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9日 星期六

I.E. 不死

I.E. 即網頭瀏覽器 Internet Explorer 的簡稱。

在 I.E. 出現之前,我慣用 Netscape,而且很不想更換成 I.E.,但大勢所趨,愈來愈多網站不支援 Netscape,顯示不到內容,便只好隨大眾轉投 I.E. 陣營。

過了若干年,用了一個時期的 I.E.,市場上的用家又發掘了一些其它的選擇,然後我開始漸漸地,成了 Google Chorme 的技持者,年來使用,都很暢順。同時發現依舊堅守使用 I.E. 者,也漸少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I.E. 本應可以從生活中消失的,但又不然,主要是有些政府部門當年建成的網站,主要仍是以 I.E. 作主導;有些功能在 I.E. 用到,在其它瀏覽器卻用不到,真是無奈。今天一早,要替客戶尋找資料,到政府部門用搜尋器翻查,怎也找不到結果,到後來靈機一觸,轉用 I.E.,同樣動作,這次便找出答案了。

幸好電腦上,仍保留著 I.E. 這個軟件沒刪走。

2019年6月28日 星期五

怪醫之創作記錄

阮囊羞澀,兼及其它原因,陸續出讓手上的一些漫畫。

有些是堅持不打算出售的───至少至今仍是如此,有些則是早想讓出卻未進行。此外亦有些最好保留,但有需要還是會處理掉。

有幾本託人從台灣訂購的「怪醫黑傑克的誕生」,本也在今次處理清單上,但幾次要把它們貼到網上拍賣場時,又都猶豫,最後都擱了下來。

這書的內容,圍繞著手塚治虫名著「Black Jack」之創作歷史而成;結構上,和我近年參與幫忙的「港漫回憶錄」系列類似,訪問了不同人士,由他們憶述當年的種種。有時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受訪者的環節中都有提到,不過角度不同,有時看來,又像有少許出入。幾次把出售行動擱下來時,都會把這書翻看幾頁,至今,仍未決定把它出手。

雖然這書並不十分古舊,應是願意付錢之後便可在市場買回的類別,不過暫時,還是先留下來吧。

2019年6月27日 星期四

重溫倪作此其時

隨著大大小小的社會事件出現,倪匡的小說「追龍」常被提及,讚揚倪老在數十年前很有遠見,預言到香港這個城市未來的問題。

這小說值得讚賞,就算不論別的,單只欣賞故事的小說技巧,也值一讚。至於所謂「預言」一事,又不能說是錯,不過倪老書中的這種預言式情節,出現過很多,當中猜錯了的亦不少,若只挑準的說不談不準的,便不公平了。

現今世代,我鄭重推介大家閱讀───或重溫───的倪老小說,是個中篇故事,叫「創造」,比起看「追龍」更佳。

看了「創造」,再作反思,對己、對人、對社會,都有好處。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科幻 X 推理

2019 年的「香港書展」,把科幻聯同推理作為主題,便同時結合了我的朋友圈子中,兩批不同背景及喜好的人士,也有機會同時見到更多的舊相識,只是家庭中及工作上種種俗務纏身,也未必能夠參與什麼。

如果單以科幻作主題,能舉得出的本地作家,也真是寥寥無幾;若要擺展覽,除了倪匡有較可觀作品及物品可陳示外,其他的作家,恐怕數量上會相當懸殊。但若主打仍是倪老,那和幾年前的一次,豈不是重複太多?

有幾年,參與過「香港科幻會」的不少活動,可說是「因誤會而結合」。「科幻會」中許多成員,是真正喜愛科幻的,我則沒這方面的喜好;把「衛斯理故事」湊熱鬧地拉出來談,勉強算是我看得最多的科幻作品,但在一開始時,看有關小說,只是因為它是奇情小說的一種,並不特別因為科幻元素。

倪老的作品中,有朋友鍾情木蘭花的故事多於衛斯理的故事,今次的主題結合,正得其所哉了。

2019年6月25日 星期二

螖角之爭

老同學在群組中分享了一段「火山爆發」的短片,相當震撼;之後又獲告知,那是偽造的。

視訊或者是假的,震撼感覺卻是真的。當時即時湧現腦海中的,是「蝸角之爭」這成語。

聯想到這成語,自然與香港近期的事件有關。想到事件的種種,再想到若在下一刻便遇上了嚴重如視訊中所見的天災,結果會如何?

大家可以三思。

2019年6月24日 星期一

餘波?未了

朋友談及香港新一浪的「佔領行動」,說現在的餘波仍然未了。我則認為,所謂的餘波未必真是餘波,事情有權可以繼續發展一段很長的時間。

現在的一班人,隨時結聚,有其組織性,但又沒有首領,這樣的話,官方要談判也無對口;不同的人,要同時散退,也未必能有共織,可能不會一下完結,只是漸漸縮小。

事情不是那麼容易完結,也因為糾黨的人把自己逼向死角,姿態太高,若政府不給出下台階,他們自己已不能容易有下台階退場。

就算以目的論,示威者繼續的理由也較大一點。之前爭取而得到接納的屬於「取威風」,可有可無的,也那麼堅持,到了現階段,他們要爭取的是「免追責」,直接涉及自身利益,恐怕更難了。

2019年6月23日 星期日

漫畫填色。填色漫畫

有些畫冊,繪有漫畫角色造型,黑白勾線,中間留白了的位置,可以讓人填上顏色。那是特地設計來作填色之用的產物。

從前的漫畫,內文幾乎全是黑白印刷,本來就不是讓人填色的,但讀者有時卻又會在上面空白的地方填上色彩。這並不是出版社的原意,只是顧客無意中製造出來的副產品。近日整理家中的一些舊漫畫,也有一些有如此情況。

我本人是個連在新書簿上必要寫上姓名或編號時,也猶豫著不忍心動手者,上述行為自然不是出自我手,只是有些書本是二手物,購入之時已經有上手物主留下的痕跡。

舊漫畫有市有價,但被畫花了的價格便會大跌,甚至本來會大受追捧的,也會變成無人問津;如此說來上述行為應該不會出現,但偏偏又出現了,原因是動手者動手的當年,還不能逆料未來書本會那麼值錢,否則,理應會忍手的。

現在的藏書中,有這種情況的,當然不是好消息;要把書本售出去的話,價格也要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