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有錯難改

協助過製作的多本書籍,有不少都是當年在「香港書展」期間推出的。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每年的那一兩個月,推出的書本佔了全年總數的很大比例;活動時間有所規定,加上印刷廠繁忙,很多時書本的校對和印製,都很趕急。急,便容易出錯。

令人失落的是,幾本參與過的書都有所甩漏,而最慘的是,有時發現有錯後並不是完全不能修改的,但出版社作出取捨,最後選擇了準時出街,令出品有了缺憾。

有一次收輯的舊專欄中,有兩版次序對調了。本來那些專欄是每篇內容獨立的,但因那幾篇有少許連貫性,一調亂了,便影響了閱讀。

有一本書,其中一版錯誤重複了,其中一次是正確的,另一次卻把本來的內容替走了。算是「不幸中之大幸」,那重複的一版和被替走的一版,都是內容獨立的,讀者未必會輕易察覺,但總是大錯。那本書再版未有期,未能有機會更正;我提議過出版社把那漏走的內容貼到網上去,讓讀者自行加回書中,可惜沒有成事。

最大問題是在「倪學」一書中,我幫手的部分,把倪匡先生當年流亡路線中的「遼寧省鞍山」錯寫成安徽省的安山。因那環節是用仿自傳形式撰寫,加上那是集合多位專家探究「倪┴匡作品文化學問」的第一本書籍,容易被人視為正確資訊,而加以再用及引用,流毒下去。若大家有機會在網上見有在此犯錯的內容,能幫忙向作者指正,便不勝感激了。

2020年7月31日 星期五

散件文藝工

正職之餘,因為之前所結交的網絡,間中會有一些與文藝相關的散件工作───確切而簡單地講,主要就是書本的校對。

現在的校對崗位,有時也可在版權頁上出名的;很多時都見有採用「編輯」的字眼。我覺得主要只是作校對工作的話,其實擔不起「編輯」二字。作為一本書的策劃、編輯,會肩負更多方針性的指導,以及落實執行的大抉擇,對於一本書的成敗,有著更直接更重大的責任。

作為校對,當然也有自身的責任,如何把自己的工作在有限資源之下做到最好,很需要自律。完工後,收費用,一乾二淨,書的成敗與否,很少人會歸咎於校對一職的,所以之後的事,也與校對無涉了。───理論上如此。

實際疑問是:何時收到錢?不同出版社的做法也各異。有些是完成了最主要的校對工作,便會付款;有些是要在書製作推出時,完作了最後定稿的校對後,才付款;有些書本推出了,都還不會主動結數的。時間的差距,實在很大。

最大的分別是,本來要出的書,校對工作做了,但因為任何原因,導致書本推出無期,那麼那筆校對費是否也應先付呢?我們當事人,當然認為應該即付啦,只不過付款者未必是那麼想吧。

2020年7月30日 星期四

用飯之地

抗疫措施之下,城中食肆全日不准提供「堂食」,但完全不必外出進餐的市民仍然不多,加上適逢下雨天,叫人狼狽不堪,教全港市民大為感慨。

我自己匆匆進餐的情況也多。拿著會飯盒在街頭上站著食用,並不是很罕見,而且,對我而言,還不是什麼值得可憐的事;身上穿著西裝,肩上還掛著公事包,手上持著飯盒,一面走路,一面進食,這樣的經驗我也有過不少。旁人看著可能覺得十分淒涼,我身在其中,其實又不覺得有什麼難受。

當然,因應食用的情況及環境,食物方面當然應該選擇那些進食時比較方便的了,根本連把飯盒放下的地方都沒有,還挑選那些汁液淋漓的,是跟自己開玩笑。

有些粉麵飯,可以只簡單地以一枝羮匙或一枝叉子,便可處置掉的,可以令人生活得簡單一點。那些人稱「頹飯」的,通常便有這方面的優點。

2020年7月29日 星期三

數日子

七月快完了;日常生活中不時需要計算日子數目的,或是在文件上預先寫下日期,這些都需要搞清楚每個月到底有多少天。

從一月到七月,都是易記的,除了二月日子較少,單數的月份便是 31 天,雙數的月份則是 30 天。從八月開始,便不能再沿用如此模式了。

首先,七月和八月,連續兩個月都是 31 天的,之後,「單數月 31 天,雙數月 30 天」的規律便會相反。這個變化,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總之對我而言,過了七月之後的月份到底有多少天,我便要從「七月大,八月大」一直數到需要的月份為止,才能確定自己需要的答案。真遜。

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

外出進食

疫情之下,香港新措施進一步限制了食肆提供「堂食」的服務。對我的影響一定有的,實際情況會如此,未能預料。

我知道有不少企業和機構,已經容許或規定員工在家工作,至於我就職的寫字樓,還未有這方面的指引,所以一直至今,大致上,都是如常工作。明天的三餐中,最主要顧慮的是午餐,屆時會如何應付呢?理論上,購買食品後在寫字樓中進食,是可以的,當然,具體安排上公司有一些指引和規範。

但適逢午飯時段要外出工作時,買來的東西又可在何處進食呢?還是借此機會,未來一個星期內每天減吃一餐?也許,一個星期後才作個檢討吧。

2020年7月27日 星期一

曹志豪的舊訪問

之前都不知道有個如此的電視節目,更不知道訪問過知名的香港漫畫人曹志豪

是因為利用小匣子看了一個舊節目之後,系統在畫面底部顯示了一些可能相關的其它節目,我這才知道有「藝文誌」的存在;然後宏觀看了看清單,留意一直都訪問過哪些範疇的藝術家時,赫然見到有集題目叫「香港漫畫」的,才懂得去找來看。那已是 2020 年 3 月 15 日首播了的一集!

短短廿多分鐘的訪問,並不能十分深入地討論得到什麼,而這集節目的內容,對於我們一班資深讀者來說,也是老生常談到不得了的資訊,不過以這節目的定位而言,可能正好需要比較大路的講解,可以讓本來對有關範疇了解不多的外行人,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啟蒙。

所以,被訪者是資歷也很深的曹志豪,而不是如黃玉郎等本來已有著更高「江湖地位」的行內人,可能更好,能讓觀眾更集中注意漫畫製作的本身,而非太多在行業發展上。

當然,主持人若果能讓人感覺對有關話題有較多認識者,互動反應會更佳的。

2020年7月26日 星期日

觸屏

「觸屏」者,「觸碰屏幕」或「觸摸屏幕」的簡稱,英語原文,就是「Touch Screen」也。

現在的智能手提電話及平板電腦,幾乎全是「觸屏」的,桌面電腦及傳統手提電腦,卻不一定包含這個功能。今時今日,對很多人來說,使用流動裝置的時間,很多時會比起用其它傳統電腦的時間長,在我而言,也是如此。結果如何?

結果昨晚在使用家中手提電腦時,見到頂頭有個系統數字顯示我有一個未讀來訊,我自然地、習慣地,伸出手指到那位置一按,想點開那段訊息來閱讀!

真是有點兒神經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