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尋找「前世」的緣

幾年來一直在二手市場找這本書,而又沒真的認為可以找到,想不到天時地利人和配合,昨日不但遇上,還很順利地到手了,真是緣份。


這本名為「前世」的「有字天書──衛斯理手稿集」是數年前「衛斯理 50 周年」活動時的一份紀念品。在云云跟「衛斯理故事」有關的物品中,這本書應是我最不應該需要追尋的項目之一,因為當年的活動我算是搞手,只是因為負責跟進一個徵信比賽時,有點特別事故,我連自有的那本「前世」也要送出去,而這書印量小,再沒庫存,便變成了我「欠書清單」上的一員。

這書是把倪匡的一本小說之完整手寫原稿複印出來,結集而成,有空時試著解讀上面的蝌蚪文字,然後再對照印刷版本上的內容,看看是否猜得正確,應是個不錯的遊戲哩。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傢俬今昔

需要處理家中的一些傢俬,見到傢俬的設計是愈來愈趨向輕便。

舊的傢俬,實木、實淨、實際,一體化,現在要處理掉,人手搬運是一個問題,如何把它們通過樓梯及門口是另一個問題。看現今的傢俬,通心、輕便、簡約,而且多是由不同零件組合而成,要丟掉時可以分拆開,搬進搬出或甚至放到升降機中運送也不必大費周章。


今日的家庭,棄置傢俬常常不是因為傢俬損毀了,只是因為不再喜歡或不再需要那些設計,而尚可用的舊傢俬,送給人還可保留些「生存價值」,要賣出去的話,價錢可以低廉得驚人。

聯想起一個例子;公司之前有部舊的傳真機,舊而可用,但性能不佳,讓清潔工拿到回收公司詢問,回收公司說機款太舊,沒有人用,只能拆除後只當收購當中的金屬部分,結果,清潔工得銀僅 HK$5。真是難以置信,但確係真事。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劃一封面

曾經寫過「怪談千一夜」這小說,近日見到二手市場又有一些散書流傳。如果價錢相宜,也有興趣陸續補全這書的,最令人猶豫的問題卻是:這書的早段採用劃一的封面設計,除了期數數字不同外,每一本書看起來都是一樣的,所以難以肯定究竟手上的一期書,是否已經擁有。


不少日本漫畫也是沿用同一封面格式的,不同期數的封面雖不至於完全相同,但看起來感覺都差不多。要知道日本漫畫單行本最快也要幾個月才推出一本,隔了一段時間,在報攤或書店中看到一本書時,直覺上便以為是新出版的,誰知買了回家,才驚覺原來是從前已購買的期數,像這樣的失誤,一錯再錯,已不知發生過多少次。

而且聽朋友說,大家似乎都有過相同的經驗哩。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問誰稱至尊

有本倪匡作品,小說名稱是「行動救星」,我直覺上想到原振俠的故事中,瑪仙離開地球,前往「母星」拯救同胞的情節,但倪老說那不是「原振俠故事」,而是「衛斯理故事」之一。我花了些時間,實在想不起到底「行動救星」的內容如何。


同一場合有其他的倪匡粉絲,他們也想不起「行動救星」的情節,加上作者本人也說一開始時也曾經搞錯過,我想我也不必太過慚愧吧?

對於倪匡作品中的某些系列,我特別感興趣,不過也只是以一般小說來看待,閱讀之時享受了便算,不會深入研究探討,因此書中太過冷僻的內容,我便未必知悉和記得到了。友儕之中,對於各倪作的大小內容都十分熟悉者,我所知道的倒也有幾位,不過他們這次恰好都沒在場。不知他們若「比併」起倪作冷知識來,誰人可以稱王?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香港飲宴述舊」

「香港電台」的節目「講東講西」,之前不時在網上重溫,「佔領運動」時期,各個節目主持不論什麼題目,都理直氣壯地夾雜政治評論,我聽得沒趣,便轉而看電視節目的網上重播。

近日心血來潮,到官方網站上看看,正好見到在聖誕當日,題目是「香港飲宴述舊」。題目已經吸引,加上主持人是劉天賜馬恩賜這配搭,更合口味,便重拾這舊習慣。

這集嘉賓是鄭寶鴻先生,他對香港歷史源流向有考究,在節目中略談了些舊日飲宴菜式和「聖誕大餐」,又兼及石塘咀娼妓及當時經紀的生涯等,趣味十足,但是這樣的題材,聽十多小時都不會厭膩,兩小時不到的節目,聽到的連「隔靴搔癢」都不大談得上,實在無奈。


從前飲宴,飲食和談天聚舊兩大目的並重,除了上菜時間快慢有致,菜餚製作也嚴謹得多,有時吃到質素較差的,也可以分辨得出是食材的平貴和新鮮度、師傅的功力問題等等「先天因素」所致,製作者已經盡力做到最好;現在的酒席,當然上述的「先天因素」仍存在,但更大問題是出在「後天因素」上,製作者不用心,馬虎應付,本來使用較遜色的食材也可以有不錯的效果,結果卻是連及格都做不到。有些飲宴菜式,比起平日上館子幫趁的小菜套餐水平也不如,真是哀歌。

當然,市場上可以讓那麼多質素低下的食肆長期存在,也和食家的識見和要求下滑有關,顧客要求日下,生產者的出品才可以打馬虎眼過到關。

2015年12月26日 星期六

聖誕逛商場

 

聖誕日,逛九龍東一家中大型商場,人流不俗,購物氣氛也佳,周處看到的顧客,看來心情也愉快。商場大堂有活動,所以定有特別裝飾,但在其它位置,特別為聖誕而設的裝飾、掛飾卻不多,也沒有聽到什麼與聖誕相關的背景音樂。

回程元朗,路過鐵路站,看到街上店舖的櫥窗,以至商場的門面佈置,帶有比較濃厚聖誕味道掛飾設計者,比例都很低。街上所見行人,亦沒多少特別裝扮,若不知道,只當是平日較繁忙時間而已,未必會想到是什麼節日。

從小處推斷大事,我覺得本地的零售行業果然經營得很吃力啊。

2015年12月25日 星期五

熱血變身

是年聖誕節前,有多宗令人不快的新聞,今天,且分享一首日本歌曲的短片,讓大家的心情振奮一下。

這是資深作家蘇逸平先生在 Facebook 上所分享「纪由屋」的影片,當時蘇先生用的文字是「莫名地萌生熱血的鄉愁之感」。的確如此。

短片是由許多許多日本動畫及特攝片集的片段拼合而成,但不單不覺它零碎,反而有種一脈相承的感動。那麼多年來,日本出現過那麼多的動畫及特攝片集,那麼多的超級英雄及戰隊有那麼多的「變身手式」,把那些「變身手式」接合為一時居然能如此自然順暢,那麼有美感,真令人意外。

這短片雖只 3 分鐘餘的長度,但要剪輯成功而又效果頗佳,我覺得十分不易哩。




https://www.facebook.com/JYW.kikyuS/videos/1530499410595488/

2015年12月24日 星期四

聖誕卡

收到這張聖誕卡時,沒有留意回郵地址就是一位文壇前輩的住家所在,所以拆信之後,相當意外及驚喜。都不知已有多久沒收過實體聖誕卡了!


從前送出聖誕卡,是個重大活動。從挑選聖誕卡開始,先要擬好清單,計算要購買多少聖誕卡;因應收件對像的親疏關係,購買的聖誕卡款式也有所差別,送給「重要人物」的賀卡,可能是封面上帶有金粉銀粉的、立體的、能播放音樂的,較特別的設計當然價格也較高。

書店中接近聖誕節便會在當眼位置陳列出各式聖誕卡,挑選好款式後,客人還要小心不要拿錯呎吋不符的信封。

寫聖誕卡要很小心,因為數量有限,成本又不菲;一張卡獲分配一個信封,寫錯了便不知從哪裡可找到合適大小的作替代了。

送聖誕卡的路途可遠可近,近至同班同學,同一屋簷下,也會相贈,當面送出或煞有介事地悄悄地放到對方的書桌抽屜中,兩種做法都有;若要郵寄海外,而想要對方不要遲過節目才收到賀卡,便要注意「截郵日期」。

現在朋友之間都是以電子賀卡甚至只是賀圖一幅,以作祝賀,已經沒再寄出聖誕卡了,而收到的也少。童年時,聖誕時節,家中會拉起繩子,把賀卡掛起來的;隨著時間推進,賀卡數量少了,便只集中放在聖誕樹下。

再後來,卡也無,聖誕樹也無,掛飾也無,連節日氣氛也無了。

順祝各位────

聖誕快樂!新年進步!事事順利!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痛惜不痛惜


「雀巢香港」的果凍食品「四方果啫喱」據聞停產了,網上有朋友表示傷心。文章我沒細讀,單只節錄的三幾行中,看到「原來已停產一年」,幾乎笑得噴飯。「原來」兩個字用得真好!

一班朋友聚頭,吃喝玩樂幾小時後,忽然有人醒覺:「原來某某今天沒來!」那麼那位某某於在場人士心目中佔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已可想而知了。

常聽到報導,說什麼地方的什麼街坊小店倒閉了,網上便有人表示可惜,但若追問那些表態者,他們有多頻密幫趁那小店,最後一次幫趁是什麼時候,便知道有關店舖倒閉得有道理。連覺得它們倒閉很可惜的人,都沒掏腰包支持,那些不覺得它們倒閉可惜的人,便更不會幫趁了。

「荔園」、「利舞台」、「歡樂今宵」等等,不想它們消失的人很多,但實質花時間、花金錢支持的人卻不多,結束便是最理性的選擇了。有些人希望自己的生活環境不斷提升的同時,又想別人出錢出力保留古舊建築物並繼續居住在那裡,好讓他們可以不知什麼時候興起時前往緬懷一兩次,發思古之幽情,豈有此理?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舊教科書

除了舊證件,執拾家中時還找出了些舊教科書。從前教育制度變動沒那麼頻繁,教科書的變動也沒那麼頻繁,相隔十年八年的同窗,書本都可以沿用,所以那些教科書熟悉的封面設計,令人很有親切感。

圖中一本是英文版本的「看圖作文」練習本,內容我翻看了一遍,沒什印象,但那個紅色的連環圖故事封面,卻十分容易辨認。


另一本「尺牘課本」,新一代學生定感陌生,因為現在連這一學科都取消了。「尺牘」一科,教導同學如何撰寫各式用途的書信,現在會寫信、寄信的朋友,還有多少?所以這一科被取消,是大勢所趨,或者說,是這學科「已完成它的歷史任務」了。

舉例說,書中包括有「上叔母 ( 答應代織絨線衫 )」及「給表姊 ( 請借跳舞服裝 )」兩課。寄一封信出去,再等對方回信答覆,往來之間,要花多少天?一個電話已可辦到的事情,誰還會倚靠郵遞辦理?

在我母校,「尺牘」這科,當年由女校長教授,常要從一班同學中抽出「幸運兒」,若不能背誦出有關課文的內容者,便要被界尺打掌心。受過此刑的學生,相信都是永誌難忘吧。

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舊證件

執拾家中,找出不少東西,重要發現之一,是幾份證件。

BNO 護照當然最實用,可以申請再領取,留作備用。

回鄉證現在已經被回鄉卡取替了。這一本的內容,還是老式的使用方法,即是往返香港和中國大陸之間時,除了有邊防海關的印章,我還手填了身上的主要財物。什麼是「主要財物」?一般我會填上當時還佩戴著的一條銀鍊玉帛、手上的腕表和大致的現金數目,都是不值錢的,所以是「主要財物」,不是什麼「重要財物」。


還有我首次申領入台證的申請表和證件。一直感覺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原來是發生在 2000 年,雖然,說起來也有 15 年了,不過並不如我以為的那麼久遠就是。

當年在一家辦公室文儀公司的 Marketing Department 工作,因為成功支援銷售團隊達到要求的業績,所以公司請了所有後勤同事到台灣去。目的地是台北,應該是去了所謂「三日兩夜」的,不過「第一日」是在星期五正常下班時間後,才從公司乘坐旅遊巴士到機場去,所以到達酒店安頓好時,那天都沒餘下多少時間了。

就是因為那時申請過一次入台證,所以之後有關方面接受「落地簽證」及網上申請時,我便都可以直接採用,不必抽時間親身辦理。

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

「咬文嚼字」

近日購入的多本關於「紅樓夢」的書籍,是輾轉從一位「紅學迷」手上買回來的;後來我跟那賣家又有了直接交易,接收了他共 11 本「咬文嚼字」合訂本。


「咬文嚼字」雜誌是月刊,如名字所見,這本雜誌,討論的就是文字及詞彙,分析一些常見的錯別字,抓出一些不易察覺的文字陷阱,分析一些詞彙的出處及真正解釋,等等等等,並在 1995 年開始每年出版一本集合當年 12 集內容的合訂本。

大約 10 年前,我每年購買一本當年的「咬文嚼字」合訂本,而且閱讀得很仔細,又在那些我認為可以據此寫點東西的文章上加上紙條,作了記號。這樣的行為,一連進行了幾年,直至我少了逛書店,而且這書在香港市面又不常見,才停了下來。

之後我曾在書店中看到有最新一期「咬文嚼字」的合訂本,但想到中斷多年,手上的期數都很零碎,便沒有購買。

這 11 本合訂本即使與我手上的書有所重複,應也不會重複太多;甚至有可能,剛好是由創刊號開始接續到我當年買入的一個段落。若真如此湊巧便太好了,我便可以在這較完整的基礎上,著手補完這一套書,重新拾起一年看一本合訂本的節奏了。

2015年12月19日 星期六

「紅樓夢」新丁

歷年看亦舒的小說及散文,常提及「紅樓夢」,不過聞名雖久,真正理解及閱讀這部巨著還只是這三幾年間的事。

主要是偶然讀到劉心武先生作品後給勾起了興趣的。

幾年之前曾從倪匡先生那裡,借了周汝昌先生及俞平伯先生兩本「紅學」著作,不過當時心態,是想看倪老的手筆多於書的內容,加上當時對於「紅樓夢」的知識極淺薄 ( 現在只是由「極淺薄」變成「淺薄」 ),看了也沒作為,浪費了一次機會。之後讀劉心武的書,見他循「秦可卿之死」的突破口,推演出一套理論,把「紅樓夢」內容跟歷史事實對照,過程猶自一個推理故事,很是有趣,我這才開始再找其它「紅學」的書閱讀。


近日輾轉從一位真正「紅學迷」手上接過些關於「紅學」的二手書,當中有些書根本就是文學論文;有些作者也像劉心武一般找到能跟「紅樓夢」內容對應的歷史事實,不過卻推演出另一套跟劉氏理論南轅北轍的一套來。

在過去約 100 年間,在許多學者及非專業的純為興趣而作研究的人士努力下,已經得出好一些關於「紅學」的「定調」,好些曾經出現過的理論已經鮮有支持者了,不過整個關於「紅樓夢」這部殘缺作品的謎團,仍未有一個壓倒性的為大眾普遍接受的解釋。

常見的一個問題是:不少研究者開始時是根據歷史事實作依歸的,但當構想日漸成熟時,自己的理論框架出現了,便開始增加主觀判斷,遇上事實與理論框架不吻合時,會把「可能」或「大有可能」出現的情況,視作「理應就是如此」看待,於是有關理論的說服力,反而會減弱了。

這情形真是可惜。

2015年12月18日 星期五

黃玉郎與版權法

香港漫畫家中,黃玉郎劉雲傑發聲支持修訂版權法,受到各方評擊,並出現多個「專輯」,把他們作品中涉嫌抄襲的畫面作出比較;以黃玉郎在行內的領導地位,受到的針對更多。

針對者的做法,忽視了一個重點:支持修訂版權法的人,並不是否認抄襲行為的出現,而是認為法例修訂後不會令某些抄襲行為更容易受到檢控,所以不必過份擔憂;愈把黃玉郎的嫌疑抄襲行為數算出來,而他仍繼續表示支持條例的話,便更突顯他的無懼了。


資深的港漫讀者都知道,1975 年政府頒布「不良刊物條例」,是行內一個重大里程碑,當時人心惶惶,漫畫從業員都認為代表了行業的末日。後來情況如何,便是人人可以查知的歷史了。黃玉郎、上官小寶黃炎光 ( 又名黃光 ) 等是當日與政府對話的代表,黃玉郎是親身感受過當年「不良刊物條例」來勢如狼似虎,然後十多二十年又沒有任何從業員犯過例的「虛驚」之當事人,由他來叫人放心,真是合情合理之至。

余生也晚,「不良刊物條例」面世之時我都未懂性,不過年前留意過一宗新聞,看到台灣作家九把刀如何與「蘋果」周旋,想令到侵權物品下架時,花了多少周章,我便知道法例存在是一回事,要成功作出控訴又是另一回事。

倒是網民轉貼「證據」,證明別人的抄襲行為時,有沒有想過把原件圖像「轉貼」,沒有進行什麼「二次創作」的,這個行為本身,也已是可被控訴的行為?從他們的文章及回應留言中所見,似乎許多真是沒想過自己行為有不妥的。

2015年12月17日 星期四

蔡志忠談世界──從漫畫家到物理學家

原來台灣的漫畫大師蔡志忠都已超過 60 歲了。「東方宇宙三部曲」是他閉關 10 年之作,試圖用東方哲學思維的宇宙觀,探索宇宙秘密的未知空間,大膽挑戰物理學的公論。

一套三冊,第一本「東方宇宙 East Cosmology Physics」,力圖重整牛頓力學,提出 6 大物理發現;第二本「時間之歌 Song of Time」,試圖證明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是錯的;第三本「宇宙公式 Formula for the Universe」,是作者十年閉關思索宇宙物理的全過程記錄。

會否捧場?恐怕未必了。


當年第一本購買的蔡志忠作品,是「漫畫莊子」,是真正以漫畫方式表達作者消化後對原著的理解;後來的作品文字漸多,有些如「唐詩」等,基本上就是原文直錄,漫畫只是作為插圖的襯托性質般,意義已經大不相同。

自問並非蔡志忠的忠實擁躉,不過從他的作品中,也獲得過不少啟發。例如「論語」中的名句「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蔡氏認為「女子」及「小人」指的是待婢僕役,這種說法,我一直認為就是原文的正解,信心從沒有動搖過。

2015年12月16日 星期三

變身的變化


網上有條短片,應是日本的特攝片片段,出現許多超級英雄/奸角的變身過程,姿勢及影像表達相當多樣化。

網友說片中全部的變身過程,都是由「切水果」動作來啟動的。我本來並沒察覺,看到有這一說才留意到果然如此。

每一個變身者穿戴著的腰帶,都顧及了所有細節,是因為一開始設計時,已經預算了電視節目推出後,周邊產品的銷售情況,有關產品的製作和操作,必定是要實際可行的。我們一代童年時,製作漫畫及電視節目則不用顧慮到這個程度,像「三一萬能俠」的故事中,幾架戰機撞互相擊時會自然地接合起來成為巨型機械人,而不是「機毀人亡」,便是一例。製作人員有否嘗試作出任何合理解釋?一點也沒有。

許多年後,有人把「三一萬能俠」製成模型,硬是給設計師想通了,真的維持了原著變身的可能性,造出了可以作出三種不同接合模式的幾部戰機,我猜這是原作者連做夢也沒有想到的。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恐怖吞噬

【本網誌內容可能令人情緒不安,請審慎考慮後再自行判斷是否繼續閱讀及觀看】




是鯰魚吧?曾在互聯網上看過有些奇大無比的鯰魚及其它魚類圖片,十分恐怖,但在現今科技發展的情況下,也很難斷定那些相片是否經過電腦加工。

這兩條短片,看來真實度很高,亦由於如此,更叫人驚心!

在第一條短片,主角吞下了幾乎和自己相同大小的一條魚,已經可怕;在第二條短片中,當牠的肚子尚載著一整條魚時,還可以再吞下一條差不多大小的?牠的肚子中難道真的有個黑洞不成?

真是辭窮了,只好再說一聲:十分恐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YfFMVc5u8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BRLLCK-guY

2015年12月14日 星期一

創意販賣場

「無線電視」的節目「網絡挑機」播完了,第二周的內容與第一周的相比,更接近我預期的效果,雖然整體結構仍然較為零散。

節目尾段,「網絡紅人」與電視台高層對話,之後我聽到一句帶著「Recruit」字眼的對白,有點詫異。看完這輯節目,我一直沒有感覺電視台有意吸引及招攬「網絡紅人」加入,電視台方面,應是借助外力測試不同點子的意思居多,高層認為不適用的點子便不考慮,即使有些創作方向,電視台覺得可以開拓,也會由自家班底製作。


網絡自由創作者,猶如售賣食品的流動攤販,可以叫好又叫座,甚至紅足幾十年,但能夠經營好一家流動攤檔是一回事,要把概念從街頭搬到店舖內,地方大了、環境好了,但固定成本高了、牌照要求多了、制肘多了,要經營得好又是一番學問。

個別網絡短片,可以有數以十萬的「讚」,但卻未必能令出鏡者在普羅社會上,得到知名度的提升,即是所謂「入屋」的程度不高。電影圈的大紅人,有時也會考慮拍攝電視節目,正是因為即使是電影這種主流媒體,在這一方面,也難以替代電視的效力。

2015年12月13日 星期日

說「讚」


Facebook 日漸流行,我懷疑慢慢地,人的價值觀都會被扭曲了,不是誇張。

早陣子寫的一篇網誌,說想買一本雜誌而買不到,把文章轉貼到 FB 上後,幾位朋友卻給了「讚」。猜想他們是把按「讚」當成「曾到此一遊」的表示吧,可是那到底是一件憾事啊。

所以有些朋友在 FB 留言寫些不幸事情時,會聲明大家不要按「讚」的。

另一個令人在意的情況是 FB 地盤主人生日之時,有朋友留言祝賀,地盤主人沒以文字或至少貼個表情公仔作回覆,而是按掣給了個「讚」。表示讚賞即覺得別人「做得對」吧?那全句意思,即告訴對方「你祝我生日快樂是做對了」?古怪之至。

新生代會否因此而養成一種價值觀,以為別人祝賀自己是應份的事?我想。

2015年12月12日 星期六

「電影小說畫報」

買進了兩本二手雜誌,第 79 期及第 84 期「電影小說畫報」,都是在 1976 年出版的。

購買原意,是見到他們的作家名單中包括了倪匡,除了想看看這書的編排如何,也想碰碰運氣,看是否有緣遇上倪老的一些零散作品。誰知這出版社精眼至極,書中所有文章,都沒註明出自何人手筆,只是在一開始的封面內頁,有個「本刊名作家簡介」,介紹了毛山雲亦舒杜寧何龍、倪匡、桑白曹原雷雨田雷蕾潘柳黛龍驤蕭金等人,如此一來,即使上述作家只是在一開始時替雜誌寫過三兩篇作品,之後全是由出版社中人所寫,即使落在今日的「商品說明條例」上,恐怕亦難有證據作出異議了。


根據手上這兩期「電影小說畫報」,它是半月刊,每月逢 5 號及 20 號出版,約 160 版內容,主要是如小說般的電影劇本 ( 即是所謂「文學劇本」? ),當中加插訪問或介紹明星藝人的專稿;每期又有個「猜劇照有獎遊戲」,謎底會在 3 期之後揭曉。

最特別是有幾頁「徵友版」,「陳大文:男,十八歲。愛好交友,交換郵票,看電影」之類個人簡介附帶郵遞地址,讀者有意可寫信直接聯絡當事人,之後成為筆友,甚至在通信一段時間後,相約會面。這種專欄,當年頗流行,現在看到,仿如隔世。

看版權頁,這書由香港出版,再發行至東南亞及歐美等地。現在,要收集的話,似乎便是在台灣的拍賣場能找到較多的期數了。

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替死者發聲


某首歌曲,由於歌詞勵志及動聽,彷彿被捧成一場運動的主題曲。歌曲面世後,命運已不握在創作者之手,變成十分被動,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已去世的創作者,因為歌曲被挑選了,所以也自然地被歸邊為活動的支持者,則難以接受。

然後,死者弟弟所做的一些事情,不為活動支持者所接受,便說死者泉下有知也會不高興。到底是誰來替死者發聲?

叫人黯然。

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半套書──「閱讀深情」

二手買進了半套書──徐振邦著的「閱讀深情──私藏書店風景」,「文星圖書」 2002 年 7 月初版,定價港幣' HK$88。

根據序言,作者先是在 1998 年初版了「香港書店巡禮」,次年再推出該書的修訂版。事隔數年,便出版了這套書,共分兩冊,一本叫「閱讀方向──測繪書店地圖」屬於指南式的導遊書,用地圖方式標示各區書店的所在地,兼有書店的詳細資料;另一本便是「閱讀深情──私藏書店風景」,是散文式的介紹文章。

四本書中我只擁有這本「閱讀深情」。作者很絕,丁是丁卯是卯,書店的詳細資料果然都盡放到「閱讀方向」中去,在「閱讀深情」之內,伴隨散文的雖也有相片,但是連所介紹的書店之地址都欠奉,更別說電話、傳真、電郵、網址、營業時間等資料了。好傢伙!


「閱讀深情」共收文章 50 篇,即是介紹了 50 家書店。在這十數年間,我路過所在位置,親眼確定當中已經關張的書店也有好幾家,其餘的到底還有幾多家已經不復存在了,真是不忍細數。

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以退為進?


老友聽說有本書被禁了,到處都買不到,於是便想方設法找到一本。讀完後,老友發現沒有什麼值得禁制的內容,便心中存疑:難道這是一種促銷新手段?

我覺得這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這手段,說是「新手段」也不正確,因為存在已久;但又算「新」,因為似乎這一代人士愈來愈多採用。競選的人,未參選已說被打壓;參加比賽的人,比賽前先疾呼將會備受針對;新書或文章,還未面世,已經有個「禁書」之名。各式各樣範疇都可看到例子,不一而足。

若果參加一個比賽,事先張揚必會受到打壓,會否反而令到評審避嫌而傾側向自己,增加勝出的機會?手法雖非磊落,但以「成敗論英雄」的話,又未必不是一個良策哩。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網絡 23 條」

人們俗稱的「網絡 23 條」,指香港政府修訂部分法例,對互聯網進行規管,並把現有法例引申覆蓋到網絡的計劃,名稱來自「基本法」中有關「國家安全法」的「23 條」。

對於這法例的修改,要我給意見,有點尷尬,因為杜絕借助互聯網這平台,惡意散播虛假資料,影響到社會的安寧,我們理應大力支持,但同時,我也是個「既得利益者」,起碼若要依足「網絡 23 條」的要求,很可能「龍之天地」這裡的插圖便要大幅減少了。


最難忘有一個例子,發生在我中學時期,看到日本漫畫家寺澤武一的名著「Cobra」中的一幕,畫面上描繪著主角哥布拉 ( 或譯作哥普拉 ) 的遭遇,卻沒有任何對白,讀者看到的文字,其實是某角色所唱的歌詞。在那一兩版內容上,赫然還寫明了那歌詞的版權持有者名稱,以及代表「版權所有」的符號!

我當時是極其意外的,心想:「要不要這麼大件事啊!」香港的連環圖漫畫,不時也會看到作者在文字之中,採用了現成的歌曲歌詞或詩句等,幾曾見過有任何述及原作者是誰的介紹?更別說會考慮聯絡版權持有者及付款借用版權了。

正正由於上述的個人經驗,就發生在日本這個創意工業王圖的作品中,所以當有人大聲疾呼「網絡 23 條」會完全扼殺香港的創作自由,我對此說是很有保留的。

2015年12月7日 星期一

頂讓


有門生意,似乎與地產代理行業有點相關,又似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就是作為中介人,介紹買家購入一家現成的公司或是現成的一盤生意業務。

間中會看看有關的廣告資料,看有否合乎客戶要求的業務,合適的話,客戶買入了一盤生意連相關牌照,又可同時接手了合用的舖位,可收事半成倍之效。

但若那盤生意質素低劣,為何買家要買入?若那盤生意十分優質,經營者又為何要放棄?所以一一細看廣告中舉出的理由,總是帶點「無奈」的,如健康問題、移民、另有更宏大發展等;當中也許有些是事實,但我想,更大比例只是虛構出來讓賣家好過點的「下台階」吧?

我一直都有這樣的懷疑。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累贅

香港天氣開始帶點涼意,外出工作時舒服了不少,本是好事,不過一整天的天氣又不是一致到尾,要在輕便衣服之外,帶同備用禦寒工具,便覺累贅。

轉涼同時下雨,是累贅上加累贅,尤其是當雨勢時大時小,不得不防備雨勢會太大而帶同了長傘,最後只是零星小雨,一把摺合傘已足夠應付有餘時,便會後悔,覺得長傘累贅。而且這種情況下,穿梭室內室外以及上落交通工具時,時有留下長傘忘記拿走之慮。


拖著一身身外物,終於回到家中,輕鬆下來,故事應該完結了?還未。

長傘本是長期放置在寫字樓作備用的,若不拿回去,下次再需要時怎辦?於是次日又要拖著一把長傘上班去,儘管那個早上天氣好得不得了。

停不了的累贅。

2015年12月5日 星期六

歌者與歌。瑕與無瑕


在 YouTube 上看了些舊時歌手的現場演唱片段,包括陳百強許冠傑等,想到若把場口換成今天的競唱比賽,也許他們也會在中途被對手擊敗了。但演繹雖非無暇,歌曲依然動聽及叫人感動。

很多時,是歌手,也是歌。

像一些終於聲名大噪,被張揚已經在電視台默默耕耘了十多廿多個年頭的演員,導致成名的通常是某個角色。在那角色之前當陪襯時,他們的演技已經很好;在那角色之後他們的演技也沒有衰退過。但掌聲只在那一刻出現,所以掌聲是給演繹者的,至少也有同樣比重是給角色本身的。

現今科技發達,資訊極度流通,電視劇集、電影、小說、漫畫、歌曲甚至政客言行等等,皆可以分解成極細小部分逐一檢閱,然後再挑出當中的瑕疵,然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趨向完美時卻逐漸欠缺靈氣。其實只要在所需要的環節之中造到效果,我們何嘗需要一個在任何時候任何範疇都無瑕的演員/歌手/小說家/漫畫家/政客?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新派飲食節目?

「無線電視」邀來一班「網絡紅人」拍攝節目。我是先看了「兄弟幫」的訪問,再看節目的;看了訪問後有點期待,看了節目後相當失望。

看的一集,挑戰的是電視台的飲食節目。我期待會看到一集完全跟從「網絡紅人」手法拍攝的正式飲食節目,看「網絡紅人」如何向大眾作出突破示範,原來根本不是那一回事,核心的試菜環節,作為兩分鐘節目還有些可觀性,20 分鐘都是如此質素的內容,實在支撐不住。

節目中以所謂「TVB Mode」( 無線電視模式 ) 模仿常見的「樣板開場白」,我以為之後會有一個「網絡紅人 Mode」作對比,怎料卻是欠奉的。這不正是對應了「肥媽」在節目中所講,「只會說不好,不會說怎可更好」的活生生例子?

要製作一個節目,專講食肆不好的地方,當然可以。但即使不必顧及廣告營業額,節目播出的頻率也要很高才成,即是例如拍條短片在網上播放,整個動作甚至可以在身處食肆期間已經完成了,而拍片放到電視上播放,如果那些食肆水準真的那麼低落,可能節目未拍起,店子都已關門了,那麼推出一個介紹全已不存在的食肆之節目,又有多大意義呢?


這個「網絡紅人」節目,沒有看全,不過也知道,可談的地方甚多,只是,興趣實在不大。

各「網絡紅人」的論點,可說都是意料之內,所以節目最多也只是能從「TVB 樣板模式」跳到「網絡樣板模式」而已,老舊之氣甚重。

2015年12月3日 星期四

理髮風雲


網友分享的材料中,有介紹以明火燃燒來理髮的,真是令人驚心。

在現實生活中,我未遇上過這個程度的「理髮高手」,但其中的一位,也不遜色太多,採用的工具,並不是常見的理髮師剪刀,而是一把單刀,過程中一手托著頭髮,另一隻手所持的刀,刀鋒順勢一削,便是一撮頭髮掉下,亦相當另類。

那時候還未養成到上海師傅店子理髮的習慣,第一次遇上剃刀,便是在該髮廊。那師傅用剃刀修刮眉毛及眼角附近位置的毛髮,我雖看不到那刀鋒,但真的感到有股森然之氣迫近,眼角肌肉不其然跳動起來。那師傅還要問:「很緊張麼?」真是的!

那家髮廊,開在「元朗戲院」後的一家閣樓處,我幫趁了一段時間,忽然店子便結業了,以後便再沒有遇上過那位理髮師傅。

2015年12月2日 星期三

「小李飛刀」與土地政策

本身在地產代理行業工作,又是一直住在新界的原居民,目睹過不少與法例及政策抵觸的個案。很多做法,廣泛地沿用多年,成了根深柢固的習慣,當中又涉及不同層面的既得利益者,政府要想一下了推翻重來,阻力極大。但是否因此便不能改變到呢?只怕未必。

近月一宗涉及「買賣丁權」的案件,便導致有關活動一下子慢了下來。

政府依照法律程序,起訴個別人士,旁人難以大肆攻擊;政府當然不能一下子起訴全部涉嫌犯事者,不過因為大家都不想成為被起訴的「個別人士」之一,便產生了「殺雞警猴」的作用。


因而聯想起古龍名著武俠小說「多情劍客無情劍」中,李尋歡要離開「少林寺」,手上飛刀雖號稱「例不虛發」,但刀只一把,阻得了全寺上下多少人?但硬是被他闖關成功了,因為即使知道小李探花只能殺傷一人,誰也不想那一個便是自己。

若要探討人性,當中有大道理在。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環迴立體YouTube片

愈來愈多人藉著上傳短片到 YouTube 贏取到名聲及金錢收益。不少 Vlogger / YouTuber 可能初時只是玩票性質,後來投放的時間愈來愈多,漸漸更成為全職。

原來最新科技支援上載 360 度視訊,即是在播放短片時,觀看者以滑鼠拖拉,可以像 Google Map 那樣,轉移畫面的視角,甚至團團轉 360 度循環也可以,分享的資料便可以更全面、更立體了。

以下是一個例子,大家可以試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RPurvYriHI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金蛇郎君」夏雪宜


在一篇談林家棟的文章中,講到他當主角的電視劇「碧血劍」,作者認為當時林家棟的風頭不及演「金蛇郎君」夏雪宜江華。在那之前十多年,由黃日華飾演主角袁承志的那版本中,苗僑偉貼上鬍子演出的「金蛇郎君」,吸引力比諸黃日華更健,情況何嘗不是如此?

其實即使在金庸的原著小說中,「碧血劍」的袁承志身為第一男主角,魅力也是遠不及「金蛇郎君」夏雪宜。

最妙的卻是,其實夏雪宜和鼎鼎大名的獨孤求敗一樣,在所有的小說之中,都是沒有正式登場的,關於他的一切,包括身平及言行,都是經由其他人口中轉述構成。

金庸在這樣的情況下,仍能寫出一個魅力非凡的角色,在說故事的手法方面,當然成功;但令到一位配角的鋒芒遠遠蓋過了男一號,又是否算是失著呢?

妙哉夏雪宜。

2015年11月29日 星期日

超轉折的泰國廣告


新加坡新晉著名電影人夏友慶君以「超轉折」來形容這條廣告,的確如是。

近年韓風處處吹襲,波及多個創作範疇,但在網上看到及經由網友所推介的精彩廣告,則許多都是來自泰國,不知當中存在什麼玄機?

綜合多條看過的廣告短片,都拍得很具真實感,演員看起來不像是在演戲,而是真人記錄片似的;不論目的是想營造出感人、驚嚇或爆笑的感覺,往往都能成功,觀眾都知道那是精心計算出來的效果,但斧鑿痕跡極少,自然而流暢。

那些廣告片,最利害的是即使觀眾半句泰語也不懂,即使不輔以翻譯字幕,都能掌握到故事在講些什麼,而這正是天下所有創作人應該具備的能力,不論所創作的,是廣告、電影、音樂還是漫畫。

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大字足本

一位文壇前輩介紹我看本英文小說,是「Large Print」的,即是「大字」版本。果然字體大了,對於我們這些有點兒老花眼的人甚有幫助,閱讀之時相當舒服。

中國的小說也有標榜以「大字」印製的,而「大字」又常跟「足本」像連體嬰似的,許多時看到的中國古典文學書籍,封面上都有「大字足本」四個字。


小說可以有很多「不足本」的原因,不過通常是因內容敏感,受到官方的禁制,又或是出版者自己的「自我審查」。

今時今日在互聯網上,如何過份的文字都照登無儀,我小時候看報紙的文章,作者介紹中國幾大禁書時,引文中不時還是會出現「不足本」的情況。作者如何處理呢?有的把敏感文字以空白方框代替,每個字一方格,於是通篇文章看來,可能方格比文字更多;有的乾脆把全部有關文字都抽走,代之以「下刪 XX 字」的字眼並註明字數。

這種「下刪 XX 字」的做法,基本上沒再發生了,但又不時見有人半開玩笑般在文章中使用,算是懷舊的一種吧。

2015年11月20日 星期五

作家談寫作

「iMoney」雜誌訪問倪匡,以「以文致富」為題,談寫作。

從前傳播媒體主要是印刷物,出版頻率低,又有篇幅限制,報章雜誌上的專欄的確很專,各有主題,鮮可看到作家分享他們的寫作生活和心得,不像現在電子媒體容許每秒更新,字數亦不限。所以那時候作家的身分,是神秘且遙不可及的。


那些年,較多在文章中談到寫作的,是亦舒

很愛讀亦舒關於寫作的文章,曾忽發奇想:「如果把所有這些文章集合起來,按題材排好次序,再一次過閱讀,那感覺一定會十分美好。」便坐言起行,把亦舒的散文集逐頁翻查,並在有關的文章處貼上字條作記錄。待這工作完成後,看到輕晃著的紙條數量甚多,也有點意外。

之後,便暫時沒有之後了。

按照構想,之後便應是把那些文章打進電腦去,如此浩瀚工程,單是想想,便應明白我為何卻步。

近年出版社喜歡把名作家的文章按主題重出單行本,但我覺得他們出版的一定不及我們自家製作稱心,所以有關計劃,應是有重新啟動一天的。只是不知在何時。

2015年11月19日 星期四

空置校舍


新聞報導全香港現有 200 多間空置校舍,當中有約四成半未有善用。又說其中有校舍空置了超過 30 年。我在想:那是否就是我的幼稚園母校?

我就讀的「蔚潔幼稚園」早已關門,但校舍一直仍在。我之前在 Yahoo Blog 時的「龍之天地」也寫過了一篇「重遊幼稚園」。

如今經傳媒一提,會否加快政府處理有關事宜,我的母校終於還是會消失得完全沒蹤影了?

2015年11月18日 星期三

巧合之趣味


當然不是刻意的安排,我使用 Facebook 的技術,絕對沒有如此高超。

正因為巧合,所以有趣。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雞蛋分離機

個人的工作經驗,多涉及實務過程,所以思維上都傾向於 Operational,在管理層眼中,每當有新念頭推出,常會被潑冷水,因我會即時點出一些可以想出的問題,應會相當沒趣吧。

看了以下一段短片,利用機器把雞蛋的蛋黃及蛋白分離,我便想到兩件事:

( 1 )  事先的準備功夫是否可以更加縮短?

( 2 ) 萬一雞蛋中有一隻是壞了的,豈不是立即污染、浪費了所有其它的蛋?

算是職業病!


2015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尋獲「迷失之歌」

許多年前,寫過一篇名為「郭晉安迷失之歌」的網誌,近日幸得鄭子誠的電台節目「音樂情人」重溫 20 多年前的歌曲排行榜,終於尋獲那首「郭晉安的歌」了。

要在「郭晉安的歌」幾個字前後加上引號,因為,最後,終於,發現,原來,那首歌的演唱者並非郭晉安,而是羅嘉良。歌名是「患難見真情」,收錄在 1988 年同名的專輯之中。


雖然主唱者我記錯了,但又不算全錯,首先,歌曲背後的故事沒有搞錯,寫的就是郭、羅二人間既是好友又有競爭的微妙關係;而且當年這歌的 MV 據聞還是邀請了郭晉安參與的。

找不到可以加插到 Blogspot 來的視訊,大家可以利用下面的連結到別處去,聽聽別人分享的版本。質素不那麼好,起碼聽得清楚。


歌名:患難見真情
歌手:羅嘉良
作曲:林敏怡
填詞:盧國沾
編曲:林敏怡

從無言到漸能言我不斷問 問誰是我最念掛的人
 但共你同時同學緊抱志向 我似共你還有著競爭
 到與你互有苦悶時 雖則勉勵但也知道係要等
 你我各為前途曾一般的哀痛 每每又互稱不要緊
 念到過去了那些悲喜的時日 便記起聲聲你祝福的真誠
 念到能同時同在現實中齊踏個腳印
 雖只有寸進亦已感很興奮

重唱※※

 或會再遠去共你彼此不同路
 但我數得出你一身的傷痕
 為了你與我同在患難中留下了烙印
 一生到永遠願永可是良朋


2015年11月15日 星期日

替天行道


巴黎發生連串恐怖襲擊,連部份我們一向認為言行激進的組織,都對有關行為表示反對。

與女友看電視的新聞報導時,也有約略談論過幾句,我當時的回答是:

「連香港市民如此斯文,本著『替天行道』、『為民請命』的信念也可以接受暴力行為,在一個容易持有鎗械、慣見死亡的國家,同樣本著『替天行道』、『為民請命』信念的人認為殺人是必要的,絕不奇怪。」

就是如此。

2015年11月14日 星期六

亂唱「小太陽」

有好些舊歌,從小聽到大,有時也會呢喃幾句,但直至許多年後,有機會看到歌詞時,才知道原來一直唱錯了。有時是把同旋律的不同段落歌詞混亂了,有時是唱了近似的發音,但原來不是那幾個字,意思也不是本來以為的那回事。

有一首兒歌叫「小太陽」,歌詞如下:

太陽像大紅花, 在那東方天邊掛, 圓圓面兒害羞像紅霞, 只是笑不說話。
太陽像個大南瓜, 在那高高天空掛, 照得滿山歡樂融融, 草兒發嫩芽。
大嘴巴,笑哈哈, 落了也要往上爬, 敬它,愛它, 我把心願交給它。
太陽倦了便回家, 夜裡休息少驚怕, 明晨月兒落旭日重來, 依舊往上爬。

是「像朵大紅花」、「像那大紅花」還是只是「像大紅花」呢?「面兒」還是「臉兒」?「心願」還是「心兒」?在網上可以找到許多不同的版本。

那句「夜裡休息少驚怕」我一直搞錯了是「夜裡有些少驚怕」,意思正好相反了哩!


2015年11月13日 星期五

王道不王道


恒生指數下跌幾天,之後一天回升了數百點,但再之後的一個交易日早上,又下挫數百點。

股票本來是種媒介,讓外人可以以近似「團購」方式投資於一家公司之上,期望從公司的發展中獲取利益。一家公司的運作和實力,在正常情況下,怎會有如此大的波動?

究其原因,因為股價並不直接與公司的實力掛勾,而是與「所有股票持有人」的「綜合期望值」掛勾,人心所思所想,絕對可以十分主動、不理性,公司明明賺大錢,若股票持有人覺得賺不夠而不滿足,要把股票拋售,股價便會下跌;人心也絕對可以十分飄忽,今天讚你做得好,明天罵你做得差,一口沙糖一口大便,股價便也可能因此而出現巨大波動。

股票市場,以這種一時一樣的「期望值」作決定輸贏的基礎,可以無視有關公司仝人所作出過的努力,作為投資的選項,其實並不那麼王道。

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拉尺玄機

網上有很多經驗分享的文章和短片,當中不少是關於生活小貼士的,像如何快速摺好衣服、如何自製應急蠟燭之類。有些可能是我們也經想到過的,有些則令人眼前一亮、恍然大悟。

像今天要分享的短片般,告訴大家關於一樣日常用品在設計上的玄機,但全部都是我從沒留意過,而且要猜也不會猜得出來的地方,也真罕見。

拉尺的頂端設計,為何會有一個小孔?為何金屬片邊緣會呈鋸齒狀?首一吋尺身的長度並不足一吋?外殼上原來標示著殼身邊長若干?這數字又有何用?


世界上萬萬千千的商品,即使是被公認為最沒用的東西,也常暗藏著設計師心思所在,只是藏得太暗,世人不能察覺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oCWUJt10w

2015年11月11日 星期三

2015年年休

把落實時間盡量押到最後,以避免需要改動假期而又不能調動的尷尬,今天終於敲定了,本年度的外遊在 11 月底,所以「龍之天地」將會在 2015 年 11 月 22 日至 28 日休息一周。


這次會到我完全陌生的地方,可能是全天候新加坡之旅,但亦不排除當中會加插到馬來西亞繞個圈。一切未定。

早陣子好像所有朋友都到了韓國;之後在 Facebook 上又處處看到日本的旅遊相片。近日一個電視台的旅遊節目,好像又勾起些朋友到台灣去遊玩的興趣。我多年來倒像是一直在扒逆水,總是與潮流相左似的。

2015年11月10日 星期二

議員錯字

一位議員,多次因發言時讀音不清及把成語中的文字弄錯次序,而被取笑。他的情況,常令我想起一位舊同事,不時會用到「白紙黑字」和「泥牛入海」兩個成語,而又一直錯讀成「黑紙白字」、「泥入牛海」,我既然明白那同事的意思,便沒去加以糾正。


那位議員近日的笑點,是競選的宣傳品上,英文名稱的串法搞錯了。妙的是很多人都把它歸類為該議員「寫錯自己名字」。莫非大家知道那些宣傳品上文字,都是全手寫的,而且還都是那位議員親筆所寫?否則一般理解,製作者應另有其人,而事主所犯的錯誤,應是「校對不仔細」吧?

忽然看到,記上一筆。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備份劫

購物後,不小心把平板電腦遺留了在商舖,因沒有店子的電話號碼,所以匆匆折返,幸好終於物歸原主。以為運氣奇佳,誰知後來使用之中,因為不小心錯撥了電話,連忙關機阻截,這動作之後,電腦便出現了古怪現象,最後機中資料還是有所損失了,真是「是禍躱不過」。


當時系統重開又重開,就只是停留在啟動的階段,拼命循環,我努力解救不果,沒有它法,只好長按住開關掣,把它強行熄滅了。之後開啟 Whatsapp,系統卻提出詢問,叫用家決定是否重灌回之前自動備份了的資訊。

那最後的備份時間,是大約 24 小時之前;選擇只有一次,放棄之後便不能再把資訊重灌了。這怎算「選擇」?只好就範!於是整整一天的 Whatsapp 資訊便消失了。

不幸中之大幸,其一,是系統有作自動備份;其二,是事情正好發生在活動較少的星期天。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浦澤直樹的漫勉」──淺野一二O篇

在「浦澤直樹的漫勉」這個節目之中,日本漫畫大師浦澤直樹每集拜訪一位漫畫家,拍攝該漫畫家工作時的情況,並一起閒聊作畫技巧及分享創作的心得,十分好看。

在 YouTube 可以找到這節目的不同集數,在此也不一一列出了。

舉例的這一集,嘉賓是淺野一二O ( 最後的不是數字「0」而是英文字母「O」 ),節目中可以看到浦澤勾黑稿的畫面,可以看到浦澤落電彩的畫面,也可以看到淺野如何把相片和畫作結合起來,及如何活用電腦營造出令人咋舌的大畫面,節目內容豐富又精彩。


日本漫畫運用很多電腦軟件作輔助,會否損及作品的藝術性呢?雖然許多從前要一筆一劃全人手勾繪出來的地方,現在都可以借助電腦一蹴而就,但哪裡應該套用哪種電腦效果,以及應如何運用,每一個選擇都可以影響到成品的效果,懂得如何選擇怎會不是藝術的所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9QNVbCVhNE

2015年11月7日 星期六

免費雜誌的派發

替老友找本免費派發的雜誌,頗經過些波折,都接近要放棄了,才僥倖完成任務。

出版單位已經算有辦法,港九新界大大小小都有約半百個地點可以索取,不過我在有限的時間內,不繞那麼多路而可以前往的派發點,有些雖然榜上有名,但應該已經結業了;有些還未開門營業;有些已經派完;有些只有上一期的,沒有新的一期。

──我也是雜誌到手後,看回版權頁,我才知道兩本分別是「今期」和「上期」之分別,否則我會以為是出版社特地推出「譚詠麟版」和「梅艷芳版」兩種哩。


市場營銷 (Marketing) 的「四個 P」,「Place」指顧客能拿到、用到商品的渠道。小眾書本,索性以電子書方式出版,便下載、分享、收藏都易,一旦決定走回實體書的舊路,如何發行,極考功夫。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加工肉致癌?


關於加工肉如火腿、煙肉等被列作一級致癌物的事,至今仍有網友在 Facebook 上寫及。

由於加工肉與人類生活已經緊密結合多年了,成了「必需品」般,而非像香煙等可被視作可有可無的「奢侈品」,所以爭議較大。但現在討論的,還只是一般會從市場買回來的已製成品,若不從外購入,由於人類始終要面對「把食物保存留作後用」的需要,買不到也會自行加工,這樣一來,也許部份「致癌元素」也是避免不到的。

有人找出一個過百歲的人瑞,說是一直每天進食煙肉云云,算是反諷,但長期吸煙的人瑞不也存在?幾乎所有事情,也有「例外」,就連腦袋中了子彈的人,也有死不去的特別例子,只是我們永遠無法證明,到底所舉的例子是有廣泛代表性,還是只是「特別中的特別」而已。

2015年11月5日 星期四

休息於哪天

算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一些店舖因事要休息,在門外張貼告示,卻沒有註明到底休息的是哪天。


尤其是當在深夜時份或是在清晨時間,看到這樣的通告,便不能肯定到底商舖已經休息了一天,即將如常營業,抑或是在剛剛的一天營業完畢後才張貼起來,告訴大家即將休息一天。

就只是寫明一個清楚日期而已,真那麼困難麼?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斤兩文化

公司附近有一家回收公司,近日在門前放了幾箱書籍。當然,一看便知道,是被當成「廢紙」一類,斷斤論兩收購回來的,回收公司又知道只要把當中三幾本賣出去,便取回成本有餘了,所以也不急於把它們變成紙漿。

通常時間許可,我都會去翻一翻這種「廢紙」的。這次,談醫學、玄學、易學等內容為主,不對興趣,所以主要只揀了些與文學有關的,其餘的,只好留待有緣者了。


活躍周圍一帶的清潔阿姐說原物主是個退休醫師,東西是醫師的太太售出的。醫師是知情還是不知情?是願意還是不願意?很多時候,像這種情況,我都不忍細想。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幸福不漸凍」

曾幾何時,在網上世界,到處都看到有人在向自己淋冰水,之後再指名向別人「挑戰」。然後,好像忽然便沒有「然後」了。

這段「坦白講」的動畫版,用的應是閩南話,不過輔以字幕,香港的朋友也可以看得明。不知這短片,會否勾起曾經趕潮流的朋友些許回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5ywD9PV2Lg

2015年11月2日 星期一

潮流填色冊


不論在書店還是在報攤,都看到擺放著時興的填色冊。名稱不一,圖案則大同小異,總之一眼看去,就是覺得眼花瞭亂,需要填上顏色的地方,面積小而密,真要仔細地填好好地填,真不知要花上多少時間才可完成。

大概這些填色冊的出版商會說:「就是要他們填得慢,讓他們減減壓啊。」

我帶點「陰謀論」的去想:隨便找些相片,再找個適用的電腦軟件,應該不到幾分鐘便能把相片改成單線白描的圖畫吧?然後內頁以黑白印製,再訂個能反映高檔品味的價格......

賺起錢來,似乎很容易哩。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武林秘笈。虎鶴雙形

幾年參加「Gameone」的公司春茗,都獲派與黃獎兄同席,不過記憶所及,從未與他談話過,倒是在 Facebook 上,常看到他分享的文藝訊息及書法大作。

今天見黃獎兄寫了「虎鶴雙形拳」一書,發覺我也可以寫幾句,便向他借相片一用。謹此向黃獎兄致謝。


這本拳譜我也買過,而且很可能也還在家中,不過要找出來便有點兒難度了;此外應該也有本「鐵線拳」,同樣是約 A5 大小的薄冊,右字左圖,全套示範的。

當年買入,很可能是因為那段時期的「小流氓」漫畫中,石鐵一角經常使用「虎鶴雙形拳」,而且每次出招,黃玉郎先生又會在旁邊寫上招式名稱和是第幾式,好像十分有系統似的,十分吸引,便把有關的書買回來,所以嚴格來說,這篇網誌歸入「漫畫周邊」一欄亦可。

書中對於每一招式的使用,描述十分詳細,想武俠小說中常有偷學別派武功的橋段,從旁偷看模仿,也未必可以達到跟這書學習的幫助吧。


小時看這書,常會把書頁快速翻揭,做成動畫的效果,猜想其他人有同樣經驗的,應也不少,哈哈!

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13。67」在香江

在香港的書店,結結實實地看到兩本陳浩基的推理小說「13。67」在架子上,真是驚喜!我手上所有陳君的小說,都是從台灣郵購回來的。


不過只看到有「13。67」,沒看到陳君的其它作品,包括更近期的「S.T.E.P.」。

是因為「13。67」是獲獎小說?是因為它不是袋裝書,看來較夠份量?抑或書店的採購大員特別認同「13。67」一書的質素?真是天曉得了。

無論如何,終於可以在香港的書店中,找到這位努力多年的本土小說作家的作品,總是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