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4日 星期日

看電視台一個飲食節目,內容甚好看,台灣的節目主持人表演也討好,不過和在香港的年輕一代有相同的情況,要形容食物及表達心情時,常常只是在一般的形容詞前面,加個「超」字便是。

那些形容詞,就算多用,也未必會令人有千篇一律之感,但就因為說者在它們之前都加上了同一個「超」字,以表達程度,本來不貧乏的用法也令人覺得貧乏了。


有些用字,本來已是最頂級了,無以尚之,但因為用得普及了,人們不覺其程度之高,唯有在最高處再加高。 ( 這在邏輯上應是講不通的。 ) 例如「十分」。以十分為滿分的評分制度下,拿到十分的,便是最高的水平了,但當大家感覺聽到回答「十分好」時並不認為原來真的很好時,唯有另謀它字。

常見的「超級市場」,英文的中的「Super」已是很頂峰的意思,當大家認為叫「Super」也不夠「Super」時,只好再行創造聽起來感覺比「Super」更「Super」的形容詞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