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8日 星期六

追捧

因為看了作者的一兩本書,便去找出作者的作品目錄,再根據清單逐本逐本買回來閱讀的經驗,主要有二;兩位作者,一是許定銘,一是陳浩基

看許定銘先生的書,主要是看書話,那些書雖然都分開在各地的不同出版社推出,但都不算難尋,只是因為開始得早,愈向前找,便愈困難;系列中最早的一本「醉書閒話」是 1990 年出版的,至今足足 30 年了!

許定銘的舊書,到二手市場去尋找,也不算千難萬難,只是「醉書閒話」只在中國內地的網上賣場見到,索價不菲,加上又要考慮運費及繁瑣手續等,多年以來始終沒有出手;後得近月再記起,到網上看時,見到有本七五品的放售,開價近 300 元人民幣,便決定託上海友人代購,價較高不過視作一次性消費,以圓計劃。

另一位陳浩基兄,他的推理作品先只有台灣版,又有好一些小冊式細書,又已出版了一定時間,所以尋找時也有相當難度,幸好有運氣,透過網上書店及拍賣場先後多次出手,居然集齊了。然後便可看他的新書幾時推出,再逐本捧場即可。

其餘的作品,當然也有如此的動作,不過數來數去,就是倪匡古龍亦舒等大家吧,新生代的作家不多。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

這一天

2020 年 3 月 27 日是個應該記下來的日子,說得好聽一點,是個里程碑。有些事情要結束,有些事情便要開始;過去的事情其實還有些餘波,是之後要面對的,不過新的局面出現便是肯定的了。

前景如何,現在還說不準,但既然沒有什麼選擇空間,也要硬著頭皮挺下去。

詳細情況,不足為外人道;知道的人是已經知道的了。

2020年3月26日 星期四

健康與運動

多做運動,身體會較健康,是種常識。

早兩天外出工作,路過一條行山徑的出入口,有一班老大哥老大姐出現,看來是剛行完山,一路上有說有笑的,卻都沒戴口罩。然後,就在單車徑之上,有對男女跑過,也是沒有戴口罩的。

明白戴著口罩,會影響呼吸,若還要做運動,是相當困難的,不過應可以選擇在室內進行吧。有做運動習慣的朋友,染上新型肺炎的機會率低一些?恐怕未必。萬一他們身上有病毒,不戴口罩的話,感染到別人的機會會較高,則是肯定的。

聰明得勤做運動的朋友,在防疫方面也應有相當智慧吧。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掃墓安排

今天的標題,後面應加一個───或起碼半個───問號。今天清明將至,家中的掃墓安排,將要如何呢?執筆之時還未有定案。

我們掃墓,是真的「拜山」,要登上一兩處不算很高的山丘之上的。家庭較傳統,雖說很多舊例都已沒跟從十足了,每年兩次掃墓,必不會少,而且盡可能也是在正日的上午進行,風雨無改。但今年阻礙的卻是城中疫情,家中各房親友聚集,不怎親近,也是親近;小孩子應不會給他們出席了,但成人碰面,萬一真的成了感染群組,又情何以堪?

其中一個方法,不是沒有想過的,是只集中一兩個人代表去進行,不過,還未商討,更未必決定。

2020年3月24日 星期二

退步也許是向前

很多時,一種物品的稱呼,都是經過幾番變化的;後來定下來的名稱如何,往往是因為約定俗成,多數人使用的叫法,便是所謂正式的叫法了。要考究「漫畫」和「連環圖」兩個名稱的源流及區分,可以十分學術性,但亦可以大而化之,總之大家約略地明白了,彼此間溝通得到便是。

「漫畫」可以少至單格,而「連環圖」則定是多過一格的,而且畫格之間的內容,應要環環扣接起來,以說故事。兩者之間,有種故事書,可以叫做「連環畫」,但若用「小人書」之名便可能更易讓人明白何所指;小本裝的「連環畫」會是每版一幅圖畫配合一段文字,大本裝的不少是兩幅配兩段文字。以「連環畫」說故事,一版一版文字內容是連貫的,圖與圖之間卻未必。

以時間線來看,「連環畫」是昔日的漫畫主流格式,後來形勢則是「連環圖」佔優。但是,我們可否走回頭路呢?現在有不少喜歡繪畫漫畫的人,可以畫出精美的畫面,卻不擅長掌握畫面切割和排序的節奏,簡單來說,是他們能畫得一手好畫,但不能用畫面說好一個故事,那為何要強自逗留在「連環圖」的範圍中掙扎呢?若是走回「連環畫」的套路,也可以的啊!

從繪畫「連環圖」轉至繪畫「連環畫」,看似是一種退步,但又怎知道或者「退步其實是向前」?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谷口治郎漫畫「走路的人」


當然是因為漫畫「孤獨的美食家」的關係,才試著去搜查已逝漫畫家谷口治郎的其它作品;於是這才知道有「走路的人」這本十分特別的書。出版社是台灣的「圓神」。

我們看「孤獨的美食家」原著,有些內容的故事性很弱,看著主角到達某個地方、吃些東西,就連食物的品評也不多,便就完了。這本「走路的人」主要的部分,共 18 個小故事,更妙更絕,對白和旁白減至最低───很多時近乎沒有,就是描寫主角在一趟趟步行之中,所見所聞及所作所為,不同的故事主要是地方不同、環境不同,所以看到、遇到的東西也便不同,氛圍和感覺也不同。

如何只利用圖像交代情節,讓讀者連角色的內心感覺也能明白?又如何在平淡的情節之中加上適當的元素,令到故事足夠豐富?這絕對是種挑戰。而若能挑戰成功,便也是一種藝術。

2020年3月22日 星期日

口至與實惠

朋友間不少文藝圈中人士,所以對於「大眾書局」在香港全線結業一事,見在網上發表了甚多意見。

八卦一點,問了一些人現在的買書模式;不說得遠,只看過去 5 次購買書本,數量不論,平貴皆可。結果如我所料,因我自己亦是同樣,大家現在都是經互聯網買書了。

我自己情況,現在買書不多,剛好較近期在實體店買了一本,所以計算起來,5 次之中到書店買書看來所佔比例還不太低,但若擴闊範圍,增加統計的買書次數,則經書店所買的書,可能佔了一成都不到!

生活之中,很多東西都是大家熟悉而且棄之可惜的,但若人人只是口中支持,而沒實際掏腰包幫趁的話,什麼「集體回憶」、「支持小店」、「支持有心人」的說話也無意義。近年人們常提到「斷捨離」的概念,其實對一個城市來說,也要「斷捨離」;樣樣都想保留,而無實質之用,也留不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