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4日 星期六

倪家別院之作「玫瑰紅」

多謝海外網友割愛,才能擁有這本書,真是感激。不過這本薄薄的小說到手多時,還是近日才真的把它細讀了。

這薄本騎馬釘式小冊子「玫瑰紅」約 A5 大小,是當年所謂「三亳子小說」、「四亳子小說」的標準格式,作者倪裳,是倪匡的其中一個筆名,很罕見,應該只用於三數本文藝作品之上。


這書說是「文藝作品」也不完全對,照我看,根本就是「衛斯理故事」的前身:主角現是商人,但有情報工作背景,身手不俗;遇上了一個性格爽直剛烈的動人女子,她有一個大名鼎鼎的老頭父親;事情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傳說寶藏;主角與該女子相愛,但在奪寶事情上又不能不相爭,於是掀起一幕幕攻防戰。

──看!這簡直就是後來「紙猴」( 「地底奇人」 ) 的格局!「衛斯理故事」出現於 1963 年,「紙猴」也是那一年開始連載的作品;而「玫瑰紅」則是寫於 1962 年。連故事中受僱於主角的私家偵探,受襲而腦部受傷的情節,也在「紙猴」中重現了,「紙猴」中那年輕職員後來痊癒,並且建立了龐大事業,正是郭大偵探小郭郭則清是也。

年前曾協助一個關於「衛斯理故事」誕生 50 周年紀念的活動,有機會在「倪學」書中寫了篇名為「倪匡創作五十年」的文章,個人最大動機,便是可以借勢向倪老搜集情報,弄清楚一些關於他而眾說不一的資訊,以及若他不說出來很可能會永遠不為人知的故事,「倪裳」這個筆名,便是那時挖出來的珍貴資料之一,記錄之時發夢也沒想過,會有機會碰到以這筆名出版的小說實物。

說到「倪匡創作五十年」一文,有個極大遺憾:倪老逃離蒙古後,應是到了「遼寧省鞍山」投靠兄長,文中卻誤成「安徽省安山」,大家若以這書為據,以後資訊一錯再錯,那便罪過了。可惜「倪學」應不會再版,沒機會作更正。

2015年7月3日 星期五

恐怖沙暴

朋友分享了一條短片,的確夠短,但對我來說,相當震憾。

很久以前看小說已讀過涉及沙暴的情節了,當時只能把自己僅有的類似經驗,加以放大,以想像那場景會是如何,但現實情況,真是我不能夠想像到出來的。

「夏蟲不可以語冰」啊!


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米嘜

這篇網誌,應否歸入「往日情懷」一欄呢?有這猶豫,因為要談的東西,我家中仍然在用,而非只「往日」。

Facebook 一個懷舊專頁上,有朋友提出以下問題。


我家的米缸中,仍然有個古舊之極的煉奶罐,一直用來盛米煮飯。家中落米口訣是「一嘜三碗」,一滿罐的米加入正常份量的水,便可煮出三碗白飯來。

「嘜」,是由英文字「Mug」的廣府話發音而來,如果換成內地書面語,便是「听」,即是「聽」字之簡體。為何是「聽」呢?我總懷疑是我弄錯了,以為「听」字即是「聽」字其實是認錯了字,誰知道,原來內地情況和香港一樣,是用了個近音字代表本來的英文詞彙──「Tin」。

十分年輕時,教科書中是有教授「a tin of water」等把「Tin」字作「罐」解之例子的,後來幾乎見的用的全變成了「Can」字,竟把「Tin = 罐」完全忘卻。

2015年7月1日 星期三

旅遊指南第一步


踏入七月,下半年掀起序幕了。

並不接近的旅遊計劃,但因要遷就各樣安排,已經要著手進行資料搜集。市場上可以買到的旅遊指南,以及關於旅遊的書甚多,叫人眼花撩亂;互聯網上亦充斥著無數資訊。

以我自己的次序,約略地挑選了國家後,第一步是宏觀地了解該國不同地區的各自「定位」,很多時,很多省縣名稱我雖然聽說過,卻連它們在該國中的相對位置都不清楚的,更別說那地區有些什麼好玩了。所謂「定位」,最好是「一言概括了」的。

以台灣為例,當知道了台北市是像香港的市區、新北市是近郊地區、宜蘭較恬靜、日月潭適合以浸溫泉為主的活動、墾丁是陽光與海灘等等未必全中但又大致不錯的「定位」後,根據那次行程的目的作篩選,鎖定了哪個地區是首選,才再重點深入鑽研,才是正路,否則,亳無概念地面對眼前無限凌碎資料,必定頭大。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離合


希臘或會脫離「歐元區」,這不確定因素,對環球股票市場造成波動。

理論上,開始時大家本是完全獨立的個體,當曾經結合成為團體,而後再次分散,也只是回歸本來,過去既能獨立生存,以後也應可以無恙的,但事實上,離合交替之間,通常都會造成損耗。議題大一點如議員加入政黨,個人層面如締結婚姻等等,合而後離,也很難可以完全回復昔日狀態,當之前的結合沒有發生過。

但又不能因為怕離離合合之間出現的損耗,而永遠抱著獨行主義的,有些事情,沒有不同人士互相借力,便難以達成。

何時離,何時合,如何離,如何合,箇中學問大到極。

2015年6月29日 星期一

新「荔園」


「荔園」重現,有人在互聯網上發表意見,表示收費高昂。

現在新的「荔園」收費模式,入場免費,遊樂項目則逐様收費。收費是否過高,我也不能作答,因為我根本沒有興趣參與,費用打折我也未必會去玩,我的答案不能作準。

我又難免要想:昔日的「荔園」是否一個廉價遊樂場呢?抑或當年的收費,在那時候已屬奢侈呢?

我從前也曾到過「荔園」,但印象依稀,而且也不是付錢的人,當年前往遊玩是否已是一個高消費活動,要向大家請教了。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說極不明


台灣懷疑因「粉塵效應」而引發一場火災。因為那個本來是個表演台,所以全程有進行攝錄,看著火焰憑空出現,瞬間把台上的人都包圍成紅光中的黑影,掙扎的動作清晰可見,叫人心寒。

有好一些東西,別人向我解釋時,我像是完全聽得明白的,但總是不能完全掌握,現場看到,又是一頭霧水,「粉塵效應」便是其一,儘管已看過很多漫畫、小說、劇集中都引用過,讓主角以此脫險了。

此外還有足球比賽中的「越位」;還有棒球比賽的玩法

年輕時我懂得打麻將牌,但不懂得計番;長大後完全忘了怎打,連一開始時砌牌要有多少隻牌一行都不知道。

──有朋友說不可能的,打麻將猶如踏單車和游泳,一學懂了便終生不會忘記云云。我也不能解釋,只知事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