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大字足本

一位文壇前輩介紹我看本英文小說,是「Large Print」的,即是「大字」版本。果然字體大了,對於我們這些有點兒老花眼的人甚有幫助,閱讀之時相當舒服。

中國的小說也有標榜以「大字」印製的,而「大字」又常跟「足本」像連體嬰似的,許多時看到的中國古典文學書籍,封面上都有「大字足本」四個字。


小說可以有很多「不足本」的原因,不過通常是因內容敏感,受到官方的禁制,又或是出版者自己的「自我審查」。

今時今日在互聯網上,如何過份的文字都照登無儀,我小時候看報紙的文章,作者介紹中國幾大禁書時,引文中不時還是會出現「不足本」的情況。作者如何處理呢?有的把敏感文字以空白方框代替,每個字一方格,於是通篇文章看來,可能方格比文字更多;有的乾脆把全部有關文字都抽走,代之以「下刪 XX 字」的字眼並註明字數。

這種「下刪 XX 字」的做法,基本上沒再發生了,但又不時見有人半開玩笑般在文章中使用,算是懷舊的一種吧。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作家談寫作

「iMoney」雜誌訪問倪匡,以「以文致富」為題,談寫作。

從前傳播媒體主要是印刷物,出版頻率低,又有篇幅限制,報章雜誌上的專欄的確很專,各有主題,鮮可看到作家分享他們的寫作生活和心得,不像現在電子媒體容許每秒更新,字數亦不限。所以那時候作家的身分,是神秘且遙不可及的。


那些年,較多在文章中談到寫作的,是亦舒

很愛讀亦舒關於寫作的文章,曾忽發奇想:「如果把所有這些文章集合起來,按題材排好次序,再一次過閱讀,那感覺一定會十分美好。」便坐言起行,把亦舒的散文集逐頁翻查,並在有關的文章處貼上字條作記錄。待這工作完成後,看到輕晃著的紙條數量甚多,也有點意外。

之後,便暫時沒有之後了。

按照構想,之後便應是把那些文章打進電腦去,如此浩瀚工程,單是想想,便應明白我為何卻步。

近年出版社喜歡把名作家的文章按主題重出單行本,但我覺得他們出版的一定不及我們自家製作稱心,所以有關計劃,應是有重新啟動一天的。只是不知在何時。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空置校舍


新聞報導全香港現有 200 多間空置校舍,當中有約四成半未有善用。又說其中有校舍空置了超過 30 年。我在想:那是否就是我的幼稚園母校?

我就讀的「蔚潔幼稚園」早已關門,但校舍一直仍在。我之前在 Yahoo Blog 時的「龍之天地」也寫過了一篇「重遊幼稚園」。

如今經傳媒一提,會否加快政府處理有關事宜,我的母校終於還是會消失得完全沒蹤影了?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巧合之趣味


當然不是刻意的安排,我使用 Facebook 的技術,絕對沒有如此高超。

正因為巧合,所以有趣。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雞蛋分離機

個人的工作經驗,多涉及實務過程,所以思維上都傾向於 Operational,在管理層眼中,每當有新念頭推出,常會被潑冷水,因我會即時點出一些可以想出的問題,應會相當沒趣吧。

看了以下一段短片,利用機器把雞蛋的蛋黃及蛋白分離,我便想到兩件事:

( 1 )  事先的準備功夫是否可以更加縮短?

( 2 ) 萬一雞蛋中有一隻是壞了的,豈不是立即污染、浪費了所有其它的蛋?

算是職業病!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尋獲「迷失之歌」

許多年前,寫過一篇名為「郭晉安迷失之歌」的網誌,近日幸得鄭子誠的電台節目「音樂情人」重溫 20 多年前的歌曲排行榜,終於尋獲那首「郭晉安的歌」了。

要在「郭晉安的歌」幾個字前後加上引號,因為,最後,終於,發現,原來,那首歌的演唱者並非郭晉安,而是羅嘉良。歌名是「患難見真情」,收錄在 1988 年同名的專輯之中。


雖然主唱者我記錯了,但又不算全錯,首先,歌曲背後的故事沒有搞錯,寫的就是郭、羅二人間既是好友又有競爭的微妙關係;而且當年這歌的 MV 據聞還是邀請了郭晉安參與的。

找不到可以加插到 Blogspot 來的視訊,大家可以利用下面的連結到別處去,聽聽別人分享的版本。質素不那麼好,起碼聽得清楚。


歌名:患難見真情
歌手:羅嘉良
作曲:林敏怡
填詞:盧國沾
編曲:林敏怡

從無言到漸能言我不斷問 問誰是我最念掛的人
 但共你同時同學緊抱志向 我似共你還有著競爭
 到與你互有苦悶時 雖則勉勵但也知道係要等
 你我各為前途曾一般的哀痛 每每又互稱不要緊
 念到過去了那些悲喜的時日 便記起聲聲你祝福的真誠
 念到能同時同在現實中齊踏個腳印
 雖只有寸進亦已感很興奮

重唱※※

 或會再遠去共你彼此不同路
 但我數得出你一身的傷痕
 為了你與我同在患難中留下了烙印
 一生到永遠願永可是良朋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替天行道


巴黎發生連串恐怖襲擊,連部份我們一向認為言行激進的組織,都對有關行為表示反對。

與女友看電視的新聞報導時,也有約略談論過幾句,我當時的回答是:

「連香港市民如此斯文,本著『替天行道』、『為民請命』的信念也可以接受暴力行為,在一個容易持有鎗械、慣見死亡的國家,同樣本著『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信念的人認為殺人是必要的,絕不奇怪。」

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