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0日 星期六

備餐

家中成員活動時間差異不小,若要一同用餐,要妥善安排。

先回家者負責準備食物,這個工作,可以甚輕鬆,也可以甚麻煩。如果食物只一兩款,可以用同一工具煮熟弄熱,便好得多,若遇上有不同食品,須顧及味道及口感時要採用多種工具時,便可以十分煩人。

時間管理又是一大挑戰,假如要用上多種煮食工具,它們各自應在何時啟動,又要花多少時間,也要計劃好,好讓進餐時可一起食用。就算只需單一工具,但每次只能處理一種食物,那待第二道菜翻熱後,第一道早前弄熱了的菜,會否又已涼了?

還有個情况:後回家者比原定遲回到家中,令到原來恰好可進食的東西都涼了,而又不是每樣食物都適合接連多次以加熱的。這種情形,連當事人也許亦控制不到,防不勝防,唯有出現時再即時想辦法。

2024年7月19日 星期五

備食

家中存有各種食物儲備,主食、副食品、雜糧、蔬果等都有些,但量又不多,因家中人口稀少,消耗極慢。

買幾斤白米,可以用上一年;易壞的水果要趕著食完,壓力大,便少買;連可存放多年的罐頭也不時擺得過期的。視乎食物性質,認為廠家的防腐定有緩衝,只略過期些少的罐頭,可能照樣食用。

偏偏現有的基本食材價格便宜,有的想買小量不成,更只有多件的實惠裝供應,購買之時,也很猶豫。

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讀物市場

蔡瀾先生經過一段時間休養,健康及精神有所恢復,重新在他的 YouTube 賬戶上發表視頻,不過比起之前那些有題目、有結構的帖子,新帖只能算是簡單記事,把想說的東西三言兩語道出便是,不必再理太多前文後理和起承轉合。

現今世代大家已經是耐性不足;看視頻聽音訊還好些,看文字會更不耐。當連看的視頻也要愈來愈短時,還如何期待大家可接受篇幅較長的文章?

也許,現在的讀物市場仍是存在的,但肯定大不如前,並青黃不接,之後的日子,情況會更差。

2024年7月17日 星期三

水清無魚說回收

環境保護,簡稱環保,是現今世界一大重要議題。當中涉及的舊物、廢物回收工作,自然亦如是。

家居之地周圍,放置了各種回收箱,而我們在政府方的「綠在 XX」計劃亦有賬戶;兩個途徑,提供給參與者之直接利益不同,不能相提並論,單就它們對回收品處理的差別,所產生的吸引力也有異。

論便利,怎好得過就在家居樓下的回收箱,有一件便投放一件,不積不存,隨心所欲。把物品拿去回收給官方,通常是各樣材料集成大袋後,特地跑去拿到門市,途中其實已可以放在居處的回收箱了;但是一個飲品膠瓶基本上直接投入「綠在 XX」那些箱中便是,他們並未如居住回收箱般,除了清潔,還要把瓶子上下用不同塑料、不同方法製造之部分拆解開,分清哪些是他們不要的,又哪些需要分別投到何處。

我等一介凡夫俗子,毫不偉大,不把所有東西一股腦兒當垃圾丢掉,自覺已經不錯,再要把那些細碎物進行更細碎的分崩離析,便想偷懶了,真要被迫選擇的話,寧可做個不環保的人便算。

2024年7月16日 星期二

立體二創

劉慈欣的科幻巨著「三體」所改編的兩套影視作品前後腳推出,聲勢一時無兩。「騰訊版」共 30 集的內容,我之前僅係跳躍式觀看掌握大概脈絡,近日抽空從頭正常看了一遍,很是佩服製作人改編的高超。

這版本劇集基本上是跟足原著去說故事,但本來的內容元素太豐富了,取捨之道是個大考驗。而且同樣的情節,用小說的方式和用影視的方式,需要有不同的處理,這些「轉化」效果如何,要看導演的功力,也要演員表演的配合。

「三體」文字版在劇情曲折的同時,有其冗長說教之處,而且角色顯得平面,「騰訊」二次創作而成的影視,把這些缺點都改善了,觀看劇集時可感受的風趣娛樂,及角色的感情起伏,甚至有比原著更優勝者,是把小說改編影視的一個好例子。

2024年7月15日 星期一

新舊之爭

行業的支援計劃,每屆資助的人數有限,參加者之間存在直接競爭是個現實,新人自然希望主辦方限制資深者報名,那麼潛在競爭對手總數自然會減小,自己的勝算便高些。

但假如不理什麼計劃不計劃,就論在市場上推出新作品而言,既然現今世道已經差到連資深人士也未必夠工作者,資深或資淺之間的差距反而可能更小些,有助所謂「公平競爭」。

常聽到年輕讀者批評過去港漫題材狹窄,現今沒了什麼行業大佬的干預,新人應可很自由決定作品題材的,結果就算有新人推出新的作品,也仍是鮮見十分嶄新戲種的———更別談那些新題材是否可大放光明了。

「事非經過不知難」,是有這麽一說的啊。

2024年7月14日 星期日

計劃目的

港漫動力」這個關於香港漫畫的支援計劃,已有幾年歷史,有一定的成績及好評,也滋生了些爭議。

初出現時,大家直覺上認為這是個培養新一代漫畫主筆的計劃,所以當後來有早已出道的參賽者時,已出現不認同的聲音,到有些現職主筆贏得最後出書的機會時,異議更多。之後屆別,資深畫家所佔比例更高時,不滿的聲音更多,實屬意料之內。

這個計劃的存在是支持港漫市場的重生,這一點絕無懸念,但具體的策略理念是什麼,官方似乎不積極去釐清,個別評審給出他們自己的想法,也沒有特別統一和連貫。其中施仁毅兄最新的說法大概是:「這計劃旨在讓一些參加者從過程之中,知道他們並不適合當漫畫主筆,可以及早轉換人生跑道,別浪費了光陰。」

這說法別開生面,卻又甚有道理。不少人只喜歡或擅長主筆工作之部分,要當職業漫畫家的話,不找出方法來處理好其餘的那些環節,作品就算能成功推出,長遠也會失敗的,早些發現這些不足,百利而無一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