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文物聚與散

2001 年「塔利班」炸毀「巴米揚大佛」,記憶中在電視上看過有關的影像,當時覺得十分可惜。早陣子看到巴西博物館火災的消息,同樣令人覺感嘆。


博物館的存在價值,不容置疑,因為不把各種古代文物聚合起來,不把包括人力等資源聚合起來,可能最多只能做到「保存」的程度,而不能深入研究,探討出它們在文化、歷史、社會學等範疇中包含的內容和訊息。猶如「數據」( Data ),不整理起來成為「資訊」 ( Information ),用處便有限。

但從另一個角度上來看,把眾多文物集中在一個地方,是會增加大量損毀的危機。在巴西博物館的這次遇上的是火災,其它可能,還包括水災、地震、盜竊、炸彈襲擊等等,都是可以一次過令許多文物毀於一旦的。

想像假如沒有博物館的存在,許多古物便會在原物主本家處留傳;萬萬千千的物品,分散地存在於全球萬萬千千不同的位置,就算要刻意破壞,又能破壞得多大的比例?

要選擇「精」還是選擇「多」呢?同一件事,可以有利同時也有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