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教父」?劉慈欣

有書本的作者介紹,說劉慈欣是「中國科幻文學教父級人物」。我個人不會想到用「教父」這樣的形容;不過若其他人採用了,我又覺得用來形容劉慈欣在科幻小說創作上的地位,也頗合適。


倪匡先生筆下的「衛斯理故事」,一心只是在奇情小說中加入幻想元素,所以他把那些作品叫做「幻想小說」,當中無意把它們跟「科學」扯上關係,因此別人說「衛斯理故事」是或不是「科學幻想小說」,他也不理會。但他無意把那些故事定要寫成「科幻小說」,無意間反而暗合了「科幻小說」的宏觀定義。

例如有一部小說「背叛」,有讀者批評說「並非科幻」。故事中假設了一個人在某特地環境下,某種想法會導致他做出某種外人難以理解的行為。那可以說是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既然心理學是科學之一,在心理學範疇寫出的幻想小說,怎麼不能歸類作科學幻想小說?

正讀劉慈欣的新書,一書 10 個故事,全部獨立。它們都是幻想小說,當然;故事中也採用了很多某個範疇的術語,看起來也有很「硬」的科學質地;但即使把那些術語移除,單看故事情節本身,他所幻想的領域,跨越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質學、社會學等等不同範疇,把「科學幻想」的定義,作了一個示範,讓讀者知道「科幻」的世界可以有多大的包容性和可能性。能做到這一點,他被冠以「教父」之稱號,也實在當之無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