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3日 星期六

握扶手

鐵路公司新的其中一個宣傳方向,主要訊息是「意外一次都嫌多」。

到現在見人使用電動樓梯,許多都沒有握著扶手的,更談不上緊握不緊握了。也不要說電梯突然停頓了,有時人多站在上面,我覺得電梯運行之時,都間中有極短暫的窒礙,在那樣的情況下,人便會跟隨本來的動作向前一衝;若那停頓之勢來得太快、太大,將會如何?若電梯不是上行中,而是下行中,又會如何?

令人驚心的是有人把嬰兒手推車連著小朋友一起推到電動樓梯上,而且是向下傾斜著的!真不知是哪來的勇氣!───或是無知!


就在昨天,在西鐵站上,兩條平行電動樓梯之上,我與一名孕婦交錯而過,那女士肚子鼓得老高,在下行電梯上卻是一手拿著電話,一手撥動屏幕。我在旁看到大驚,到想起應隔空忠告一聲,二人已漸離漸開了。

意外,真是一次都嫌多啊。

2019年3月22日 星期五

去名字化

工作上,一直喜歡和別人合作;互相助力之下,才可以同時間跟進更多個案,而且在實務上工作時,才能更容易安排時間。不過在大型公司工作,跟在中小企中工作,處理事情之時,彈性大不同。

常常和別人合作的模式是:別人有客人想要尋找某類型的物業作某種用途,我便去進行搜索,把物業資料以 PDF 檔格式經合作代理交予客人研究及考慮;有關物業適用與否,客人的任何意見及回應,再經由合作代理告訴我,讓我再佈署下一步的行動。


物業資料通常會經由公司系統,以標準格式印成簡單建議書,上有公司的免責字眼,及聯絡人的資料等。合作代理常會要求把聯絡人資料刪除,目的當然是不想他們的客人有機會直接接觸到我,怕會繞過他們行事,令到他們利益受損,不過這步驟在大公司系統中,卻未必可以做到。

以我們公司的電腦系統而言,只提供兩個選項:留下個人的名字、牌照號碼及電話號碼,或留下公司的總機電話號碼;只要不選擇署上個人名字,便一定會以總機號碼代替。

所以若合作代理要想有他們想要的版本,只能手製,即:先把 PDF 建議書印出來,在紙張版本上掩蓋了不想顯露的資訊,之後再把修改了的內容掃描成另一個 PDF 檔。這些步驟,他們堅持需要的話,也只能由他們自行處理了。

2019年3月21日 星期四

新漫畫部

施仁毅兄的公司「智傲」 ( Gameone ) 成立「漫畫部」,應該會推出自家製作的漫畫作品,這個消息,真是令人意外又驚喜。

詳情未去了解,但當然大力贊成。


近年知道了多些關於過去半個世紀香港漫畫市場的歷史,覺得一個行業的出現及壯大,並不能只單單依靠好的漫畫出現,但期望會有個市場出現,而是要有具野心的人,刻意為之。當年,那人便是黃玉郎。

黃玉郎能幹出他所做到的事情,正是因為他具有那種性格;換了在相同的時候,面對相同的處境,當事人變成是上官小寶馬榮成,無論他們的作品能多少倍優於黃玉郎之作,恐怕也不會造成同樣的結果。

仁哥的野心不如黃生,但行動力強,對於自己有興趣的事物,總肯不畏辛苦的去開創;若他能如黃玉郎當年,有祁文傑張萬有二人般,能夠貢獻全力協助工作達成的副手,他在文化事業的成就,當不止如此。現在,雖說可惜,但香港漫畫圈中能有這樣的一位人士,總是好事。

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再次失守


昨天「龍之天地」再次失守,無網誌出街。

本來是如常的工作時間表,日間忙碌,晚上可以處理些私務,不料跟進中的一件工作,有些變化,變成夜深要出動會客。忙中有亂,加上回到家中已晚,結果便是部落格又再開了天窗。

至今,也只能說句「以後盡量避免」,但要求百分之百肯定,便辦不到了。

從前的不少寫作人,本身已是「百足咁多爪」,工作繁多,而又同時在不止一份報刊上撰寫專欄,都幾乎從無脫期,真是叫人佩服之至。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港島和九龍半島


周日上午,到銅鑼灣區去。

銅鑼灣是一線消費區,但是在星期日的那個時份,購物者未出動,街上和商場中,氣氛優悠。

聽不少人說過,喜歡住在香港島的朋友,和喜歡住在九龍半島的朋友,是兩批人,住開了哪一邊的,便不慣搬到另一邊去。

我在多個港島地區,例如銅鑼灣、天后、筲箕灣等,在街上走動時都覺得生活節奏比起在九龍地區例如旺角、尖沙咀等,緩慢不少;行人不是走得很慢,但卻沒有急趕的感覺,而街上人不少,又不會令人感覺擠迫。

粗略地看,港島區的大廈似乎也沒有九龍那邊的高矗,從外面看,高樓底、窗戶大的住所亦不少,猜想住在裡面,即使是夏日天熱時,也會相當舒服。

經濟上當然支持不到,不過純粹天馬行空的去想,若要搬出新界的話,也許港島也可以是考慮之列哩。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耐性之作太陽畫

我的耐性不足,在生活中許多小節都反映出來。到餐廳用膳時,要我一小匙一小匙地從碟子中搯湯水喝,會頗不耐煩,可以的話,寧可拿起碟子來就著口邊直接喝。

有些人作畫,不是畫線,而是一點一點地「畫」出來,晝作近看到是無數的小點,遠看才顯得出黑白層次。這種作畫方式,換了是我這種人,必不能為,否則可能會發瘋。

有人以烙鐵在木板上作畫,起碼鐵器可以一次過處理較大面積,又能細節描繪,我覺得也是合理的做法。這種方法也算方便,為何人們又要添加那麼多的難度,不直接用烙鐵,而要利用鏡子反射陽光,這種難掌握十倍百倍的方式,來達到類似的效果呢?過程中任何一點有所失手偏移,豈不是有機會前功盡廢?

藝術一物,果然非我輩中心能夠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