沒什動力去散買「八達通」卡暫用啦。


2017-1219後記:
終於,還是置了張非個人的「八達通」卡,HK$ 150 元,HK$ 50 是按金將來退票的話可取回,另外 HK$ 100 元是可即用的儲值。

2017年12月17日 星期日

自己的書自己排

老友來訊,知道國內又有朋友自行印製了一批小說,是由收集得來的舊報刊上連載的小說結集而成,封面的用字及圖畫均來自原著,內文方面則是自行打成電腦文檔再作排版,從相片中所看,十分具備古樸之美,叫人艷羨。

過去在報章、雜誌上連載過的小說和散文,數不盡的作品都是沒有結集出過單行本的,也有不少是曾經過出書,卻又絕版多時,欲找無從。自製是沒辦法中的一個選擇。


早幾年曾下決心把「紅樓夢」完整地看一遍的,當時勉強算是做了,不過感覺上卻並不「完整」,因為我知道除了我所看的版本外,尚有其它版本,有部分內容是截然不同的,故事發展出來的味道有所不同;不能盡嚐,未能完美。

剛談過不久的古龍小說版本當然更是一個顯例。有些作品,據「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作者所說,市存所有版本都是各有優劣的;那麼「完美主義者」想手持一個無瑕版本,能夠如何呢?

在舊時是沒有辦法,只有等一家出版社推出和他們心中完全符合的新版本。現在我們可以把小說內容輸入電腦,以自己喜歡的字型、字體大小、行距、段距排版;遇有不同版本時,可以自由混合各版本中個人較偏好部分,製成自己心中的最佳版本。最後是否付錢再把電子檔印成實體書都好,在心理上也算圓夢了吧。

這樣做的話,過程不容易,成本卻不太高。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小談「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


並非每字每句的閱讀───尤其是引文方面,在這情況下,看完了「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一書。即時想到的是「偉大」二字!

像作者程維鈞如此研究古龍所有小說的版本,絕非容易,一開始時定必千頭萬緒有許多說話想講,單是把腦海中所思所想都化成文字,再設想出一個框架把有關文字系統化的分類列明,讓人閱讀之時覺得整齊,這個梳理、分類的過程,已經是件大難事。

每篇小說初出,存在各自的故事,有的經過連載,有的直接出書;書本推出後,又在不同地方由不同出版社推出自己版本,每個版本之間又因為不同原因,修訂過內容。經年累月之後,要把衍生出來的眾多版本排好一個時序源流,想想已覺頭大,何況真的動手?作者偏偏又做到了。

古龍小說結構獨特,故事往往分成不同章節,章節之下又有細分,多至三四層的架構之中的小說正文,又因應場景轉換等緣故,在其間加入分隔符號。這些匠心獨運,在某些出版社或編輯眼中,視為累贅,於是任意修改,令到小說面目全非。當我們沒有作者原稿在手,要利用衍生出的各版本回溯推想一開始時的「原貌」如何,已經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何況眾所周知,古龍作品中混雜許多別人的參與,他的文字和別人的文字可能在初版之時,已經是有機結合了的,程先生在還原作品本貌時,也想把別人的代筆都挑出來,這樣令到整個研究分析過程,複雜多倍。

看書中程先生描寫如何推演出各作品原貌,猶如閱讀著推理小說,偵探要結合各人的供詞以重組案件之時,又要慎防供詞中有假資訊,稍一大意,漏算了一個環節,整個結論便可能錯誤了。

程先生對古龍所有作品的考究過程,定必艱辛,不過我相信,也能自得其樂。例如在原材料不足的情況下,根據蛛絲馬跡推測某作品的代筆應始自哪一章哪一節哪一段中的哪一行,然後找到資料,證實到那猜測果然命中了,那種驚喜,其樂何如?

「本色古龍」的制作,相識者許德成兄也有協力;我與程先生並不認識,僅有的牽涉,是書中第 382 版提到曾在國內網站留言,提醒在香港早有古龍小說收錄過「銀雕」一文,那留言者便是小弟。

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文稿原貌

要考究一本小說的所謂「原貌」,普遍而言,頂多只能以初次發表的版本作開始,不過這個「原貌」,可能也已經過作者以外的人所修改。

這種情況近年應尤甚,因為從前的小說很多是先在報刊上連載,一來每天稿量大,編輯者在時間上要改也改不及許多,二來一些作者筆誤,若是前後矛盾的,前者已刊出,後者急於刊出,要統一也無從;現今小說多是寫完了才推出,編輯可以把任何不合理處先作「理順」。

所以像倪匡所寫的衛斯理故事中的「南極白熊」事件,以及在白素哥哥白奇偉之後,沒來由的跑多一個叫白勇的弟弟來,再版時統一名稱和關係,再笑說「姓白名勇字奇偉有何不可」的情況,現在不會發生。


有在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的朋友,分享過一些作者原稿,有時原稿上寫得較潦草的字便會猜測;有些前後不符的人物關係和地理資料,會作統一;有時文句寫得隨意,害怕讀者看了不明所以的,又會增刪字眼作改善,諸如此類。如此種種修改,改時改後會否通知作者一聲,我不清楚,大概不同編輯遇上不同作者,在不同個案中,會有不同的安排。

我之前協助過的一些書,崗位雖有「編輯」二字,其實主要工作就是校對;初時見高層人士逕改作者原文,而且幅度不小,很感不安,漸漸見多了,亦已接受。

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

金古有別

正在閱讀「本色古龍───古龍小說原貌探究」。這書內容十足,硬殼精裝,不能隨身攜帶,所以應要多花一些時間。

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都是大致上讀齊了;初看後多年間,又都陸續重看過不少遍。金庸的小說名聲較響,文學素質也獲較高評價,不過我重溫時,卻是以古龍小說為主,在比例上高出重看金作許多。


看金庸的小說,因初讀時都會較仔細,加上重溫之時,較大的懸疑例如「天龍八部」中的「帶頭大哥」是誰已心中有數,趣味始終有所削弱;看古龍的小說,卻常覺有新意,好像總有些細節是之前沒讀到的。

我一直以為主要原因是因古龍作品中,多以短句成行,又多二人一來一往的對話,初讀時一目十行地閱讀,已可掌握情節脈絡,所以有些段落或文字都沒上過心,重溫時發現,便覺新意;但現在據「本色古龍」的作者程維鈞考究,可能根本我當年所讀版本,是刪減了部份內容的,致有如此情況。

───當然,可能兩者都是原因。

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

失卡

都沒機會按任何鈕掣,銀行卡一進自動櫃員機的插口,屏幕即時出現了螺絲批等工具圖案,那張卡就如此被「吃」掉了。


打了熱線電話,銀行員工建議為了保安原因,把那張卡取消,再發新卡。卻原來「花旗銀行」的做法不同「匯豐銀行」,這樣安排的話,連卡號也會不同了的;我考慮過後,同意照辦。幸好沒有什麼分期付款計劃與這卡掛勾。

在電話中辦手續,銀行要核實我身分,員工說發了個驗證碼到我手機,我只好向她解釋,我手上的非智能電話,要開啟短訊閱讀的話,便要先把電話斷線。最後只好另覓它法。

該卡附「八達通」功能,最麻煩。晚上回家時不能拍卡進入大門,幸好管理員認得樣貌獲放行。第二天如常乘搭巴士上班,上了車廂,自然地想拍卡付款時見銀包中該位置空空如也,才猛地醒覺;退出車廂,讓其他乘客先上,尋找了一會見身上沒足夠零錢,於是本來 HK$14.2 的一程,付了張 HK$20 鈔票了事。唉!

2017年12月12日 星期二

「幾分鐘看完」系列

在網上有不少「幾分鐘看完」系列,把整套電影或整輯電視劇的故事脈絡都講得清清楚楚。

對於很多故事來說,當中的大懸疑事先透露了,吸引力便會大減。───有些朋友想要看錄影了的足球比賽,當有人告知了那賽事的結果如何,便索性不再觀看了。


但有時有些「劇透」反而會增加故事的魅力,例如「古惑仔」漫畫常會預先刊登了下輯故事的關鍵畫面,當讀者大為震撼時,也會好奇到底故事如何發展,才可以衍生出那樣的情節;那時閱讀的吸引性,不是來自會出現「什麼」(What),而是「為何」(Why) 及「如何」(How) 出現某些東西。

「梁祝」的故事,常有翻拍;故事主要的脈絡和結局,通常都不會變改,否則便根本不是「梁祝」了,掛個虛名來無用。而當我們預早知道必然出現悲慘的結局,則男女主角在過程中愈是甜蜜便愈會叫觀眾擔心。外國電影「死神來了」系列,也是早早披露了會發生何時,但何時、如何發生,便叫觀眾緊張不已。

有些「幾分鐘看完」的短片,還真的吸引到人想找回原劇來看哩。

2017年12月11日 星期一

畢業禮

近月多位朋友及網友都在互聯網上分享了畢業禮的相片。───不是他們的畢業禮,而是他們子女的畢業禮。

一部份主人翁我曾看過他們的童年照片,不經不覺已經成人並已大學畢業,實在叫人感慨時光飛逝。


出席過別人的大學畢業禮,在觀眾席觀看整個過程,不過卻未赴過我自己的畢業禮。

那一屆我校的畢業生,是第一批領取由「浸會大學」而非「浸會學院」頒發的證書,但我因參加了一個國際性的交換生計劃,身在外地,決定不請假回港,畢業證書便由同學代領了。

想來就算當年出席了畢業禮,也應是沒太大興奮的吧,因那只是整個大學階段的一個順理成章的環節。過去的不少事情,包括會考失敗,當時是極大件事,多年後的今天回望,完全沒法感受到那份徬徨哩。

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升降機按鈕

常有如此的懷疑,終於看到一部升降機附有如圖的「預防措施」。───或者應該說,是管理公司有如此的措施,不關升降機這硬件的事。


升降機的一堆按鈕之中,必有一顆警鐘,讓乘客被困於機中時求救之用。但平時人們乘搭升降機,尋常使用時,也不時看到有手快之下按錯了別的層樓按鈕之事,萬一錯手按動了警鐘的話怎算?這樣的事會否經常出現?

像圖中的安排,加塊硬膠片在上,使用之時要先把膠片掀起,多經一道手續,減免錯按的機會,安排甚佳。

2017年12月9日 星期六

處理交友邀請

在 Facebook 的系統中,現時積聚了近 80 個「交友邀請」。

我自己也發過「交友邀請」給別人,等待別人的批核,當時我發現,若在純粹用系統提出要求外,能有空間夾帶寫少許文字,介紹一下自己,應會更好。不知現在的系統操作是否仍是如此?

有些寄來「交友邀請」者原來是從前 Yahoo Blog 時已認識的老友,現在網名改了,頭像也改了,他們不說,根本不知原來是舊相識。

有些來訊者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藝術家,我們求之成為網友也唯恐不及,看名字卻不識泰山。

有些以各國文字網名配以女士頭像的「空殼戶口」,則擺明是漁翁撒網地發訊出來,想要招生意的。


「交友邀請」堆積著,一來是因為沒注意到有來訊;二來是時間不夠;三來,在批准/拒絕之前,也會先作些調查、研究,這要花點兒時間。

不喜歡把人先歸為「友」然後又剔除的感覺,若有疑問,寧可不加。

在「交友邀請」欄中系統會顯示該人和我有多少個「共同朋友」,這可作為線索,猜想此約何來;有時更可看到對方和友人在 Facebook 上的「交談」,得知對方是什麼人。當然,直接到對方的 Facebook 版面去,看他們會貼出怎樣的帖子,及會如何回應別人的留言,也是不能省卻的步驟。觀其行,聽其「言」,對對方的「為人」有少許認知了,才會接受「交友邀請」,所以進度緩慢。

2017年12月8日 星期五

等等


「微紀元」一書共收錄 8 個故事,「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推出,2015 年 9 月第一版,我購買的版本是在 2017 年 4 月第 3 次印刷。「劉慈欣等著」。

這個「等」,包括王晉康何夕夏笳江波阿缺燕壘生等六人;連劉慈欣,即是作者共七人,「聯袂打造中國科幻硬實力」。

作者各人都得過寫作獎,當中自然以劉慈欣得過的國際性獎項最顯眼、最輝煌;在排列書中作品順序和封面的作者名稱時,以劉慈欣掛頭牌,不會太多人非議,但是否有必要特別地只突顯大劉一人之名,而把其他作者的名字擺放在別的位置,真是值得斟酌。

書中序言說「劉慈欣當然是其中特別閃亮的一顆,但遠遠不能掩蓋其他星光的燦爛」,可是負責排版設計的人士,卻似乎有別的想法啊!

2017年12月7日 星期四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角色譯名


在「好讀書網」上有不少名著小說可供免費下載。我在平版電腦中,會常備一兩本這些電子書,方便手上沒書時可以有小說可讀。

該處作品,出自不同譯者之手,所以同樣角色,在不同的小說中可能有著不同譯名,這便令人感覺不良好。例如在兩本書中,一個叫「湯美」,一個叫「唐密」,閱讀之時,沒經人點破,怎會輕易想到原來他們都是「Tommy」?

在閱讀一本小說時,作者有時會提到某角色從前做過的事情,若我們根本沒想到兩個角色就是同一人,未必可以想起原來那一件事,其實就是之前所讀過另一本小說的內容,趣味性便大為減少。

出版社推出同系列的多本小說時,通常都會有個總編輯,管理、統一不同譯者所採用之角色名稱的,不過「好讀書網」中的譯者及校對應多是義務工作,便不能苛求了。

2017年12月5日 星期二

「文化傳信微電影創作比賽」

沒什購買日本漫畫,所以當「文化傳信」停產港漫後,沒聽什留意它的消息了。今天赫然看到在 Facebook 上有以下宣傳。有興趣的朋友快些行動吧!



Culturecom 文化傳信



敢於嘗試、勇於創作 !
「文化傳信有限公司」推動香港創意產業,
不再局限以漫畫出版作為主調。
以漫畫故事作改編微電影題材。探索拓展更有趣的媒體市場。
今日,你都可以成為我們的一份子!


比賽獎項

金獎
現金獎HK$100,000.
及一份「文化傳信影視管理有限公司」製作網絡微電影合約

銀獎
現金獎HK$50,000.
及一份「文化傳信影視管理有限公司」製作網絡微電影合約

銅獎
現金獎HK$30,000.
及一份「文化傳信影視管理有限公司」製作網絡微電影合約

優異獎 ( 五名 )
各得現金獎HK$10,000.

Youtube人氣大獎
現金獎HK$10,000.

( 詳情請到以下網址瀏覽,一切以主辦單位最後公佈為準 )


https://www.media.culturecom.com.hk/

2017年12月4日 星期一

陪審員遴選


最近一次陪審員遴選,獲告知不必赴任,而且在未來兩年可獲豁免此責。

這次通知,是幾個月前通知的延續,當時因事未能出席,官方已預告十二月會再找我,之後如期收到來信。

幾個月前為何不必去候選陪審員,新鮮記憶,當然清楚;若干年前那次接到通知,最後也是不必上庭的,後來我還有個概念,那次是因為有關案件庭外和解了,不必開庭,所以不必陪審員,可是當年是在什麼時間由什麼人告知的,卻一片迷糊。

2017年12月3日 星期日

當英雄遇上超級英雄

近年時興,把本來出現於不同漫畫故事系列的角色,集中在一部電影中。───就是是電子遊戲中那些「群俠傳」的做法。

不同角色在他們的世界中,各自各精彩,並無衝突,但要把他們放在同一個世界中,要故事完全沒有矛盾,並不容易。就算我們當是全新故事創作,不理會過去所有的故事中的人物關係、情節伏線,但基本的主角設定,不能大改,否則根本就不是同樣的人,放到故事中也沒有意義。


可是那些主角面,能力層面相差太遠了,有些角色根本只是凡人,最多勇武一點,像蝙蝠俠;有些是借助特別工具或小技能,而做到比普通人利害的事情,像蜘蛛俠;有些主角具備的能力,卻是宇宙級的,要完全破壞地球,也有可能,像超人。太懸殊了!

當我們要描寫蝙蝠俠和超人相鬥,如何安排,才可以讓讀者、觀眾覺得兩者「有得打」呢?要構想出一個方法並不易,而構想出的方法是否能可成功達致效果,也是存疑。

香港經典漫畫「龍虎門」中有「三皇」,當中王小龍比起王小虎石黑龍兩位,常有不如;不是角色不努力練功,也不是作者沒試過作出補救,但情況一直改變不到,最終作者還要把這角色了結,最主要原因,是因為王小龍所練的內功不及另外兩人。當故事設定成以「內功」作主導,只擅長「招式」的角色,怎努力也及不上隨便一個修練「內功」的人,十分不公平。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全球同步?


繼早前有新聞說 Facebook 系統出了問題,全球用戶都受到影響後,又有消息指著名智能手機亦出事,屏幕漆黑,使用不能。

Facebook 是個全球共享的平台,人人使用的都是同一東西,壞了就是全世界人所用的都壞了,有這樣的問題,可以理解;手機就算全有瑕疵,問題也未必會於同一時間爆發吧?個別使用者應用中的功能又不會一致,大家又使用著不同的電訊服務供應商,如何可做到同時出事?

真要刻意造就,也不是那麼容易成功吧?

想不通。

2017年12月1日 星期五

容錯


施仁毅兄在 Facebook 貼帖,談到他使用 Photoshop 軟件的感想。

像有些人會用「Xerox」作為「影印」的動詞,及以「公仔麵」叫法統稱即食麵那樣,Photoshop 絕對是個經典產品,它面世後用電腦軟件修改圖檔這動作,就叫「PS」或索性叫「P 圖」。

仁哥說到濫用圖層形成檔案不必要地巨型的現象。我覺得這在本質上是用盡「Undo」功能的現象之反映,把成品拆成極小的元件,每個元件都可在事後刪除或修改,備留日後修圖時需時較少的便利,寧可現在架床疊屋多花些時間;日後真要大幅修改時便可見這方法聰明,若不必修改時,這便是個笨方法了。

現代社會現象,既有可以「反手改錯」的機會,工作時便不夠審慎,例如歌手錄音也不必全首歌曲一次過唱得好,就算每次只錄好三幾個字,事後也可以結合成為「完整」作品的,創作及工藝的水準,怎不變成遠低於從前?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機畢可失

隨身物品,多年來丟失的經驗甚多,通常是常要頻密使用的,要從口袋或背囊裡拿進拿出者,失落機會較大。以物品論,則以遺失手提電話的次數領先。

遺失照相機的經驗,最深刻的有兩次。

一次是若干年前,參與由「香港科幻會」安排的活動,與中國內地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晚飯時,還用過那相機來拍照,不久便發現不見了。因活動後是乘搭友人汽車離開西貢的,還曾心存希望只是把相機丟落在車上,但終於還是沒找到,結果把那次活動記錄到「香港科幻會」的網頁上時,只能刊登三兩張相片,很是遺憾。


第二次經驗不能不深刻,因為就發生在剛剛完成的旅行中。在廣州「大佛寺」前拍過兩張照片後,不到十分鐘的時間,於「北京路步行街」打算拍照時才發現相機不見了;折回找過幾處地方,也沒有好消息。

之前把相機中保留著的舊照片和其它的照片集中處理過,留有存檔,是不幸中之大幸,但這次旅行所拍的,則全報銷了,只能留存於腦海之中。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假期預告 2017


今年例假,再作外遊,一如以往,「龍之天地」將會暫停更新數天。所以 2017 年 11 月 26 日至 29 日,可以讓各 Blog 友少捱些苦了。

這次假期,日數少了些,往目的地的距離也短了些,交通工具方面,亦不必「堅離地」了,略為休息一下,逛逛久未再至的內地城市,充充電。

之後回港,12 月初再有一事,到時是否會影響到「龍之天地」的更新,暫時未知,若一有決定,會盡早告訴大家。

請請!

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小怪?大怪?


看電視新聞報導,有一宗聽來應是小學生 ( 或初中生 ) 同學間動手,「受襲者」的家長因而報警的新聞。

乍聽之下覺得太過誇張,但印象中有案件是家長略為體罰了子女後,子女報警而家長被捕的,所以這事件也可能真的可以立案也說不定。

事件的確涉及不當行為,但是否要去到報警的程度,實可斟酌,而事情一旦呈報官方,警方又不能說出像「大驚小怪」這樣的話,報案者如不撤銷,無奈之下,案件便得糾纏下去了。

到底現在的問題,是出在當代的父母如何教導他們的子女,還是上一代的父母何教導他們的子女?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政府寫字樓

「審計署」報告指政府部門租用私人物業作寫字樓時,租值偏高,且有空繳。就這兩點我的個人意見是「不願接受,但可以理解」。

從一個辦公室遷往另一個辦公室,最理想是新舊租期可以無縫緊接,連一天重疊都沒有,但舊寫字樓的政府服務通常不能停頓,而新地方又要有足夠時間進行裝修、安裝設施、檢測試用等工作,所以無縫緊接,並不可能;兩條租約時間重疊多少才可確保有「足夠時間」搬遷?這涉及預估,凡是預測,都有機會出現偏差。以「事後孔明」的方法作批評,並不公道。


私人公司租用寫字樓,在蹉商議價時,遠比政府部門具彈性,本來和業主講好了條件,臨簽約前一刻,還可反口再嘗試要求更佳價格,有時,又真的可獲業主接受。政府部門所提出的洽租條件,事前已得各級人士層層批准,好不容易租賃雙方要求吻合了,誰會再去節外生枝又去驚動各方人士把工序再來一遍,以博取較好一些的條款?

況且,別說以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金額租得物業,會遭人非議,就算負責者有本事爭取到低於市值的租金,也有機會出亂子。為何業主要優惠給你?是否兩人之間有什麼利益輸送?大家也知道,這種帽子扣下來,結局真是可大可小的,近幾年見過聽過的例子,印象彌深,誰敢做如此吃力而不討好事?

有時官僚主義,是被逼迫出來的。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商號的掩護


元朗一家賣精品的小店宣布結業,轉述者在 Facebook 上所撰標題,又指是因為加租所致。然後惹來不少留言,不約而同地指出該店的結業公告已經張貼多月,而且不少朋友都分享了店員服務態度不佳的經驗。

現在經營店舖,有兩大掩護,其一是把自己定位為小店,然後在一片「支持小店」的聲音下,獲得陌生顧客幫趁,其實店子小出品質素未必一定差,但亦未必一定好。

另外是完全把結業的收場歸咎於租金支出。此說在現今香港的社會,通常都會被取信,而且不會多探究是否會是其它原因所致。

2017年11月21日 星期二

衣物呎碼


不時被問到衫褲鞋襪的呎碼,我都不能回答。

例如購買鞋子時,總是先挑了款式,再請店家拿最大呎碼的來試穿;若那款式最大的也不適合我時,店家便會在有合適呎吋的有限款式中作出建議,然後我選一款當中較合意的買下來。所以都不怎麼去記自己衣物的呎碼。

尤其是當我知道有些衣物採用了不同的制式,你說了一個號碼出來,在不同國家的制式中,那號碼代表的呎吋也可以有段距離,覺得說到底還是現場試穿為準。

至於「大/中/小/加大/加加大/加小/加加小」的區分,更像沒有客觀準則,只是廠商把自家產品作出劃分,有時一款 T 恤的所謂「加大碼」只及得上另一款的「中碼」那麼大小,叫人無所適從。

2017年11月20日 星期一

膠水桶


葵涌一帶有食水出現異味,由政府供水,電視屏幕可見市民帶著膠水桶挽水回家。突然想起現在家中,比較大型的膠水桶也已經少了,萬一遇上同樣情況,要去拿水,一時間也未必找得到足夠的膠桶。

在人們常提起那段制水最利害的年代,我們的家中膠水桶不止多,而且有一隻超大型的,以當年我們的年紀及體型,要屈身其中再把蓋子掩上藏身其中,沒有困難,現在當然絕對不可能了。

沒有注意,但猜想那巨型水桶,應也是「紅 A」的出品吧?還記得很清楚它是淺綠色的。那水桶曾一度用來收藏雜物,應是沒穿沒爛的,最後被丟掉了,不知是什麼原因。

2017年11月19日 星期日

看漫畫,殺時間


「愛殺」一名,似有過同名的日本漫畫,也有過同名的電影;我看過的只有香港漫畫「愛殺」。看到 Blog 友近日所寫的東西,便想過這本書。

當年「自由人」出版的漫畫,「刀劍笑」我買得較多,至於「愛殺」,不算買了很多期,已經停止了。後來我才聽聞那個時候,「愛殺」的銷量比「刀劍笑」還高,很感驚詫。

「愛殺」是寫殺手集團的故事,編寫手法並不老套,人物的描繪也很立體,故事情節也不是不好看的,不過這書甚有電影感,對白、旁白不多,武打場面相對地又比文場戲份的比例高,情節推進爽快,這些本來都是優點,卻令到一本書很快便看完了。

並不是說以「是否相宜」來衡量一本書的價值,不過閱讀對我來說,目的是消磨時間,一本書只能支持三五分鐘的享受,未免太短,所以終於沒再購買下去。

漫畫出版人中,「牛佬」文啟明較懂得計算市場,他常在旗下作品中,加入不同形式的專欄,有些甚至是純文字的,內容亦未必和漫畫內容直接相關,我認為這種安排,也是想增加書本的「抵買」 ( 值得購買 ) 程度,以維持銷量。

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漢化組」的「補全版」

在互聯網上,有不少侵犯版權的行為,把一些讀物化成圖像後,在網上供人瀏覽,賺取金錢。同時,也有人不是出於惡意,就一些創作品進行「二次創作」,在原作的基礎上,產生出自己的創作物。

有些朋友,一定程度上也算是侵犯了版權,把外國的圖書或影片,加上本地文字,再免費供人觀看或下載。這種行為,並不少見,行為本身涉及不少工作,又要進行翻譯,又要製作字幕、重新剪輯,勞耗心力,才能把事情完成,最後卻又把產物無償分享出去,如此「無私」的行為,都叫人不知應否加以讚許。

把外地圖書或影片加上漢字的朋友,有個稱呼,叫「漢化組」。

顧名思義,「漢化組」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原作中的外文變成漢字。有些漫畫,會把某些聲音繪畫成立體字型的,那便變成了畫面的一部分,「漢化組」若硬把原來的卡通字型刪除,僅代之以相對的漢字,便會把原作畫面破壞了,工程也不小。記得看過一些中譯日本漫畫,原作的一些文字是植了在網點之上的,「漢化組」若只把那地方塗白,之後加上漢字,那處塗白會變得礙眼,所以他們便在補上的字條上加上網點,並盡量令新加網點和原作網點相吻合。「漢化組」若存有這種心思,即使造出來的效果不佳,大家都會欣賞。

盡量減少新加素材對原作的負面影響,已是難得,近日聽得有「漢化組」,更會設法把原作優化了。他們除了處理文字外,因有見於原作作者有事交不出完成稿,即使在日本方面,推出的稿件也只是未著墨或只完成了一半的草稿,竟然自行出錢又出力,找人把那份草稿按照原作者筆觸畫成完整的作品!如此行徑,真是叫人詫異到不得了,值得所有人替他們鼓掌。

                                                                                 

更多有關版面可自行在網上以「漢化組補全版」之類關鍵字搜尋,以下報導是其中之一個參考:


https://kknews.cc/zh-hk/comic/8xmkaoe.html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主筆數量

年前得友人送贈一本「就這樣繼續吧!」,該書的副題是「馬來西亞當代漫畫人淺訪深談」。後來得知該書再推出了第二卷及第三卷,故託人購買及寄到香港,上個月底收到了。

正在閱讀卷二。和卷一相同,書中採訪的嘉賓,所談到的人名、書名、出版社名稱,甚至地方名稱,對我來說,都是陌生的,不過由各漫畫人述說自己的入行經歷,一路讀來,又覺得有份親切感。也許因為他們談到的工作情況,是常在香港漫畫專欄中聽聞過的。


幾本書的訪談,簡單淺白卻又不沉悶,相當好看。

令人有點黯然是是,見三本書共訪問了 80 多人,主要都是漫畫主筆,而且不乏年青人,想到若在香港要進行同樣項目,數得出的主筆又何來有 80 人之多?

2017年11月16日 星期四

透明美


佐敦區有個商場,扶手電梯的周圍都是透明的,相當少見。

機器的運作,通常都是由多個組件互相作用而成,組件和組件之間的相對位置,以及彼此間的配合,需有明確設計,稍有偏差便可能運作不到; 組合的各自運作又會有固定頻率,不同組合的小頻率合起來又會形成一個大頻率,產生出一種恰到好處的和諧節奏,很具美感。

有種音樂盒外殼刻意地造成透明,讓我們可看到內裡零件的仔細運作,增添魅力。

2017年11月15日 星期三

高血壓新標準


多年來進行的身體檢查,除了明顯超重外,若根據多項主要指數,就只是血壓處於上限的邊緣水平,其它如膽固醇、血糖等因素,都在所謂「健康」範圍之內。

數年前開始服食降血壓藥,初時醫生說以「140/90」以下作目標,但到稍有進度時,又說目標應是「120/80」。當時我聽到,已有一種醫生在「搬龍門」的感覺。

這兩天見有新聞,說「美國心臟協會」宣布收緊高血壓的標準,由「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3 年沿用至今的標準,即「上壓140mmHg / 下壓 90mmHg」,收緊至「上壓 130mmHg / 下壓 80mmHg」已屬高血壓,此舉令美國的高血壓患者急增 3,000 萬人云云。

這是一次正式「搬龍門」的動作,但是我發現,即使是經過美國這個「收緊標準」的動作,醫生替我設定的目標水平,早已比起美國的新標準更嚴格啊!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搭棚大師?

在香港,大廈外搭建竹棚作維修,是一大特色,不過本地人遇慣了,見怪不怪,少有注視,在外地遊客眼中,才會視作景點,拍照留念。

就算是我們這等在香港土生土長的居民,見得多這種「搭棚大師」,其實也還是會碰到些新鮮事的。

可能多數見到的維修都是比較矮小的唐樓,在高處要用的竹枝一根一根地從地面傳遞上去,也不用傳太多次,所以沒印象遇過如此情況:在高層的棚架上吊著龐大膠桶,上面有一堆竹枝插在膠桶內,像筆在筆筒中,應是備用。地面上行人如常往返,不察覺亦不獲通知上面有工程在進行,可能有東西會從高處墮下。



另一個例子,在樓宇外牆的「狗臂架」上舖上竹枝,便成了張「安樂椅」,坐在露天之下,逍遙自在。



香港的「搭棚大師」何其多。

2017年11月13日 星期一

高深藝術?


具有藝術性的人事物,不時會令人有莫測高深的感覺;反過來說,有時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也會被認為具有藝術性。

這個信箱模樣的東西在上海街某舖位前,木製,加上了鎖後,看不到有任何地方可以投入信件,所以實際是否真的信箱,也不能肯定。

因為該舖位常有社區活動舉行,這個我直覺上以為是「信箱」的東西,或者原來是件藝術擺設?

2017年11月12日 星期日

打賞


今天的網絡世界,創作容易,發表也易,不過要用成品來賺取金錢,卻殊不易。

既然作品在網上可以免費看到,誰還會掏腰包來買?所以現在有種方式,叫「打賞」,瀏覽者可隨心隨意付款給創作者,通常金額不會很高,能以此為生的創作者甚鮮。

若把這種「打賞」看成是「施捨」,未免太自卑自憐,卻令我不禁聯想到傳奇故事中街頭賣藝後等待圍觀者打賞的情節,傷感難免。

2017年11月11日 星期六

「光棍節」

中國國內大型購物網站,若干年前,推出了所謂「光棍節」的噱頭,應是有見於 11 月 11 日寫成「1111」,貌似四根棍棒,所以便以「光棍」為名,推出「節日」。忽然這天,大量特價品推出,許多朋友淘了再算,都不大理會是否真用得著。

常聽人說現在的聖誕節、復活節、父親節都已被商人利用,作為做生意的大理由。那些都還算是本身已有的節日,商人只是「借用」而已;「光棍節」則是不折不扣硬生生由商人由零開始打造出來的。


暫時沒有真正親自從國內淘進任何貨品,卻請過朋友幫忙,購物過一兩次。價錢方面,可以低得難以置信,有時加上大比例的運送費用,總成本也不及在本地購買的兩成,更重要的是,在香港市場根本難以找到類似款式的貨品,所以吸引到香港市民也向國內商人淘買東西,實有理由。

今年的「光棍節」,有關公司更打正旗號一早於香港電視台落廣告宣傳,不知規模又會大到什麼程度了。

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舊區新訪

在香港區域內,有好些地區是從未到訪的。

有些屋邨名稱,聽人說過,但從不清楚到底在什麼位置,更談不上到過了。近年由於工作需要,有時會首次踏足這些地點,有些在我初訪時,已是有很多新式發展了,例如東涌;也有不少還保留著許多民生社區的舊貌,例如中葵涌一帶。


通常我少到的區域,都是比較遠離鐵路網絡的,所以現在前往,也多是乘搭巴士、小巴。要查找不熟悉的路線,看哪條會經過所在地方;要確定經過目標的街道或建築物;又要懂得在何時/哪個站下車;事後還要找從該處如何離開,因來時的起點未必就是此時的目的地。在在都是挑戰。

很多時,看到許多朋友常說在懷念的舊時生活味道,其實是現在進行式,不是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