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13日 星期六

金曲榜節目之謎

其中一個常在網上重溫的電台節目是鄭子誠主持的「音樂情人」,聽的主要是昔日歌曲。因對於時下流行新曲好奇,便嘗試聽聽同台的另一節目───「中文歌曲龍虎榜」,聽了幾集,有點好奇。

有一個若是細想其實是合情合理的現象,醒覺之時,卻頗為意外:節目中每周播放 20 首歌曲,便是那個「龍虎榜」上排名最前的 20 位;每周一次重新排名,在上一周躋身榜上的歌曲,代表有一定的實力及吸引力,一周之後地位也不會大上大落的,於是在新的排名中,除有幾首新歌打進「20 大」外,絕大部份還是相同的那些實力歌曲,只彼此之間的排名次序有所調動。

那豈不是說,個個星期收聽的話,便很大程度上,是「聽來聽去都是同一批歌」?

在市場每星期沒很多新歌出現的情況下,如上述,這現象其實合理之至,只是因為沒有預料到,卻大大地意外了。

2021年3月12日 星期五

訪客訪情

Blogspot 的部落格系統,可以按不同時間選擇,列出期間最多到訪者瀏覽的網誌之記錄。間中細看那些內容,也甚有趣。

平時訪客數目不多,也未必會經常觀看著瀏覽數字的變化,通常是偶然見某天數字忽然飆高了,引起了注意,便會嘗試了解一下。但是見到整體瀏覽人數差不多的日子,那數字的構成原因可能相去遠,有些時間,是特定一兩篇的文章,得到相當多人閱讀;有些時間,在同一天,有很多文章都有人開啟閱讀,但每篇的瀏覽次數,可能只是三兩個,不過集腋成裘,得出可觀的數字。

如果是一兩位朋友觀看某些文章,應也不會造成那麼高的數字者,很大機會,是有人在網上某些地方分享了文章的連結,轉介了新讀者到訪。但事實是否如此?那些分享又是貼了在何地?我亦無從得知。

數字的透明度高,但內裡的訊息卻不然,很多地方,都是猜想而已。

2021年3月11日 星期四

出書頻率書本篇

不同於漫畫,文字書本的出版,較難看得出固定的節奏。通常出版得較穩定的書本,都是因應外在因素而作配合的,例如在報刊上連載完,再結集成單行本的,便會在稿量累積到某水平時,便推出新的一冊;連載進度穩定時,單行本的出書頻率便也會較穩定了。

至於出版頻率較低的書本,不少都會視「香港書展」為主軸,比較集中於每年中間的這活動前後推出,大概是因為可以合併宣傳推廣,和其它出版社及書刊互相借力吧。

回顧昔日「環球出版社」領頭推出的那些「三/四亳子小說」薄冊,數目大而印數又高,出版便較易看出明顯的頻率。根據資料,「環球」的那些小說,由初期「逢 9, 19, 29 日出版」的「十日刊」,變成後來「逢星期三出版」的「周刊」,再到「逢 5, 10, 15, 20, 25, 30 日出版」的「五日刊」,速度變成加快了一倍,也是驚人。

2021年3月10日 星期三

出書頻率漫畫篇

香港的薄冊漫畫,過去基本上是不定期的,畫好便出,只是因為規模較大的公司,畫的人多,手上存稿量大時,就算畫的人趕不及,都可川流不息的推出書刊。我也算趕及那「不定期」的年代,不久到了黃玉郎可把「龍虎門」定為周刊後,每星期推出一期,幾乎便成了全行通調。

一星期七天工作,鮮有十分穩定平均進度者,通常最初一兩天疏懶些,最後的日子則死趕爛趕,最終在死線前把書完成,之後又再重複同樣情況;聽起來應該可壓縮一下,不足七天完成一本港漫薄冊的,但七天一期這種節奏也算是兼及了人性起伏的因素,而可以比五天通宵工作更長久維持。

一直到了「古惑仔」轉成了「三日刊」,更可持續到一段長時間,是一大突破!有錢賺的書可出得更密、更多,自然更佳,只是出版社願望如此,能力上未必做到,所以即使是資源更多的公司,就算想跟從「古惑仔」推出「三日刊」,也是難辦。那需要十分緊密的系統化節奏,及強大的執行力。

現在「古惑仔」已停刊,那運轉不息的機器休止了之後,就算是原班人馬想要再來一次,我懷疑也做不到。

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年代

近年多看了些討論文藝的書籍,當中一些,把過去在香港的文藝狀況及作品,逐個年代去分析。一個「年代」是指十年,這個意思大家應無異議,但若要精確地劃分,又涉及所謂「植樹問題」了。

跟我差不多時間出生的一輩,聽著「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如此叫法,自然也知道會有更早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但更早些呢?「十年代」?「一十年代」?聽起上來,皆感覺奇怪。難道像我們現今的新潮叫法,用「一零年代」?抑或其時根本未有這種「年代」的叫法?真是愈想愈糊塗。

又,每十年一數的那十年,自何時起迄?追溯到曆法開始時,我們是沒有所謂「公元零年」的,一開始便是處在「公元一年」,之前那年便是「公元前一年」;到了「公元二年」的元旦起,才是第二年的開始,那麼直到「公元十年」的最後一刻,才是活足 10 年,所以第一個「年代」,是「公元 1 年至 10 年」。

以此類推,「20 世紀 60 年代」,指的便應是「公元 1951 年至 1960 年」了。這和很多人心目中,直覺上那「公元 1960 年至 1969 年」的定義,很有距離哩!

順帶一提:「20 世紀 60 年代」這結構的說法,才最正確,可惜當我們要引用的年份會跨過不同世紀時,說話及行文會變得累贅,現在,「1960 年代」這樣的用法,已被普遍接受。約定俗成,大家溝通得到,也無不可。

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杜漸的驚險小說

很早已開始看倪匡的奇情小說。本來有種「珠玉在前」的效果,其他作者的同類型作品,比對之下,吸引力定然稍遜───事實也確然如此,但即使這樣,也還是有些這種小書,十分鍾愛。

當中兩本,都是小巧玲瓏的設計,其中之一以前已寫過,是「華靈山神州傳奇」之「活佛」;另一本,是李芃的「成吉思汗之寶藏」,香港「中外出版社」 1977 年 4 月出版。

「成吉思汗之寶藏」屬於「時代圖書有限公司」發行的「驚險小說叢書」之一,作者「李芃」即是知名的杜漸;封面用個「譯」字,版權頁用「著」字,但據許定銘先生所講,這書實是杜漸原著,而同系列的其它各本,才是翻譯。故事是個相當簡單的尋寶故事;略有曲折及懸疑,但情節也相當大路而易猜,不過不知為何,年輕之時,跟「活佛」同樣,一看再看,而且絕不考慮出讓。

杜漸這系列小說共 6 本,我只有其二;「成吉思汗之寶藏」是昔日一手買入持有至今的,「人蟻戰爭」則是近年二手買入。「人蟻戰爭」扉頁上有作者贈書給許定銘先生時寫的文字及簽名,而「成吉思汗之寶藏」上的作者簽名,是我託人趕及在他參與 2019 年「香港書展」後乘飛機離港前請他簽署的,兩款相比,簽名風格已大不同。

2021年3月7日 星期日

熟稔歌詞

很多情況下,在家中使用電腦工作時,都會找些電視台或電台的音樂節目,弄些聲音作伴。

平時聽歌,若是完全陌生的作品,不能跟隨著唱幾句的,趣味通常會差一些,但當歌曲是作工作時背景襯墊之用,反而歌詞不熟稔更佳,免得自己不自覺地哼唱起來,影響了需要構思文句的工作。

在要用電腦撰寫文稿之時,甚至外語歌曲,甚至是純音樂,比起廣東話歌曲,用來陪伴,是更佳的選擇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