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下雨周

天氣預告, 未來一周都是下雨天,而且看來,雨勢還會不小。

已有段日子沒有連續下雨了。天氣炎熱時,間中下場雨,散散悶氣,令人舒暢,但是當雨勢大、時間長,對生活安排影響大了,便又是煩惱。

有時,有些事情,因為預計了會下雨,索性改期進行,若結果當天天氣不像預期的壞,便覺浪費;假如想賭一場,如期活動,結果果然大雨,效果大減,通常又會後悔。

有些事情是不能取消或改期的,反正是沒得選擇,可能更好,到時有什麼狼狽失手,怨天怨地可也,也算是種「優點」哩。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後起?

有些電影和電視劇集,初時觀眾不多,之後因為口碑或其它什麼原因,票房、收視大升。

最常見的情況,是某部電影本來不受注意,到看了的人讚譽之聲響起,未看的人都被吸引進戲院去。這種反應算是「即時」的,也有的反應可以滯後很長的時間;利害如周星馳,個別電影初上映時是票房連口碑都不理想的,多年之後,不單贏來了認同,更被捧成所謂「神劇」了。

還記得一個例子,電視劇「天與地」開始時收視也不過爾爾,然後,有人提出,原來內容中有很多隱喻,訴說了政府不讓人談的話題之類,後來該劇的收視便反彈了,而且口碑也甚佳。若沒有那導賞,事情可能便不會如此發展了。萬事自有其因。

由科幻小說改編而成的作品,之前中國國內版本並未引起很大的迴響,近月外地有另一版本推出,除了本身成功引來觀眾關注外,也有許多人把兩個版本作出比較。這樣的話,「騰訊」版本的「三體」劇集,會否也出現一次大反彈呢?

2024年4月18日 星期四

陸續復興?

幾十年前,有個時期,香港的多個創意工業都呈現輝煌,現今,幾乎全都沒落了。當中有的行業,更被套上「 XX 已死」的形容。近年,有了些轉變。

曾幾何時,舞台劇只是極小眾的表演,現在,仍非主流核心,起碼,有人能只靠演出舞台劇維生,行業的存活應可不太叫人擔心吧?另一邊廂,粵劇的情況,也相類似。

廣東歌曾經被視為已過時之物,年輕朋友聽外語歌更多;甚至連廣府話,鼓吹撲滅的消息亦時有可聞。過去幾年間,在香港及中國內地陸續舉辦的多個電視綜藝節目,讓更多人重新認識、了解、喜歡、熱愛、創作、演繹廣東歌,行業不單不死,更擴展至傳統非廣府話的市場了。

香港的電影,仍未回到很安全的境地,但已有好的發展趨勢,加上不少有心人的努力,曙光重現,絕非夢想。

小說市場和漫畫市場又如何呢?前路,似乎仍然十分暗淡,叫人唏噓。

2024年4月17日 星期三

未來信史

中華文明,究竟有多長歷史,爭議差別,在於一些人物、朝代、事件,都只是以傳說───甚至神話───的方式流傳至今,我們難以知道是否虛構的;就算不是虛構者,內容又有多正確呢?

可靠的歷史,還是要結合考古學的發現,才可叫人信服。近期重看劉慈欣的小說「三體」,有段內容是討論以什麼方式把訊息處理,才可最有效地保留轉承讓後人可見可讀呢?想這想那,結果還是大家最常見的途徑之一───在石上刻字。

現在中國文化的最早文字記錄,是「甲骨文」,它的結構和運用,已是相當的成熟,因此合理推斷,應有更早時間那青澀的版本,但若那些初版寫在、刻在更易消失的物質上,又如何能在今日仍可見?

現今世代,我們把之前紙張的記錄,陸續化成電子檔,隨著地球環境變化,將來若是文化交替,是紙張能留存世上的機會大些,還是電子檔留下來的機會大些?到時的考古學家,可能也是把「紙張時代」的情況,當作我們發展的最高峰了。

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

頂手店

有人在 Facebook 上發帖,指不打算再光顧某家已有數十年歷史的食肆,因自從該店頂讓之後,食物愈來愈差。我倒是奇怪,他既也知店子已經頂讓,便應預算了會有所轉變,合理地還應以新店視之,過去的那段歷史,與新店又有何相干?

朋友託我尋找頂手業務,我除了按一般條件去篩選外,特地不去考慮飲食業的放盤,因為接手經營飲食商舖,很需要依賴廚師:若上手廚房工人不肯留任,新老闆單純付出資金並不能解決問題;就算接手初期,廚房中有人幫手,也要害怕他們不能久留。

也許新老闆可以慢慢學習到廚師的手勢,真正承接到上一手的生意?事實是,不論是經營食肆或是家廚,即使是師傅手把手的教授,不同人煮出的食物,味道都是難以百分之一百相同的;而食肆的熟客偏偏又常可以分辨到出品味道的變化,任何差別都可能令他們失望。

接手生意變數已多,接手食肆難度又更高些,所以為朋友著想,還是替他找別些行業更佳。

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

陌生舊文

應該是因為來了些新訪客,他們在「龍之天地」這個陌生的地盤隨機搜查,便翻出了一些年代久遠的舊網誌。───這些都是 Blogspot 的系統告訴我的。

那些舊文,很多題目我看來都已很陌生,別說不會記得詳細內容如何,根本是連在那幾個字為題的,到底是寫什麼東西,亦不復記憶。

試過有些劣文曾被轉貼它處,我都不知道,經過若干日子後,到我要上網尋找一些相關資料,找啊找的,搜索出來的居然還包括了自己的文章;重讀初時,我都沒把它們認出來,甚至有些是重看之時,也不記得原來是自己所寫,直至見到對方標明的出處。

寫得多了,很多東西寫過都已忘記。猶幸不少那些被人採用了的舊文,現在我讀來,覺得水準還不太低哩。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批評者

電視台的音樂比賽,有資深歌手擔任評判,惹來坊間不少負面意見。我們不禁反思:是否要在作出比賽的主題中表現得好的人,才可品評別人的水平?我們知道,能當教練的人未必是個出色的運動員,出色的運動員也未必能做個好教練。

又:一位朋友出版了本新的小說後,針對讀者的批評回應,但又表示現已不會主動找負面評價來看。該朋友認為凡有負評者只是因為他們看不懂。能有這樣的自信心者,生活應該可以輕鬆些吧。

再又:在網上看了段視訊,一位小朋友現場表現舞技,令人驚艷。有人說那小朋友之前未聽過作為背景音樂的老歌,我見她的動作起迄時間十分精準,思疑她未必之前沒聽過那作品,之後便有些留言批評,重點就是說我有那種想法,是因為我既不懂跳舞也不懂欣賞,我只好承認並致歉。

現在的創作人,好像都已不愛聽到別人的意見。───又或者說,不愛聽別人的負面評語。難道一個普通人便不能有些個人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