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6日 星期六

驅散與拘捕

街頭運動者作出預告,鼓吹在特定的日子的特定時段,在元朗特定街道的特定一段進行非法集結和堵塞,那段路面範圍也不是很長,本來以為警方可以有效地作出圍捕,最後還是沒有發生。

經過幾個月來的發展,對於警方現在仍然主要採取「驅散」而非「拘捕」為行動目的,並不可解。

明白有些時候雙方人數太懸殊,警方採取太擊烈行動可能反致危險,要等適當時機;也明白犯法人數太多時,未必可以一次過全部拘捕。但犯法的人,捉到一個是一個,阻嚇力反而可以大些吧。

2019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交通與路面

現在每天出門之前,都先打開電視,看看最新的交通消息和道路方面有否特別安排,才繼續本來計劃好的行程,以免因為突發的變動,令到活動受到影響也不知。

近月街頭上的非法活動,已成常態,連平日都難說是否會有波及,至於周末,便更難免受到影響。本來預備了的活動不能進行,已經夠慘,若因事先沒搞清楚,出門之後在途中遇上阻礙,平白在交通工具中受困一段長時間,便更慘。

雖說現今科技工具發達,透過隨身的器材,很容易可獲得許多有關的資訊,可惜資訊雖多,不可靠的卻不少,所以終歸還是傳統大眾傳播媒介的新聞報導較可信,至少,即使錯了也還有人可以負責。

2019年10月24日 星期四

觀點與角度


家中同時有兩枝牙膏,上面都是印著那個著名的人臉標誌,不過擺放的方向不同。

不知哪個版本是較新的?牙膏若拿在手,開口自然向上,所以順著這個方向設計標誌也合理;但若像很多人使用的情況,插在潄口杯子之中時,則開口會向下,而一天之中,開口向下的時間佔多,所以把標誌設計成「倒置」,也是順理成章。

另一常見例子,是手提電腦蓋子上的圖案及文字設計,也常是「倒置」的。使用之時,兩半電腦的「開口」會向著自己,似是正面,但蓋子翻起,觀看蓋子裡的屏幕時,蓋子向著別人,而把設計倒置,便可讓別人看得清楚,而非使用者。

是非對錯,視乎觀點與角度。

2019年10月23日 星期三

北語南用

撰寫網誌時,有句說話,即時在腦海中出現,但非南方日常用語,使用起來,或會有點突兀,於是猶豫了一會,最後,還是照用了。那是「走著瞧吧」一語。

在「龍之天地」這部落格,我選擇了雖是用香港語言撰寫,但採用書面語而非日常口語化的用字;「走著瞧吧」在香港的口語中,以廣府話發音,絕少人說,但在文學作品中使用,大家卻又用得自然、看得接受。

即使在日常口語化中,也有些用語,不知什麼原因,保留了北方風格。例如在北方講到物品時,後面常加個「子」字,如「車子」、「房子」等;這用法基本上在香港是沒有的,不過大家又還活用著「賣關子」一詞。這幾個字,怎聽也不是香港話的結構,但至今未消失,一定是在本地話中找不到可替代的詞彙。 ( 說起來,到底所賣的,是什麼「關」呢?還是「關子」加起來,才是一物事的稱呼? )

又有「個中」一詞,還有不少朋友堅持用「箇中」的,而若文學中用到「真箇銷魂」一語時也不會有人寫成「真個銷魂」,這是真是有所區別,還是只是大家的習慣問題?耐人尋味啊!

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

99 台

某家食肆,是近月晚飯常到之處,收看的電視,總是在收看「ViuTV」的頻道。

香港的電訊廣播,轉向全面數碼化,每個頻道,現在有了固定的編號;「ViuTV」即是第「99 台」。從前的電視頻道,雖有主流的編號次序,很多家庭都把「無線電視翡翠台」編在第 1,「亞洲電視中文台」編在第 2,「無線電視明珠台」第 3,「亞洲電視英文台」第 4,但理論上是可以完全自選的。

由於看到宣傳及好奇,99 台開台之初,也試看過一些節目,不過不論畫面所看的製作風格,抑或耳中所聽的收音、配音效果,都不習慣,加上節目的路線又不吻合興趣,便沒繼續了。現在在食肆中看到的,是本地演員所拍的劇集,題材也接近了一向所看路線,若是「無線電視」的節目沒吸引時,可以試試看的。

只不過家中有電視匣子,知道「電線電視」的節目一定可以隨時觀看及回顧,至於 99 台如何可以配合到自己的時間呢?方法相信是有的,不過是否真的方便,便要走著瞧了。

2019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半報導

在某些人的計劃中,把每月的 21 號定為「元朗日」,作為標籤,非編排相關的街頭活動不可。

本月的這天,會客後回到元朗,已是天黑,好一些街頭接駁位置已經有三三兩兩裝束明顯的參與者駐守,街上也有同路人在個別活動,但正式行動還未開始。回到家中,放下重物,又再外出,會合家人,然後覓食,這時候,正正遇上計劃的啟動,於是只好逆流而上。

我們貼著路旁而走,有些站崗的活動參與者阻住,我自然地請讓路,對方也自然地讓了路。我自然不會冒生命危險,向拿著粗大鐵通的那幾位壯漢請讓路吧。

用餐地方,前往途中,已有雜物堆放路中心,後來終於沒成為活動焦點,不過餐後離開,也適逢不太遙遠的地方剛施放了催淚武器。

回到家中,看電視時,防暴警察從大馬路的西面向東面一路推進,畫面上見他們間或使用遠程武器。對方遇上武器時,如何反應?不知道。和警察對立的一方,那時候在什麼位罝、有多少人、有什麼動作等等,全不知道,因為全程記者一個鏡頭都沒有拍向對立方;就算有人說警方那時只是對著空氣攻擊,我也不能說沒可能,因為我沒看到另一面的任何情況。

香港大眾傳媒數量銳減,街頭運動時出現的「記者」人數卻是甚多;但人雖多,報導則只有一半。

2019年10月20日 星期日

報攤與茶樓

電視節目回憶香港報攤的發展源流,想起從前的報攤的確有不少都是跟隨茶樓而開。

我在元朗長大,從前有家「嘉好酒樓」,正門、側門周圍大小已有四家報攤;時移世易,現在那四個報攤,仍有一間生存,不過已搬到街的對面去了。

其中之一檔主是我舅父,我早上有時會去幫忙看守一會,讓他去吃點東西及到洗手間。很多時候呆站了好一會,都沒有一個客;有時客人一來幾個,左右出手,有自取報紙的有放下金錢的有口喊要些什麼的,相當忙亂。

那時到茶樓去的人,上樓前幫趁報攤的不少,有些人上去時買了一份報紙,離開時把報紙還回給報攤,再取走另一份報紙,至於第二份報紙也會付錢,但當然不是付足正價了。

現在大型茶樓少了,到茶樓去的人看報紙的也少了,所以報攤也少了許多。俱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