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2日 星期六

不來電


又是下雨天。

一直誠惶誠恐,而且在留意世界各地有否有關的新聞報導,但的確沒什發現,所以更覺古怪。───小時候見書本中教導,在雨中不要手持金屬物品站在露天場所,否則容易招惹閃電;現在差不多人手一部無線電話,而且不單攜帶,更常常有人在大雨滂沱之下使用,但路人因此而被閃電擊中的事,卻罕有聽聞。

是有看過一些文章,說有人即使在家中使用固網電話時,有閃電打中外面的電纜,電流也沿路傳入屋內,直擊該使用者,但這些只是小道消息,並不是正統新聞,難分真偽。───而且就算是真的,數目也太小太小了。

到底在雨中露天使用手提電話,是否高危動作?抑或原來科學家和手機製造商,早就替我們解決了有關的問題?

2017年4月21日 星期五

整頓與迷失


已經是幾年前的活動了,那時因為「衛斯理 50 周年」紀念展覽,找了一些物品借出作展品,活動完結後所有東西都已拿回,但因家中地方太小,本來擺放那些東西的空位已被雜物擋住,只好把拿回的展品先在別處擱下來,然後,不知不覺間,已經幾年。

剛過去的幾天公眾假期,抽了一天把東西略為整頓一下,主要成績是列出了一些重複之物,可以轉售給同好;再者,便是知道有哪些東西不見了。

由於活動完結當天,確定是把借出物都收回,而東西又直接放回了家中,所以一定不會是遺失了,但即使知道它們「就在此屋中」,仍是「雲深不知處」,不知何時才會看到它們再現影蹤。

2017年4月20日 星期四

乾拌不乾

麵食有兩大分類,一是湯麵,一是乾拌。

乾拌麵也有不同處理方式,我從小看的做法是把麵放到碗中後,再在上面淋上作料及餸菜,進食者自行拌勻居多;從電視節目中看到,新加坡等南洋地方,廚師會先在碗中放入作料,再放麵,然後在上桌之前,已先替進食者調勻食物;日式沾麵說相似又不似,廚師煮好麵條之後,都會用凍水過冷河,之後讓食客一口一口地,把涼麵沾熱湯進食。

視乎心情和口味,不同時候,湯麵和乾拌麵都有可取,差勁的是遇上不夠乾的乾拌麵。


麵煮好之後下碗之時若不夠乾身,碗底便會積水,沖淡作料,也令進食麵條時口感大遜,是個大忌,但可惜,偏偏經常遇到。

把煮好的麵條先擱下來或甚至掛起來,吹乾一會,當然也是個方法,但通常都會弄得過乾,麵條變成硬身。從前王道的做法,就只是靠煮麵師傅在笊籬上拋高幾下及用筷子把麵撥散,最後用腕力一頓,麵條間的水份便可以適度地瀝乾了,當然,那連串動作要做到效果,還是要經過不斷的練習。

2017年4月19日 星期三

文字包裝


一向認為 Facebook 是專長於───並只是專長於───處理「當下」的一種工具,要在這平台上搜尋昔日的留言記錄,尤其是特定的一句說話,相當困難。

有不少時候,用家貼到 Facebook 上的帖子,正正只是有感而發的一句說話,但是現在在系統的包裝功能下,那句話也會以大型方塊呈現,鮮艷顏色之上的白色文字十分搶眼,加上方塊也大、字型也大,本來只佔一行空間的帖子,所佔行數頓時多了廿倍。

這種處理,奪目有餘,但卻令到本來平和道來的文字,也像是帶著火氣大聲疾呼似的,卻是一弊。

2017年4月18日 星期二

走冰

有時外出進餐,不想喝熱飲,又想減低寒涼,便向食肆要求「走冰」,但常獲告知「做不到」或「盡量吧」,然後效果遠不令人滿意的居多。


小時候較多在家中自調飲品,是先以小量高溫水調開味粉,再加大量低溫水至八九成滿,最後加入冰塊製冷的,所以總是不明白為何不能免除加入冰塊一環,直至有次幫趁「土司工坊」,近距離看著店員製作凍飲,才明白所以。

原來食肆的凍飲冰塊並非如我家中後下的,而是先在杯中放入冰塊,再把熱飲倒入,溶解部份冰塊而成凍飲。如要「走冰」,熱飲和冰塊的比例便要「剛剛好」,若冰塊太少熱飲便不夠冷卻,冰塊太多則熱飲不足以完全溶解,並不是十分輕易便可成功。

2017年4月17日 星期一

輕心之嫌


復活節公眾假期前後,香港有多宗觸目的交通意外;非如我在一開始聽到消息時所想,是「假期司機」引致,反而涉事的不少是資深的職業司機。

令我不禁想:會否是因為假期少了道路使用者,路面相對空曠,反而叫人容易掉以輕心?

又再記起一段「老夫子」漫畫,老夫子認為在一望無際的沙漠上,路上一塊突兀外露的大石反而可能被人忽略,把人絆倒,事後觀察,果然如此,很具哲理。

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手指癢?

有種新生事物,不知如何稱呼,不過幸好在網上以「手指」作關鍵字搜尋,也並不難找,因為網上的相關資訊實在太多了。

可能還有其它的名字吧?我找到的資料,叫它作「指尖陀螺」或「手指陀螺」(Hand Spinner)。

很多人在談電話時,不是拿電話的手總要找些動作來做,往往手執著筆在紙上塗,卻不是寫任何有意思的內容,可能只是在畫一個線條簡單的圖案,重複又重複,畫了一個又一個。又有不少人即使不會拿筆,手指也要弄這弄那的,否則便會感到不自在,混身不安。

───於是便有了「指尖陀螺」的出現,可以一手掌握的大小,配合不同的人在不同時候不同的手指想作些什麼不同的動作,讓他們撥撥推推捏捏的,發洩一下。


手提電話橫行,又多了些新現象:當與朋友談話時,朋友可能一面對答,一面低頭望著手機屏幕,手指在屏幕上不住動作,卻不是在觀看什麼或是操作什麼,只是把幕屏畫面在一定範圍內撥上撥落。這動作作用全無,不過那些人就是如此望著屏幕,也不願抬頭看你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