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8日 星期六

野心家

昨天寫及「畫壇在等何人」的問題,那期待中的天才,只是可以在現在接近死胡同中找出一條活路的人,但大家常預期可以令某個行業重回昔日光輝的,這樣並不足夠。───遠不足夠。那便需要一個具野心的人。

求活路、求生存,只是逗留在某個行業中的最起碼條件,但是過去的各個龍頭行業之所以有當時的規模,是因為有人要把自己做好,而且不止在現存環境中做到最好,而是會結合所有在行業內的資源,務求把行業的市場做大;他們知道把整個市場的餅擴大之後,即使會在更多人與自己分享,自己所得還是會比過去多。

在香港當代畫壇歷史中,突破出路的是許冠文,作品雜多的有上官玉郎丁小香等,別樹一幟的有東方庸上官小寶等,造就市場一片熱鬧,但若沒有極具野心的黃玉郎,就算前述的其他畫家再多,香港畫壇恐怕也不會達到現在曾經出現過的壯況。

那野心家何在?現在大家期待先來的,是突破者。若兩者同是一人,那便實在是太理想了,不過世事往往不會如此如意。至少,希望可以先有人把畫壇帶回一點生氣吧。

2020年4月17日 星期五

畫壇在等何人?

香港的連環圖行業,靜悄得接近消失。也不是沒有個別人士的活動和出品,但要重回上世紀後期的光輝,似乎甚難。

大家或多或少都在等待某人的出現,讓香港畫壇輝煌重現,但到底要等的是何人呢?我們不妨先回看,昔日的大型轉捩點,到底是何許人推動的。

曾協力製作「港漫回憶錄」各書,多位受訪嘉賓都認同,許冠文的「財叔」是一個爆發點。當年由於海外市場禁運,而海外市場的銷路一向都是比本土更高的,許多漫畫家頓時生計不保,最後許冠文的重大改革了漫畫書的出版模式,由一版一兩張圖改成一版五六張圖,薄利多銷,主打本地市場,最後讀者受落,而受到其他畫家的跟進。

像車輪的發明那樣,要構想出一樣東西的概念,可能要千百年,到概念出現了,要跟風製作的話,便容易許多許多!

「小流氓」和「李小龍」的成功,令到不少畫家跟隨相同的風格出書;「中華英雄」之後,同樣情況也出現了。任何行業都是跟隨著比創新者多的,能否有一時蓬勃,很視乎創新之物是否容易模仿。幾十年前的殭屍電影、江湖片、賭片,近年的盜墓小說、「無間道」式橋段、穿越故事等等,都是容易跟進之模式,抄襲起來,一番熱鬧,大家又視作輝煌了。

現在香港的畫壇,畫家不像昔日前輩,一心把作品完成後,努力推銷出去,而是一開始便想到行銷困難,而索性不製作了,沒有作品,當然也不會形成得到一個市場。

面對新環境、新困難,創作人能想出一種新的模式,讓自己生存下來,營運得到,從而獲利,已是功德無量,不必先心懷救世的願望,因為只要某人有了個成功例子,便自然會大量的人跟進了,不愁市場不出現。

2020年4月16日 星期四

半底雞蛋仔

街頭小食「雞蛋仔」,不知何時何人的命名;它的名稱結構,是廣府話的格局,但是現在流傳到中國北方及其它地區,仍然保留原本的名字,已成了香港平民食物中的一樣代表。

舊時見的是用炭燒明火的出品,現代當然是十居其九都是電爐所製;所不同的,是一種帶著火氣的風味。好吃的雞蛋仔標準,我則覺得是一直沒變的,成品進食時應以外脆內糯為佳,要達到內饀軟糯的效果,則不能吝嗇落料,否則只剩外殼而內裡中空的,便是失敗之作;材料充足,吃起來才會有蛋香。───好吃的標準大致不變,而不容易找到好吃的雞蛋仔,這個情況,也是一直大致不變。

我們的進食口味要求,其實很視乎幼年時所得之經驗;有些東西,東西南北各方各地,口味並無一致的,是否能令人認同為「傳統」、「標準」、「正宗」,往往也是因為所吃到的,跟童年所吃的味道相吻合而已。

既然是基於經驗,那便人人不同,例如同是在一區中長大,同是進食相同的東西,只要是購自不同舖頭或攤位的,養成的標準便未必一樣。一底雞蛋仔,有多少粒?30 粒,左右兩半,各有三行,分別有四粒、五粒、六粒,共 15 粒,兩半合共便是 30 粒了。我童年之時,間中會購買半式雞蛋仔,逐料節省著來吃,這只買半底的經驗,就算是同區長大的老同學,也都沒有。

2020年4月15日 星期三

取消的巡遊

是日農曆三月廿三,天后誕。元朗每年一度的大型巡遊,今年取消了。

香港有不少大型傳統慶祝活動,據聞當年也是因為城中出現疫情而發起的,之後疫情果然減退,活動便一直留存下來。如今香港再受疫情影響,那些因疫情而產生的活動,卻又因而取消了,當中的因因果果,真是耐人尋味。

上網時在關於元朗區的一個 Facebook 專頁上,看到有人群聚集在教育路兩旁的影片,並見有金龍舞動,而影片之上角又有「LIVE」字樣,驚詫今年原來仍有巡遊?後來發現,原來是重播去年的舊聞,只不過當日加在影片上「直播」的訊息未遮蓋刪除,又沒後加任何文字說明,所以驟眼看到,便誤會了。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黃玉郎的「鐵金剛」

黃玉郎先生的作品,先自己親筆編繪一兩期,之後沒有時間,把工作讓給其他畫家接續,這種情況,絕不罕見。其中的一套叫做「鐵金剛」,是比較早期橫版書度時期的出版物。

這套書的早期封面,在同公司的其它漫畫書內出過廣告,所以不算陌生;愈向後期的,愈為鮮見。我一直的印象這是套動作漫畫,雖然知道題材上有寫及「死光錶」一物,也以為是作者借題發揮寫成打書而已,後來才知道,原來創作者在當中有不少取材自倪匡先生筆下「女黑俠木蘭花」內容的,那時已經遲了,二手書已是天價。

由倪老作品改編的漫畫,也有一定的收藏,主要都是昔日一手買入自己閱讀的,之後價格飆升了的二手書,已經不大買得起。這套「鐵金剛」,我一本都沒有。

2020年4月13日 星期一

解謎之書

剛看完了浦澤直樹的「畫啊畫啊無止盡」。這是本解謎的書!

所謂的謎,有些是久存心中的,有的則在閱讀這書之前,並不存在,是作者創作之時暗藏中心的一些點子。

謎也有大小,例如為何某個角色會叫做某名字,是些小趣味;一部作品為何是現在呈現讀者眼前的樣子,便是比較重大的決定。我在「龍之天地」這裡寫過「Billy Bat」一書,數年前的感想,這漫畫是小品格局,而且奇怪於在很多次單行本的結尾,都像是大結局的樣子,原來這作品本來就是多個完全獨立的小故事,是後來想到可以用一個意念把小故事串連起來,成為長篇作品的,於是才具有那樣的味道。

書中用台灣譯名稱作「YAWARA! 以柔克剛」的一部作品,香港的名稱應是叫做「柔之道」,據作者的說法,本來是套惡搞的漫畫,但大家不但認真看待故事中的惡搞情節,而且把它看待作「王道」漫畫,令他意外。

我想到在香港類似的例子是周星馳的電影「賭聖」。明顯地,「賭聖」是「賭神」的惡搞版本,但甚少聽到有人循這個方向評論「賭聖」,而是把兩部電影看成是同一橋段的兩個截然不同方向發揮,視「賭聖」作完全原創的一部笑片,跟「賭神」分庭抗禮,而且「賭神」的衍生。

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碧血洗銀槍」電視版

「碧血洗銀槍」是我列出過喜歡閱讀的「古龍五大作品」之一。這劇曾由「無線電視」拍成劇集,由陶大宇主演,不少鏡頭畫面,事隔多年,依然甚有印象。根據網上資料,該劇原來是在 1984 年首播的,都已經上了中學的年紀,難怪記憶比較清楚。

但「比較清楚」並不等於「無誤」,只是得個大概,例如陳復生的角色,我一直以為在馬如龍易容的階段,她是扮成醜女伴隨左右的,但近日利用電視匣子正式重看該劇,原來根本沒有這麼一環,我可能是混淆了其它的電視劇集內容,把某個版本「倚天屠龍記」中醜版小昭的樣子,或陳復生在「天龍八部」中演阿紫時的某些場口,當成了「碧血洗銀槍」的片段。

陳復生演的大婉,那個「婉」字我一向只讀成「丸」,但在原著中,應該是根據北方話的發音,有把「小婉/大婉」跟「小碗/大碗」混讀的一幕,刪走不到,所以在劇中發音,也把「大婉」叫成「大碗」,這一點,絕對沒有記錯記漏,因為現在聽起來,還是不慣。

改編古龍的作品成影視劇集,很多時都大改特改,令人都不明白購買版權來幹什麼,相比而言,這五集完的電視劇,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故事結構,又保留了相當的「古龍味道」,相當難得。至於劇中那些所謂易容效果,以及當時藝員的演繹技巧,大家便要多多包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