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奇人鄭伊健

鄭伊健又有新的電影上映了,連帶也有新的流行曲推出。

多次和親友聊天時談到鄭伊健,聊天的對象是不同的人,但關鍵內容都差不多:鄭伊健先生似乎有很多影迷/歌迷,那些支持者的數量及對他的支持度,遠超過親友心目中他的實力水平,因而產生疑惑。

有些藝人傾向拍電影居多,有些則是傾向唱歌方面,把鄭伊健介紹成演員和把他介紹成歌手,都好像有些怪怪的,因為大家數算「演技好的演員」時,少會有人想到鄭生,而大家數算「歌藝好的歌手」之時,亦鮮會把他在列,或者含糊地把他稱為「藝人」,反而更合適。但他身為主角,拍攝的幾系列改編自漫畫書的電影,包括「古惑仔」、「百分百感覺」、「中華英雄」和「風雲」等,不論在票房、口碑及在觀眾心目中的經典程度都甚高,總的加起來,成就可能還勝過一些演技比他好得多的同行;他的歌曲之中,也確有幾首大受歡迎的作品。

近年各地有不少歌唱比賽節目,令到普羅聽眾對於歌者的實力要求大大提高了,別說是已出道者,即使是還在首次比賽之中的素人歌手,演繹方面出現差錯,也容易招人批評;鄭伊健的歌藝明明不算完美,但偏偏由他主唱的幾首大熱歌曲的最流行歌詞,卻是由任何別的人去演繹,都不能得到他那種特別的味道者,令他變得難以替代。

鄭伊健這位藝人,是得天獨厚得奇怪!

2022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仍有「光棍節」?

早上外出,聽到有人向朋友解釋,說 11 月 11 日是所謂「光棍節」,那位朋友似乎之前真的沒有聞說過。

我對於這「節日」沒什特別感覺,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常聽到有人說 2 月 14 日的「情人節」只是商人堆砌出來的慶祝日,那麼「光棍節」我也算是看著它從無到有出現的。

現在還有人知道「光棍節」的存在,也知道它是和「光棍」( 單身男子 ) 有關的,不過卻沒聽到有人談起「淘寶」什麼的。當年網上購物還不是那麼流行,「淘寶」以「光棍節」為理由,推出大量價格下調幅度大得叫人吃驚的貨品,引來國內市民爭購,結局得到巨大的營業額;打後幾年,年年照辦,都頗成功。

現在網購流行,不必再只借三幾個特別的日子來催谷生意,「淘寶」是否仍在「光棍節」有特別活動呢?我不清楚;但就算有,明顯香港已少人提及。

2022年11月10日 星期四

食物形容詞

最初有人以「有雞味」來形容雞的菜式時,惹來很多訕笑,後來,大家漸漸地有了相同的體驗,於是「雞有雞味」、「魚有魚味」甚至「飯有飯味」,也已經成了正式的食物味道形容詞了。

曾經又有不少人以「有口感」來形容食物,被著名電台主持人責罵:「『口感』是個名詞,不能只說『有口感』,要講那到底是什麼口感才成!」之後該主持在電視節目中,凡聽到「口感」二字便有很大反應,有時我們身為觀眾,聽到就算是用得正確的,主持人也同樣反應,成了過份敏感。

我自己有時批評某些食肆食品,也會把「沒溫度」視作負面評語,想起來其實也和「有口感」存在相同毛病。我本來的意思,應是該食品的溫度不夠高吧?但我只說「沒溫度」,身旁的人個個都可明白的,可見這用法已是約定俗成,有點兒定格了,不必要求太認真、太嚴謹。

2022年11月9日 星期三

小說預言

很多人拿倪匡的「追龍」來做文章,說作者有預言能力,可以提早那麼多便寫出如同合乎真實情況的內容云云,卻少有人在這方面,舉「瘟神」作例子,其實在衛斯理當主角的眾多小說中,論吻合世情變化,「瘟神」更勝出許多,起碼到了今時今日,我們仍生活在疫情之下,每天各地因這病死亡者眾。

說倪生預言能力高,真可一笑置之,因為他可以同一個題目之下,寫出多種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彼此之間即使有矛盾不合之處,他也不會在意的,多個結局設計中就算有一個貼近現實,其餘多個離天萬丈的,為何又沒有人取笑?這件事本身就已經很令人發噱。

少人提及「瘟神」可能是因為它的點子原創性較低吧,某神秘團體密謀大幅削減地球人口,以符合他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是真實存在的一個「都市傳說」,倪生寫的全本小說意念,沒多出也沒短少,大家或者覺得也不能排除倪老受到別處啟發的可能性,便不敢或不想高調提及及讚揚了。

當然,小說題材如何、是否有預言性,都不是最重要的,「追龍」及「瘟神」兩部作品,同樣好看。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整頓街道

可能大家也知道,「食物環境衞生署」( 簡稱「食環署」 ) 近期正大力打擊非法佔用街道,這個會同警方展開的連串執法行動,原來早至 10 月初已開始,由於元朗並不是最早被選定的區份,所以我遲至 11 月才聽到有關消息。

這次行動比起我所預期的更加徹底,本來以為會針對那些特別過份、阻街明顯的例子,卻原來是波及所有的行業,就連酒樓平時放在門前售賣點心的小車,也都見收回到舖內範圍,燒臘店常在門外放滿一份份食品的小桌子亦已消失,連本來只是個窄窄的牆身舖位,多年來把書刊平放著陳列的報攤小店,也縮回到原狀。

細想技術上的確需要如此的,否則人人都是阻街,如何講得清什麼情況下可以酌情?與其大家捉迷藏式你進我退、你走我重現,現在舉世都大清理一遍,沒有了互作掩護的效果,任何「出頭鳥」都會變得十分突兀醒目了。

這天路經某店時聽到店員和客人聊天,談到此事,說不知何時情況才會恢復。為何他們認為情況必會反彈重回舊觀呢?有機會或者要向他們請教一下。

2022年11月7日 星期一

居然立冬

是日居然是根據農曆節氣中的「立冬」。居然已經算是冬天開始了!

近期有些日子早晚涼快了些,想說終於像是有點兒秋意了,原來秋天已經離去,實在令人有些措手不及。

不少親友都是長居歐洲的,在當地的家中當然有厚厚的衣服,但回到香港,卻不必勞心把它們搬來搬去,因為在香港用得著的機會太少了。就算是較薄的保暖衣服例如皮褸之類,也不大需要,個別日子的個別時段穿在身上可能會感覺剛好,但在同一天的其它時間,覺得太熱時,便穿也不是,長拿手上也不是,成了雞肋。

我在歐洲短住過大半年,當時有一件厚外衣,披上後可以連西裝衣擺都完全遮蓋住的,都只是向親戚借用,因為若在香港購買,物價加上運費固然不菲,用後還要費心是否要再斥資送回香港,存而少用,考慮過後,覺得還是算了吧。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美麗戰場」結局

現在看電視節目,常是利用電視台的小匣子以「重溫」的方式觀看居多,因為時間上容易遷就,而且播放途中又容許暫停及回放,便利不少。最大缺點是看的時間通常比起主流觀眾滯後,別人看完後在網上發表意見,不容易躲避到,一些內容如遇上「劇透」,未看已經知道內容了,觀看時興趣或會受到負面影響,甚至可能覺得索然無味,放棄再觀看了。

近期「無線電視」的劇集「美麗戰場」大結局已播放多時,我們家中滯後至近日才看完,所以一早便知道播放當天網上已經出現很多質疑,而且無可避免地,已經略知結局內容了。也許有了心理準備,預計了會出現「虎頭蛇尾」的感覺,實際看過了,認為又不是那麼差勁;除了最後一分鐘重現了個角色,讓人猜想到底將會發生何事,所以有「故事不完整」的感覺之外,所有脈絡基本上都算是交代了,主要的角色也沒有忽然失踨了不知下落的情況。

一面觀看,和家人討論過電視劇集大結局安排之難,很多時大結局的一集,因最後要收拾伏線及交代角色下場,劇情張力便不能從頭維持到尾,若以這一點來看,葉念琛這「美麗戰場」反而有驚喜,最後一集的張力持續堪稱持續到最後一秒,仍能拉住觀眾的情緒,相當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