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6日 星期六

未看之推介?胡燕青的「剪髮」

在電視節目中有人推介了一本短篇小說集,乃胡燕青的「剪髮」;這書我未聽聞過,自然亦未買未讀,不過,卻有意思買來看看。

一直記得中學時有本英文教科書,就是類似的性質,猜想內容的源頭,應是不同地方、不同書本的節錄,每一課,開始時已是故事的中段,那些角色之間有什麼關係及背景,在收錄的地方中再無交代,不過透過情節內容,我們又可約略地有所掌握;在原書中情節會繼續有所發展,也許有結局也許沒有結局,但在當時節錄的一節中,則是必然沒有結局的。

當年我看那本教科書,因為總是沒頭沒尾的,所以覺得十分古怪,偏偏那些節錄部分,真又相當精彩,漸漸看得投入了,故事卻截然完結,令人很想可以看到後續的,回想起來,也是內文質素的反映。多年來,都想找回那本教科書重讀,至今仍未成事,不過,知道有這本「剪髮」之後,也許,可以用作替代了。

2022年8月5日 星期五

書價

同一時間有多本書想購買,不會一下子全買下來,其中一個因素,自然是經濟的考慮。書本定價,會影響到入手的先後次序。

近日買入了的兩本資助計劃下推出的漫畫書,原來都是當中定價較低的。見過在該計劃中,比較一般的題材和質素而定價百餘元「市價」的書,再見過另類畫家筆下另類題材而定價三百餘元「天價」的書,我買的兩本書厚薄大小和質素也是見得人的,一本定價僅約百元,另一本定價不到 70 元,初時還以為是聽錯、看錯了哩。

我自己現在也經網上平台放售家中一些書本雜物,也知道同一種物品,不同賣家可以開出相差十倍的叫價,結果,也是會由市場作出調節的;擺放久了也賣不出,視乎賣家有多想把東西清出,便會酌量把價格作出不同程度的降價,直至有準買家認為條件合適了而出手,完成交易。書本的印製,並非把現成物品出讓,而是涉及新的成本,那些額外成本中,有多少會分攤到買家身上,其實也就是反映了作者/出版者想有多大利潤;接受薄利的,一般便可多銷。

2022年8月4日 星期四

15 分之 2

透過「港漫動力」計劃推出的 15 本漫畫,我暫只買了 2 本,都是在「香港動漫節」中購買的。第一本是步葵 ( 馬瑋婷 ) 的「CMS 天文調查隊」,還有張漢華的「這次真的拚命了」。

因為自己本身的興趣,也因為想支持本地漫畫創作者,本來也打算全數 15 種書都購入閱讀的,但個別作品的定價遠超預期,實不能負擔一下子都買下來,只好逐少購買逐少看了;到了最後可以完成到多少,也難以逆料。

「這次真的拚命了」敘述漫畫家苦苦創作出個人作品的故事,基於題材,是我早已選定為最想先看的一本。現場買入,得作者在書內親筆簽名及繪畫了個公仔,並可談天交流了一會。書是在回家途中看完的,故事和我所想的有點兒不同,發揮的空間其實更大,不過分鏡及表達技巧等等不足之下,劇情給不到讀者應有的張力,只算不過不失,相當可惜。

「天文調查隊」在說故事的技巧上比「拚命了」好些,又結合漫畫及科學資訊於一身,內容相當豐富,不過作為主題的推理點子,並未成功融入情節內,全個過程流於平舖直敘,作為一本推理漫畫,只略過合格水平。這本書故事本算是獨立完整的,不過可能是為了舖墊之後整系列故事的推出,核心內容後有一條頗長的蛇尾,實在不該。

先買的書中包括「天文調查隊」,因為涉及我不知道的資訊較多,而且心想既是推理故事,就算寫得不夠好,起碼也可客觀欣賞一下點子的設計;另外的十多本漫畫中,有些是熟悉的漫畫人繪畫熟悉的題材,我認為可以稍後才到書店去買也不遲。

2022年8月3日 星期三

「非官方收藏利志達作品四十年展」

有位網友麥志偉兄,十分熱愛畫家利志達先生,對於他的所有作品都會盡量捧場。

───也只能說是「盡量」,因為利先生除了記錄比較完整的書刊作品外,還有連他自己也不能數得清的廣告、插畫工作,志偉兄只要知道的便千方百計去找回來,現在志偉兄的收藏,論齊全,可說是「他認了第二名,沒有人敢認是第一名」的,但即使如此,也還是不時會遇上之前聞所未聞的作品。

志偉兄和我一樣,對利先生的注意和喜愛,都是始自改編倪匡先生「衛斯理故事」的漫畫,數起來,已是接近 40 個年頭了。現在,終於,志偉兄一個稱為「非官方收藏利志達作品四十年展」的活動要舉行了!

所有資料,看志偉兄的宣傳圖便知道了。


利先生知道這活動後,也有他的 Facebook 上留言推介。能得偶像給與一個「讀者王」的稱呼,志偉兄實在利害啊!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目測動漫業

久沒參加大型展覽,今年先是因為一個講座到了「香港書展」,後因一個交收到了「香港動漫電玩節」,很是例外。

「動漫節」中主題,我只對「漫畫」一類感興趣,而且喜歡的題材極狹窄,另外的「動漫」和「電玩」環節,極為陌生,不過現場所見,主流的是後兩者;若是單憑「漫畫」一項,而要令活動重現大家常掛在嘴邊那種「逼爆玻璃」的熱鬧,十分困難了。

我是在最後一天才趕及的,從元朗經鐵路到達「會展站」,沿途愈見愈多「角色扮演者」 ( 英文是 Cosplayer 或 Coser )。我知道今年大會有提醒「扮演者」不要衣著太暴露的通告,因在從前的「香港書展」中也見過小量「扮演者」站定擺姿勢讓傳媒拍攝的場景,以為只是小眾興趣,誰知今年「動漫節」所見,原來有興緻參與的人也不少。

看見人流頗盛,即使是已到了最後一天,只有數小時的展期,還陸續有人買票進場,所以場地雖大,也並不感覺冷清,不過重心是在「動漫」和「電玩」而非在「漫畫」上,則明顯可見。今年因有資助計劃,有 15 種各類原創漫畫同時推出,集中一起宣傳,各出版社/漫畫家都有駐場,除了展銷,還有即場簽名、親繪的安排,所以還可有一定的存在感,若只單憑個別漫畫出版社或畫家參展,場面會如何,便更難以想像了。

純粹目測,香港的「動漫行業」是有發展潛力的,但是傳統的「香港漫畫」,要以什麼面貌、模式才可在這行業中存活下去呢?我知道,這些年來,思考者眾,但答案似乎尚未出現。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停止供水

意圖作出這樣的一個區別:不是「制水」,那是涉及較大的地理範圍,並且是在政府的輸水部分進行的;在政府負責的部分以外,其它的供水環節,也有機會受到限制,所以這裡,用了「停止供水」這個叫法。

可能上面的解釋,是愈解釋愈複雜,說出最常見的情況可能更易令人明白───某屋苑的管理公司把大廈供水的大掣關上了,水到不了用戶家中,便是例子之一了。

在遙遠的過去,房屋幾乎全是一塊地一間屋,屋子都是單層的,每戶家庭基本上都是不必與別人分攤「供水系統」,到了現代,高樓大廈是常態,屋苑式管理絕不鮮見,於是某戶人家的家居問題,也可能影響到別的用戶。

就算供水系統沒壞,因為衛生問題,大型屋苑也會定期有個「洗公用水缸」的動作,洗缸之時,涉及單位的供水自然便要先暫停了。在香港,供水也分開食用的淡水和沖廁用的鹹水,既然是不同類,儲存的水缸不同,清洗時便也要分別進行,而且往往不是在同一天,於是「洗缸」的日子一年幾次,每次前後兩天,每次為安全計都要先備些清水以防急用,感覺上,這樣的「戒備日子」,好像出現得頗頻繁哩。

2022年7月31日 星期日

行山者

天氣不佳,有行山人士,懷疑因受到電擊而去世。

的確,隨著社交圈子的發展,所認識的朋友中,確是多了有在假日前往郊外行山者,不過總的來說,數目也不是那麼多。總的來說,我從來沒有感覺到,行山是香港市民的其中一個消閒節目,但為何不時會聽到在大熱天時有行山人士中暑,或在天氣不佳時有行山人士被困山中,而需要救援的新聞?

平時也不大聞說有那麼多人視行山為慣常活動的,那為什麼一些並不風和日麗、天氣怡人的日子,有不少平時也不多去行山的人反而參與這活動?就算原來就有一大批人是有這喜好的,難道人人都那麼大癮,就算是天氣預告知道環境可能十分惡劣,也要堅持赴會?

抑或是像一些人專找風球下的日子,才出海滑浪,因那時的大浪才更有挑戰性,在非常天氣下去行山,可以有更大的樂趣?

行山遇上的常見意外,或是中暑,或是墮崖,或是遭到水災,都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致人於死地的,就算召喚救助,施救者到達之時往往已太遲了,興趣而已,何必為此以命犯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