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過氣勁人榜

在過去的書本中,看到所收錄更過去的專欄內,會有寫及本地文人之間的一些「筆戰」,居然有幸現在親身見證一場新鮮的。只不知是否會延續到長時間,因為筆戰和謠言一樣,止於智者也。

在網上看到最新───是否最新也許有待確定───的一波中,看到有如下的文字:「互聯網世代知識爆炸衝擊 / 九十年代勁人,黃玉郎、王晶、柏楊、倪匡、曹仁超、蔡瀾全部過氣!」

有人留言支持以上說法,有人持保留態度,也有人反對;我也看過「李天命的思考藝術」,知道在爭辯之先,首要弄清楚大家要爭要辯的是否相同,周顯先生也沒定義何謂「過氣」,想要評也沒得評。奇怪的是在「互聯網世代知識爆炸衝擊」下,比上述各人成名更早的金庸先生,為何並不在列呢?

上述的多位創作人,在科技高速發展中,也還有因應新環境演變的新作品,金庸則在更早之前已經停止這類變化了,何不在過氣人士之列?因為面對市場事實,沒有人敢把「金庸已過氣」這句話說得出口而不心虛。我覺得,品評某創作人,只要現在還有人為他們的作品───不論是新作品還是舊作品───叫好時,已經不算過氣,要待他的任何作品在現今都沒有欣賞者,才可列在「過氣勁人榜」上哩。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英女王笑喪


伊莉莎白二世 Elizabeth II (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 1926.04.21 ~ 2022.09.08 )

伊莉莎白二世剛去世,當地時間在傍晚,其時香港則是剛剛踏入今天不久。昨晚臨睡前看的新聞報導,說各親友都正趕赴床前,這種安排,我們家中在過去半年聽得多了,已知是怎麼一回事,結果一覺醒來,「英女王」已離去。

「英女王」享年 96 歲,去得自然,在中國人的概念來說,是「笑喪」。與倪匡先生早前去世的那次不同,知道「英女王」離開後,我和家人談論這件事,是真的「笑談」,不止聊得輕鬆,而且真的帶著笑容,還會扯到新任英國首相剛和「英女王」會面後,傳媒發表的相片,有沒可能是用電腦修改過。

對於「英女王」的生平,我並不熟悉,要寫些什麼,其實也沒太多感想,所以這個題目,略寫少許,便要打住了。今天挑選的一張相片,是我們年輕時看電視到最後「收台」時間可見的硬照之一,而且還是較舊的版本,無它,因為最有親切感,如今採用,只是轉彩色為黑白而已。

祝「英女王」一路好走。Rest in Peace!

2022年9月8日 星期四

中秋時果

現今農務科技發達,加上國際運輸的進步,從前在一年中只有某段時間才可食用的水果,漸漸變得不受限制,每年四季都可享用,而且水準還沒有很大的參差。但不知是不是因為長期習慣養成的感覺,有些水果就算平時也有供應,還是在特定時節前後,才較注意到它們的存在。

例如在街頭上看到顏色鮮艷的杮子,以及黝黑的菱角,便即時想到:中秋又到了!

自從老家的屋頂建了上蓋,在本質上已經沒有了「賞月」的可能性後,這個節慶儀式在我們家庭中漸漸消失───初時會在室內進行,吃點月餅和應節水果,之後連這些動作都不見了。

細想其實類似情況在其它中國節日前後,應也有出現的,只是不同節日期間會見到的是不同水果,但在我而言,和時果最容易產生聯想的節日,始終只有中秋。

2022年9月7日 星期三

新書舊聞

倪匡先生於 7 月 3 日去世,至今已兩個月,仍有在他生前與他相識者撰文、出書,談他的往事,論他的人品。

在 20 世紀 80 年代之前,倪生和許多其他「名人」一樣,對於普羅市民而言是十分遙遠的,甚至對於他們的生身、背景都不清楚,更別說他們平時在生活上的一些逸事了。那時候他們曝光少,可以讓他們曝光的平台少,他們曝光之後的片段例如某電視節目的一節訪問之類,能夠廣為流傳的途徑也少,不像現今。

單就近十年間,關於倪生的書本、資料集、專訪、報刊文章、錄音記錄、分析討諭、講座分享等等,數也數不清,關於他的生平事蹟,已經難以再找到前所未聞的資料了,但是在大眾媒體上,寫倪老的新文章仍是陸續面世。

在那些「新文章」中,還有多少「新知」?幾乎沒有,都是些在網上花些時間───或不必花很多時間───去搜尋已可集齊的舊聞,如此「新書」,何必再出?讓大家都平靜一下更好。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現場版

不時在 YouTube 上找些連播長度以小時計的歌曲合輯,在用電腦工作時伴隨之用,有時會專挑個別歌手的作品,有時刻意找些集合不同歌手樂曲的,隨意隨心地被動聆聽,不時會因重遇遺忘已久的作品而驚喜。

製作合輯的歌曲,通常都是來自唱片的,那些出品經過重重質檢,都會接近完美,但有時我們若改聽那些在公開活動中現場收錄的版本,未必完美,但又會有另一番味道。歌手有時會有特別優秀的表現,自己之後刻意為之也不能重現;不同合作者的現場交集,產生意外的「化學作用」;現場的觀眾、聽眾和歌手之間的互動,也是可一不可在的。

之前看完了歌唱節目「聲生不息」,後來在 YouTube 上看到有個十分有心製作的合輯版本,試聽了,一開始便停不下來。那些歌曲,聽著聽著,當日節目上和歌曲一起接收到的畫面內容,好像又在腦海中重新浮現哩。


2022年9月5日 星期一

騰出腦袋

晚上用餐時,家中開電視,除了間中有些大事想知道新聞報導詳情時,通常的兩大選項,便是「劇集」以及「綜藝節目」。

因為每日的時間、精神、興致都不同,有時一些追捧的節目,過了若干日子後,便發現已累積了多集未看;這樣的情況下,每到要作出選擇了,知道多個節目都有多集可看時,在腦海中比較篩選,便佷叫人發昏。

終於,有一天拿來張紙,列出了在追看的十多個電視節目名稱,再在每一個名稱旁寫上打算觀看的集數數字,以後每當要開電視時,先把這清單拿在手上,有何選擇一目了然,已看了的集數便塗走,有新的便加上去待日後再塗掉,頓時腦袋輕鬆了不少。

有高人指示,我們把待辦事項列出來寫在紙上,據說把腦袋騰出空位來,已是最純粹的功能,不論之後如何運用,已經可以令人壓力大大降低哩。

2022年9月4日 星期日

食肆道別潮

近日單在元朗一區,已可見多家食肆事先張揚結業的例子,在店面貼上告示,表明只會營業至某年月日某時段,多謝顧客在多少年間的支持云云,當中有些已屬老店,一些其實只有三幾年歷史。

以本區經濟論,元朗的區內消費支持度算是較大較持久的了,其它的區分也會有類似的浪潮,是可以預料的。

不過,又得重提那「一雞死,一雞鳴」的說法,以其中的一家元朗老店作例子,他們結業的消息,散開已有段日子,這兩天有人在 Facebook 貼出該店門前相片及文字,本以為誤把「結業」寫成「啟業」那麼有趣,但原來店子已經有人頂替了,新店真是快要啟業了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