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日 星期六

食品和文字


這本書的書名,就叫「食品文字」,作者三三,2004 年 7 月「明報周刊」初版。

近年看了好一些書評、書介,也看了好一些談食物典故源流的書;這書結合二者,卻是我最沒期待的書,因為初次翻開書頁,見每篇文章例必夾附最少一本書的封面書影,排版有些呆滯,又像學究味太重,所以感覺會較沉悶。

──最後則是一個驚喜。

書中寫土豆、寫洋蔥、寫豆腐、寫酸乳酪、寫草莓、寫綠茶、寫雪糕,有時是個人經歷,有時純粹由一本書的一個情節寫起,淡淡地道出,居然很多時都令人讀出滋味。平時看書評、書介,從作者所介紹自己本來亳無認識的作家或書本,勾起興趣,然後開始留意其人其書,這樣的情況,多次發生,沒想到這本「食品文字」,也能帶來同樣的趣味。

慢慢的看了兩天,這書將看完了,可惜同一作者,沒有其它作品能夠繼續捧場。

作者三三何人?在網上見有人提出同樣問題,但似乎沒有人能給出滿意答案。

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人和企業


4 月 1 日是「愚人節」,這在香港本來是一個流行不起來的節日,不過某年這天,某大明星跳樓身亡,像開了一個慘重而絕不好笑的「玩笑」,之後每年接近這天,互聯網上便可看到許多悼念文章,讓人人都知道:「4 月 1 日又到了。」

2016 年的 4 月 1 日,再添一「新魂」,是「亞洲電視」,將會在是日半夜前「熄機」關張。

「亞洲電視」可以說是亡於這天,也可以說其實當年從「麗的電視」易名「亞洲電視」的一刻,已經不是同一靈魂,不過大家都習慣把兩者視為一體。始終是從小伴隨長大的一種物事,「亞洲電視」的消失,也有很多人感到惋惜,但相信,人們對一家企業的懷念,總不會及得上對一個人的懷念,有替代者也好,沒替代者也好,這家電視台的名字和出品,存在於大家的腦海中之印象,只會愈來愈淡薄。

不必看很久時間,就看一年後,來年這天,會有多少人再撰文懷念張國榮,而又會有多少人再撰文懷念「亞洲電視」?

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告別的面容──「FACE」


除了「太陽報」,同時告別香江的紙張傳媒還包括「FACE」雜誌,即是前身的「壹本便利」。

雜誌改名之後好像都沒怎樣幫趁過了,倒是家中有些陳年的剪報,應有不少都是來自「壹本便利」的。想當年漫畫行業剛脫離「大一統年代」,中小型公司的新書倚靠公共關係宣傳多於倚靠刊登廣告,「壹本便利」中關於漫畫、動畫的篇幅,便成了一個熱門的資訊來源。

有一個時期我購買「壹本便利」,卻是因為那些關於招聘的分類廣告。現在回想起來,這本雜誌一直在求新、求變,原來不經不覺,已經超過 20 年。

現在的「FACE」,到底面貌如何呢?實在一無所知,完全陌生,再也不能跟從前的「壹本便利」聯想到一起了。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紙媒末路?

「東方日報」旗下的「太陽報」將會在 2016 年 4 月 1 日起「暫停出版」。像那些關門後在閘上貼著「內部裝修,暫停營業」的食肆般,這代表什麼情況,不必明言了。

這反映著「紙張傳媒」的末路?但並不止於要花錢購買的「紙張傳媒」,免費派發的報章,生存前景也不見得輝煌;和「紙張傳媒」相對的「電子傳媒」,要結業起來也可以很迅速。

事實是現在人人都在當自己的傳媒和編輯,並不覺得值得花錢讓人代勞,如何能形成一個職業?沒有人能依靠它們生存,怎期待有人入行支撐行業的發展?


浦澤直樹的「Billy Bat」中文版第 18 期剛好出版了,「蝙蝠比利」的紙質書出版權在書中,正是被當成了「雞肋」般看待。現實中的實體書,是否也是如此「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都市炸彈

多宗新聞,都涉及小童性命,令人心傷。

其中之一,涉及人為疏忽,但主要應屬天災,充氣遊樂設施被強風吹走,內裡的小孩最終傷重不治。在香港的一些地方,不也正擺放著類似的遊樂設施?


另一宗更驚心,台灣一位小妹妹被人以菜刀殺害,身首異處。乍看這新聞時,以為是舊聞,還在奇怪為何之前沒有聽說過,誰知原來是近日發生的事。

情緒病和心理病,在都市中日漸普及,而病人病情是否真的好轉,有時實在難以辨認。現在社會一切以「自由」為大前題,自然是採取「寧縱毋枉」政策而捨「寧枉毋縱」了,於是「不定時炸彈」的數量便日增了。

情況令人擔憂。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雞肉和雞皮

同檯進餐,每逢有人染上感冒,便會再聽到這忠告一趟:「感冒別吃雞。」

不過這種說法,也有兩派,一種說法是「別吃雞皮,雞肉則可」,另一種說法是「雞肉及雞皮都不要吃」,兩種說法的支持者,粗略看來也是一半一半。


為什麼別吃呢?因為吃了之後,感冒會被「困」住,「發」不出來云云。這一「困」一「發」兩個動詞,好像已很生動地描述了到底是什麼一回事,但仔細一想,卻 又不能肯定何所指,莫測高深之至。

而且這種忠告,是中醫也支持的一說,抑或只是所謂「民間智慧」呢?因沒向中醫查問過,所以至今存疑。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絕大師

【內含大量「碧血洗銀槍」引文,未看該書者請自行決定是否繼續閱讀本網誌。】





古龍筆下的武俠小說,有一部叫「碧血洗銀槍」;故事中有個角色,叫絕大師



  少林絕僧的人更絕,情也更絕,天生嫉惡如仇,一個人如果有什麼過錯落在他手裡,這一生中就休想有片刻安穩了。  
※     ※     ※
  馬如龍道:「你是想自己對付我,想親手來殺我。」他淡淡地接道:「因為除了殺人外,你已沒有別的樂趣。」
  這句活就像是一根針,一根必定會直刺人對方心底的針。絕大師卻全無反應,冷冷道:「如果你不願我出手,也可以選另外一個人。」
  馬如龍道:「我還是選你。」
  絕大師道:「很好。」
  馬如龍道:「其實我本來不該選你的,你的內力雖然不及吃苦和尚,劍術雖然不及玉道入,可是你殺人的經驗遠比他們豐富,遠比他們會殺。」他歎了口氣,「只可惜我雖然明明知道這一點,卻還是要選你。」
  絕大師不能不問:「為什麼?」
  馬如龍道:「我選你,只因為你是個殘酷、固執、自大的狂人,總認為只憑你自己就可以判別人的罪,只要你自己判了一個人的罪,你就要趕盡殺絕,非把那個人殺了不可。」他的聲音已激動,「我選你,只因為我要替那些被你冤殺的人出口氣,我縱然不是你的對手,但是我可以保證,我一定有法子可以跟你同歸於盡。」
  絕大師當然不能不問:「什麼法子?」馬如龍說的話,他也不能不信。
  他的臉色已經開始在變,一心想置人於死的人,自己也同樣怕死的,這一點他無法掩飾。
  馬如龍忽然笑了,大笑。「原來你井沒有別人想像中那麼絕,原來你也跟別人一樣愛惜自己的生命。」他的笑聲中充滿譏誚,「其實我根本沒什麼特別的法子能跟你同歸於盡,我只不過想嚇唬嚇唬你而已。」 
 ※     ※     ※
  馬如龍忽然大聲道:「不管他以前做過什麼事,我想,他一定有他的苦衷,而且已經被那些自命俠義之輩,逼得無路可走。」
  謝玉侖道:「絕大師難道還會冤枉好人?」
  馬如龍冷笑:「被他冤枉的人,絕不止鐵震天一個。」
 ※     ※     ※
  「你若想要我們兄弟的命,你就下來吧。」絕大師沒有下來,沒有人來。井底雖然是無路可走的死地,可是先下來的人也一定要送命。
  「他們絕不會下來的。」鐵震天壓低聲音冷笑道:「他們已經是大俠,用不著再逞英雄。」
  「何況他們已經算準了我們逃不出去,」鐵全義也壓低聲音:「他們一定在上面等。」
  「但是他們也不會等太久。」鐵震天道:「他們一定很快就會想到用火攻、用水灌那些歹毒的法子。」
  馬如龍道:「以他們的身份,也會用這些法子?」
  鐵震天冷笑:「因為也們有藉口。」
  他笑容中充滿譏刺和悲憤:「對付我們這樣的歹毒之輩,不管他們用什麼法子,別人都不會說話的,可是我們如果用這些法子來對付他們,那就不同了。」
  ※     ※     ※
  絕大師沒有聽出他的聲音,所以又問:「你知道我為什麼一定要追他的命-」馬如龍不知道。 
  絕大師再問:「你知不知道『兄友弟恭,孝義無雙』楊家三兄弟?」 
  馬如龍知道。楊家三兄弟是河東武林大豪,世代鉅富。 
  兄弟三個人,就好像是一個人,有錢,有名,有勢,豪爽,義氣,孝順。兄弟三房,都住在一個莊院裡,輪流供養他們的雙親。 
  絕大師的神色沉重,又說道:「你知不知道他們三兄弟的全家大小二十九口男人,都已在一夕間死在鐵震天的刀下?十七位婦女都被他賣到邊防的駐軍處去做營奴。」 
  鐵全義忽然大叫:「你知不知道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的呼聲淒厲:「你知不知道楊家三兄是用什麼法子對付我的父母妻子兒女的?」 
  絕大師冷笑!「那是你的報應!」 
  「那也是他們的報應。」鐵震天道:「楊家的男人都是我殺的,女人都是我賣的,跟別人全無關係。」 
  他指者絕大師帶來的那些人,那些還在虎視眈眈,等著要他命的人。「這些人當然都是楊家的親戚朋友兄弟,都知道我已傷在你的三陽絕戶手下,也都知道殺了我是件立刻就可以成名露臉的事,你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俠,所以才沒有跟他們搶這筆生意。」絕大師居然不否認。 
  鐵震天厲聲叫道:「但是,我還沒有死,他們想要我的命,還不太容易,我至少還可以先把他們其中三五個人的惱袋擰下來!」 
  絕大師冷冷道:「他們求仁得仁,為朋友復仇而死:死亦無憾,我既不能阻止,也下必阻止。」 
   ※     ※     ※
  「找我?」馬如龍問:「他們會來找我?」 
  「現在他們第一個要找的人是你。」 
  馬如龍不懂。鐵震天又歎了口氣:「你真的認為他們不相信你說的話?」 
  馬如龍道:「你認為他們相信!」 
  鐵震天道:「絕對相信。」 
  馬如龍道:「他們為什麼不承認?」 
  鐵震天道:「因為他們如果承認你說的是真話,承認你就是馬如龍,他們就得放我走。」他冷笑:「既然我們都已落在他們掌握中,誰也逃不了,他們為什麼要承認,為什麼要放走我?」 

看「李波事件」的發展,看社會上的反應,常令我聯想起絕大師這一個角色。你說什麼道理都好,他要執意不信,就是不信,只有自己的道理才是道理。

直至許多年之後,創作故事中才出了一個青出於藍的丁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