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3日 星期六

證明文件

整理家中雜物,到個人的各種證明文件時,才發現某些文件的正本並不在一直以為的位置。經過找尋後,有些還要向相關的政府部門申領補發副本。

事實是多年在社會中活動,很多文件原來是長年都不必用到的;例如昔日在學校中考取的成績,往往只在進入社會初幾年才有機會使用,之後求職、轉職,在過去工作過的公司中的記錄和貢獻,更為重要,過去極之看重、視之為人生最大瑕疵的公開考試失敗,完全不重要,甚至過自己也忘記了有那麼的一回事發生過。

所幸在香港,許多政府部門簽發的許多種文件,都可在電腦中查到記錄,並申請補發,頂多也只是多花些時間及精神而已。

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秋意到

終於,這幾天,開始覺得香港出現一些秋意,溫度下降了,若遇到個別位置,風力較大的,更有點兒寒冷之感。

這些晚上睡覺時,冷氣是不必動用了;若是空氣流通上沒有問題,甚至風扇都不用開。

聽起來好像誇張了些,不過到了這些時候,我隨身物品中會夾雜著一條薄薄的頸巾,以及不那麼厚的露指毛冷手套。若是遇上過公共交通工具上那些「凍人」的空氣調節,像我一樣試過瑟縮著捱足全程冷氣寒意的朋友,大概也會認同我的「有備無患」。

總的來說,我還是害怕面對寒冷,多於面對炎熱的。

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零食漫談

「消費者委員會」就市面上一批餅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有相當數量的對象含有對健康有害的物質。

許多我們日常在街上可以買到的飲料,都包含不少不健康的成分,例如糖分過高之類,對於世界各地的市民來說,都不再是新聞了,現在連餅乾這種幾乎是最普及的零食類也逃不了。

常聽到有人簡單分類,說「健康的零食不美味,美味的零食不健康」,看來的確如此。如果據那些健康專家的指引,我們要吃得健康,可挑選的「零食」種類也有不少的,只不過它們看起來常常是像正餐多於像零食的。

猶記得多年前一班舊同學聚會,在活動之間大家前往一家西餐廳,打算「喝點東西」,結果某同學點的「飲品」卻是「雞忌廉湯」!對,我們也可以把熱湯歸作飲品一類的,只不過我們一向都不會這樣做就是了。

2021年10月20日 星期三

電視作品日期

利用小匣子重溫昔日的電視節目,看到久已沒在螢光幕上看見───甚至是久已遺忘了的一些藝人,都常會想:這是多少年前的作品?

要知道這個答案說難不難,說易卻又未必容易,因為即使是透過機頂匣觀看舊劇,作品的結尾定會出現電視台的台徽,而且亦會標明作品的首播日期,只是不知基於美學觀感還是什麼行內特定規則,那些年份,都是以羅馬數字來表達的,例如今年 2021 年的作品,那位置便會標著「MMXXI」。

對羅馬數字有認識的朋友大概都會同意,若把那些年份以阿拉伯數字表達,看得明的人定會更多,而且兩種格式都懂得看的人,要看到資料後直觀已經明白是哪個數字,還是採用阿拉伯數字的選擇較佳。

近年的影視作品中,在結尾那個類似書本中「版權頁」的版面上,曾見過用阿拉伯數字標明年份的,但比較起來,仍是極少數。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香港鐵路

香港的鐵路網絡,漸漸合一:本來由不同公司經營的,合併成一間公司;本來互不相通的鐵路,有了交接點,而令到分散的網絡結合成了一個整體。

把人流集中到一種交通工具上,在資源運用上自然更具效益,但也不是毫無缺點的;就算不論「選擇減少」這種比較哲學的議題,長途客和短途客都採用同一鐵路,在中途站的乘客要想上車勢必困難,倒不如作出一些分流。

多年來元朗及屯門區內的交通,主要依靠輕便鐵路,在該工具出現後,兩區間的巴士路線便基本上消失了,不過幸好還有些長途的巴士會同時經過這兩地區,可以用作區內往來;再加上西鐵的發展,現在幾種交通工具配合下分攤了龐大的客流量,才總算是應付到市民的需要。

反而近年來巴士公司則在原有的路線上進一步分流,例如往來元朗及港島的 968 線,便增加了一條相對應但收費較高、中途站較少的選擇,市民可因應自己需要而從中挑選,個人以為,概念頗佳。鐵路公司可以參考一下。

2021年10月18日 星期一

電子轉賬

本人用的是「匯豐銀行」戶口服務,所以之前網上購物交易,若對方同是使用「匯豐」或「恒生」之戶口,轉賬便較方便;若是「中國銀行」、「渣打」等其它派系,便要多花不少精神及時間處理了。這兩年,採用了「 Payme 」的服務,幫助很大。

但另有一種接近「電子錢包」方式,叫「轉數快」( FPS ),又和 Payme 是不同物事。「轉數快」久聞大名,但尚未開始採用;試過去了解,也沒成功。有朋友說,利用我現有的 Payme 程式,也可以過數到別人提供的 FPS 戶口的,我也是一樣試過了解,但同是尚未成功。

這幾年利用電子方式付款愈來愈多,口袋中的現鈔主要是在報攤中購物時使用,但即使如此,面值低於一元的硬幣,放在零錢包中經年,一次使用機會都未遇過哩。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聽歌學圍頭話」

「聽歌學圍頭話」是「無線電視」劇集「智能愛人」中的一個場口,由李佳芯飾演的阿寶哼唱了一首兒歌童謠。

過去的影視劇集中,刻意加入圍頭話元素者,效果都太過刻意而不理想,之前的周潤發黃秋生,之後的王浩信,這次的李佳芯、陸永,努力表現,最多也只能說是「勉強可以接受」程度,欠缺神韻。

不過「智能愛人」中這首圍頭話歌,對我意義卻不同,因為我之前也聽過,亦懂得哼唱。雖然內容用字不同,但我相信只是同一首歌的變奏。這歌是許多年前,我家鄰居中的一個「阿伯」 ( 老婆婆 ) 幫手湊我───或我們───時哼唱過,用以哄小朋友睡覺,我把它背誦了,記憶至今。一直我都以為若我不把它記錄下來,便不會有其他人懂得的,只是文字可記,曲韻難傳,所謂記錄之事,蹉跎著總未成事,現在有了「智能愛人」這個契機,正好一記。


憑「聽歌學圍頭話」那節的字幕,得出的版本如下:
覺覺仔 拍覺背
覺醒仔 大姨來
大姨媽到咩餅
擔到油麻肉仔餅
俾個弟 俾個妹
人人派個又行開
我所記憶者,第二句是不知何字的,只像郭靖背「九陰真經」那樣硬背其音,現參考「智能愛人」版本補上,全文如下:
覺覺豬 拍覺背
覺醒眼 阿婆來
阿婆擔到也嘢餅
擔到油麻豬仔餅
分個弟 分個妹
人人楷個又行開
少少備註如下:( 1 ) 平時我們寫的「咩」或「咩嘢」或「乜嘢」是一樣的,我只是把自己一直使用記憶的文字如實記下,兩者並無不同;( 2 ) 「楷」字我不知應怎寫,那其實是圍頭話中「拿」、「取」意思的一個字,我用個「楷」字,取其「楷書」一詞中的發音,但也只是接近而已。

好了,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