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2日 星期六

菜式

有時食肆的廚房換了人,水準並無特別好了或是差了,但客人還是可以一下子猜想到───未必很確定,但能猜到───廚房的班底或者已有所改變,答案很明顯,因為同一道菜式,已經和從前的不相同。

一道菜式,若沒有華麗的命名如「鵬程萬里」、「富貴迫人」之類,而是純粹列出所用的食材,如「黑椒一口牛柳粒炒馬鈴薯」,基本上框架既固定了,就算由不同廚師操刀,成品面貌也應該差不多,事實卻又非如此。

主要食材是牛柳粒,大小說是「一口」,不同廚師的「一口大小」可以相差距遠,而且形狀方面又如何?是小正立方體如骰子般,還是長條形呢?有芡汁還是沒芡汁?如有芡汁份量要多少?伴菜又有哪些,以及應如何烹煮?每個環節有少許變動,整道菜吃起來、看起來,便可能大不同。

試過有次在一家食肆,點了一個尋常的中菜小炒,那晚的廚師用了個平常鮮見的技巧先處理過食材,美味程度大大提高,令我十分回味;之後刻意回到那家食肆,點回同一菜式,處理便重回我常可見到的一般做法,於是我知道,主理的廚師,應該不是之前那位了。

那一次,所吃到的水準仍是如前的高,但因中間有過「更高」的經驗,且又有所預期,結果,是有些失望的。

2022年10月21日 星期五

穩定廚房

食肆中的主廚人,除非像一些西方餐廳中的做法,主廚有個固定環節前往與客人會面、交談,介紹食物的特色,和聽取客人的意見,否則,多是在幕後工作。我們進入一家食肆,若果平時常見的侍應換了人,立時便可察覺,若廚師更換了,理論上,客人不會知道。

但實際上,很多時,客人都可察覺,因為食物水準有起伏───不論是變好了還是變差了,客人和相熟的侍應聊天時,可能也會問句:「你們的廚房是否換了人?」若得出的是否定答案,則應視為同一廚師烹飪的時候水準並不穩定,是個缺點。

一家食肆,若食物水準差參,就算是差極有限,好起來可以更佳,始終兩者比較,定有所謂「較佳」、「較差」之分,那麼我便會猶豫是否該向朋友推介該店。朋友聽信了我的建議,前往幫趁,最後得到比預期更好的質素,自然是好,但若有風險,會令朋友得到差過預期的水準,那又何必?就算朋友不怪責,自己也不好意思了。 

2022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英揆下馬

英國新任首相趕及在「英女皇」去世前獲得親見,所以上任的程序更見正式,可惜剛剛上馬,推出的新政策迅即看到惡果,迫於撤回;且又換走重要助手,予人手忙腳亂之感。除了對手陣營,屬同一政黨的也有不少人「迫宮」,建議首相辭職,最後首相不願不願還需照辦,還是呈辭了。

今時今日在許多國家,可能由於互聯網影響下,資訊變得迅速而且高透明度,都有「投訴文化」日漸加強的趨勢,任何行為,推出之後尚未見到成效前,已經會得到很大針對,我們卻要知道,不是所有最佳方案都是即時見效的,很多時是需要待上一段時間方可見成績,太早下判斷、太早停止長遠方案,可能會導致問題永遠都不能得到解決。

倒也不是說英國首相之前政策肯定可行,但連少許時間都不給予,聽起來也像衝動了些哩。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核心

頗長時間沒有親友之間帶點聊天性質的聚餐,是夜一頓,人仍少,也算久違。

除了親戚,還有朋友,又或是舊時同學、現有同事,常有聚會的話,通常有個「核心」───往往是個人物,有時是個地點───讓大家借少許力,才能成事,當那個核心消失了,大家就算仍然有意,就算間中可安排到聚頭,也不持久。

作為「核心」的人物,通常是可串連起不同社交圈子的,兼有一定程度的主動性,會提出各自聚餐的家庭「不如一起」,大家心想反正也是吃一頓亦沒所謂,便集合到大班人了。至於地點,則通常是在於位置方便,各方人馬前往或離開,在交通工具選擇上及所需時間上,都覺舒適,大家以後便會傾向繼續保持;假如約會定在某一地方,可以同時便利大家完成某件想做的事情,便更順理成章了。

很多時,作為「核心」的人和地,都是自然出現的,到失去了,想要找到替代品時,才會驚覺原來的是多麼匹配和難以取替,但那時,想再珍惜也已遲。

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加長版?

火熱的電影,說有個「加長版」將可於戲院內看到。加長多少?據聞是約 6 分鐘左右,涉及三四個場口。該電影我也看了,在正文之後,於工作人員清單播放之時,有些「NG 鏡頭」,卻不知那些後加的內容,是補回上正文之中,還是在「NG 鏡頭」內?合理地,應是加在正文之上吧?

網上看到資料,絕的是所用字眼是將會於某月某日「公映」,活脫脫就是把它當成另一電影來宣傳般。認識的人中,有人看了不止一次,主要是想細味首次沒看到的妙處,現知又有個「加長版」,說若早些出現,那重看時便可選擇這版本,現既已看了兩次,難道因為有了「加長版」,而去看第三遍?

常聽到有些電影剪成兩小時長短,主要是為了便利編排放映時段,有時需要大刀闊斧地刪走不少精彩的內容,但若只是 6 分鐘左右的差別,會否是製作人本來就認為刪走更好的「多餘脂肪」?這次的「加長版」會否是個「畫蛇添足」之舉?有待高人指教。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行業不死?

很多創意產意在很多地區都是陷於低潮,在不同的範疇中,都聽到「XX 不死」的支持聲音───「音樂不死」、「電影不死」、「港漫不死」、「廣東歌曲不死」之類。

很多元素,明顯是未死的,將來亦只有愈來愈普及,不會消失,例如單在香港一地,就算是從前只有純粹文字的產物如小說等,版面設計上也會揉合很多圖畫、圖案,在電視節目、電影、報章、雜誌上只會看到愈來愈多的漫畫元素,那麼又何來「港漫已死」之說?但「港漫已死」的說法,並不等於「香港出產的漫畫已經消失」,通常它的意思,是「港漫」作為一個行業已經難以保存了。

同樣的解釋也適用於其它範疇的「不死」說法。現今寫武俠小說,幾乎是不必要成本的,但書寫成後,有沒有人把它付印?有沒有人經銷?有沒有人購買?出版人能否有盈利?若最終出版人都不能從出版武俠小說中,獲取到足夠的利潤,支持自己日後的生活開支時,寫武俠小說的行為只能屬於「興趣」;這樣的作者和作品無論再多,加在一起也不能稱之為一個「行業」、一個「產業」。

簡單來說,現在大家要努力尋求出路的,不是如何有機會可以繼續推出作品,而是在新環境、生態下,創作者可以如何獲得合理回報,養活自己。目標其實不難釐清的,不過要找到出路,便極困難,可說至今全地球都還未找到答案。

2022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現金劫

平時已經相當提防地盡量小心了,但匆忙之下還是出了紕漏,遇上「吃完東西後沒錢支付」的場景,實在太遜!

當然不是存心去吃「霸王餐」,也不是大意得忘記自己根本不能負擔餐費,而是沒弄清楚身上有多少現金,一心以為用「八達通」支付便沒問題時,該食肆卻是「只收現金」的,問題便來了。不幸中之幸運,我絕少輕裝上路的,總有個像樣一些的背包,所以向食肆提出把背包留下,我去找提款機取錢後回來買單取回時,對方完全沒有想過,我拿一個殘破空背包來騙食一頓的可能性。

本來對方沒催促,我可以悠然一些拿錢回去買單的,也是合該有事,剛剛收到下一場活動對方提出把時間改早一小時,而我又已答應,綜合起來,便成了一劫,逃不掉,結果只是匆忙些,並無什麼損失或傷害,是幸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