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新書銷售

每年七月大型活動前後,特別多書本推出,有文字書,亦有漫畫。那些新書,初時都集中在活動現場展銷,但若當時未買,之後可到哪裡找尋呢?卻可能會有困難。

因為平時書本買賣,傳統的銷售點多是在報攤及書店,近年又可在便利店出售,現今不論是報攤或書店,在香港數量都已大減,而在便利店售賣雜誌以外的書刊,尚未成為氣候。

當然,還是可以找到一些書屋可較集中買到那些新書的,不過數目不多,而所在地不接近我居住的區份,並不便利,於我便等如無用了。

2024年8月23日 星期五

爛尾危機

有個熱潮,香港好些曾經火熱大賣的漫畫作品,以「復刻版」的名義重推,仍然用回昔日的薄裝款式,內容基本上也是一樣,把過去定期逐本逐本出版的做法,重演一次,但當然,每期書的定價都是上調了的。

購買這種「復刻版」有個很大機會出現的危機,便是出版會中斷,令到故事不能完整,即是俗稱的「爛尾」。

香港的連環圖漫畫,若有成績,很多時都會一直出版下去,成為長篇,所以作品最後消化之前的階段,往往都是銷量已下滑至出版社不能接受的程度;而作品銷量不佳,又通常反映了質素低下了的事實。

所以若是一直復刻下去,到了後期書本質素較差的期數,再要推出也會是重蹈昔日的覆轍,欠缺買家,出現虧損,所以出版社盤算後,大概最終也是會作出「爛尾」的決定吧。

2024年8月22日 星期四

古龍小說繪畫

金庸小說改編而成的漫畫,數量甚多;由古龍小說改編而成的漫畫,其實數量也不少。但是附在金庸小說上的插圖數目頗多,也有不同版本,外加並非配合書本出版而特別繪製的繪畫,多不勝數;古龍小說在這方面遠遜。

古龍小說在報章雜誌上連載時,或曾有過插圖,但合訂成書後卻都不會有圖;若說有些影像,就是小說封面上的人物造型,但大家都知道,以舊日的出版模式而言,那些封面美術,通常都是不必有小說作家參與的,造型難會合乎作者心中所想。

早陣子,有心人把古龍小說作品中的角色,繪成圖畫,並有展覽活動,不過從城中的聲音迴響來判斷,似乎都未有在讀者及普羅市民間,產生出足夠的注意。

2024年8月21日 星期三

大改名

之前由小說改編成的影視作品,除了改動情節內容外,把角色名字也改動的,很少會涉及主要角色。像昨天舉過的例子,在「倚天屠龍記」中把「五散人」的「說不得」改作「吳廣德」 ( 諧音「唔講得」 ),那角色戲份本不太多,而且名字的影響主要也就是在初登場的一幕,對整體故事影響較細。

莫說第一男女主角的名字如陳家洛張無忌楊過黃蓉小龍女等固然不能更改,就算是較次些的角色如「神雕俠侶」中的尹志平,由原作者在後來版本中改作甄志丙,也觸及到觀眾的情意結,頗受抨擊;原作者改名的遭遇尚且如此,其他人來改編改名,觀眾的抗拒當然更大了。

把主角名字大幅度改動的,我找到的例子主要是一些說書人的口述故事電台節目。聽過冒險故事「鬼吹燈」中,女角在書中常用英文名「Shirley 楊」,說書人想避免太多中英夾雜,便把用到那名字的地方,全換成中文全名「楊雪莉」。

又聽過一個口述古龍小說「歡樂英雄」的節目,應是想達到「意譯」的效果,主角「王動」的名字改成「王郁」即用「郁動」的「郁」字,另一主角「郭大路」更改成「郭大蝦」,形容他為人「大頭蝦」,令到意思上更符合廣府話的運用,改編者膽子之大,叫人不得不服。

2024年8月20日 星期二

改編改名

把長篇小說進行改編,很多時都不能把所有情節都詳細交代,所以製作人便要作出取捨、重新整合各個片段。有些改編者會盡量保留原著的樣貌,令到「形似」。有些改編者則敢於大膽把原文打破再重組,造成一種「神似」的狀況。

金庸作品「神雕俠侶」中,男女主角以「過兒」、「姑姑」互稱,「過兒」的叫法與廣府話習慣不合,所以早期版本,有人把它改成「過仔」這比較道地的叫法,到了後期,改編金作的影視作品愈來愈多,幾乎所有「神雕」版本都直用「過兒」,觀眾聽得多了便習慣,不再抗拒。

另一金作「倚天屠龍記」中「五散人」有位叫「說不得」的,他的名字在初出時男主角問他是誰時,造成一些趣味,但這也是不合廣府話習慣,於是也試過有改編者把那角色改稱「吳廣德」,諧音粵語「唔講得」,也就是原來「說不得」的同義了。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存稿

相當少有的情況下,「龍之天地」這個地盤也會有些存稿的:偶然有天比較有閒,又想到要寫的題材,便一寫幾天,預設系統安排按日按時發表。但是這些存稿總在不知不覺中,消耗完了也不知道。

通常寫網誌會在晚上,而晚上偏偏是個容易受到影響的時段:也許外出的活動有所延長,回家晚,可以處理事情的時間便也少了;又許回到家後,忙這忙那的亂搞一通,然後便到了要睡覺的時候;諸如此類。往往,要到存稿都已用光,才醒起之前的一天兩天原來未有動筆。

據聞有些職業作家,總會自行先交給出版社一大疊稿件的,不必編輯煩惱去催稿。職業就是職業,非我們這等外行可比。

2024年8月18日 星期日

自資刊物


資深漫畫人吳文輝兄,英文名 Manson,之前在他負責的作品中,常以「阿 Man」稱之。他在 YouTube 上有個節目,定期和大眾閒聊,早前捧場時聽聞他曾自資出版過一本小說,並尚有數本庫存可免費送出,於是聯絡索取,幸而獲贈。

這書是本以「香港忽然遇上大災難」的前提下所寫的愛情故事,仍在拜讀中,未有感想。卻由這本「自資出版」的書刊勾起,又想寫寫關於這類作品的支持。

自資出版的,有人寫小說,有人畫漫畫,現在可以利用互聯網自行發表消息及進行直銷,過去若有此舉,通常還是會用回「傳統」的發行網絡,放在報攤或書屋中寄售。遙想過去的報攤,每天幾十份報紙,每月數十本雜誌,外加款又多量又大的薄裝漫畫,每天要出售的書報已經多得放不下,哪還有空位讓給那些寄賣品?而且大家心知肚明,它們的銷量還是百居其九十九慘淡的,故此,肯收留於報攤寄賣的自資出版物極少。

十分偶然的,當我在報攤看到有那些個人創作者的小眾作品,而題材配合口味和價格可以接受時,都會盡力支持一下。我知道,那些出版物,只要錯過了,可能永遠都再找不到,即使日後作者名成利就,要再找回初出道時的這種自資出版物,也未必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